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故事两则文言文翻译(晏子故事两则翻译)
1.晏子故事两则翻译
高中语文读本第一册文言文译文:晏子故事两则★晏子使楚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
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晏子辞千金 晏子正在吃饭,齐景公派使臣来到,(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也没吃饱。使臣回去后,把(晏子贫困的情况)告诉了齐景公。
齐景公惊叹道:“唉!晏子的家真的像(你说的)这样穷!我不了解,这是我的过错。”(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
晏子没有接受。多次相送,最终(晏子)拜两拜而辞谢道:“我的家不贫穷,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您的赏赐够丰厚了,我的家不贫穷啊。
我听人这样说,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是不这样做的;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却不散发给百姓,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义之人是不这样做的;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死后财物转为别人所有,这是为家臣蓄积财物,聪明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有衣穿,有饭吃,(只要)心里满足就可以免于(一切)忧患。”
齐景公对晏子说:“从前我们前代的君主桓公用五百里的土地人口授予管仲,(他)接受了并没有推辞,你推辞不接受是为什么呢?”晏子回答说:“我听人这样说,圣明的人考虑多了,也难免会有失误。愚蠢的人经过多次考虑,也有可取之处。
想来这是管仲的错,是我的对吧?因此再次拜谢而不能接。”。
2.晏子故事二则翻译
(1)景公在位时,连下三天雪还不放晴。景公披着用狐狸腋下白毛做的皮衣,坐在正堂前的台阶上。晏子进宫谒见,站了一会儿,景公说:“奇怪啊!下了三天雪可是天气不冷。”晏子回答说:“天气不冷吗?”景公笑了。晏子说:“我听说古代贤德的国君自己吃饱却知道别人的饥饿,自己穿暖却知道别人的寒冷,自己安逸却知道别人的劳苦。现在君王不知道别人了。”景公说:“说得好!我听从您的教诲了。”便命人发放皮衣、粮食给饥饿寒冷的人。命令:在路上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乡的;在里巷见到的,不必问他们是哪家的;巡视全国统计数字,不必记他们的姓名。士人已任职的发给两个月的粮食,病困的人发给两年的粮食。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2)齐国天旱已经很长时间,齐景公召集群臣并询问:“已经很久没下雨了,庄稼干死老百姓都在饿肚子。我命令卜了卦,作祟的鬼怪藏在高山和水里。我准备用些钱,祭祀山神,你们看可以吗?”众臣没有人回答。晏子站出来说:“我认为不能这么做。祭祀山神没有益处。山神以石为身,以草木为发,天久不下雨,发将要焦黄,身体也会暑热难当,他就不想下雨吗?他自身尚且难保,祭它又有何用?”景公又说:“这样不行,我们就祭祀河神,可以吗?”晏子回答:“也不好。河神以水为国,以鱼鳖为臣民,天久不下雨,泉水将断流,河川也就干涸,这时他的国家将消亡,鱼鳖臣民也会干死,他就不想要雨水吗?祭它又有什么用呢?”
3.晏子的故事 文言文
晏子的故事(全) 社 鼠① 景公问晏子曰②:“国何患?”晏子对曰:“患夫社鼠③。”
公曰:“何谓 也?”对曰:“夫社束木而涂之④,鼠因往托焉⑤,熏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 涂⑥。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会故也⑦。
夫国亦有社鼠,人主左右是也⑧。内则 蔽善恶于君上⑨,外则卖权重于百姓⑩。
不诛之则为乱,诛之则为人主所案据 B11 ,腹而有之 B12 ,此亦国之社鼠也。” 【作者介绍】 《晏子春秋》,相传为晏子所作,实际是后人根据其言行编写的。
晏子,名婴,字仲,谥平 ,史称晏平仲,春秋时代齐国人,历仕灵公、庄公、景公,任国相,是当时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子春秋》共八卷,二百五十章。
其文短小精悍,活泼流畅。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②景公:齐国国君,名杵臼,公元前517—490年在位。晏 子:即晏婴,齐国大夫。
③社:土地庙。④束木:把木条编排结扎。
涂:作动词用,抹泥。 这里指墙壁的结构。
⑤托:寄托。⑥败:毁坏。
涂:涂抹上的泥,作名词用。⑦以:因为。
故:原因。⑧人主:国君。
下文的“君上”也指国君。人主左右,指国君亲近的小人。
⑨蔽 :蒙蔽、隐瞒。⑩卖:卖弄。
重:权。卖权重,即卖弄权势。
B11 案据:把持,保护。 B12 腹:厚。
有:通“友”,亲爱的意思。“腹”和“有”都作动词用。
之:代词,指 上文的“左右”。这句的意思是指人主对他的左右恩礼亲厚。
【译文】 一天,齐景公问晏子说:“对一个国家来说,最大的忧患是什么呢?” 晏子回答道:“最大的忧患的社庙的老鼠。” 齐景公不解地问:“这是什么意思呢?” 晏子回答说:“社庙的墙壁是把许多木条联结在一起,外面抹上泥土而成的。
老鼠喜欢到那 里寄居。人们想要消灭它们,用火去熏,怕烧坏木头;用水去灌,又怕毁坏泥墙。
因此,老鼠凭借这个,作威作福,使人们很难根除。说到国家,也有社鼠,就是国君亲信的那些小人。
他们在朝中隐瞒善恶,蒙蔽君王;在外卖弄权势,欺压百姓。如果不杀掉这种人,就会酿成祸患,但要杀他们,他们则是国君的宠臣,国君的心腹,人们无可奈何。
这些人实在是贻 害国家而又难以根除的社鼠啊!” 【题旨】坏人,得到当权者的信任和庇护,其危害就更大。 晏子之御①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②,其夫为相御,拥大盖③,策驷 马④,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⑤,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门 尺,身相齐国⑥,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⑦,常有以自下者⑧。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⑨。”
其后夫自抑损⑩,晏子怪 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B11 。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上》。
②窥:读kuī亏,偷看。③盖:车上的伞。
④策:鞭打 。驷:读sì四,古代一辆车上套的四匹马称驷。
⑤去:离去,意即“离婚”。⑥相:用作 动词,为相,作相国。
⑦志念深:即深谋远虑。⑧自下:虚恭谦下。
⑨是以:所以,因此。 ⑩抑损:谦退,谦逊。
B11 大夫:我国奴隶制社会中,诸侯国臣属分三等:卿、大夫、士。这里泛指官员。
【译文】 晏子提任齐国的相国。一天,他乘车外出,车夫的妻子从门缝中偷看,只见自己丈夫为晏子 驾驭车马,坐在车上的大伞之下,挥鞭催马,趾高气扬,十分得意。
过了一会,车夫归来,他的妻子便要和他离婚。 车夫莫名其妙,忙问妻子缘故。
妻子说:“晏子高不满六尺,身为齐国宰相,名扬天下。今天,我看他外出,虽然胸怀大志 ,满腹韬略,却显得十分谦虚。
而你身高八尺,不过作人家的车夫,却神气十足,不可一世,所以,我不愿再和你一起生活了。” 从此以后,车夫便谦虚谨慎起来。
晏子见了,感到很奇怪,就询问车夫。 车夫如实相告,晏子听了,感叹不已,于是便推荐他做了大夫。
【题旨】对比批评能见效,改正错误自受益。 牛头马肉① 灵公好妇人而丈夫饰者②,国人尽服之。
公使吏禁之。曰:“女子而男子饰 者,裂其衣③,断其带。”
裂衣断带,相望而不止。晏子见,公问曰:“寡人使吏禁女子 而男子饰,裂断其衣带,相望而不止者,何也?”晏子对曰:“君使服之于内④,而禁之 于外,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
公何以不使内勿服,则外莫敢为也。”公曰:“善。
”使内勿服,不逾月而国莫之服⑤。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②灵公:齐灵公,公元前581—554年在位。饰:服饰,装 饰。
③裂:作动词,撕破,撕毁。④内:内宫。
⑤逾:越,过。莫之服:即“莫服之”。
之 ,代指“男子饰”。 【译文】 齐灵公喜欢内宫的妇女女扮男装,结果上行下效,一时成风,全国妇女都穿起男服来。
灵公使官吏禁止,下令说:“凡是女扮男装的,一律撕毁所穿衣服,扯断所系带子。” 然而,尽管人们亲眼看到有人受罚,女扮男装的风气还是煞不住。
灵公对此很伤脑筋。这天,晏子进见,灵公问道:“我让官吏严禁国中女扮男装,还下令毁掉她们的衣带,这一切人们都亲眼所见,为什么还禁止不了呢?” 晏子回答说:“您允许宫廷嫔妃女扮男装,却对外禁止,这好比肉店门口高悬牛头的招牌, 而里面卖。
4.求关于晏子的文言故事(要加译文)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正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公差两名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离开了席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权树,只是叶相像罢了,果实的味道却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他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5.晏子故事翻译
一次,晏子出使到楚国去,楚国国王知道晏子的个子很矮,就想捉弄他。
楚王命人在城墙的大门旁边又开了个小门,请晏子从小门进去。 晏子知道楚王要戏弄他,严词加以拒绝。
他说,“到了“狗国”,才走狗洞,我现在是出使楚国,不应该走狗门。” 招待晏子的官员听他这么一说,只好请晏子从大门进去。
晏子进去以后,就拜见楚王。楚王故意问:“是因为齐国再没有别人,才派你来的吗?” 晏子回答说:“齐国的人多极了,仅都城就有上百条街道,人们把衣袖举起来,就可以遮住太阳;人们甩掉汗水就象下雨一样。
楚王接着问:“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派你出访呢?” 晏子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们齐国派使节出访很有讲究,对那些精明电视剧《兵圣》中的晏子(午马饰)能干的的人,就派遣他们出使那些道德高尚的国家;对那些愚蠢无能的使臣,就派他们出使那些不成器的国家。我是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人,所以就派我出使楚国来了。”
晏子的话使本打算要戏弄他的楚国君臣们面面相觑,半天说不出话来。 在这次出访之后,晏子又有一次出使楚国。
楚王听说晏子要来,就向他的大臣们说:“晏子是齐国最会说话的人。现在他将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吗?” 有一个官员建议说:“当晏子来的时候,请允许我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绑着的是做什么人?士兵就回答说:"齐国人。
"大王再问:"为什么要绑他?"士兵就说:"因为他偷了东西。”楚王觉得这是一个羞辱晏子的好主意,就按此布置妥当。
晏子来到楚国,楚王设宴招待他。喝酒正喝的高兴的时候,两名小官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问道:“你们绑的是什么人,为什么绑他?” 士兵回答说:“是齐国人,因为他犯了盗窃罪。” 楚王故意看着晏子说:“齐国人天生就喜欢盗窃吗?” 晏子从席上站起来,一本正经地说:“我听说,橘子长在淮河南边就是橘子,而长在淮河北边就变成枳子,虽然两种植物的叶子一样,它们果实味道截然不同。
这样的原因是啥,是因为水土不同的缘故。现在,这个人在齐国时辛勤劳动,到了楚国反而学会了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吗?” 楚王听了晏子一番反驳,苦笑着承认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