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言文用典比较多(古文字典)
1.古文字典
楼主开篇所说的阅读古典文学的体会,是大多数人的通理,说出了热爱古典文学者的心声。
你对古典文学感兴趣,这就证明你有这个天赋,因为一般的人看见古词文就头疼。我们了解一篇古代文学家所写文章的大概意思,能读出书中的味道,能从中找到乐趣,真的不错了。
如果此时从个人兴趣出发,不断地去钻研古诗文,日久天长,你一定会有所感悟,你一定会对某一点或某一篇文章想发表自己的观点,不说就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个时候的那个观点就是你的建树。
把握住,不轻言放弃,自学成材就是这么来的。 用《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和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阅读古文,其作用大致一样。
前两部字典反而不如王力的字典看起来容易些,因为王力老先生毕竟是现代人,现代人写给现代人看,比古代人写给古代人看容易些。 一般地说来,有王力的《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来阅读古典书籍就算可以了。
但是有好多字在句子中有它特定的含义,如果仅靠一本字典,有的时候分不清究竟用哪一个义项才对。 这就像我们学习外语一样,光靠一本外语大词字典,去通读外语文献是有困难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仅就阅读古文来说,除了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外,如果身边再有一些辅助书籍,反复推敲古文,那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这里提供给你的几本常见书籍,如图。
2.用典最多的古诗是什么
高中时记得老师说稼轩的这首词用典很多。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权年轻时就败曹操于赤壁,造成三国鼎立之势。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刘裕“奋起寒微,不阶尺土,讨灭桓玄,兴复东晋王室,北擒慕容超,南枭卢循,所向无前”,后又杀刘毅,斩谯纵,驱司马休之,使境内统一,继而收复洛阳、长安、灭后秦。真是“气吞万里如虎!”如今,刘裕的寓所已成“寻常巷陌”,但他的业绩,气概仍然令人向往。
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刘义隆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
4.佛狸祠----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公元450年,他曾反击刘宋,两个月的时间里,兵锋南下,五路远征军分道并进,从黄河北岸一路穿插到长江北岸。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5.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整句话的意思是,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只把佛狸祠当作一位神祗来奉祀供奉,而不知道它过去曾是一个皇帝的行宫。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3.七到九年级语文书上用典的古诗分别是哪些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罢和州刺史任返洛阳,同时白居易从苏州归洛,两位诗人在扬州相逢。
白居易在筵席上写了一首诗相赠:“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刘禹锡便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来酬答他。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闻笛赋”典出晋人《思旧赋》,“烂柯人”典出《述异记》。
“闻笛赋”“烂柯人”的含义:晋人向秀经过亡友嵇康、吕安旧居,听见邻人吹笛,因而写了《思旧赋》;晋人王质入山打柴,观人下棋,局终发现手中斧柄已烂,回到家里才知已经过了百年。 “到乡翻似烂柯人”指暮年返乡,恍如隔世;“怀旧空吟闻笛赋”指怀念老朋友。
“烂柯人”是神话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