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人铭文言文翻译(哪位有金人铭的解释?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
1.哪位有金人铭的解释?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古人是很慎重发表言论的。
警惕啊!警惕啊! 不要多讲话,多讲话多败事; 不要多生事,多生事多祸患。 身处安乐之中一定要防备无善行造成的灾祸所带来的悔恨。
即使你不对人说什么又有什么损伤,虽然祸患将要形成; 即使你一句话也不说又有什么伤害,虽然祸患即将发展变大; 即使你不说什么又怎能使你的]德行残缺呢?虽然那意外的祸患已经形成; 如果舆论中听不到你不合礼仪的言论,那么连神仙都会帮助你的。 小小的火苗不及时扑灭,不久熊熊的大火就将会象决口的黄河一样。
细小的溪流没有阻塞,最终将汇成江河。 微小的东西如能连续增加,将来也可能成为一张大网。
细小的恶苗不及时拔掉,将来只有用斧头来清除。 你果能听进我的教诲,并谨慎去做,这才是幸福的根源。
到处乱讲话会带来怎样的伤害呢?那简直就象走到灾祸的门口,而不自知。 凶暴、强横的人是没有好结果的,争强好胜的人最终将碰到敌手。
包藏盗心的歹人无不嫉妒拥有财富的主人,人民有怨恨往往归咎于君上。 古代贤明的君主,知道普天之下谁都不愿别人处在自己上边,所以能礼贤下士,屈已而尊人;知道天下的人都不喜欢别人超过自己,所以后来贤能的圣王虽身处显位而能待人和气恭敬、做事谨慎,以减少自己德行的缺失,最终得到人们的爱戴和仰慕。
常常保持柔弱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下面的人,就没有人能超越你了。 人常争名逐利,我独守此左道,人们对这种行为都迷惑不解,我却独自坚信不移。
智慧和技能深藏内心不显露炫耀,我虽处在尊贵的高位,人们也都不会伤害我了。 有谁能在这方面下功夫,那就象江河,虽然表面笨拙、凝重,而能以宽大的胸怀容纳百川,是因为它处在低下的地位。
高高在上的天空,幽深渺茫,人的思想无法穷尽它的边际。 天道悠远,无亲无私,人们的所有无不来自它的恩赐,而天却能屈居人下,做为常人的我们,又有什么放不下的呢? 一定要时刻警惕啊! 。
2.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陋室铭
---唐.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
山不在于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只要有蛟龙栖留住就显神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远扬。苔藓爬上台阶染出一片碧绿,草色映入竹帘映得漫屋青色。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多识的人,来往的没有不学无术之徒。
平时可以弹奏清雅的古琴,阅读泥金书写的佛经。没有繁杂的音乐搅扰听觉,没有文牍公务劳累身心。似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如西蜀扬子云的草屋。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呢?”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创作的一篇托物言志骈体铭文。全文短短八十一字,作者借赞美陋室抒写自己志行高洁,安贫乐道,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趣。
文章层次明晰,先以山水起兴,点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接着从室外景、室内人、室中事方面着笔,渲染陋室不陋的高雅境界,并引古代俊彦之居,古代圣人之言强化文意,以反问作结,余韵悠长。
扩展资料:
刘禹锡是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诗豪"。在政治上,刘禹锡的一生是在不断的斗争以及反抗中度过的,哪怕不停地被打击,刘禹锡也会重新站起来去反抗。在诗歌创作上,他不断进行创新创造,写出了一大批雄浑苍劲的诗歌作品。
诗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没有刘禹锡那样的文学才华,在道理上辩不过他,于是背后就在皇帝面前不断地刘禹锡的坏话。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句古话:"皇帝疼奸臣。"这句话说的一点儿也不假,当时皇帝真的听信了那群达官贵人们的谗言,于是下旨将刘禹锡贬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 如果是按照当地明文规定的官员待遇来看,通判的待遇也还算是过得去的,通判在衙门里可以住三室一厅的大房子。
可谁知和州城的大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知道刘禹锡是因为犯了错,被朝廷贬官到和州的,于是根本不把刘禹锡放在眼里,处处刁难他。
刘禹锡来和州不过只有半年之久,却已经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啊,搬到了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边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见了十分气愤,他在心里想道: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啊!但是,不管是多么小的房子,都不可能改变我想要改革的决心。
于是,他便在此地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陋室铭》,极力歌颂他这个小房子。 刘禹锡写完文章以后,就来到城中请来一个石匠,让石匠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刻在石板上,将刻好的石板耸立在屋前。
策知县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亲自来到刘禹锡的住处。他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很不满意。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刘禹锡的道德高尚,居住在此以后,使它散发出芳馨的味道。这是对策知县赤裸裸的嘲讽,策知县虽然怒发冲冠,但是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进行报复,只好离开了刘禹锡的陋室。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陋室铭
3.铭金人云: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①. "至哉斯戒
铭金人云: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①。 “至哉斯戒也! 能走者夺其翼, 善飞者减其指②, 有角者无上齿, 丰后者无前足, 盖天道不使物有兼焉也。 古人云: “多为少善, 不如执一③; 鼠五能, 不成伎术④。 ” 近世有两人, 郎悟士也, 性多营综, 略无成名, 经不足以待问, 史不足以讨论, 文章无可传于集录, 书迹未堪以留爱玩, 卜筮⑤射六得三, 医药治十差 ⑥五, 音乐在数十人下, 弓矢在千百人中, 天文、画绘、博⑦, 鲜卑语、胡书⑧, 煎胡桃油⑨, 炼锡为银, 如此之类, 略得梗概, 皆不通熟。 惜乎, 以彼神明, 若省其异端, 当精妙也。
【译文】孔子在周朝的太庙里看见一个铜人, 背上刻着几个字, 说: “不要多说话, 多说话多受损; 不要多管事, 多管事多遭灾。 ” 这个训诫说得太好了。对于动物来说, 善于奔跑的就不让它长上翅膀, 善于飞行的就不让它长出前肢, 头上长角的嘴里就没有上齿, 后肢发达的前肢就退化, 大概大自然的法则就是不让它们兼有各优点吧。 古人说: “干得多而干好的少, 那就不如专心干好一件事; 鼠有五种本领, 却都难派用场。 ” 近世有两个人, 都是聪明颖悟之辈, 兴趣广泛。 却粗略而无法成名, 经学经不起提问, 史学不足以应对, 文章水准够不上编集传世, 书法作品不值得保存赏玩, 为人卜筮六次里面只对三次, 替人看病治十个只有五个痊愈, 音乐水准在数十人之下, 射箭本领也不出众, 天文、绘画、棋艺、鲜卑话、胡人文字、煎胡桃油、炼锡成银, 像这一类的技艺, 也略微了解一个大概, 却都不精通熟悉。 可惜啊, 以他们这样的绝顶聪明, 如果能割舍其它爱好, 那一定会达到精妙的地步。
【注释】
①《说苑, 敬慎》 : “孔子之周, 观于太庙, 右陛之前, 有金人焉, 三缄其口, 而铭其背曰: ‘古之慎言人也, 戒之哉! 戒之哉! 无多言, 多言多败; 无多事, 多事多患。 ”
②指, 当为“趾” 字之讹”
③执一; 专一。
④《说文》 : “五伎鼠也, 能飞不能过屋, 能缘不能穷木, 能游不能度谷, 能穴不能掩身, 能走不能先人。 ”
⑤卜筮: 古时预测吉凶, 用龟甲称卜, 用蓍草称筮, 合称卜筮。
⑥差(chài柴去) : 病愈。
⑦博: 同棋, 指围棋。 博, 指六博, 为古代一种博戏。 共十二棋, 六黑六白, 两人相博, 每人六棋, 故名。
⑧胡书: 胡人的文字。 这里当指鲜卑文字。
⑨胡桃油: 胡人用以作画的一种材料。
【评语】人生有限而学海无涯, 因此, 一个人不可能穷尽一切知识, 精习各种技气, 贪大求多, 势必四处出击, 分敬精力, 最终学无所长, 徒自伤悲, 与其如此, 不如有所取舍, 用心专一, 正如古人所说, “多为少善, 不如执一。 ”
4.《反金人铭》帮忙翻译下~
试直译如下:
晋朝太庙左边台阶旁有一个石人,大张着嘴巴,他胸前刻的字说:我是古代多言之人啊,我不少说话,不少惹事,少言少事的话,那后生(?)怎么说呢?我读过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等这些群书名著,深奥迷惑的知识和道理我没有不查清楚的。因此我说遍天下事情,也没有错误过的。
只有说的话正确,才可以长久流传。
为什么要孤独孑然的样子,紧闭着嘴巴呢?(胡为块然,生钳其口?)在大庭广众,总是叉着手(不说话、发言)。平凡的小人贪恋钱财,英雄烈士为名声而牺牲,盗跖是污秽小人,伯夷和柳下惠是清白人,鲍鱼市场有特殊味道,兰花苗圃有清香之气,不要因其澄清而显贵,不要因其污秽而觉下贱。两个说的不一样,归结于一样(是其本性使然)啊。
尧曾经高挂纳谏的鼓,舜曾经树立谏言用的谤木,听取民间说法,只恐怕时间不够用,让广大人民明道理,家家遵从礼教(道润群生,化隆比屋)。
但到了末代文礼逐渐降低要求,这些礼数渐渐淡漠衰退(末叶陵迟,礼教弥衰),顺从上级旨意的就顺达,反抗的就是错误的。当时流行细腰,全宫中都节食挨饿,喜欢宽广的额头,就把眉毛剃细。逆反上面的人就陷入困境。闭上嘴巴就不会失误(括囊无咎),就可以免遭杀戮。
颠覆了以前的一切真理美德修养,真是伤悲啊!这些小心谨慎,用在当时的环境(也是为避免祸害)。借以周庙来说事情,有些话说的笨拙鲁莽(于言为蚩),所以请明白事理的人,补救并来改正(我说的不对的地方)。
其中疏漏、错讹之处,烦请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5.怎么样翻译
金人至,邈乞师于宣抚副使,且间道走蜡书上闻,皆不报。
【译文】
金兵到来,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兵,并且从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答复。
整篇译文如下:
李邈,字彦思,临江军清江人,唐代皇族、宰相李适的后代。年轻时就很有才能和谋略,凭父亲的官职任太庙斋郎,提拔任河间府通判。因为触犯蔡京、童贯,调任霸州知州,任辽国贺正副使。回到朝廷,童贯想要联合金人夹攻契丹,召李邈到自己府第,想用言语打动他,使他依附自己。李邈说契丹人尚未厌弃自己的君主,就教童贯暗中帮助契丹来图谋金人。童贯不能采纳,李邈就向朝廷请求辞官还乡。感叹说:“国家的祸乱从此开始啦!”
金人侵犯京师,皇上命他急速入见,李邈激昂振奋,再次出仕上路。到达朝廷,恰逢姚平仲出战失利,京师震惊恐惧。皇上问怎样抵御敌人,李邈说:“胜败是兵家常有的情形,陛下不必过分忧虑,只是自古以来没有求和与出战的策略没有确定而能成功的。”就说:“种师道是老将,有盛名,是契丹和金人畏惧的将领。朝廷只管主持和谈,而把各路军队全部交给种师道,根据敌情确定攻守。将领在军队中,君主的命令有不接受的。使他发现可攻击的机会就进攻,战胜固然是国家的福分;不胜,也足以使敌人知道我们有把国家存亡作为重任的将领。”皇上认为很好。
守卫真定,士兵不满二千,钱财不到二百万,自己估计无法抵御敌人,就出文告让百姓出钱,共同死守。百姓信赖李邈能够坚守,不几天,筹得钱十三万贯,粮食十一万石,招募百姓组成敢死队也有几千人。金兵到来,李邈向宣抚副使请求援兵,并且从小路传送密信上报朝廷,都没有答复。城被围,有时出战,有时坚守,相持四十天。城被攻破,李邈巷战不能取胜,想要投井自尽,身边的人拉住他,不能投井。(被俘后)斡离不胁迫李邈向金人下拜,李邈不下拜,斡离不用火烧他的胡须眉毛和大腿,李邈也不顾惜,斡离不就把他关押在燕山府。
金人问他说:“召集民兵攻击我们,说我们是贼人,这是为什么?”李邈说:“你们违背盟约,到处抢掠我们的钱物和人民,为什么还顾忌我说你们是敌人呢?”金人不能使他屈服。过了一些日子,想让李邈任沧州知州,李邈笑着并不答复,并且劝说他们:“你们不在此时送还我们的两位皇帝和两河地区,每年像契丹一样收取丰厚的财物,来谋求长久之利,(难道将来你们的)强大还可以依赖么?金人估计他的话,让他披散头发衣襟左开,李邈大怒,斥责更有力。金人大怒,李邈就遇害了。将死,脸色不变,向南拜了两拜,端正地坐着接受刑戮。燕地的百姓为他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