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文言文客远来久坐(《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尝与客饮文言文翻译,陈元方答客文言文翻译,善呼之客文言文翻译

2.《“皇甫规,字威明”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题目(每小题3分,共15分)①皇甫规,字威明,安定朝那人也祖父棱,度辽将军父旗,扶风都尉②永和六年,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征西将军马贤将诸郡兵击之,不能克规虽在布衣,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乃上书言状寻而贤果为羌所没郡将知规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羌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举规上计掾③其年冬,征还拜议郎论功当封而中常侍徐璜、左倌欲从求货,数遣宾客就问功状,规终不答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官属欲赋敛请谢,规誓而不听,遂以余寇不绝,坐系廷尉,论输左校①诸公及太学生张凤等三百余人诣阙讼之会赦,归家④征拜度辽将军,至营数月,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日:“臣闻人无常俗,而政有治乱;兵无强弱,而将有能否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宜正元帅,以从众望若犹谓愚臣宜充军事者,愿乞冗官,以为奂副”朝廷从之,以奂代为度辽将军,规为使匈奴中郎将及奂迁大司衣,规复代为度辽将军⑤规为人多意算,自以连在大位,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会友人上郡太守王旻丧还,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公违禁宪,当急举奏芳曰.“威明欲避第仕净.故激发我耳.吾当为朝廷爱才,何能申此子计邪!”遂无所问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规自以西州豪杰,耻不得与②,乃先自上曰:“臣前荐故大司农张奂,是附党也,又臣昔论输左校时,太学生张凤等上书讼臣,是为党人所附也臣宜坐之”朝廷知而不问,时人以为规贤(节选自《后汉书·皇甫张段列传》)【注】①左校:汉代劳工营的名称②与:这里指被牵连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西羌大寇三辅,围安定 寇:贼寇B.坐系廷尉,论输左校 论:判决C.宜正元帅,以从众望 从:顺从D。

欲退身避第,数上病,不见听 数:屡次17.下列加点字意义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遂以余寇不绝 用B。 以为奂副 用C。

自以连在大位 认为D。 时人以为规贤 认为18。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皇甫规荐贤让贤的一组是( )(3分)①见贤不恤军事,审其必败②上书荐中郎将张奂以自代③伏见中郎将张奂,才略兼优④愿乞冗官,以为奂副⑤规缟素越界,到下亭迎之⑥因令客密告并州刺史胡芳,言规擅远军营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⑥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 璜等愤怒,陷以前事,下之于吏(3分)(2) 及党事大起,天下名贤多见染逮(3分)。

文言文,久坐,翻译,客远来

3.《拟岘台记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拟岘台记曾巩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治抚之二年,因城之东隅作台以游,而命之日拟岘台,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山也。

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其间,独求记于予。初,州之东,其城因大丘,其隍因大溪;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

其外连山高陵,野林荒墟,远近高下,壮大闳廓,怪奇可喜之观,环抚之东南者,可坐而见也。然而雨隳潦毁,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未有即而爱之者也。

君得之而喜,增甓与土,易其破缺,去榛与草,发其亢爽,缭以横槛,覆以高甍,因而为台,以脱埃氛,绝烦嚣,出云气而临风雨。 然后溪之平沙漫流,微风远响,与夫浪波汹涌,破山拔木之奔放。

至于高桅劲橹,沙禽水兽,下上而浮沉者,皆出乎履舄之下。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至于平冈长陆,虎豹居而龙蛇走,与夫荒蹊丛落,树阴晻暖,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 若夫云烟开敛,日光出没,四时朝暮,雨旸明晦,变化不同,则虽览之不厌,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或饮者淋漓,歌者激烈;或靓观微步,旁皇徙倚,则得于耳目与得之于心者,虽所寓之乐有殊,而亦各适其适也。抚非通道,故贵人蓄贾之游不至。

多良田,故水旱螟螣之灾少。其民乐于耕桑以自足,故牛马之牧于山谷者不收,五谷之积于郊野者不垣,而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

君既因其主俗,而治以简静,故得以休其暇日,而寓其乐于此。州人士女,乐其安且治,而又得游观之美,亦将同其乐也。

故予为之记。 其成之年月日,嘉祐二年之九月九日也。

1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雨隳潦毁 隳:毁坏B.盖藏弃委于榛丛茀草之间 委:废弃C.其隅因客土以出溪上 客土:好的土壤D.发其亢爽 亢爽:地势高旷1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谓其山溪之形,拟乎岘台也 ②雷霆乍惊,宫车过也B.①以脱埃氛,绝烦嚣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C.①而虽有智者,亦不能穷其状也 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D.①数与其属与州之寄客者游 ②客从外来,与座谈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山之苍颜秀壁,巅岩拔出,挟光景而薄星辰。

(4分)译文:(2)游人行旅,隐见而断续者,皆出乎衽席之内。(4分)译文:(3)晏然不知枹鼓之警,发召之役也。

(4分)译文:参考答案:11.C 别的地方的土12.A助词,肯定语气(B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C①连词,表转折,可是②连词,表假设,如果D①连词,和②介词,和)13.译文:(1)山峦的苍翠,岩壁的秀美,顶峰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

(“拔”1分,“景”1分,“薄”1分,语意通顺1分)(2)来往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行旅”1分,“见”1分,“衽席”1分,语意通顺1分)(3)太太平平,不知道军事(或“击鼓”)警报,应征去作战的事。

(“晏然”1分,“枹鼓”1分,“发召”1分,语意通顺1分)附《拟岘台记》参考译文:尚书司门员外郎,晋国裴君在治理抚州的第二年,在靠城的东角修筑一座高台,供人游览,并给它取名叫拟岘台,意思是说那儿山峦溪水的形态,可以同岘山相比拟。 裴君多次和下属官吏以及外地寄居在本州的宾客在台上游览,独自向我请求写篇记。

起初,抚州城东面靠着一座大山丘,护城壕沟凭借一条大溪流,城角是从别处运土修成,耸立在溪流之上。城角外面山峦连绵,高陵挺拔,苍茫的林木,荒凉的废墟,或远或近,或高或低,气象雄壮开阔,令人惊奇欣喜,这番环绕抚州城东南部的景观,坐在城角都能一览无余。

然而经过雨水的冲刷破坏,城角逐渐被掩埋废弃在树丛杂草之中,再也没有到这里登临而喜爱它的人了。裴君发现这个地方后特别高兴,于是增筑砖石土方,改变它的破损残缺面貌;去除掉灌木丛和杂草,展现出它的地势高旷。

周围插上栏杆,上面盖起亭阁,顺势就建起了一座高台,用来脱离世俗之气,隔绝人间喧嚣,使云气往来,风雨降临。 然后溪水的平软沙滩,长长的流水,微风拂动而远处传来的响声,以及波浪汹涌,如同冲破山体、卷走树木的奔突气势,直至高帆长桨的船只,沙滩上飞禽和水中动物上下浮沉的情景,都在人们漫步拟岘台时呈现出来。

那山峦的苍青,岩壁的秀美,峰顶的挺拔,裹挟着光影而迫近天上的星辰;直至平缓的山冈,扩展开来的陆地,如同虎豹蹲立,又像龙蛇飞奔;还有荒僻的小路,散布的村落,在树荫的掩映下或明或暗,来往的行人时隐时现又断断续续。 这一番景象,都在人们端坐拟岘台时扑入眼帘。

至于烟云的疏散和聚集,日光的闪现和隐没,四季的晨景与暮色,雨天晴天的明亮与昏暗,变化不同,尽管观赏起来让人不厌倦,可即使真有特高明的人,也不能把这景色描述得穷形尽相。登临拟岘台的人,有的饮酒,酣畅淋漓;有的唱歌,激扬壮烈;有的静观,轻移脚步;有的徘徊来徘徊去,四处凭倚栏杆。

他们游台时耳闻目睹的景色和心中的感受,由此而得到的欢乐尽管各不相同,但人人都心满意足了。抚州并不是交通要道,所以有地位的人和富商不到这里来。

但这里良田很多,所以水旱虫灾也很。

4.《魏书˙王肃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 — 9题。

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肃少而聪辩,涉猎经史,颇有大志。

仕萧赜,历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肃自谓《礼》《易》为长,亦未能通其大义也。

父奂及兄弟并为萧赜所杀,肃自建业来奔。 高祖幸邺,闻肃至,虚襟待之,引见问故。

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遂语及为国之道,肃陈说治乱,音韵雅畅,深会帝旨。

高祖嗟纳之,促席移景,不觉坐之疲淹也。因言萧氏危灭之兆,可乘之机,劝高祖大举。

于是图南之规转锐。器重礼遇日有加焉,亲贵旧臣莫能间也。

二十年七月,高祖以久旱不雨,辍膳三旦,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高祖在崇虚楼,遣舍人问曰:“朕知卿等至,不获相见,卿何为而来?”肃对曰:“伏承陛下辍膳已经三旦,群臣焦怖,不敢自宁。

臣闻尧水汤旱,自然之数,须圣人以济世,不由圣以致灾。 是以国储九年,以御九年之变。

臣又闻至于八月不雨,然后君不举膳。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

蒸民未阙一餐,陛下辍膳三日,臣庶惶惶,无复情地。”高祖遣舍人答曰:“昔尧水汤旱,赖圣人以济民,朕虽居群黎之上,道谢前王,今日之旱,无以救恤,应待立秋,克躬自咎。

”是夜澍雨大降。 高祖崩,遗诏以肃为尚书令,与咸阳王禧等同为宰辅,征肃会驾鲁阳。

肃至,遂与禧等参同谋谟。自鲁阳至于京洛,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

禧兄弟并敬而昵之,上下称为和辑。唯任城王澄以其起自羁远,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

每谓人曰:“朝廷以王肃加我上尚可。从叔广陵,宗室尊宿,历任内外,云何一朝令肃居其右也?”肃闻其言,恒降而避之。

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肃频在边,悉心抚接,远近归怀,附者若市,以诚绥纳,咸得其心。

清身好施,简绝声色,终始廉约,家无余财。 然性微轻佻,颇以功名自许,护疵称伐,少所推下,高祖每以此为言。

景明二年薨于寿春,年三十八。(取材于《魏书˙王肃传》)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音韵雅畅,深会帝旨 会:符合B.不觉坐之疲淹也 淹:时间长C.百僚诣阙,引在中书省 引:推荐D.蒸民未阙一餐 阙:同“缺” ,缺少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因言萧氏危灭之兆践华为城,因河为池B.卿何为而来徐公何能及君也C.一旦在己之上,以为憾焉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D.然性微轻佻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肃辞义敏切,辩而有礼,高祖甚哀恻之王肃言辞敏锐,语义确当,善辩而有礼,高祖很同情他。

B.昨四郊之外已蒙滂澍,唯京城之内微为少泽昨天郊野已经下了大雨,只是京城内没有下一点儿雨。C.行途丧纪,委肃参量,忧勤经综,有过旧戚沿途有关丧葬的事情,交付王肃酌情处理,他忧心劳苦,筹划料理,超过了皇室的亲戚故旧。

D.寻为澄所奏劾,称肃谋叛,言寻申释。不久王肃被任城王上书弹劾,说王肃阴谋反叛,但诬告不久就被澄清了。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王肃少年时聪明善辩,博览经史,在父亲兄弟被萧赜杀害之后,从建业投奔了魏高祖。 B.王肃深受高祖器重,在他劝高祖大干一番事业之后,高祖图谋南方的心思变得急切了。

C.高祖因为久旱不雨而停了三天的膳食,王肃等惊惶不安,也决定陪皇帝停食三天。D.王肃在边塞尽心竭力安抚外邦,以诚相待,深得民心。

他一生为官清廉,洁身自好。10.我国史传文学秉承“不虚美,不隐恶”的原则,强调对历史人物应客观如实地记录,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和你读过的史传作品(如《廉颇蔺相如列传》《烛之武退秦师》《苏武传》等),谈谈你对这一原则的理解和认识。

(不少于200字)(10分)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范仲淹等意欲复古劝学,数言兴学校,本行实,诏近臣议。

于是宋祁、王拱辰、张方平、欧阳修等八人合奏曰:“教 不 本 于 学 校 士 不 察 于 乡 里 则 不 能 核 名 实 有 司 束 以声 病 学 者 专 于 记 诵则 不 足 尽 人 材 谨 参 考 众 说 择 其 便 于 今 者 莫 若 使士 皆 土 著 而 教 之 于 学 校 然 后 州 县 察 其 履 行 学 者 自皆 修 饬 矣。 ” (取材于《续资治通鉴》) 参考答案:6.C(引:被领到)7.D(转折连词,然而) (A 第一个“因”,理解为“于是”或“趁机”均可;第二个“因”介词,凭借;B第一个“何”为疑问代词,什么;第二个“何”为疑问代词,“怎么”。

C第一个“焉”为语气助词;第二个“焉”,代词。)8.B(京城内下的雨小些) 9.C 10.(10分)能结合文中内容谈理解,3分;能结合作品谈理解并有所认识,4分;语言通顺,3分。

11.(5分)教不本于学校/士不察于乡里/则不能核名实/有司束以声病/学者专于记诵/则不足尽人材/谨参考众说/择其便于今者/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然后州县察其履行/学者自皆修饬矣。 (“莫若使士皆土著//而教之于学校”可断可不断)附:文言译文(一)王肃,字恭懿,琅邪临沂人。

王肃年少时聪明善辩,阅读经籍史书,有着远大的志向。事奉萧赜,历任著作郎、太子舍人、司徒主簿、秘书丞等。

王肃自称《礼记》《易经》是他的。

5.王守仁《答顾东桥书(节选)》文言文翻译

【译文】

自夏商周三代之后,王道衰落而霸道盛行。孔子、孟子去世后,圣

学颠覆而邪说横行,教的人不肯再教圣学,学的人不肯再学圣学。行霸

道的人,窃得与先王相似的东西,借助外在的知识来满足私欲,天下的

人竞相模仿他们,圣人之道因此被丛生的荆棘阻塞了。人与人之间彼此

效法,每天所关心的只是富强的技巧、倾诈的阴谋和攻伐的战略。只要

能够欺天骗人得到一时的好处,可以获取声名利益的方法,人人都去追

逐。比如管仲、商鞅、苏秦、张仪这种人,简直数不胜数。时间一长,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掠夺,祸患无穷,人与禽兽夷狄几乎没有两样,霸

术再也行不通了。此时,世上儒者感慨悲痛,他们搜寻从前圣王的典章

制度,在焚书的灰烬中拾掇修补,其意图正是要恢复先王仁道。但是,

距离圣学的时代太遥远,霸术的广泛流传已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即便

是贤慧之人,也不免深受霸术的薰陶。如此,他们希望讲明修饰,以求

在现实生活中重新发扬光大,但所作的努力反而增加了霸道的势力范围。

相对来说,圣学的痕迹再也极难找到了。于是,产生了训诂学,为了名

誉传播它;产生了记诵学,为了显示博学去谈论它;产生了词章学,为

了华丽去夸大它。如此沸沸扬扬,竞相在天下争斗打闹,不知有多少人!

面对万径千蹊,人们无所适从。世上的学者,如同走进了百戏同演的剧

场,处处都是嬉戏跳跃、竞奇斗巧、争妍献笑之人,观者瞻前顾后,应

接不暇,致使耳聋眼昏,神情恍惚,成天在那里胡乱转悠,乐不知返。

他们仿佛精神失常,连自己的家竟也不知在哪。其时,国之君也被这些

主张弄得神魂颠倒,他们终生从事无益的虚文,自己到底说什么也一无

所知。有时,虽有人觉得这些学问的荒谬怪诞、零乱呆滞而卓然奋起,

欲有所作为,但他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为争取富强功利的霸业罢了。

圣人的学问,越来越晦暗;功利的习气,越来越严重。其间,虽也有人

推崇佛老,但佛老的观点始终不能消除人们的功利之心。虽也有人曾综

合群儒的主张,但群儒的主张最终也不能破解人们的功利之见。功利的

毒汗,已深深渗透到人的心底骨髓,积习成性,时至今日已达几千年之

久。世人在知识上彼此炫耀、在权势上彼此倾轧、在利益上彼此争夺、

在技能上彼此攀比、在声誉上彼此竞取。那些从政为官的人,主管钱粮

还想兼事军事刑法;主管礼乐还想兼事官员选拔。身为郡县长官,还想

提升到藩司和臬司;身为御史,又窥视着宰相这一要职。不能作那样的

事,就不能担任兼管那件事的官;不通晓那一方面的知识,就不能谋求

那方面的名誉。记诵的广博,恰好滋长了他的傲慢;知识的增多,恰好

让他去为非作歹;见闻的广泛,恰好使他恣意狡辨;辞意的华丽,恰好

掩饰了他的虚伪做作。因此,皋、夔、稷、契不能兼作的事情,现在,

刚入学的小孩子都想通晓他们的主张,穷尽他们的方法。他们树的名义

招牌,都是为了什么共同促进天下的事业,但真正的意图是,以此为幌

子来满足他们的私欲,实现他们的私心。唉!凭如此的积习,凭如此的

心志,而又讲如此的学术,当他们闻听圣人的教导,就把它当成累赘包

袱,从而格格不入,如此看来,此举也就不足为怪了。因此,他们认为

良知并不完美,认为圣人的学问是无用之术,这也是势所必然的了。唉!

士者此生,又岂能求得圣人的学问?又岂能讲明圣人的学问?士者此生,

以学为志,不也是太劳累,太拘泥、太艰难了吗?唉,真可悲啊!有幸

的是,人心中的天理始终不会泯灭覆没,良知的光明,万古如一日。那

么,倾听了我所讲的拔本塞源的主张,一定会恻然而悲,戚然而痛,拍

案而起,如决口的河水,一泻千里而势不可挡!若非豪侠之士,自觉勇

敢地奋起,我又对谁寄予厚望呢?

6.帮我翻译一篇古文

曲突徙薪

原文: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弱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注释:⑴过:拜访。⑵傍:同“旁”,旁边。⑶不者:如果不这样的话。⑷嘿(m ò)然:不说话的样子。嘿,同“默”。⑸息:同“熄”,灭。⑹灼(zhuó )烂者:被火烧伤的人。灼,烧。⑺而不录:却不邀请。而,却;录,录用,此处指邀请。⑻乡(xià ng)使:当初如果。乡,同“向”,从前;使,假如。⑼寤:同“悟”,醒悟,觉悟。

译文:有一个过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发生火灾。”主人沉默不答应。不久,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7.文言文的翻译

过后一年多,汉王刘邦消灭了项羽,就自立为皇帝,封彭越为梁王。田横害怕被杀,就带领他的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汉高祖刘邦听到这个消息之后,认为田横兄弟本来就平定了齐国,齐国的贤士大都依附于他,如今要让他流落在海中而不加以收揽的话,以后恐怕难免有祸患。因此就派使者赦免田横之罪并且召他入朝,田横却辞谢说:“我曾经烹杀了陛下的使者郦生,现在我又听说郦生的弟弟郦商是一个很有才能的汉朝将领,所以我非常害怕,不敢奉诏进京,请求您允许我做一个平民百姓,呆在这海岛上。”使者回来报告,高祖立刻下诏给卫尉郦商说:“齐王田横将要到京,谁要敢动一下他的随从人员,立刻满门 抄斩!”接着又派使者拿着符节把皇帝下诏指示郦商的情况原原本本地高知田横,并且说:“田横若是来京,最大可以封为王,最小也可以封为侯;若是不来的话,将派军队加以诛灭。”田横于是和他的两个门客一块乘坐驿站的马车前往洛阳。

在离洛阳三十里远,有一个叫尸乡的地方,这一天田横等人来到此地驿站。田横对汉使说:“作为人臣拜见天子应该沐浴一新。”于是就住下来。田横对他的门客说:“我田横起初和汉王都是南面称孤的王,而现在汉王做了天子,而我田横却成了亡国奴,而要北面称臣侍奉他,这本来就是莫大的耻辱了。更何况我烹杀了人家的兄长,再与他的弟弟来并肩侍奉同一个主子,纵然他害怕皇帝的诏命,不敢动我,难道我于心就毫不羞愧吗?再有,皇帝陛下召我来京的原因,不过是想见一下我的面貌罢了。如今皇帝就在洛阳,现在我割下我的头颅,快马飞奔三十里的功夫,我的容貌还不会改变,还是能够看一下我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说完之后,就自刎了,命两个门客手捧他的头,跟随使者飞驰入朝,奏知汉高祖。汉高祖说道:“哎呀!能有此言此行,真是了不起呀!从平民百姓起家,兄弟三个人接连为王,难道不是贤能的人吗!”汉高祖忍不住为他流下了眼泪。然后高祖拜田横的两个门客为都尉,并且派两千名士卒,以诸侯王的丧礼安葬了田横。

安葬完田横之后,两个门客在田横墓旁挖了个洞,然后自刎,倒在洞里,追随田横死去。汉高祖听说此事之后,大为吃惊,认为田横的门客都是贤才。高祖听说田横手下还有五百人在海岛上,又派使者召他们进京。进京之后,这五百门客听到田横已死,他们也都自杀。由此更可以了解田横兄弟确实是能够得到贤士拥戴的人。

翻译文言文客远来久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