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僧绍宋元嘉中再举秀才(《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宋史•萧燧传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燧(1117—1193),字照邻,临江军人。 燧生而颖异,幼能属文。
绍兴十八年,擢进士高第。授平江府观察推官。
时秦桧当国,其亲党密告燧,秋试必主文①漕台,燧诘其故,曰:“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至则员溢,就院易一员往漕闱,秦熺果中前列。
秩满,当为学官,避桧,调静江府察推而归。 燧未第时,梦神人示以文书,记其一联云:“如火烈烈,玉石俱焚;在冬青青,松柏不改。”
已而果符前事。未几,丁忧。
三十二年,授靖州教授。孝宗初,除诸王宫大小学教授。
轮对,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上喜,制《用人论》赐大臣。
淳熙二年,累迁至国子司业兼权起居舍人,进起居郎。先是,察官阙,朝论多属燧,以未历县,遂除左司谏。
时宦官甘昪之客胡与可、都承旨王抃之族叔秬皆持节于外,有所依凭,无善状,燧皆奏罢之。 时复议进取,上以问燧,对曰:“今贤否杂揉,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上曰:“忠言也。”
因劝上正纪纲;容直言;亲君子,远小人;近习有劳可赏以禄,不可假以权。上皆嘉纳。
出知严州。产地狭财匮,始至,官镪②。
不满三千,燧俭以足用。二年之间,以其羡补积逋,诸邑皆宽。
上方靳职名,非功不予,诏燧治郡有劳,除敷文阁待制,移知婺州。父老遮道,几不得行,送出境者以千数。
婺与严邻,人熟知条教,不劳而治。岁旱。
浙西常平司请移粟于产,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制坐视?” 为请诸朝,发太仓来振之。 八年,召还,言:“江、浙再岁水旱,愿下诏求言,仍令诸司通融郡县财赋,毋但督迫。”
十年,上言广西诸郡民身丁钱之弊。事多施行。
庆典霈泽。丁钱减半,亦自燧发之。
绍熙四年卒,年七十七。(节选自《宋史•萧燧传》)[注]①主文:主持考试。
②镪:成串的钱。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丞相有子就举,欲以属公 属:托付。B。
桧怀之,既而被檄秀州 怀:衔恨。 C。
就院易一员往漕闱 易:更换。D。
察官阙,朝论多属燧 阙:失职。5。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萧隧格尽职守的一组是((3分)①隧怒曰:"初仕敢欺心耶!" ②论"官当择人,不当为人择官"③有所依凭,无善状,隧皆奏罢之 ④若恃小康,萌骄心,非臣所知⑤官镪不满三千,隧俭以足用 ⑥为请诸朝,发太仓米振之A。 ①③⑤ B。
①④⑥C。 ②③④ D。
②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萧燧天分很高,为官不畏权贵。 他自幼能文,进士及第后进入仕途;其时秦桧当权,与其亲党密告萧,要他主持秋试录用其子秦熺,遭到萧的拒绝。
B。萧隧刚直敢言,所奏切中时弊。
皇上向他征询意见,他乘便讽劝皇上亲近君子疏远小人,亲信有功可赏赐财物却不可赋予权力,得到皇上赞许采纳。 C。
萧隧政绩卓著,受到皇上嘉勉。严州面积狭小财物魔乏,他勤俭理政,以盈余填补拖欠,各地都感到宽松;皇上升迁萧隧的职位,调他去治理婺州。
D。萧隧回到朝廷,仍关注各地大事。
淳熙年间,江浙两年水涝干早,他奏请下诏诸司协助解决,又奏言广西百姓深受身丁钱之害,建议大多得以施行。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佣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今贤否杂糅,风俗浇浮,兵未强,财未裕,宜卧薪尝胆以图内治。
(2)隧谓:“东西异路,不当与,然安忍于旧治坐视?”参考答案:4。 D 5。
C 6。A7。
(10分)(I)如今有德才和无德才的人混杂一道,风俗浇薄虚浮,兵力未强,财力未富,应当外薪尝胆以求国内安定太平。(2)萧燧说:“东部西部不属同路,按说不该给粮食,但哪能忍心片原管辖地区不管不问呢?”。
2.《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文,完成第17—22题。
(18分)①干,字雄飞,桐庐人。幼有清才,散拙无营务。
大中中,举进士不第,隐居镜湖中,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每风清月明,携稚子邻叟,轻棹往返,甚惬素心。家贫,蓄古琴①,行吟醉卧以自娱。
徐凝初有诗名,一见干器之,遂相师友,因授格律。王大夫廉问浙东,礼邀干至,王公嘉其操,将荐于朝,托吴融草表,行有日,王公以疾逝去,事不果成。
浙中凡有园林名胜,辄造主人,留题几遍。初李频学干为诗,频及第,诗僧清越贺云:“弟子已折桂②,先生犹灌园。
”咸通末卒。门人相与论德谋迹。
谥曰玄英先生。②古黔娄先生死③,曾参与门人来吊,问曰:“先生终,何以谥?”妻曰:“以‘康’。
参曰:“先生存时,食不充遏,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傍无酒肉。生不美,死不荣,何乐而谥为康哉。
妻曰:“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君馈栗三十钟④,辞不纳,是有余富也。
先生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遑遑于富贵,求仁得仁,求义得义,谥之以康,不亦宜乎。”方子,韦布之士⑤,生称高尚,死谥玄英,其梗概大节,庶几乎黔娄者耶!(辛文房《唐才子传•方干》有删改)注:①蓄:保存。
②比喻科举及第。③黔娄:春秋时齐国的贤士。
④钟:中国古代计量单位。⑤指平民。
17.(2分)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1)辄造主人( ) (2)王公嘉其操( )18.(4分)下列加点词与“遂相师友”中的“师友”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A.吾得兄事之B.履至尊而制六合C.天下云集响应D.假舟揖者,非能水也E.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19.(2分)下列各组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一见干器之 B.行吟醉卧以自娱句读之不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C.何乐而谥为康哉 D.昔先生国君用为相骊山北构而西折 慎勿为妇死20.(6分)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家贫,蓄古琴,行吟醉卧以自娱。 译文: (2)昔先生国君用为相,辞不受,是有余贵也。
译文: 21.(1分)第②段,作者写黔娄的目的是 22.(2分)阅读全文,概述方干的性格特点。 17.(1)拜访 (2)行为.品行 18.D D 19.D20.(1)(方干)家里贫穷,保存有古琴,常边行走边吟唱、醉酒而卧,自以为乐。
(补主语、行吟、自娱)(2)当年先生被国君任用为相,他婉辞而不接受,这算是富贵有余吧。 21.把方干和黔娄进行类比,间接赞美方干的美好品德。
22.散漫粗疏、对功名无所追求,心地纯洁,性格洒脱。[参考译文]方干,字雄飞,是浙江桐庐人。
小时候就有超人的才能,但是禀性散漫,没有什么追求。 大中年间,参加进士科考试,没有得中,隐居在镜湖,镜湖的北岸有茅斋,镜湖的西面有松岛,每自风清月明的日子,方干就手携年幼的儿子,和邻居的老翁,轻舟往返,平素的愿望得则很大的满足。
他的家里贫穷,但是保存着一架古琴,踱着方步吟诗,喝醉了酒就睡上一觉,以此来自娱自乐。 徐凝初的诗写得好, 出了名,一见到方干就很器重他,于是就把他看成是师友,因此教方干写诗。
一个叫王廉的官员访问浙东,按照礼节邀请方干到自己住的地方,这位姓王的官员很赞赏方干的操行,想把他推荐给朝廷,托吴融起草奏表,这件事办了好些日子,姓王的官员因为生病而去世了,这件事就没有办成。 浙江地区凡是回园林名胜,方干就造访园林的主人,几乎所有的园林名胜都留了他的题词。
当初李频跟着方干学习写诗,后来李频中举了,一位擅长写诗的和尚清越祝贺道:“弟子已经科举及第,先生还在浇灌田园。”咸通末年,方干去世。
他的学生一起说起先生的美德,追忆他的事迹,给他的谥号是“玄英先生”。 古代黔娄先生死后,曾参与弟子来吊唁,问:”先生死了,给他什么谥号?”黔娄的妻子说:”用‘康’做他的谥号。”
曾参说:,先生活着时,食物不能吃饱,衣肚无法蔽体,死后无法入殓,身旁没有酒肉陪葬,活着时没有好日子,死后没有哀荣,谥号还叫‘康’,乐些什么啊。 ”黔娄的妻子说:“从前我的先生国君重用他,任命他为相,他推辞掉没有接受,但这就有给人地位显贵的印象。
国君馈赠三十钟米粮,他推辞掉没有接受,但这就有给人财富很多的印象。先生吃天下人认为没味的食物,甘之如饴,居天下人认为卑贱的地位,安之泰然,不为贫贱而忧愁,不为富贵而晾慌,想得到仁德就得到了仁德,想得到道义就得到道义,谥号为‘康,不是很合适吗。
”方干,是一介平民,活着时被人称颂高尚,死后受谥号“玄英”,他刚直的气节,大概和黔娄一样吧。
3.请高手翻译一下,下面的文言文
正当秋天,彻呆子闭门不出,坐立不安,苦于没有可供排解烦闷的东西。
然而每当听到有人毁谤他,他就蘸笔为诗,诗做成了,就以“秋声”为题目。恰好有数名客人到来,不询问是谁,挽留他们共同饮酒,喝酒喝到有些醉意时,让客人各自举例什么声音最美妙。
一名客人说:“纺织机的声音和小孩子读书的声音最美妙。”予说:“什么声音最庄严?”又有一名客人说:“厅堂之外小马的喘息声,厅堂之后的笙乐和歌声怎么样?”予说:“什么声音最华丽?”又有一名客人说:“姑娘妇女下围棋的声音最好。”
予说:“什么声音最玄奇?”一个客人独自嘿嘿笑,于是取来一个大酒杯斟满酒上前说:“先生喜欢听别人没有听过的声音,我做些声音为先生鼓掌可好?”。
4.《遭见贤尊》的翻译及原文
一、译文
有一只老虎,想到山中寻找肉吃。看见一只刺猥仰身躺在那儿,以为是一块肉,正想伸嘴去叼,忽然被刺猥卷住了鼻子,惊慌地逃去,一点也不敢停下来歇息一会儿。一直跑到山里,又困又乏,不知不觉中就睡过去了。刺猥这才放开老虎的鼻子离去。
老虎睡醒后,忽然发现鼻子上的刺猬没有了,非常高兴。它走到一株橡树下面,低头看见橡票子。于是转过身说:“白天遇见了你的父亲,希望你呀暂且让让道。”
二、原文
有一大虫,欲向野中觅肉,见一刺猬仰卧,谓是肉脔。欲衔之,忽被猬卷着鼻,惊走,不知休息。直至山中,因乏,不觉昏睡。刺猬乃放鼻而去。大虫忽起欢喜,走至橡树下,低头见橡斗,乃侧身语云:“旦来遭见贤尊,愿郎君且避道。”
三、出处
侯白《启颜录》
扩展资料
一、创作背景
在反映现实的故事中,有些则直接过问生活,参与政治,对封建官僚的昏庸无能予以无情的揭露。有的昏聩健忘到连刚审问的犯人也记不清,致使其逃之夭夭;有的庸碌愚蠢,完全不给衙中吏员所挟持。
说明作者不仅意识到时代的变迁,且能清醒地对变化后的时代环境做出准确的判断,从而体现出他们参与人生的积极意识。
二、作品赏析
《启颜录》不仅继承了笑话诙谐幽默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在这些笑话中形象地反映了时代精神的变迁,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如《石动筩》条记齐高祖时石动筩在与佛僧论辩的过程中嘲笑佛祖。
其论辩形式虽与魏晋人相似,但内容已经发生变化。虽然当时佛教流传较广,但并未引起人们崇仰,人们可以随便拿佛开心取乐。
三、作者简介
侯白,字君素,魏郡临漳(今河北临漳县)人。隋朝学者。
好学有捷才,个性滑稽,尤其擅长辩论。举秀才,为儒林郎。隋文帝闻名,令于秘书监修国史,给五品俸禄。著有《旌异记》十五卷,行于世。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遭见贤尊
5.梁书列传
何敬容字国礼,庐江人。
祖父攸之,任宋塞曲 太常卿;父亲昌珝,任齐吏部尚书:均闻名于当 时。 何敬容以名门之后,刚成年就娶齐武帝女长城公主为妻,授驸马都尉。
天监初年,任秘书 郎,历任太子舍人,尚书殿中郎,太子洗马,中 书舍人,秘书丞,迁任扬州治中。出任建安内 史,清廉公正有政绩,民吏都称赞他。
回京授黄 门郎,累迁太子中庶子,散骑常侍,侍中,司徒 左长史。普通二年,再任侍中,领羽林监,不久 又领本州大中正。
随即又署理吏部尚书,选拔官 吏审慎严明,号为称职。四年,出任招远将军、吴郡太守,为政能体察民情,断案如神,任职四 年,政绩为天下第一。
吏民到朝廷请求为他树 碑,得到允许。大通二年,入朝任中书令,未就 职,仍任吏部尚书,领右军将军,不久加任侍 中。
中大通元年,改任太子中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