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华传文言文阅读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起元,)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周起元,
【答案】【小题1】D【小题1】B【小题1】C【小题1】(1)(3分)不久,周起元奉命巡按陕西,声威名望非常显著。
(2)(3分)(朝廷)于是命周起元凭参政的身份莅临通州。 【答案解析】【小题1】矫:假托 【小题1】用排除法可排除①③⑤。
【小题1】此题考查对文意的理解与分析。【小题1】(1)重点词“寻”“风采”“著” 各1分(2)重点词“乃”“莅”各1分,语句通顺1分。
【参考译文】周起元,字仲先,是福建海澄(今漳州龙海)人。万历二十八年乡试考取第一名,第二年考中进士。
曾任浮梁、南昌的知府,凭借廉正仁惠著称。周起元按行取制度赴京待命,注拟授职湖广道御史。
正在等候任命,遇到朝廷考核京官。滞留京城两年,御史的任命书才下来。
适逢太仆少卿徐兆魁因为指责东林党而被御史钱春弹劾,起元也上奏疏弹劾他。刘荩臣是奸贼,上疏诋毁顾宪成,周起元愤怒,极力斥责他荒谬。
刘荩臣于是攻击周起元,加倍诋毁宪成。 周起元再次上疏极力论辩,他的同僚翟凤翀、余懋衡、魏云中、王时熙也一起上奏章检举弹劾(刘荩臣)。
吏部侍郎方从哲(不经内阁大臣协议)由朝廷下旨升为吏部左侍郎,周起元极力上疏反对。吏部尚书赵焕(均未经都察院协议)调御史魏云中、王时熙为外官。
起元揭发他违背旨意擅自弄权的罪状,(结果赵焕)受到停止薪俸的处分。 不久,周起元奉命巡按陕西,声望非常高。
最终因为东林党的原因,出任广西参议,分守右江道。当时柳州遭遇饥荒,百姓纷纷聚众闹事,盗贼蜂起。
周起元一个人前往招降猖狂的盗贼,而且尽全力赈济饥民。后来,升迁为四川副使,还没有上任。
适逢辽阳被清兵攻破,朝廷商议,通州位置极其重要,应该设立监司,(朝廷)于是命周起元凭参政的身份莅临通州。 天启三年,(周起元)担任太仆少卿,不久被提升为右佥都御史,担任苏州、松江等十府的巡抚。
周起元廉洁爱民,不取百姓一丝一物。遇到水灾,周起元多方救济,使百姓忘记了他们的困境。
织造中官李实一向贪婪蛮横,肆意虚增税收定额。苏州同知杨姜处理本府事宜,李实憎恨杨姜不屈从,搜集其他罪名弹劾他。
起元到任后,立即为杨姜辨明冤情,而且上了消除蠹虫七事的奏章,话里多有侵犯李实之处。李实想要杨姜行下属官吏的礼节,再次上疏诬告并逮捕他。
周起元再次上疏替杨姜雪冤。魏忠贤庇护李实,下达苛严的圣旨问责周起元,下令快速送上杨姜贪婪恶劣状词。
起元却更加称赞杨姜廉洁严谨,谴责李实诬告毁谤。 忠贤大怒,假托圣旨把杨姜削职为民。
李实从此收敛淫威。天启六年二月,魏忠贤想要杀高攀龙、周顺昌等六人,下令他的党羽李永贞、李朝钦诬告起元担任巡抚时侵吞公款十多万。
假托圣旨下令缉捕。缇使到达漳州,士子与百姓大惊,又传闻退赃就可以赎身,于是父老百姓在四城门高了木柜,号召人们投钱。
没有几天钱就凑够了,缇使也被他们的行为所感动。周起元被押解到京城,落在都指挥佥事许显纯的手上。
许显纯“粗通文墨,生性残酷”,杨涟等十多人都死在他手上。周起元身受严刑拷打,最后屈打成招,同年九月死于狱中,吴地士人百姓及他的乡人没有不落泪的。
后人称周起元、高攀龙等七人为“后七君子”。
2.后汉书•王充传的译文和翻译
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他的祖先从魏郡元城迁徙到元称。
王充年少是就成了孤儿,乡里人都称赞他孝顺。后来到京城,到太学(中央最高学府)里学习,拜扶风(地名)人班彪为师。
喜欢博览群书但是不死记章句。家里穷没有书,经常去逛洛阳集市上的书店,阅读那里所卖的书,看一遍就能够背诵,于是精通了百家之言。
后来回到乡里,住在家里教书。会稽郡征聘他为功曹(官职名),因为多次和上级争论,和上级不合而辞职离开。
王充擅长辩论,开始的话好像很诡异,最后却又实在的结论。他认为庸俗的读书人做学问,大多都失去儒家了本质,于是闭门思考,谢绝一切庆贺、吊丧等礼节,窗户、墙壁都放着刀和笔。
写作了《论衡》八十五篇,二十多万字,解释万物的异同,纠正了当时人们疑惑的地方。 刺史(官职名)董勤征聘他为从事(官职名),改任治中(官职名),自己辞职回家。
他的朋友同郡人谢夷吾上书推荐王充有才学,汉肃宗特地下诏派遣公车(朝廷征聘贤人特定的车马)去征聘他,因为得病没有去。当时年近七十,体力和脑子都衰弱了,于是写作了《养性书》十六篇,倡导节制欲望,守住原神。
永元(汉和帝年号)年间,病死在家中。
3.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
【答案】【小题1】B【小题2】C【小题3】B【小题4】⑴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⑵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
⑶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如果不这样,就生气叹息一整天。 【答案解析】【小题1】复:免除徭役【小题2】②不出门不能表现节妇“困苦不改其节”。
③喂养教育所有孩子。⑥是勤俭持家的表现。
【小题3】“恐怕妻子改嫁”的说法错误。原文“我死尔能自保乎?”是说丈夫担忧自己死后,周节妇自己不能保全孩子。
【小题4】略参考译文:周节妇,姓赵,名淑。 她的父亲叫周孟德,精通文献经典,有两个女儿,节妇年长而且贤惠。
尤其喜爱节妇,教授她《论语》、《孝经》、《列女传》,都能通晓书的文义。十八岁时,父亲寻找适合作女婿的人,找到了同县的周本恭,把妇女儿嫁给了他。
刚出嫁,婆婆就去世了,不久,公公和丈夫的哥哥嫂子也相继死去。 哥哥的儿子宗显年纪还小,节妇辅助丈夫办理丧理,办理丧事都符合礼法,养育宗显如同自己的儿子。
出嫁十一年,生育三个男孩;叫做宗善、宗祚、宗政。宗政刚出生时,天下大乱。
丈夫被疾病缠绕,病得很厉害,担心自己的病不能好,面对着节妇说:“现在兵革四起,孩子们这样孤单柔弱,我死后你能保全他们吗?”节妇把手指咬出了血,哭着说:“老天在上,如果我不能保全这些孩子的话,老天就让我死!”丈夫死时,节妇年二十九,号啕大哭,哭泣间,含着食物喂养孩子们,从没有迈出过家门槛。 第二年,国朝与张士诚建立的吴国对抗作战,两兵相交烧杀掳掠,家里没有剩下丝毫财产,节妇抱儿子和侄子宗显跟随一妾外逃,到处逃走躲避。
只拿着官府登记自家田地的簿册,在深山和幽邃的山谷间行走,忍饥挨饿跌跌爬爬,削树皮、采野菜来吃。有人劝她说:“这样小的孩子怎么能够依靠,为什么让自己如此困苦呢(意思是让她改嫁)?”节妇很生气,不和这个人说话,剪下鬓发给他看,声色俱厉,使人不敢靠近。
战乱结束回到家里,富民几乎把她家的田地全侵占了,节妇拿着田契和他们争辩,最终得以保全。知州田若赋很赞赏节妇的品行,想要把她的事迹上报到朝廷。
节妇极力推辞不愿上报,于是免除她家的徭役。节妇感动落泪,每天纺麻织布,来接济困乏。
购买《诗经》《书经》等儒家书籍,教诲孩子们,夜里在屋子里点燃松脂,坐在孩子们两旁而亲自教授他们。 有人懈怠低头打瞌睡,就打板子呵斥,一点也不宽恕。
等到孩子们长大了,就让他们跟随名师学习,所交往的有才能的人来拜访就高兴,给他们安排酒席;否则,就生气叹息一整天。节妇因为丈夫的哥哥死得早,只有儿子宗显在,给他娶媳妇,比自己的儿子早,吃穿与自己的儿子一样,别人分辨不出来。
儿子们谦虚友爱,都有士大夫的操行。宗祚入太学为太学生,以文章与德行扬名,人们都称节妇善于教导孩子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