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孝亲的文言文(孝的文言文)
1.孝的文言文
陈情表
臣密言:臣以险
陈情表——母孙二人,更相为命。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bó),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é)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yǔn)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bó)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四十有(yòu)四,祖母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mǐn)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文章来源于百度百科
2.搜几个关于孝的文言文
东汉陆绩,字公纪。
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
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 卧冰求鲤 原文 晋王祥,字休征。
早丧母,继母朱氏不慈。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
尝欲食生鱼,时天寒冰冻,祥解衣卧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译文 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慈爱,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继母朱氏时常想吃鲤鱼,但因天寒河水冰冻,无法捕捉,王祥便赤身卧于冰上祷告,忽然间冰裂,从裂缝处跃出两尾鲤鱼,王祥喜极,持归供奉继母。
3.求一些孝敬父母的古文的意思!今晚就要用了!我暂时给着10分,会追
1.孝感动天 虞舜,瞽瞍之子。
性至孝。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
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
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2.戏彩娱亲 周老莱子,至孝,奉二亲,极其甘脆,行年七十,言不称老。常着五色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尝取水上堂,诈跌卧地,作婴儿啼,以娱亲意。 老莱子,(东周)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
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假装摔倒,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戏舞学娇痴,春风动彩衣。双亲开口笑,喜色满庭闹。
3. 鹿乳奉亲 周剡子,性至孝。父母年老,俱患双眼,思食鹿乳。
剡子乃衣鹿皮,去深山,入鹿群之中,取鹿乳供亲。猎者见而欲射之。
剡子具以情告,以免。 郯子,春秋时期人。
父母年老,患眼疾,需饮鹿乳疗治。他便披鹿皮进入深山,钻进鹿群中,挤取鹿乳,供奉双亲。
一次取乳时,看见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现身走出,将挤取鹿乳为双亲医病的实情告知猎人,猎人敬他孝顺,以鹿乳相赠,护送他出山。 亲老思鹿乳,身挂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4.百里负米 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常食藜藿之食,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南游于楚,从车百乘,积粟万钟,累茵而坐,列鼎而食,乃叹曰:“虽欲食藜藿,为亲负米,不可得也。”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孔子家语·致思》) 负米供旨甘,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殁,犹念旧劬劳。 5.啮指痛心 周曾参,字子舆,事母至孝。
参尝采薪山中,家有客至。母无措,望参不还,乃啮其指。
参忽心痛,负薪而归,跪问其故。母曰:“有急客至,吾啮指以悟汝尔。”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
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
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母指才方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6.芦衣顺母 周闵损,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衣以棉絮;妒损,衣以芦花。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镇。
父查知故,欲出后母。损曰:“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
母闻,悔改。 闵损,字子骞,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弟子,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
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论语·先进》)。他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
继母经常虐待他,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
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三个孩子都要挨冻。”
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悔恨知错,从此对待他如亲子。
闵氏有贤郎,何曾怨晚娘?尊前贤母在,三子免风霜。 7.亲尝汤药 前汉文帝,名恒,高祖第三子,初封代王。
生母薄太后,帝奉养无怠。母常病,三年,帝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汤药非口亲尝弗进。
仁孝闻天下。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年)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
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仁孝临天下,巍巍。
4.孝的文言文
一、孝感动天虞舜虞舜。
瞽搜之子。性至孝。
父顽母嚣。弟象傲。
舜耕于历山。有象为之耕。
有鸟为之耘。其孝感如此。
帝尧闻之。事以九男。
妻以二女。遂以天下让焉。
系诗颂之。诗曰对对耕春象。
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帝位。
孝感动天下。二、亲尝汤药西汉文帝刘恒西汉文帝。
名恒。高祖第三子。
初封代王。生母薄太后。
帝奉养无担母尝病三年。帝目不交睫。
衣不解带。汤药非亲尝弗进。
仁孝闻于天下。系诗颂之。
诗曰仁孝闻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后三载玻汤药必先尝。三、啮指心痛周朝曾参周。
曾参。字子舆。
事母至孝。参曾采薪山中。
家有客至。母无措参不还。
乃啮其指。参忽心痛。
负薪以归。跪问其母。
母曰。有客忽至。
吾啮指以悟汝耳。后人系诗颂之。
诗曰母指方缠啮。儿心痛不禁。
负薪归未晚。骨肉至情深。
四、单衣顺母周朝闵子骞周。闵损。
字子骞。早丧母。
父娶后母。生二子。
衣以棉絮。闵损。
衣以芦花。一日。
父令损御车。体寒失鞭。
父察知其故。欲出后母。
损曰。母在一子单。
母去三子寒。后母闻之。
卒悔改。系诗颂之。
诗曰闵氏有贤郎。何曾怨后娘。
车前留母在。三子免风霜。
五、负米养亲周朝子路周仲由。字子路。
家贫。尝食黍薯之食。
为亲负米百里之外。亲殁。
南游于楚。从车百乘。
积粟万钟。累褥而坐。
列鼎而食。乃叹曰。
虽欲食黍薯之食。为亲负百里之外。
不可得也。有诗为颂。
诗曰负米供甘旨。宁辞百里遥。
身荣亲已没。犹念旧劬劳。
六、卖身葬父汉朝董永汉董永家贫。父死。
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
途遇一妇。求为永妻。
俱至主家。主令织布三百疋。
始得归。妇织一月而成。
归至槐阴会所。遂辞永而去。
有诗为颂。诗曰葬父贷孔兄。
仙姬陌上逢。织布偿债主。
孝感动苍穹。七、鹿乳奉亲周朝郯子周。
郯子。性至孝。
父母年老。俱患双目。
思食鹿乳。郯子乃衣鹿皮。
往深山群鹿之中。取鹿乳供亲。
猎者见而欲射之。郯子俱以情告。
乃免。有诗为颂。
诗曰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八、行佣供母后汉江革后汉江革。少失父。
独与母居。遭乱。
负母逃难。数遇贼。
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
贼不忍杀。转客下邳。
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
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
有诗为颂。诗曰负母逃危难。
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
佣力以供亲。九、怀橘遗亲后汉陆绩后汉陆绩。
字公纪。年六岁。
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
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
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
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
有诗为颂。诗曰孝悌皆天性。
人间六岁儿。袖中怀橘实。
遗母报深慈。十、乳姑不怠唐朝唐夫人唐。
崔南山曾祖母长孙夫人。年高无齿。
祖母唐夫人。每日栉洗升堂。
乳其姑。奶不粒食。
数年而康。一日玻长幼咸集。
乃宣言曰。无以报新妇恩。
愿子孙妇。如妇之孝敬足矣。
有诗为颂。诗曰孝敬崔家妇。
乳姑晨盥梳。此恩无以报。
愿得子孙如。十一、恣蚊饱血晋朝吴猛晋。
吴猛。年八岁。
事亲至孝。家贫。
榻无帷帐。每夏夜。
蚊多潜肤。恣取膏。
虽多不驱之。恐其去以而噬亲也。
爱亲之心至矣。有诗为颂。
诗曰夏夜无帷帐。蚊多不敢挥。
恣取膏血饱。免使入亲帏。
十二、卧冰求鲤晋朝王祥晋。王祥母丧。
继母朱氏。不慈。
父前数谮之。由是失爱于父母欲食鲜鱼。
时天寒地冻。祥解衣。
卧冰求之。冰忽自解。
双鲤跃出。持归供母。
有诗为颂。诗曰继母人间有。
王祥天下无。至今河上水。
留得卧冰模。十三、为母埋儿汉朝郭巨汉。
郭巨家贫。有子三岁。
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
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
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
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
有诗为颂。诗曰郭巨思供亲。
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
光彩照寒门。十四、搤虎救父晋朝杨香晋。
杨香年十四。常随父丰往田间获粟。
父为虎曳去。时杨香手无寸铁。
惟知有父而不知有身。踊跃向前。
搤持虎颈。虎亦靡然而逝。
父方得免于害。有诗为颂。
诗曰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
父子俱无恙。脱身馋口中。
十五、弃官寻母宋朝朱寿昌宋。朱寿昌七岁。
生母刘氏。为嫡母所妒。
复出嫁。母子不相见者五十年。
神宗朝弃官入秦。与家人诀。
谓不寻见母。誓不复还。
后行次同州得之。时母年已七十有余。
有诗为颂。诗曰七岁离生母。
参商五十年。一朝相见后。
喜气动皇天。十六、尝粪忧心南齐庚黔娄南齐。
庚黔娄为孱陵令。到县未旬日。
忽心惊流汗。及弃官归。
时父疾始二日。医曰。
欲知愈剧。但尝粪。
苦则佳。黔娄尝之。
甜。心甚忧之。
至夕。稽颡北辰。
求以身代父死。有诗为颂。
诗曰到县未旬日。桩庭遘疾深。
愿将身代死。北望起忧心。
十七、戏彩娱亲周朝老莱子周。老莱子至性孝。
奉养二亲。备极甘脆。
行年七十。言不称老。
常着五彩斑斓之衣。为婴儿戏于亲侧。
又常取水上堂。诈跌卧地。
作婴儿啼以娱亲。有诗为颂。
诗曰戏舞学骄痴。春风动彩衣。
双亲开口笑。喜气满庭帏。
十八、拾桑供母汉朝蔡顺汉。蔡顺少孤。
事母至孝。遭王莽乱。
岁荒不给拾桑。以异器盛之。
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
黑者奉母。赤者食。
贼悯其孝。以白米三斗。
牛蹄一只与之。有诗为颂。
诗曰黑桑奉萱帏。饥啼泪满衣。
赤眉。
5.关于孝顺的文言文
【原文】: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①食铛②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③,恒④装一囊,每煮食,辄⑤伫录⑥焦饭,归以遗⑦母。后值⑧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⑨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⑩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⑾山泽,皆⑿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好::喜欢、爱好。②铛:铁锅。③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④恒:经常、常常。⑤辄:就。⑥伫录:贮藏。⑦遗:赠送。⑧值:时值。⑨未展:来不及。⑩于:在。⑾走:跑。⑿皆:都。
【译文】:吴郡人陈某,在家里非常孝顺。他母亲喜欢吃锅巴,陈某在郡里做主簿的时候,总是收拾好一个口袋,每逢煮饭,就把锅巴储存起来,等到回家,就带给母亲。后来正值孙恩贼兵侵入吴郡,内史袁山松马上要出兵征讨。这时陈主簿已经积攒到几斗锅巴,来不及回家,便带着(锅巴)随军出征。双方在沪渎开战,袁山松打败了,军队溃散,都逃跑到山林沼泽地带,没有吃的,多数人饿死了,唯独陈主薄靠锅巴活了下来。
6.关于孝悌篇,励志篇,人物篇的文言文,最好加注释.~~ 帮忙,急~~~~
敦孝悌以重人伦 “至於相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中庸》学问思辨行五者,其要归於思必明,柔必强。” 意思是:至於担当大事,全部诀窍在“明强”二字。《中庸》所说学丶问丶思丶辨丶行五方面,它的要点归结为:思必明丶柔必强。说到“中庸”,很多很多,确切的说是太多太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这两个字是中和,平庸之类的意思,进而理解为“中庸”是宣扬处事世故圆滑,不变化,不进取等等古旧思想。其实,古汉语中,中为附和,庸为广大。 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0 孝悌忠恕 思辨:庄子《逍遥游》《秋水》 励志:《为学》《马说》 孝悌:《陈情表》《祭十二郎文》 人物:《种树郭橐驼传》《宋清传》 孝悌 【1】汉。丁兰幼丧父母。未得奉养。而思念劬劳之恩。刻木为像。事之如生。其妻久而不敬。以针戏刺其指。则出血。木像见兰。又眼中垂泪。兰问得其情。将妻出弃之。有诗为颂。 诗曰刻木为父母。形容如在时。寄言诸子侄。各要孝亲帏。 【2】后汉江革。少失父。独与母居。遭乱。负母逃难。数遇贼。或欲劫之去。革辄泣告有母在。贼不忍杀。转客下邳。贫穷裸跣。行佣以供母。母使身之物。莫不毕给。有诗为颂。 诗曰负母逃危难。穷途贼犯频。告知方获免。佣力以供亲。 【3】后汉陆绩。字公纪。年六岁。至九江见袁术。术出橘待之。绩怀橘二枚。及跪拜辞堕地。术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绩跪答曰。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术大奇之。有诗为颂。 【4】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父母之食。盍埋此子。及掘坑三尺。得黄金一釜。上云官不得龋民不得夺。有诗为颂。 诗曰郭巨思供亲。埋儿为母存。黄金天所赐。光彩照寒门。 思辨 【1】后魏李惠,为雍州刺史。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二人将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拷知主乎?”群下以为戏言,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服而就罪。 【2】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人物 【1】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 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齐强鲁弱.而大国侵鲁亦以甚矣.今鲁城坏即压齐境.君其图之."桓公乃许尽归鲁之侵地.既以言.曹沫投其匕首.下坛.北面就群臣之位.颜色不变.辞令如故.桓公怒.欲倍其约.管仲曰:[不可.夫贪小利以自快.弃信于诸侯.失天下之援.不如与之."于是桓公乃遂割鲁侵地.曹沫三战所亡地尽复于鲁 【2】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励志篇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2】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居其位,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而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而己倍,君子耻之。
网上搜到的 看你有麻烦 帮你一把
7.关于亲情的文言文
七步成诗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孟母三迁
列女志
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足辟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居子也。”乃去,舍市,近于屠,孟子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亦非所以居子也。”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居子也。”遂居于此。
【译文:过去孟子小时候,父亲就死了,母亲仉氏守节。居住的地方离墓地很近,孟子学了些丧葬、[足辟]踊痛哭这样的事。母亲想:“这个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就离开了,将家搬到街上,离杀猪宰羊的地方很近,孟子学了些做买卖和屠杀的东西。母亲又想:“这个地方还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学宫旁边。夏历每月初一这一天,官员进入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记住。孟母想:“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了。】
老牛舐犊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杨彪传》
子修为曹操所杀,操见彪问曰:'公何瘦之甚?'对曰:‘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操为之改容谢之。
【译文:儿子杨修被曹操所杀死,(杨彪十分伤心,身子日渐消瘦)曹操问他说:“杨公为什么会这般消瘦啊?”杨彪叹气说:“我惭愧啊,没有能够像金日磾一样具有先见之明,现在还有一种像老牛舔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的爱子之心!”曹操听后。十分感动,不免内疚。 】
8.关于孝亲敬老的诗句名言典故有哪些
1.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祖孙两人,更相为命。——李密
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
3.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孟子
4.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孝经·圣至章》
5..我们体贴老人,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德)歌德
6.我们有谁看到从别人处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从父母处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诺芬
7.长者问,对勿欺;长者令,行勿迟;长者赐,不敢辞。——周秉清
8.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9.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10.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慈善的价值在于它比任何别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赖。——罗素
11.父母的美德是一笔巨大的财富。——贺拉斯
12.父母和子女,是彼此赠与的最佳礼物。——维斯冠
13.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4.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15.老年,好比夜莺,应有他的夜曲。——(德)康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