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写初夏的校园(描写学校的文言文有哪些?)
1.描写学校的文言文有哪些?
负笈求学,于兹五载.学识虽长,涉猎虽广,了然实寡.实不敢称才德以备,肄业可待;况余实难去之.
母校雨雪瀌瀌,见晛曰消;然春时夏日秋里冬季,皆俱各自之风情:春绿漫卷;夏草丰茂;秋实甸甸;冬装素裹.其景之美,不可言.昔日同窗,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各自文采风流,委为余所钦;昔日严师,满腹经纶,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往事如烟云,其曰:聚散无定.校园美景、美情,萦心三匝,不敢忘.
翻译:
我原来呢,背着书箱求学,搁这儿学了五年啦.虽然我学识见长,文采颇具,懂的东西范围变广了,但是我真正精通的还少着呐.所以自己什么德才兼备,毕业啥的资格早就具备,就掰手指等着毕业这种大话我还是不敢说.何况呢,我也很舍不得离开这儿呐.
我这个母校啊,冬天不大舒服,下雨又下雪的,嗯,就是“雨雪盛大满天飘,见到日出化水消”.但是我这儿啊,春夏秋冬都非常有吸引人的风情呐.春天,啊,看那鲜嫩的绿!夏天,啊,看那丰茂的草!秋天,啊,看那沉甸甸的果实!冬天,啊,看那漫天的银装!我这里的美丽,真是无法形容!我原来的朋友,就跟东坡先生似的,才高八斗,美文妙辞那是信手拈来呀!我非常钦佩;我原来的老师虽然蛮严厉,但是他们都是满肚子的墨水,教书兢兢业业,废寝忘食.
但是嘞,这些都是浮云了,所以这些往事就和烟云一样聚散无定.啊!美丽的校园!你的深情我不会忘得啦!这些都萦绕在我心头,不敢忘记嘞!
文言文:
文言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
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而丝绸价格昂贵、竹简笨重且记录的字数有限,为能在"一卷"竹简上记下更多事情,就将不重要的字删掉。
后来当"纸"大规模使用时,统治阶级的来往"公文"使用习惯已经定型,会用"文言文"已经演变成读书识字的象征。
文言文是相对白话文而来的,其特征是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且不使用标点,包含策、诗、词、曲、八股、骈文古文等多种文体。现代书籍中的文言文,为了便于阅读理解,一般都会对其标注标点符号。
2.描写校园风景的文言文
林花扫更落,径草踏还生
唐·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唐·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寻》
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
唐·李白《早春寄王汉阳》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
唐·李白《落日忆山中》
东风洒雨露,会人天地春
唐·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
唐·李白《古风》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绿
唐·李白《金门答苏秀才》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唐·刘昚虚《阙题》
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
唐·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沈佺期《夏晚寓直省中》
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
轩:窗。
唐·杜甫《夏夜叹》
绿阴生昼静,孤花表春余
孤花:一枝花。春余:春天剩余之景,时已至初夏。
唐·韦应物《游开元精舍》
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岚:雾气。
唐·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夏半阴气始,淅然云景秋
夏半:夏季过半,农历五月半后。淅:风吹拂的样子。
唐·韩愈《送刘师服》
残暑蝉催尽,新秋雁带来
唐·白居易《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