躲避鬼神用文言文(古文翻译:晏子春秋~)
1.古文翻译:晏子春秋~
《晏子春秋》原文及译注 1.翟王子羡臣于景公,以重驾,公观之而不说也。
嬖人婴子欲观之,公曰:“及晏子寝病也。”居囿中台上以观之,婴子说之,因为之请曰:“厚禄之!”公许诺。
晏子起病而见公,公曰:“翟王子羡之驾,寡人甚说之,请使之示乎?”晏子曰:“驾御之事,臣无职焉。”公曰:“寡人一乐之,是欲禄之以万钟,其足乎?”对曰:“昔卫士东野之驾也,公说之,婴子不说,公曰不说,遂不观。
今翟王子羡之驾也,公不说,婴子说,公因说之;为请,公许之,则是妇人为制也。且不乐治人,而乐治马,不厚禄贤人,而厚禄御夫。
昔者先君桓公之地狭于今,修法治,广政教,以霸诸侯。今君,一诸侯无能亲也,岁凶年饥,道途死者相望也。
君不此忧耻,而惟图耳目之乐,不修先君之功烈,而惟饰驾御之伎,则公不顾民而忘国甚矣。且诗曰:‘载骖载驷,君子所诫。
’夫驾八,固非制也,今又重此,其为非制也,不滋甚乎!且君苟美为之,田猎则不便,道行致远则不可,然而用马数倍#乐之,国必,此非御下之道也。淫于耳目,不当民务,此圣王之所禁也。
君苟美乐之,诸侯必或效我,君无厚德善政以被诸侯,而易之以僻,此非所以子民、彰名、致远、亲邻国之道也。且贤良废灭,孤寡不振,而听嬖妾以禄御夫以蓄怨,与民为雠之道也。
诗曰:‘哲夫成城,哲妇倾城。’今君不免成城之求,而惟倾城之务,国之亡日至矣。
君其图之!”公曰:“善”遂不复观,乃罢归翟王子羡,而疏嬖人婴子。(《晏子春秋·景公爱嬖妾随其所欲晏子谏》) 【译文】 翟王的儿子翟羡靠能用十六匹马驾车当了景公的臣子。
景公看他驾车,很不喜欢。景公的宠妾婴子想要观看,景公说:“等晏子有病卧床不起的时候,站在园子里的高台上来观看。”
婴子看了以后很喜欢,于是就替翟羡请求说:“给他优厚的俸禄。”景公答应了。
晏子病愈后谒见景公,景公说:“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我很喜欢,让他驾给你看看吗?”晏子说:“驾驭车马的事,不在我的职权范围之内。”景公说:“我对他驾车感到很高兴,想要给他万钟俸禄,大概够了吧?”晏子回答说:“过去卫国人姓东野的驾车,您很喜欢,可是婴子不喜欢,您也说不喜欢,于是就不再看他驾车。
现在翟王的儿子翟羡驾车,您不喜欢,可是婴子喜欢,您于是也就喜欢了。婴子替他请求俸禄,您就答应了。
那么,这就是被妇人制约了。况且不乐于治理人民,却喜欢调理马匹;不给贤德的人优厚的俸禄,却给赶车的人优厚的俸禄。
从前我们的先君齐桓公的领土比现在狭小,他整顿法纪,推广政教,因而称霸诸侯。现在您不能让一个诸侯亲附,年成不好,道路饿死的人随处可见。
您不以此为忧,不以此为耻,却只顾贪图享乐;不继承先君的功业,却只讲求驾驭车马的技巧。那么,您不关心百姓疾苦、忘掉国家盛衰也太过分了。
况且《诗经》上说:‘三匹马驾车四匹马驾车,是诸侯到来了。’用八匹马驾车,本来就不符合制度了。
现在又用十六匹马驾车,这样不符合制度不是更严重了吗?况且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国内一定有很多人这样做。驾这么多马去打猎就很不方便,到远方去就更不可以,可是使用的马匹却多了几倍。
这不是驾驭臣下的办法。过分追求享乐,不妥善处理百姓的事务,这是圣贤的君主所禁止的。
您如果以此为美,以此为乐,诸侯一定有人效法我们,您没有淳厚的道德、美好的政治施加于诸侯,却用邪僻的行为来影响他们,这不是爱民如子、使名声显赫、使远人归附、使邻国亲近的办法。况且贤良的人被废弃,孤儿寡妇不得救济,却听信宠妾的话增加赶车人的俸禄,从而加深人民的怨恨,这是与人民为敌的行为。
《诗经》上说:‘聪明的男子可以使国家稳固,聪明的女子却能使国家颠覆。’现在您不考虑如何让国家稳固,却只干些使国家颠覆的事。
国家灭亡的日子就要到了。希望您好好考虑考虑。”
景公说:“您说的好。”景公于是不再观看驾车,罢免黜退了翟王的儿子翟羡,而且疏远了婴子。
2.景公为长庲,将欲美之,有风雨作,公与晏子入坐饮酒,致堂上之乐。酒酣,晏子作歌曰:“穗乎不得获,秋风至兮殚零落,风雨之拂杀也,太上之靡弊也。”
歌终,顾而流涕,张躬而舞。公就晏子而止之曰:“今日夫子为赐而诫于寡人,是寡人之罪”遂废酒,罢役,不果成长庲。
(《晏子春秋·景公为长庲欲美之晏子谏》) 【译文】 景公修建长大的房舍,将要把它修建得非常漂亮。一天刮起了风,下起了雨,景公和墨子一起入席饮酒,享受厅堂之乐。
喝酒喝得正畅快时,晏子起身唱歌,唱道:“禾穗啊不能收割,秋风一到啊全被刮落。全被风雨糟蹋了,君主害得我们妻离子散没法活。”
唱完了歌,转过头流下了眼泪,伸开双臂跳起了舞。景公走到晏子跟前制止住他,说:“今天先生您赐教,用歌来告诫我,这是我的罪过。”
于是撤掉了酒,停止了徭役,不再修建长大的房舍。 3.景公为西曲潢,其深灭轨,高三仞,横木龙蛇,立木鸟兽。
公衣黼黻之衣,素绣之裳,一衣而五彩具焉;带球玉而冠且,被发乱首,南面而立,傲然.晏子见,公曰:“昔仲父之霸何如?”晏子抑首而不对。公又曰:“。
2.那位好心人帮我翻译下这篇古文,谢谢了
卓襄王问庞暖说:「统治别人的人,也能管理好国家吗?」庞暖说:「您难道没听说俞跗(上古名医)如何治病的吗?是病他必定能治好,鬼神都要躲避他。
楚王即位任用御医,就像从前尧任用贤人一样,不任用自己的亲戚,一定要任用能够治病的人;不任用自己宠爱的人,一定要用老医生。楚王听人讲解史书,身体有不适,一定等待良医来救治。
」卓襄王说:「好。」庞暖说:「您难道忘了吗?从前伊尹医治商朝,姜太公医治周武王,百里奚医治秦国,申麃医治楚国,原季医治晋国,范蠡医治越国,管仲医治齐国,而使五国称霸。
他们的技能一样,但是方法不同。」卓襄王说:「请你说说有什么不同。
」庞暖说:「您难道没听说过魏文王问扁鹊的话吗?魏文王说:你兄弟三人,哪一个最擅长医术。扁鹊说:我大哥最擅长,二哥其次,我最不擅长。
魏文侯说:为什么?扁鹊说:我大哥看病,发现病害没有形成就消除了病因,所以他的名声传不出家门;二哥治病,病因刚一萌芽就消除了,所以他的名声传不出街巷;像我这样的,用针灸刺血脉,给病人吃烈性的药,用药膏敷肌肤,所以名声传得出来,在诸侯间闻名。魏文侯说:好。
如果让管仲用扁鹊的方法治理齐国,那么齐桓公还能成为霸主吗?所以这种人不担心患病,在还没有萌芽的时候就治疗,使病在无形之中消除,功效就在这里,叫做自然。所以好的医生消除病,差的医生打败病,病人就算侥幸不死,伤口也打了,大腿也动不了。
」卓襄王说:「好。我虽然不能在病没有发作的时候治好病,但是谁能在我身上施加微小的病因呢?(我虽然达不到扁鹊的大哥那种最各境界,但是和他二哥比还是差不多的,这里治病比喻治国)」。
3.冥谷之人畏日文言文翻译
“冥谷之人畏”出自《寓林折枝-蛇雾》 作者:(明)刘基
(原文)冥谷之人畏日,恒穴土而居。阴有蛇焉,能作雾,谨事之,出入凭焉,于是其国昼夜雾。巫绐之曰:"吾神已食日矣,日亡矣。"遂信以为天无日也,乃尽废其穴之居而处垲。羲和氏之子之崦,过焉。谓之曰:"日不亡也,今子之所翳雾也。雾之氛可以晦日景而焉能亡日。日与天同其久者也,恶乎亡!吾闻之,阴不胜阳,妖不胜正。蛇,阴妖也,鬼神之所诘,雷霆之所射也。今乘天之用否而逞其奸,又因人之讹以凭其妖,妖其能久乎?夫穴,子之尝居也,今以讹致妖而弃其尝居,蛇死雾必散,日之赫其可当乎!"国人谋诸巫,巫恐泄其绐,遂沮之。未期月,雷杀其蛇,蛇死而雾散,冥谷之人相呴而槁。
(译文)冥谷的人怕太阳,长年在地下打洞居住。山北有条蛇,能够施放雾,他们就小心地侍奉它,出入就靠它。在这时期他们国家昼夜都有雾。巫师欺骗国人说:"我们的神吃了日头,日头没有了。"于是国人相信天上没有太阳,就全都废弃他们洞穴住所而住到高地上。羲和氏的儿子前往崦嵫,经过这里。对他们说:"太阳没有灭亡,如今遮蔽你们的是雾。雾所在的地方可以使日光晦暗,但怎么可能消灭太阳呢?太阳和天一样久远,不会灭亡的啊!我听说,阴不胜阳,妖不胜正。蛇,是阴妖,鬼神所责难的对象,雷霆所击杀的对象。现在趁着天地阻隔之时(否卦之象)而逞其奸邪,又因为人们的讹传而任凭妖邪横行,妖邪它能长久的吗?洞穴,是你们原来的居所,现在因讹传致使妖邪横行而废弃你们原来的居所,蛇死了雾肯定散去,太阳的炽烈阳光那是你们可以承受的吗!"国人询问巫师,巫师害怕泄露他的谎言,就诋毁羲和氏的儿子。没过一个月,雷杀死了那蛇,蛇死了雾便散去,冥谷的人们互相呵着水气而枯槁了。
4.找一篇文言小品文:“艾子行水,途见一庙
[编辑本段]原文
艾子行水,途见一庙,矮小而装饰甚严。前有一小沟,有人行至水,不可涉。顾庙中,而辄取大王像横于沟上,履之而去。复有一人至,见之,再三叹之曰:“神像直有如此亵慢!”乃自扶起,以衣拂饰,捧至坐上,再拜而去。须臾,艾子闻庙中曰:“大王居此为神,享里人祭祀,反为愚民之辱,何不施祸以谴之?”王曰:“然则祸当行于后来者。”小鬼又曰:“前者以履大王,辱莫甚焉,而不行祸;后来之人敬大王者,反祸之,何也?”王曰:“前人已不信矣,又安祸之!”艾子曰:“真是鬼怕恶人也!”
[编辑本段]译文
艾子行走在一条有水的路上,看见一间寺庙,(寺庙)很矮小但装饰很庄严。寺庙前有一条小水沟,有一个人行走到(水边),无法涉水过去。回头看庙里,就拿了鬼王的雕像横放在水沟上,踩着他过去了。
又有一人到了(这里),看到了这情景,一再叹息着说:“神像竟然受到像这样的亵渎侮辱!”于是亲自(将雕像)扶起,用自己的衣服擦拭(雕像),捧着(雕像)放到神座上,再三拜祭才离去。
一会儿之后,艾子听到寺庙中(有声音)说:“大王待在这里作为神仙,(应当)享受乡民的祭祀,(却)反而被愚昧无知的人侮辱了,为什么不施加灾祸给他来责罚他呢?”鬼王说:“既然这样,那么灾祸应该施加给后面过来的人。”小鬼又问:“前面的人用(脚)踩大王,侮辱没有比这个更大了,却不把灾祸施加(给他);后面过来对大王很恭敬有礼的人,反而施加灾祸给他,为什么呢?”鬼王说:“前面的那个人已经不信(鬼神)了,(我)又怎么能加给他灾祸呢!”
艾子说:“真的是鬼害怕凶恶的人啊!”
[编辑本段]出处
艾子杂说
东坡居士(著)
《东坡居士艾子杂说》,传宋苏轼撰。共三十九则,据明《顾氏文房小说》本全录。
[编辑本段]寓意
讽刺在这个世上,比鬼还要让正常人害怕的就是恶人,说明恶人在社会上的地位是什么样的。
在旧社会里,飞扬跋扈,横行霸道的官吏,以及恶霸、流氓,都是大大小小的"鬼"。他们鱼肉人民,欺辱百姓。但这批角色,又往往是欺软怕硬的。谁对他们顺从乃至屈膝,他们便得寸进尺,谁给他们以反抗、蔑视,他们反倒会稍有收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