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分类汇编文言文(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1.2015高考文言文17篇
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戴盈之曰:“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曰:“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弈秋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工之侨献琴 刘基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使国工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胶柱鼓瑟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楚人学舟
原文
楚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鼓径进,亟犯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
诗画皆以人重
王士禛 清代诗人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敦、京、卞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一)吾尝终日而思矣,? 爱
【答案】【小题1】C【小题2】D【小题3】B【小题4】(1)君子的秉性与一般人没有什么两样,只是善于借助外物。
(2)圣人成为圣人,愚人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都是出自这吧?(3)我赞扬他能履行古人从师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送给他。 【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C项,“卑”指低下,“位卑”即地位低。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
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本题中,“焉”都是语气词;A项,“而”,前表承接,后表转折;B项,“之”,前用于主谓之间,取独,后是结构助词,的;C项,“其”,前是副词,难道,后是代词,那些。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试题分析:实词题目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本题中,B项,古今都指“片刻”;A项,“小学”,古:小的学问,今:学业的某一阶段;C项,“众人“,古:一般人,今:很多人,大家。
D项,“从而”,古:跟从并且,今:连词,表承接。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生”“异”“假”各1分;(2)“之所以”“为”“其”各1分,语句通顺1分;(3)“嘉”“古道”“贻”各1分。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一)我曾经整天发思索,(却)不如片刻学到的知识(多);我曾经踮起脚远望,(却)不如登到高处看得广阔。登到高处招手,胳臂没有比原来加长,可是别人在远处也看见;顺着风呼叫,声音没有比原来加大,可是听的人听得很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却可以行千里,借助舟船的人,并不是能游水,却可以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跟一般人没什么不同,(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二)唉!从师求学的传统已经失传很久了,想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呐!古代的圣人,他们超出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学问道理;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习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能成为圣人的原因,愚人能成为愚人的原因,大概就是出于这个缘故吧?爱自己的孩子,选择老师来教他。(但是)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可耻,糊涂啊!那些教他读书,学习句子的停顿的老师,不是我所说的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不知道断句要问老师,有疑惑不能解决却不愿问老师,小的方面(句读)要学习,大的方面(解惑)却丢弃,我没见到他聪明在哪。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说起老师、弟子的时候,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嘲笑他。问那些嘲笑者(嘲笑他的原因),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足以感到羞愧,称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风尚不再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奏乐之人,各类工匠,是士大夫们所看不起的,现在他们的见识反而比不上这些人了。
真是令人奇怪啊!我赞许他能履行古人从师学习的风尚,写了这篇《师说》来送给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 爱
【答案】【小题1】C【小题2】B【小题3】A【小题4】(1)(5分)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都比漕运多。
(5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译出“任”“终 ”“世 ”分别给1分。 )(2)(5分)有关官员负责修补,但迫于时间限定,增多摊派使百姓受害,而且船只也都不够坚固。
(4分,翻译出大意给2分,译出“有司”“科派 ”“病”分别给1分。)【答案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相”是“察看”之意。
实词题目近些年考核有难度加大的趋势,一般刻意回避考纲规定的120个实词,并且考题选项中夹杂出现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此题的答案B即为词类活用。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原文“因相地置闸,以时蓄泄”,把“相互”代入原文,怎么也是解释不通的,可知解释错误,还可借助“语法分析法”推测,“相”后面是名词“地”而“相互”是副词,和名词不能搭配,可知错误,应该解释为动词,结合课本中的《离骚》中的“悔相道之不察兮”可知是“观察”的意思,读音应为四声。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先看题干中有没有“直接表现”的字样,然后分析所给文段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人物的所作所为,再分析是否是题干中要求的性格,用排除法做准确率高还节省时间,①句是解说会通河在元朝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的前情,④句治河之方是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宋礼治河有方”无关,排除这两项可得到答案。 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C【小题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会太难,命题方向重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抓住这几方面仔细对读原文找到错误,应该很简单。
A项原文说“二十年礼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七月卒于官”,“卒于官”相当于“卒于官任”,是说他担任工部尚书之职未退休就去世了,选项中“最终他积劳成疾在工部处理公务时去世”的“积劳成疾”和“在工部”,于原文无据,且有悖于文中“以老疾免朝参,有奏事令侍郎代”之意,事件有误。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小题4】试题分析: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因为判卷时间较紧,一般就看重点词语的翻译情况,所以如果不是直译有时意思对可能老师误判。 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关键点(1)任——承受,终元世——一直到元朝灭亡。(2)有司——有关官员,科派——增多摊派,病——使百姓受害。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参考译文】宋礼,字大本,河南永宁人。洪武年间,以国子监生身份被提拔为山西按察司佥事。
永乐二年,因(办事)机敏干练,被任命为工部尚书。 永乐七年遭逢母亲丧事,但是皇帝下诏让他留任处理政务。
永乐九年皇帝命令开修会通河。所谓会通河,是元朝至元年间,从东平安民山开挖河道至临清,引汶水并截断济水,连接(集中)到卫河,形成转运漕粮的河道,名叫“会通”。
然而河岸狭窄水浅,不能承受重载船只,所以直到元朝灭亡海运要比漕运多。 明朝初年运输粮饷到辽东、北平,也专用海运。
洪武二十四年,黄河在原武决口,断绝了安山湖水流,会通于是淤滞。永乐初年,河运海运并行。
海运艰险遥远物资多有失亡,而河运则从长江、淮河到达阳武,征调山西、河南的民夫,沿岸牵引一百七十里入卫河,经过八个递运所,百姓觉得非常辛苦。 于是命令宋礼和都督周长前往治理会通河。
宋礼认为会通河的水源,必须依靠汶水(输送)。于是在堽城和戴村筑坝,横亘五里,遏止汶水的流向,使汶水不向南流入洸水而向北流入大海。
又汇集几处泉流,都从汶上流出,到达南旺后,又分为二道水流,十分之四的流水向南连接徐、沛,十分之六的流水向北到达临清。 南旺地势高,开口引水,往南往北都注入水流,就称作水脊。
借此观察合适的地方设置水闸,根据天时节令蓄水放水。从这里分水北边到达临清,地势降低了九十尺,设置水闸十七处,而后到达卫河;向南到达沽头时,地势降低了一百一十六尺,设置水闸二十一处,而后到达淮河。
总共派遣山东及徐州、应天、镇江民工三十万,免除租税一百一十万石有余,二百天疏浚工程完成。这一年,皇帝又采用工部侍郎张信的建议,恢复黄河旧河河道,用来削减水势,使黄河不再危害漕粮运输,命令宋礼同时监管这项工程。
八月回到京师,评论功劳属于第一,受到上等奖赏。 第二年,因为卫河水患,皇帝命令宋礼前往筹划治理。
宋礼请从魏家湾开挖支河两条,泄水放入土河,又从德州西北开挖支河一条,泄水放入旧黄河河道,让水流从海丰大沽河入海。皇帝命令等到秋收后开工。
宋礼还提出:“海运经过艰难险阻,每年船只往往损毁,有的。
4.2015年高考文科语文要求背的古诗词,文言文有哪些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
(一)古文(12篇)
论语(《浙江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中规定的篇章)
寡人之于过也 《孟子》
劝学(节选:从“君子曰”到“用心躁也”) 《荀子》
逍遥游(节选:从“北冥有鱼”到“而后乃今将图南”) 《庄子》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从“廉颇曰”到“为刎颈之交”)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从“古者富贵而名摩灭”到“难为俗人言也”) 司马迁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滕王阁序并诗(节选:从“时维九月”到“岂效穷途之哭”) 王勃
师说 韩愈
阿房宫赋 杜牧
秋声赋(节选:从“余曰”到“物过盛而当杀”) 欧阳修
六国论(节选:从“齐人未尝赂秦”到“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
赤壁赋 苏轼
(二)古诗词曲(12篇)
渔父 《楚辞》
蜀道难 李白
登高 杜甫
琵琶行 白居易
锦瑟 李商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 晏殊
雨霖铃(寒蝉凄切) 柳永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长亭送别 (【端正好】【滚绣球】【一煞】【收尾】) 王实甫
5.高考文言文汇编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4题。
唐白孝德为李光弼偏将。史思明攻河阳,使骁将刘龙仙率骑五千,临城挑战。
龙仙捷勇自恃,举足加马鬣上,谩骂光弼。光弼登城望之,顾诸将曰:“孰可取者?”仆固怀恩请行,光弼曰:“非大将所为,历选其次。”
左右曰:“孝德可。”光弼召孝德前, 问曰:“可乎?”曰:“可。”
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光弼曰:“壮哉!”终问所欲,对曰:“愿备五十骑于军门,候入而继进,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他无用也。”
光弼抚其背以遣之。 孝德挟二矛,策马截流而渡。
半济,怀恩贺曰:“克矣。”光弼曰:“未及,何知其克?”怀恩曰:“观其揽跋便僻①,可万全。”
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足不降鬣。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
又止龙仙。孝德曰:“侍中使予致词,非他也。”
龙仙去三十步,与之言,亵骂如初。孝德伺便,因嗔目曰:“贼识我乎?”龙仙曰:“何也?” 曰:“国之大将白孝德。”
龙仙曰:“是猪狗乎?”发声琥然,执矛前突,城上鼓噪,五十骑亦继进。龙仙矢不及发,环走堤上,孝德逐之,斩首提之归。
(选自《谭宾录》) 注:①揽跋便僻:扬鞭策马非常敏捷的样子。②搋:虎怒吼。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及请大众鼓噪以假气 假:借助B.半济,怀恩贺曰:“克矣。” 济:成功C.龙仙始见其独来,甚易之 易:轻视D.执矛前突,城上鼓噪 突:冲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白孝德单独请战,认为多带寸:卒反而不方便,只要求准备五十名骑兵,等他冲过去时跟着冲进去,其他众将士擂鼓呐喊助威就行丁。
B.白孝德——人迎战刘龙仙,他跃马扬鞭,靠近刘龙/l¨刘龙仙谩骂挑衅,白孝德沉着应对,突发进攻,砍了敌首,得胜而归。C.本篇文章叙事精炼,对话描写精彩,人物对话几乎占了全文一半;李光弼、白孝德、刘龙仙等人物语言各肖其身份、性格。
D.文章的作者擅长人物形象刻画,白孝德智勇双全、刘龙仙骄横无谋、李光弼统帅风度,这些人物刻画无不栩栩如生,令人叹服。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1)光弼问所加几何人而可?曰:“独往则可,加人多不可。(4分) (2)稍近欲动,孝德摇手止之,若使其不动,龙仙不之测。
(5分)答案:2.B(渡过) 3.A(错在“单独请战”) 4.(1)李光弼问需要给你多少人才能成功?(白孝德)回答:“—个人去就行了,给人太多反而不行。” (2)等稍微靠近一点(刘龙仙)想要行动,白孝德摇摇手制止他,好象叫他不要动,刘龙仙不明白白孝德究竟要干什么。
二、苏州中学2004年高三语文综合测试卷刘敬者,齐人也。汉七年,韩王信反,高帝自往击之。
至晋阳,闻信与匈奴欲共击汉,上大怒,使人使匈奴,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赢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赢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
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余万兵已业行。
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妄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遂往,至平城,匈奴果出奇兵围高帝白登,七日然后得解。高帝至广武,赦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
吾皆已斩前使十辈言可击者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
高帝罢平城归,韩王信亡入胡。当是时,冒顿为单于,兵强,控弦三十万,数苦北边。
上患之,问刘敬。刘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罢于兵,未可以武服也。
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以力为威,未可以仁义说也。独可以久远子孙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为。”
上曰:“诚可,何为不能!顾为奈何?”刘敬对曰:“陛下诚能以嫡长公主妻之,厚奉遗之,彼知汉嫡女送厚,蛮夷必慕以为阏氏,生子必为太子,代单于,何者?贪汉重币。陛下以岁时汉所余彼所鲜数问遗,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冒顿在。固为子婿;死,则外孙为单于。
岂尝闻外孙敢与大父抗礼者哉?兵可无战以渐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长公主,而令宗室及后宫诈称公主,彼亦知,不肯贵近,无益也。”
高帝曰:“善。”欲遣长公主。
吕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上竟不能遣长公主,而取家人了名为长公主,妻单于。使刘敬往结和亲约。
(《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臣光曰:建信侯谓冒顿残贼,不可以仁义说,而欲与为婚姻,何前后之相违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叙,唯仁义之人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顿哉!盖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则怀之以德,叛则震之以威,未闻与为婚姻也。且冒顿视其父如禽兽而猎之,奚有于妇翁!建信侯之术,固已疏矣;况鲁元已为赵后,又可夺乎!(《资治通鉴》)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是时汉兵已逾句注 逾:到达B.冒顿杀父代立,妻群母 妻:以••••••为妻C.士卒罢于兵 罢:通“疲”D.建信侯谓冒顿残贼 贼:残忍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A. 因使辩士风谕以礼节 蒙故业,因遗策B.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 。
6.2015年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大纲必背古诗词篇目原文
庄子之妻病死,好朋友惠施前去吊唁,见庄子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施于是责问庄子:“你与人家夫妻一场,她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仙逝,你不但不忧伤反而还鼓盆而歌,简直是太过分了!”庄子说:“她刚去世之时,我也很是悲伤.可是我后来一想,她的生命本就起于无形;不仅无行,而本无气!而是阴阳交杂在冥茫之间,变而有气,气又变而有形,形又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为死.这不正象春夏秋冬四时交替吗?如今她虽然死了,却是回归了生命的原本.死生犹如昼夜交错,故生不足喜,死不足悲.死生都是一气所化,人情不了解此理,故有悲乐之心.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那么忧伤呢?我应该为她归于生命的原本而高兴啊!否则我就是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了!” 在今天看来,也许这很荒唐.我也不鼓励大家这样做.可是当我们仔细思量,我们却可以从中品读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