邀请函文言文

1.请给我一些用文言文写邀请函的范文?

适当使用些“家大”“舍小”“令外人”的词语,注意称呼的同时再把握好语气就没问题了。比如你可以说:

1.“秋风送爽,值此某某佳节(或某某人诞辰)之际,诚邀某某先生及其夫人莅临惠顾,届时鄙人将极尽地主之谊,万望晤面。

2.无缘登门感激,不任区区向往之至!某某人(用自己的名字)顿首百拜”

3.诸君台:

想此秋风飒飒,落叶翩翩之际,诸公有甚事可干?白鹿访于深山,苍鹰会在崖边,以此思之,诸位可愿到鄙下居所一聚?可于午后两个半时辰(17:00)来我舍,某当奉茶设宴以待。

XXX

1.古句翻译需要注意的地方:有直译和意译两种:直译,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译出原文大意。

2.翻译时应以直译为主,实在难以直译时可辅以意译。翻译的具体方法有:

①保留法

即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爵名、谥号、庙号、年号、书名,等等,不必翻译。

②加字法

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双音节词或短语。

③解释法

即对某个词怎么解释就怎么翻译。

④转述法

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⑤改写法

即将文言文中习惯用语改译为现代说法。

⑥补充法

即先补上文言句中省略成分,然后再翻译。

⑦调序法

即把文言文中的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译成非倒装句。

⑧凝缩法

即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

2.古人写请帖的行文是怎么样的呀

<<报任安书>> 本篇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①,再拜言。 少卿足下②:曩者辱赐书③,教以慎于接物④,推贤进士为务⑤。

意气勤勤恳恳⑥,若望仆不相师用⑦,而流俗人之言⑧。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⑨,亦侧闻长者遗风矣⑩。顾自以为身残处秽(11),动而见尤(12),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13)。

谚曰:“谁为为之(14)?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15)。何则?士为知己者用,女为说己者容(16)。

若仆,大质已亏缺矣(17),虽才怀随和(18),行若由夷(19),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20)。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21),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22),得竭指意(23)。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24),迫季冬(25),仆又薄从上上雍(26),恐卒然不可讳(27)。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28),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29)。

请略陈固陋(30)。阙然久不报(31),幸勿过(32)。

①太史公:这里指作者自己。牛马走:像牛马一样奔走的仆役。

按,古代书信常在开头先列具写信人的官职姓名。《汉书》删去了这句和下句“再拜言”共十二字的开头,此据《文选》补入。

②足下:古代对人的敬称。③曩(nǎng,攮):从前。

④接物:待人接物。⑤务:事,任务。

⑥勤勤恳恳:诚恳的样子。⑦望:怨。

相师用:效法他人的意见行事。⑧流:这里有顺从、追随的意思。

按,以上两句,《文选》作“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⑨罢(pí,皮):通“疲”。

驽(nú,奴):劣马。罢驽:这里比喻才能庸劣。

⑩侧闻:在一旁听到。这是自谦之词。

(11)顾:只是。身残:指受了宫刑。

处秽:处在污秽可耻的境地,指形同宦官。(12)尤:罪过。

这里是指责的意思。(13)这句《文选》作“是以独郁悒而谁与语”。

(14)谁为(wèi,未)为(wéi,围)之:给谁做事。(15)钟子期、伯牙,都是春秋楚人。

伯牙善弹琴,钟子期最能欣赏、理解伯牙的琴音。后来钟子期死了,伯牙认为已无知音,便毁琴,从此不再弹琴。

(16)说(yuè,月):同“悦”。按,以上两句,《汉书》作“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此从《文选》。

(17)大质:身体。(18)随和: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宝物。

随侯之珠,传说春秋随国国君曾救活了一条受了伤的大蛇,后来大蛇衔来一颗明珠报答他,因称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见本书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注。(19)由夷:指许由和伯夷,两人都是被人称颂的品德高尚的人。

许由,尧时的高士,相传尧想把天下让给他,他不接受,其事参见《庄子·逍遥游》;伯夷,商孤竹君之子,周灭商后,与其弟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见本书卷六十一《伯夷列传》。

(20)点:污辱。(21)会:正赶上。

上:皇上。(22)卒(cù,促)卒:忙忙的样子。

卒,通“猝”。须臾(yú,于):片刻。

间(jiàn,件):空闲。(23)指意:心意。

指,同“旨”。(24)旬月:满一个月。

(25)季冬:冬季的最末一个月,即阴历十二月。汉朝法律规定,每年十二月处决罪犯,所以这句的意思是说,快到处决罪犯的时候了。

(26)薄:迫近。雍:地名。

(27)不可讳:死的委婉说法。(28)左右:原意是左右侍奉的人。

这里是古代书信中常用的谦词,不直称对方,以表尊敬。(29)长逝者:指任安。

(30)固陋:褊狭浅陋的见解。(31)阙然:相隔很久。

(32)过:责怪。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①;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②;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托于世③,列于君子之林矣。故祸莫憯于欲利④,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诟莫大于宫刑⑤。

刑余之人⑥,无所比数,非一世也⑦,所从来远矣。昔卫灵公与雍渠同载,孔子适陈⑧;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⑨;同子参乘⑧,爰丝变色⑩: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11),莫不伤气,况忼慨之士乎(12)?如今朝廷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俊哉! ①府:财物集中之处。按,《文选》府作“符”。

②符:凭证,标志。《文选》符作“表”。

③托:托身,立身。④憯(cǎn,惨):通“惨”。

⑤诟:耻辱。⑥刑余之人:受刑后得到余生的人。

特指受过宫刑的人,或虽非受刑而被阉割的人。⑦这句《汉书》原作“非一也”,此据《文选》增“世”字。

⑧“昔卫灵公”两句:据本书卷四十七《孔子世家》载,孔子在卫国时,有一次卫灵公与夫人南子同车出游,让宦官雍渠同车陪侍,让孔子乘后面的一辆车跟随,招摇过市,孔子认为是一种耻辱,于是就离开卫国,到曹国去了。这里说去卫适陈,所记不同。

适,到……去。⑨“商鞅”两句:据本书卷六十八《商君列传》载,秦国贤者赵良认为,商鞅是通过宦官景监的推荐才见到秦孝公并被重用的,一开始名声就不好。

所以这里说“赵良寒心”。⑩“同子”两句:据本书卷一百一《袁盎晁错列传》载,汉文帝乘车外出,让宦官赵同在车中陪侍,袁盎伏在车前直言谏阻,文帝只好让赵同下车。

赵同,原名谈,司马迁为避其父的名讳,所以称其为赵同或同子;爰丝,即袁丝,袁盎字丝,袁,《汉书》。

邀请函文言文

上一篇:损文言文 下一篇:郑人买履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