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上册文言文知识复习(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1.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 姓名( ) 班级( )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发闾左适戍渔阳 通 , 意思: 。 2、为天下唱 通 ,意思: 。
3、固以怪之矣 通 ,意思: 。 4、将军身被坚执 通 ,意思: 。
5、故不错意也 通 ,意思: 。 6、仓鹰击于殿上 通 ,意思: 。
7、欲信大义于天下 通 , 意思: 。 8、自董卓已来 通 ,意思: 。
9、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通 ,意思: 。 二、解释以下多义词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1、苟 2、次 (1)苟富贵 ( ) (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 ) (2)故不为苟得也 ( ) (2)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 ) 3、度 4、数 (1)道不通,度已失期 ( ) (1)扶苏以数柬故 ( ) (2)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 ) (2)然数年恒不一见 ( ) 5、怜 6、就 (1)楚人怜之 ( ) (1)此人可就见 ( ) (2)可怜白发生 ( )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 7、用 8、诚 (1)遂用猖獗 ( ) (1)此诚不可与争锋 ( ) (2)贤能为之用 ( ) (2)诚如是,则霸业可成 ( ) 9、所以 10、遗 (1)此殆天所以资将军( ) (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 ) (2)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 )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 ) 11、将 12、间 (1)上使外将兵 ( ) (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2将军岂有意乎 ( ) (2)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3项燕为楚将 ( ) (3)在乎山水之间也 ( ) 13、然 14、者 (1)吴广以为然 ( ) (1)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 ) (2)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更有痴似相公者 ( ) (3)然足下卜之鬼乎 ( ) (3)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4)屋舍俨然 ( ) (4)陈涉者,阳城人也( ) 三、分析文言句子中划线词的古今意义。 1、卒中往往语 古: 今: 。
2、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 今: 。 3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 古: 今: 。
4、虽然,受地于先王 古: 今: 5、长跪而谢之古: ,今: 。 6、常跪而谢之 古: , 今: 。
7、凡三往 古: 今: 。 8、遂用猖獗 古: , 今: 。
9、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 , 今: 。 10、诚宜开张圣听 古: , 今: 。
11、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古: , 今: 。 12、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 ,今: 。
13、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古: 今: 。 14、临表涕零 古: , 今: 。
四、以下文言句子中加线的词都是有特殊的用法,请予以说明。 1、陈胜王 名词作 意思为 。
2、置人所罾鱼腹中 名词作 意思为 。 3狐鸣呼日 名词作 意思为 。
4、皆指目陈胜 名词作 意思为 。 5、忿恚尉 用法,使----- 。
6尉果笞广 名词作 ,意思为 。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8、轻寡人与?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9、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名词作 ,意思为 10、此皆良实 形容词作 ,意思为 。
五、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陈涉世家》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
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倡,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
乃行卜。卜者知其旨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大楚兴,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故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卒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的意思。 (1)或以为死,或以为 亡( )(2)、又间令吴广 之 次所旁丛祠中 (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译】 。
2、请用原文语句回答,填在横线上。 (1)、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 。
(2)、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 4、选段划线处细致地描写了戍卒们的反应,这些反应说明了什么?自己的话回答。
【答】: 。 5、陈胜能够从一个佣耕之人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导者,他具备哪些才能?根据选段内容作出回答。
答: 。 (二)、《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
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
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苍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
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用 “ \ ”标出下面语。
2.语文九年级上文言文整理
文言词语虚词整理(1——6册)
1 故
①原因
1、问其故。《两小儿辩日》 原因
2、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之而入胡 《塞翁失马》 原因
3、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论战》 原因,缘故
4、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陈涉世家》 缘故
②旧的,原来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旧,原来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矣 《论语十则》 旧知识
③所以
1、故是有物外之趣。 《童趣》 所以
2、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 《山市》 所以
3、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所以
4、故渔者歌日;巴东三狭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山峡》 所以
5、故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故国不以山溪之险 《孟子二则》 所以
6、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孟子二则》 所以
7、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孟子二则》 所以
8、故不为苟得也 《鱼我所欲也》 所以
9、故患有所不辟也 《鱼我所欲也》 所以
10、彼竭我盈,故克之 《曹刿论战》 所以
11、吾视其乱,望其旗痱,故逐之 《曹刿论战》 所以
1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唐雎不辱使命》 所以
13、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出师表》 所以
14、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出师表》 所以
3.九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整理
<孟子两章 1.亡:①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亡: ②国恒亡 亡: 2.举:①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举: ②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 举: 3.故:①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 ②扶苏以数谏故 故: 4.以: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以: ②以天下之所顺 以: 5.于:①舜发于畎亩之中 于: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于: ③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于: .一字多义 1.为:①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②夫子何命焉为? ③必为有窃疾矣 ④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⑤以牒为械 2.见:①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②胡不见我于王 ③于是见公输盘 3.类:①不知可谓知类 ②为与此同类 4.子:①子墨子闻之 ②愿借子杀之 5.说:① 公输盘不说 ②请说之 6.然:①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②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 7.之:①为楚造云梯之械 ②子墨子闻之 ③宋何罪之有 ④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8.起;①起于齐 ②子墨子起,再拜 9.以:①将以攻宋 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 ③以牒为械 10.于:①于胡不见我于王 ②今有人于此 ③起于齐 11.争:①争有所余: ②知而不争: 12.已:①胡不已乎 ②吾既已言之王矣 饿其体肤 使……饥饿 12、而后喻 了解 空乏其身 使……贫困 14、法家拂士 同“弼” 1、乱其所为 使……错乱 入则 在里面。
指国内 所以动心忍性 用来;使……惊动;使……坚韧; 出则 在外面。指国外 19、曾益其所不能 增加,同“增”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秋高:秋深 2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表示多数。 3塘坳:低洼积水的地方。
4挂罥(juàn):悬挂。 5忍能:狠心这样 6入竹去:跑进竹林。
7俄顷:不久,顷刻之间。秋天漠漠: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子就昏暗下来了。
8布衾(qīn):棉被。 9娇儿恶卧踏里裂:指稚子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了;恶卧,睡相不好。
10床头屋漏无干处:整个房子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照射,“床头屋漏” 泛指整个屋子。 11雨脚如麻:形容雨水密集。
雨脚:雨点 丧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2何由彻:怎样才能熬到天亮呢?(如何挨到天亮)彻,通,这里指彻夜、通宵的意思。 13安得:哪里能得到。
14大庇(bì):全部遮盖、保护起来。庇:遮蔽、保护。
寒士:士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当是泛言贫寒的人们。 15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子(乌云密布的样子) 16突兀:高耸的样子 17见:同“现”,出现。
观刈麦 (1)刈(yì):割。 (2)陇 :同“垄”,田埂,这里泛指麦地。
(3)覆陇黄:小麦黄熟时遮盖住了田埂。覆:盖。
(4)妇姑:媳妇和婆婆,这里泛指妇女。 荷(hè)箪(dān)食:担着圆形竹器盛的食物。
荷:肩挑。箪食:竹篮盛的食物。
童稚携壶浆:小孩子提着用壶装的饮料。浆:古代一种略带酸味的饮料,有时也可以指酒。
(5)饷(xiǎng)田:给在田里劳动的人送饭。 丁壮:青壮年男子。
南冈:地名。 (6)足蒸暑土气:双脚受地面热气熏蒸。
背灼炎天光:脊背受炎热的阳光烘烤。 (7)秉(bǐng)遗穗:握着聪田里拾取的麦穗。
秉,用手握着。 敝:破。
(8)相顾言:指互相诉说。顾:视,看。
(9)输税:缴纳租税。 (10)曾不:从未。
事:从事。 农桑:农耕和蚕桑。
(11)吏禄三百石(dàn):当时白居易一年的薪俸大约是三百石米。石:即十斗,古代重量单位,一百二十斤为一石。
(原念 dàn,古文中念shí) (12)岁晏(yàn):岁末。晏,晚。
[2]。
4.九年级语文(上)文言文总复习资料含答案
〖知人论世〗 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人。《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
〖内容主旨〗 本文以陈胜、吴广的活动为线索,以可靠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生动的再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泽乡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鲜明的揭示了它的实质—一场得到广大人民支持的、反对暴力统治的伟大革命运动。文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是陈胜,作者通过对典型历史环境的描写和人物语言、行动的刻画,栩栩如生的塑造出一位农民革命运动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光辉形象。
〖通假字〗 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 适通“谪”,发配去守边。 为天下唱 唱通“倡”,倡导。
固以怪之矣 以通“已”,已经。 卜者知其指意 指通“旨”意图。
将军身被坚执锐 被通“披”,穿着。 〖重点词句〗 1、辍耕之垄上:停止 2、怅恨久之:失望 叹恨 3、苟富贵:倘使(如果) 4、若为佣耕:你 是 5、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 6、屯(于)大泽乡:停驻 7、皆次当行: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 8、会天大雨:恰巧 (适逢) 9、举大计亦死:发动 10、等死:同样 11、死国可乎:为国事而死 12、天下苦秦久矣:苦于秦(的统治) 13、今或闻无罪:有人 1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 15、吴广以为然:认为 16、固以怪之矣:原来,本来 17、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胜)又暗中命令吴广往驻地旁边的丛林里的神庙中 18、吴广素爱人:平常 19、令辱之:让 20、召令徒属:召集并号令所属的人 (随从) 21、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十分之六七 22、死即举大名耳:干出大名声 2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王侯将相难道有生来的贵种吗 24、袒右:露出右臂(做为起义的标志) 25、收而攻蕲:收集义军 26、行收兵:行军中 27、比至陈:等到 28、守丞死:郡守的副职 29、号令召三老:封建社会里长官教化的乡官 30、将军身被坚执锐:指亲自作战 31、复立楚国之社稷:国家 〖词类活用〗 1、大楚兴,陈胜王 王:名词用作动词,称王,为王 2、天下苦秦久矣 苦: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苦 3、尉果笞广 笞:用鞭、杖打。
4、皆指目陈胜 目:名词用作动词,看 5、夜篝火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间 篝火:名词用作动词,燃起篝火 6、置人所罾鱼腹中 罾:名词用作动词,本义为捕鱼用的网,这里是“捕捞”的意思,与“所”一起作“鱼”的定语 7、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形容词用作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形容词用作名词,锐利的武器 8、忿恚尉 忿恚: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恼怒 〖重点语句翻译〗 1、陈胜佐之,并杀两尉 答:陈胜协助(帮助)吴广.一同(一共)杀了两个军官 2、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如果我们这些人冒称公子扶 苏, 答:项燕的队伍,向全国发出号召,应该有许多人会响应。 3、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候将相宁有种乎! 答:何况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就要干一番大事业。
王候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答:(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两)尉的头祭天。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答: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么! 6、借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答:即使仅能免于斩刑,戍守边塞的人也得死去十分之六七。
〖课文理解〗 1、起义的直接原因:失期,法皆斩 2、起义的根本原因:天下苦秦久矣 3、为起义所做的舆论准备: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与孟子所主张的观点相似,用孟子的话来说是:得到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4、陈胜、吴广起义的策略是: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5、文中写陈涉发动起义“召令徒属”时,直接向封建统治者挑战,以激励众人的一句话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表明陈涉从小有远大理想的一句是:“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7、陈涉揭竿起义,各地百姓纷纷响应的原因是:(诸郡县)苦秦久矣 8、起义的导火线是:遇雨失期,失期当斩 9、“将尉醉”的“醉”在该段的情节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答:“醉”为该段情节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10、人物欣赏 (1)从分析当时形势和所提策略口号中和为起义做舆论准备及发动起义,可以看出陈胜具有什么样的品质? 答:表现了他卓越的组织才能和超人的胆略。 (2)文中“且壮士不死而已,死即举大名耳,五候将相宁有种乎?”一句,表现陈涉叛逆的性格特点和出众的宣传鼓动才能。
11、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两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 答:(1)抓住时机 (2)故意使自己受辱(使用激将法) (3)激怒众人 12、出自本文的成语及名句 鸿鹄之志:比喻远大志向 篝火狐鸣:假托鬼狐之事诱众起事。
苟富贵,无相忘:有朝一日谁富贵了,别忘了咱们。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燕雀怎么会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王侯将相难道是天生的贵种吗?。
5.语文九年级上册人教版文言文复习提纲
九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测试卷出卷人:刘雅 测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运用1.指出下列加点字读音不同的一组(3分) ( )A.请献十金 胡不见我于王B.邻有敝舆而欲窃之 子墨子之守圉有余C.乡为身死而不受 惠子相梁D.入则无法家拂土 故患有所不辟也2.指出下列加点词的释义相同的一组(3分)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也 人也非独贤者有是心也B.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C.人恒过然后能改 鵷鶵过之D.已持臣守圉之器 是亦不可以已乎3、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3分)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下列各句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B、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C、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 D、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5、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宋何罪之有——《公输》——《墨子》——墨家B、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儒家C、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论语》——儒家D、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惠子相梁》——《庄子》——道家6.指出下列各句的通假字并释义。
(8分)①公输盘诎 ②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③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④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7.文学常识填空、默写。(20分)①墨子是 时期 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孟子》是 家经典之一,孟子,名 ,战国时期邹人。③庄周, 时宋国人,是 家哲学的代表人物。
④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孟子认为造就人才的客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只有这样,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_”;造就人才的主观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惠子相梁》一文中腐鼠比喻什么? ; 这篇短文表现了庄子怎样的感情? 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的观点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__”思想。
8.读下面的文字,从中归纳出一个论点。(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步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二、阅读(一)公输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子墨子闻之,起于鲁,行十日十夜而至于郢,见公输盘。
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子墨子曰:“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盘不曰。
子墨子曰:“请献十金。”公输盘曰:“吾义固不杀人。”
子墨子起,再拜,曰:”请说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
宋何罪之有?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
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子墨子曰:”荆之地,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宋,所谓无雉兔鲋鱼者也,此犹粱肉之与糠糟也。荆有长松文梓楩楠豫章,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9.指出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才美不外见 于是见公输盘 B.以牒为械 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 C.子墨子九距之 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D.楚王问其故 彼竭我盈,故克之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6分)①杀所不足而争有余,不可谓智。②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11.选文第一节中交待墨子匆匆行程的几个动词是什么?反映了墨子怎样的心态和精神?(4分)12.墨子见到公输盘,就请他帮助自己去杀人,而且进一步说可以‘“献金”,其真正的意图是什么?(3分)(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3.选出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 ( )A.之:多助之至 寡助之至 B.以: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不以物喜C.者: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D.必:战必胜矣 必为有窃疾矣14.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不同的一项是(3分)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C.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5.下列短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兵革之利——武器装备的锋利 B.封疆之界——划定的边疆的界限C.寡助之至——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 D.山溪之险——高山河流的险要16.翻译下面的句子。
(6分) ( )①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②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7.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3分) ( )A.第一段紧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一中心论点,提出了论题。
B.第二段主要论述的是“天时不如地利”。C.第三段中的一组排比句,。
6.九年级语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文言文专项复习之一词多义 (按音序检索) (ān)安 安能辨我是雄雌 (怎么)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安适)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怎么) 又安敢毒耶 (怎么) 风雨不动安如山 (安稳) 安得广厦千万间 (哪里,怎么) 多歧路,今安在 (哪里) (bèi)备 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准备) 众妙毕备 (具备) 前人之述备矣 (完全,详尽) 有奇字素无备者 (准备) (bèi)被 同舍生皆被绮绣 (同“披”,穿) 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哉 (影响) (bĭ)比 比至陈 (等到) 其两膝相比者 (靠近) 比吾乡邻之死…… (比较) (bĭ)鄙 肉食者鄙 (鄙俗,目光短浅) 先帝不以臣卑鄙 (地位低,鄙野) (bì)毕 众妙毕备 (全都) 此印者才毕 (完成,结束) 群响毕绝 (全部) 吾与汝毕力平险 (用尽) 录毕,走送之 (完) (biān)鞭 北市买长鞭(鞭子) 鞭数十,驱之别院 (动词,用鞭子打) (bīng)兵 上使外将兵 (军队) 行收兵 (兵员) 兵革非不坚利也 (兵器)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兵器) (bìng)病 君之病在肌肤 (疾病) 未果,寻病终 (生病) 则久已病矣 (困苦不堪)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疾病) (bìng)并 并怡然自乐 (全、都) 两狼之并驱如故 (一起) 并杀两尉 (一起) (bó)薄 薄暮冥冥 (迫近) 薄如钱唇 (与“厚”相对) (bù)步 夹岸数百步 (长度单位) 相与步于中庭 (行;步行;散步) (céng)曾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加强语气,可译为连…都…) 曾不若孀妻弱子(副词,同上) 曾不吝情去留 (副词,加强语气。)
似曾相识燕归来 (曾经) 曾不事农桑 (副词,加强语气) 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zēng,尚、还) 曾益其所不能 (zēng,同“增”,增加) (chá)察 明察秋毫 (看清) 虽不能察 ((一一)明察,弄清楚) (chang)唱 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同“倡”,倡导) 隔江犹唱《后庭花》 (唱歌;歌唱) (chēng)称 袒右,称大楚 (号称) 先帝称之曰能 (称赞) 乃诈称公子扶苏 (称作,号称)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 (说,说是) 称其气之小大 (chèn,相称,符合) (chéng)诚 帝感其诚 (诚心)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 (果真、实在) 诚宜开张圣听 (果真、实在) (chéng)城 城非不高也 (城墙) 城春草木深 (城市) 城池苑囿之富且大 (城墙)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 (内城) (chéng)乘 公与之乘 (乘坐) 我欲乘风归去 (驾) 虽乘奔御风 (驾) 车六七百乘 (shèng,古代表战车的单位的量词) (chí)池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池塘) 临池学书 (池塘) 池非不深也(护城河) 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护城河) (chóng)重 重岩叠嶂 (重叠) 山重水复疑无路 (重复) 乃重修岳阳楼 (重新) (chu)出 殚其地之出 (出产)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指国外)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出现,显露) 不敢出一言以复 (说出) 可以出而仕矣 (出来) 出则方叔、召虎 (在外边) 出类拔萃 (超出,超过) (cĭ)此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 此中人语云 (指桃花源) 此皆良实 (这些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这) 每与臣认此事 (这些) 而又尝自休于此(这里,指墨池) 今虽死乎此 (指捕蛇这件事) 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这) 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这) (cì)次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编次)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旅行或行军途中停留) (chŭ)处 处江湖之远 (处在) 处处志之 (副词,各个地方) (cóng)从 战则请从 (跟从) 从民欲之 (依从,顺从) 从流飘荡 (顺,沿) 择其善者而从之 (随从,遵循,这里的意思是学习) 一狼仍从 (跟从,跟随) 民弗从也 (听从)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 (cù)蹙 而乡邻之生日蹙(窘迫) 攒蹙累积 (收缩) (dá)达 达于汉阴 (到达) 不求闻达于诸侯 (显达) (dàn)但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只是,不过)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只,仅) (dāng)当 当是时 (在(某个时间)) 当余之从师也 (在(某个时间)) 今当远离 (将;将要)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应当;应该) 当其租入 (dàng 抵) (dào)道 不足为外人道也 (说,谈论) 会天大雨,道不通 (路) 得道者多助 (道义,指施行“仁政”等内容) 伐无道 (道义,道理) 中道崩殂 (途) 况欲深造道德者耶 (道义) 益慕圣贤之道 (学说) (dé)得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同“德”,感恩)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得到) 得道多助 (符合)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领会到;感受到)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能,能够) 得而腊之以为饵 (得到,这里指捉到) 二者不可得兼 (得到;取得) 莫得遁隐 (能够) 偶然得之 (得到)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得到) 然幸得赐归待选 (能,能够) 使得优游数年之间 (能,能够) 必有得天时者矣 (占得,遇到) 故愿得观贤人之光耀 (能够) 偶然得之 (得到) (děng)等 等死,死国可乎 (同样) 如“之”“也”等字 (表示列举省略) (dí)敌 恐前后受其敌 (胁迫攻击)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对方,敌手,这里指屠夫) (dōng)东 孔子东游 (向东,到东方)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
7.九年级全一册语文文言文重点知识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试题 阅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 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苔痕tāi B. 案牍dú C. 德馨xīn 2. 解释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斯:______________ (2)无案牍之劳形 形:_____________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孔子云:“何陋之有?” ___________________ 4. 这段文字从主人的生活环境清幽,__________,自娱自乐及不受世俗、官场干扰等四个方面,表现“陋室不陋”。
答案:1. A 2. (1)这(2)形体、身体 3. 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4. 交友之雅《记承天寺夜游》 (1)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5)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5. 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念无与乐者(思念)B. 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 怀民亦未寝(睡觉)D.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6. 用现代汉语翻译“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本文集中写景的句子是第______句,其主要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_________ 8. 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5. A 6. 只是少了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 (4);松柏竹影 8. 被贬后失落悲哀/与友一起赏月的欣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 解释加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________(2)曾益其所不能 曾:_______ 10.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是”指代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孟子认为只有逆境可以造就人才,你对此有什么看法?答案: 9. (1)被选拔,被选用(2)通“增” 10. 忧患激励人奋起,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使人委靡死亡。
11. 将要承担重任的 12. 略〔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桃花源记》)〔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 13. 下列词语中“名”字与“有仙则名”中的“名”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名之者谁 B. 名列前茅 C. 青史留名 D. 至理名言 14. 将下面的语句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云:“何陋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甲、乙两段哪些内容是环境描写,请你用横线在文中标出,并用简练的语句说说两段环境描写的作用。
甲: 乙:答案: 13. D 14. (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2)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15. 甲:环境描写略;宁静安乐/表现了作者对自由、祥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乙:环境描写略;清幽,表现了作者乐道于自己高尚的节操。《醉翁亭记》(节选)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6.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翼然 )醉翁之意 17. 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醉翁亭”命名的缘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概括选段的大意。 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