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中国文言文写作(简述中国文言小说的发生,发展和辉煌几个历史时期的概况.)
1.简述中国文言小说的发生,发展和辉煌几个历史时期的概况.
在以《娇红记》为代表的元代文言小说之后,明代文言小说的创作也并不寂寥。特别是在白话小说尚未形成气候的明代前期年间,文言小说更是显得活跃。
明初,瞿佑的一部《剪灯新话》轰动了文坛。此书共4卷20篇,另有附录一篇。这些小说,大都写元末天下大乱时的一些故事,具有幽冥怪奇的色彩。其中不少作品以荒诞的形式,记录了乱世士人的心态。如《华亭逢故人记》写全、贾二子,于“国兵围姑苏”时起兵援张士诚,因兵败赴水而死。后游魂遇故人于郊外,坐论怀才之士在乱世之中“贫贱长思富贵”与“富贵复履危机”的两难心理,很能反映当时士人的心曲。他们又感慨韩信、刘文静等“功臣”“卒受诛夷”。这正当明太祖大杀功臣之时,其矛头所向,不言自明。在《修文舍人传》中,作者又借人物之口,抨击当世用人“可以贿赂而通,可以门第而进,可以外貌而滥充,可以虚名而躐取”,流露了作者对于黑暗社会不满的情怀。
书中多爱情婚姻故事,散发出一些市民的气息。世俗的平民、商人开始成为小说中的主人公。他们蔑视礼教,大胆地追求婚恋的自主。如《联芳楼记》写一对富商姐妹薛兰英、薛暮英,聪明秀丽,能为诗赋。一日,窥见青年商贩郑生在河边洗澡,就“以荔枝一双投下”,主动表示爱慕。晚上,垂下竹兜,就将郑生吊上高楼,“自是无夕而不会”。双方父母知道后,也没有按照礼教来加以训斥,倒是开明地成全了他们。这种新的婚恋观在《翠翠传》中也表现得十分明显。小说中的女主角翠翠是一位“淮安民家女”。她与同学金定私下相爱后,向父母公开表示:“妾已许之矣,若不相从,有死而已,誓不登他门也!”而当男家贫寒,自觉“门户甚不敌”,不敢遽然答应时,女方的家长则表示:“婚姻论财,夷虏之道。吾知择婿而已,不计其他!”显然,他们对于封建礼教、门当户对之类并不在乎。后来,翠翠在战乱中“失身”,作者对她也毫无谴责之意。最终还是让一对有情人在冥冥中常相厮守。附录《秋香亭记》,写商生与杨采采自幼相爱,互约为婚,元末乱起,天各一方,终致有情人难成眷属,采采嫁给了开彩帛铺的王氏为妇。这个悲剧带有自传的色彩,但在客观上也写出了乱世带给百姓的灾难,并反映了商人势力的滋长。
《剪灯新话》中有的作品具有明显的模仿前人名篇的痕迹,诗词的穿插有时也嫌略多,但总的看来,诚如凌云翰在序言中所说的:“矧夫造意之奇,措词之妙,粲然自成一家言。读之使人喜而手舞足蹈、悲而掩卷堕泪者,盖亦有之。”这就不难理解一时间它不但能使所谓“市井轻浮之徒争相诵习”,而且也使“经生儒土,多舍正学不讲,日夜记意(忆),以资谈论”(《英宗实录》卷九十)。它的出现,标志着明代传奇小说的崛起,并有力地影响着有明一代乃至清代的文言小说创作。在它之后,明代不断地有一些传奇小说集问世,也间有一些佳作,如李昌祺《剪灯馀话》中的《芙蓉屏记》、《秋千会记》、陶辅《花影集》中的《心坚金石传》、邵景詹《觅灯因话》中的《桂迁梦感录》、宋懋澄《九
2.给一篇介绍中国名胜古迹的古文还有赏析
阿房宫,秦宫名,遗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杜牧的《阿房宫赋》是一篇享誉士林、传诵千古的美文,脱稿伊始,就产生了轰动效应。据王定保《唐摭言》卷六载:
崔郾侍郎既拜命于东都试举人,三署六卿,皆祖于长乐传舍,冠盖之盛,罕有加也。时吴武陵任太学博士,策蹇而至。郾闻其来,微讶之,乃离席与之言。武陵曰: “侍郎以峻德伟望,为明天子选才俊,武陵敢不薄施尘露?向者偶见太学生十数辈,扬眉抵掌,读一卷文书,就而观之,乃进士杜牧《阿房宫赋》。若其人。真王佐才也。侍郎官重,必恐未暇披览。”于是搢笏朗宣一遍。郾大奇之。武陵曰:“请侍郎与状头。”郾曰:“已有人”。曰:“不得已,则第五人。”郾未遑对。武陵曰:“不尔,即请此赋。”郾应声曰:“敬依所教。”
从这一记载可知,如果吴武陵早一点把此文推荐给主考官崔郾的话,那杜牧算不定还是头名状元呢!
《阿房宫赋》之所以如此出色,就在于它既符合辞赋文体的特征,又能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
先看它如何符合辞赋文体的特征。辞赋文体有三大要素:用韵、骈偶、华美辞藻。
一、用韵 赋是韵文,必须押韵,但与诗不同。赋的押韵比较灵活,中间可以换韵。《阿房宫赋》全篇换了十三次韵。如开头三个三字句,两两相对,并用声色急促的入声韵,在声调节奏上就给人以突兀又急切的感觉。这与秦的骤兴、骤亡,阿房宫的骤建、骤毁,在感觉上是一致的。接下去随着事件本身的发展,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句法也不断的变化,并根据行文的需要,频频地换韵。正因为如此,才会读起来琅琅上口,具有音乐之美。
二、骈偶 赋讲究骈偶。此文中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都是对偶句。“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都是排比句。这些经过藻饰的骈俪、排比字句,铿锵地协调、细腻地写景、密缜地说理、婉转地抒情、读之令人一唱三叹,产生了动人的美感。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三、辞藻华美 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阿房宫赋》以铺叙、夸张的手法,描写了阿房宫的华丽建筑,以新颖的比喻、瑰丽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宏伟画卷。其中有对景物的刻画,有对人物的特写,虚实结合、华而不浮,寓意深刻。同时,文章还充满了抑扬顿挫的音乐美,使人读后,更觉回肠荡气,具有余音绕梁的艺术效果。所以金圣叹在《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二中评曰:“穷奇极丽,至矣尽矣,却是一篇最清出文字”。
以上这三点,都充分体现了赋的文体特色。但杜牧在继承辞赋文体规则与特色之外,还有更大的突破与创新。具体表现在:
一、描写与议论相结合
过去,传统的关于宫殿苑囿一类的赋,均以颂美为主,即所谓润饰鸣业。最多也仅是在结尾处对统治者的奢侈行为略表蔑视之意,而《阿房宫赋》则把议论、写景(广义的景)、抒情结合起来。首先,此文议论中带有描写。例如“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不加判断,只用农民、工女及其所生产的粟粒、帛缕等数量与阿房宫上的柱、椽、钉、瓦等相比较,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其次,议论带有浓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呜呼”、“嗟夫”开头的各小段,都洋溢着愤慨、痛惜、与哀怨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通过这种写景、抒情和议论的结合,得出秦始皇之所以统治不能久远,即在于暴民取材、不施仁爱的结论,为当代统治者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和警示,具有撼动人心的思想力量。
据了解,杜牧在当时写此赋,是有其现实的目的的。他在《知己文章启》一文中说: “宝历(敬宗年号)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此赋为借古讽今之作。赋体文原本长于表现客观事物,而《阿房宫赋》则表现如此深刻的思想和激情,其本身就是对赋体艺术特质的极大创新与突破。
3.我眼中的文言文作文
这个应该还好,说你的感受就好。
余光中在《天涯情旅》的自序中曾提出:“最有效的文化应该使用最多元的、最有弹性的语言。语言有弹性,才能左右逢源,变化多姿。”中国的文言文最能体现这种左右逢源,变化多姿。
不难发现,文言文相对白话文而言,理解起来相当困难。这是因为造字和书写也是一个发展过程,初以兽骨贝壳刻字时,写字是件非常费力的事,故在中国古代,就出现了与口语完全对立的文言,口语求详尽,文言求精简。后来有了竹木简和墨水,书写容易了些,文字记录才多了起来。
文字的丰富和发展也决定了,初时文字少,随着岁月的积累文字也越来越多,所以越往后,文字越丰富,所以越往后,文言就越接近白话。
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形成了我们当下的文言。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两汉辞赋、史传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的范围。也就是说,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