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清史金顺传(《清史稿•李文耕》全文翻译)
1.《清史稿•李文耕》全文翻译
过了两年,法越之战爆发,张树声邀请冯子材训练团练,派遣使者前去请驾。
刚到时,冯子材正穿着短衣,光着脚,和牧童一起吆喝着牛犊归来,使者说明来意,冯子材推辞了。后来,听说张树声贤明,就到广州去。
正逢张之洞到了广州,对冯子材以礼相待,请他统率前卫部队守卫广东、广西。一年后,朝廷命令冯子材辅助处理广东边境外军事事务。
当时苏元春是督办,冯子材因为他新被提拔,超过自己,常常郁郁不乐。听说谅山有警,立即赶赴镇南关,而法军己焚烧镇南关后退兵。
龙州危急,冯子材认为关前隘口跨过东西两岭,十分险峻,就命令修筑长墙,率领所属部队扼守,派遣王孝祺的勤军驻扎在后为犄角之势。敌人声称某一天攻打关口,冯子材料到敌人必然提前到达,就决定先发制人。
潘鼎新制止他。其他人也不想战斗。
冯子材据理力争,亲自率领勤军袭击文渊,第三次到达关外。夜晚逼近敌人堡垒,杀死并俘虏了很多敌人。
法军兵分三路进攻。冯子材对将士们说:“要是法军再打入关内,我们有何面目见广东父老?一定要拼死守关!”士气高涨,法军攻打长墙最激烈,其次是黑兵,再次是教匪,炮声隆隆,震动山谷!子弹在阵地前堆积了一寸多厚。
清军各路部队合力痛击,敌人逐渐退却。过了一天又蜂拥而至。
冯子材居中指挥,苏元春殿后,王孝祺居右,陈嘉、蒋宗汉居左。冯子材指挥众将屹立不动,遇后退者就杀头。
自己手持长矛冲出营垒,带领两个儿子冯相荣、冯相华投入战斗。众将士因为冯子材年已70还冲锋陷阵,都受到激励,也拼死战斗。
关外的散兵和侨民也来助战,杀死了几十名法国将领,追到关外20里才回来。过了两日,又攻克了文渊,受到了赏赐,接连收复谅城,长庆,抓获斩首三画、五画兵各10名,乘胜追击到拉木,收复了所有被侵占的土地。
越南人民早已不堪忍受法军的暴虐,听说冯将军的队伍到了,都来迎接,争着犒劳慰问。冯子材将他们召集来安抚慰问,商议定了剿荡北圻的计策。
越南人民争相建立团众,打着冯子材部队的旗号,愿意为清兵运粮作向导。北宁、河内、海阳、太原竞相响应,冯子材也毅然自当重任。
于是率领全军攻打郎甲,分兵袭击北宁,这时停战的诏书到了,冯子材愤而请战,不被批准,只得班师回国,走的那一天,越南人民夹道啼哭送行,冯子材也挥泪不能自已。入关到龙州,军民一起跪拜迎接,长达30里。
2.《清史列传》是什么书?
清代人物传记书。
八十卷。不著撰稿人。
卷目列宗室王公三卷, 大臣划一传档正编二十二卷,大臣传次编十卷,大臣传续编九卷,大 臣划一传档后编十二卷,新办大臣传五卷,已纂未进大臣传三卷,忠 义传一卷,儒林传四卷,文苑传四卷,循吏传四卷,威臣传二卷,逆 臣传一卷。记录了自清开国功臣费英东、额亦都起,直至清末李鸿章 等为止的二千八百九十四篇传记。
其根据大体出自清国史馆《大臣列 传稿本》、《满汉名臣传》和《国朝耆献类征初编》。清代的传记书, 就目前而言,当以《清史稿》和《清史列传》收录最为齐全。
但 《清史稿》的多数传记叙事简略,《清史列传》一般要详尽得多,在 某些方面还可纠补《清实录》中的缺失。该书于1928年由中华书局 印行。
后经校点,分八册由中华书局再版。1987年,中华书局分二 十册出版王钟翰点校本,是为最新版本。
3.《清史稿》有哪些主要内容
《清史稿》是一部纪传体清朝史书,是历代正史中篇幅最大的史书。
它是1914年北洋政府召集赵尔巽等60余位当时文史专家共同编修的。1912年时初稿已成,但杂乱无序,后重订,于1927年刊印,但那时此书尚未完成修订,故仿《明史稿》先例,取名为《清史稿》。
《清史稿》全书共529卷,书中所记,起于努尔哈赤开国(1616年),迄于溥仪颁布退位诏书(1911年),共计296年的历史。其中,本纪25卷、志135卷、表35卷、列传313卷。
书中所采资料大都是出自清代官方文献,并主要参考了清代历朝的实录以及其他一些志、传等史料,保留了很多史料。但是,此书缺陷颇多,一是参与编纂的成员过多,对全书的资料也没有系统地进行整理,使资料杂乱无章;二是编纂者站在清王朝的立场上,历史观存在问题。
虽然存在很多弊端,但《清史稿》具有珍贵的文献价值。
4.摭拾浮词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摭拾】zhí shí 1.本义:有选择的拾取。
拓,拾也。陈、宋语。
——《说文》 摭,取也。——《方言一》 有顺而摭也。
——《礼记·礼器》 乃摭于鱼腊俎。——《仪礼·有司彻》 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
——《论衡·逢遇》 摭紫贝,搏耆龟。——张衡《西京赋》 2.选取,摘取 摭我华而不食我实。
——《法言·问明》 往往摭《离骚》文而反之。——《汉书·扬雄传》 【摭拾】zhí shí 收取;采集。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摭拾具见修缉之至情,今始于枢密公者,从宦籍也。” 如:摭拾趣闻。
【示例】蔡东藩 《清史演义·自序》:“革命功成,私史杂出,排斥清廷无遗力;甚且摭拾宫阃事,横肆讥议,识者喟焉。”。
5.清史稿文言文翻译
李奕畴,字书年,是河南夏邑人。乾隆四十五年考中进士,被选为庶吉&--,授予检讨的官职。后经吏部大考后改授礼部主事之职,主持贵州的乡试,被推荐升任郎中。乾隆五十七年,出任为山西宁武知府,后调任平阳知府,处理政事声誉很好。历任江苏粮道、山东按察使。嘉庆十一年,因为巡抚保荐所属官吏违背朝廷常例,李奕畴受到牵连被指责,降职任江南河库道。
嘉庆十三年,任安徽按察使,审理案件明智谨慎,平反了很多冤案。霍邱县一个叫范受之的人,入赘到姓顾的人家为婿,后来和妻子反目成仇,外出 后很久没有回家。县令误听了流言,认为范受之的妻子和邻居杨三私通,拷打折磨成案,判处顾氏、杨三谋杀罪,顾氏母亲、弟弟和佣工某某为协同谋杀,实际上并没有证五个人无法忍受严刑拷打,都无辜 而服罪。奕畴查阅了供词,非常怀疑,突然问:“你们说尸骨已经被焚毁,但是还有脏腑肠胃,扔在什么地方了?”囚犯无法回答,只是伏地痛哭。奕畴愤然说:“这一定有冤情。”于是派精干的差吏侦查这个案件,差吏到了一个姓陈的人家,陈家人说正月十五夜范受之曾经在他家拜访住宿,可是审案时却说范受之正月十三日被杀。于是李奕畴暂缓羁押囚犯 ,严查范受之。过了很久,范受之突然自己回来了,原来是因为赌输钱到远方去躲避,不敢让家里人知道他在哪里,现在才知道因为自己兴起了大案,于是回来报案。这样事情得以弄明白了。奕畴本来没有儿子,弄清了这个案件后生下了儿子李铭皖。民间传颂,以至把这件事演为剧曲。后任安徽布政使。
嘉庆十八年,升任浙江巡抚。当时京城附近的教匪还没有肃清,有人说严 州、衢州两郡的匪徒流传习学天罡会,朝廷下诏要求奕畴严加惩治。奕畴逮捕审讯叶机、姚汉楫等人,得知实际上只是愚民聚集在一起诵经祈福,没有叛逆的迹象,奕畴只给几个首犯判了罪,其他株连的人都释放了。安徽、江西的游民来浙江租山开荒种地的人一天天增加,言官请求朝廷禁止。奕畴给朝廷上疏陈述当时的情势很难立即驱逐,请求朝廷分年份遣送这些游民让他们回到原籍。皇上醒悟说:“这事不要轻易再说。游民都没有固定的家产,驱赶他们离开这个省,他们又转迁到其他省,断断不能重新回归故乡。”于是命令慢慢想办法教养他们,使这流亡 的游民变为土著居民,于是地方得以安定。
不久奕畴被授予漕运总督之职,在任五年,漕运的事情从来没有耽误过。奕畴本来是忠厚的长者,对待下属很宽厚,因为随意委派运粮官被连降四级,命以吏、礼二部郎中的职务使用。后又因为运粮官纵容帮丁索取钱财,奕畴被弹劾,降为主事。嘉庆二十五年,宣宗即位,命奕畴以尚书的身份守护昌陵。道光二年,按原来的品级退休。道光十九年,奕畴获得朝廷重宴鹿呜,加太子少保衔。第二年,会榜重逢,儿子李铭皖恰好中第,父子一起参加恩荣宴,当时人们称为盛事。道光二十四年去世,享年九十一岁。
6.古文《清史稿》翻译
陆陇其,起初名“龙其”,字稼书,是浙江平湖人。
康熙九年中进士,十四年, 授为江南嘉定县知县。嘉定是个大县,赋税征收多而民间习俗又追求铺张浪费。
陆 陇其简朴节俭,努力以德教化百姓。遇到父亲告儿子,便含着泪进行劝说,以致儿 子搀扶着父亲而归,从此很好地侍奉。
遇到弟弟告哥哥,便调查出挑唆者施以杖刑, 以致兄弟二人都很感动悔恨。一些品行恶劣的青少年勾结行恶,便给他们戴上枷在 路口示众,看到他们悔过了才释放他们。
有一富豪家的仆人夺走了砍柴人的妻子, 陆陇其派差役将他逮捕治罪,使富豪改变了以往的行为成为善人。遇到官司,陆陇 其不用差役去逮人,属于宗族内部争讼的,便以其族长去治办,属于乡里争讼的, 便靠里老去治办。
有时也让原告、被告双方都到县衙来进行调解,称为“自追”。 为了征收赋税,陆陇其建立了“挂比法”,写上百姓的姓名以进行对照比较,至于 交纳数额由每人自报。
同时又建立“甘限法”,命令将今日限定交纳中所欠的数额 日后增加一倍交纳。 十五年,政府因战争需要而征军饷,陆陇其下令征收,并说明“不考虑一官半 职,反而对你们百姓无益,而且对国事也有损坏”。
于是每户发一张知县的名片以 进行劝导,不到一个月,交纳至十万,又赶上征房屋建筑税,陆陇其认为只应征收 市中店铺的税,命令不许涉及乡村百姓家。江宁巡抚慕天颜上疏请求施行繁简不同 的各州县长官更调法,因而谈到嘉定县政务繁杂又多逃税者,陆陇其虽然操行称绝 一世,然而却没有应付复杂事务的才干,应该调到事务简约的县。
此疏下到吏部讨 论后,以才力不及为由将陆陇其降调。县里有某人在道路上被强盗所杀,而其家人 却以仇杀上诉,陆陇其捕获了强盗并审判定案。
刑部认为最初的报告没有说到强盗 事,以隐瞒盗贼的过失夺去陆陇其的官职。 十七年,以博学鸿儒科选拔人才,陆陇其没有来得及参加考试,便因父丧而归 乡。
十八年,左都御史魏象枢遵照皇上的命令推举清廉的官员,上疏举荐陆陇其廉 洁对己而爱民,离任的时候,只有几卷图书和他妻子用的一部织机,百姓象对待父 母一样热爱他。皇上命令他守丧期满后可用为知县。”
二十二年,授陆陇其为直隶灵寿县知县。灵寿土地贫瘠,百姓贫困,劳役繁多 而民俗轻薄。
陆陇其向上司请求,与邻近的县更换服役,可以轮流更代。陆陇其实 行乡约,视察保甲,多发文告,反复教育百姓,务必去掉好争斗和轻生的习俗。
二 十三年,直隶巡抚格尔古德将陆陇其和兖州知府张鹏翮一起作为清廉官举荐。二十 九年,皇帝下诏让九卿举荐学问优长、品行可用的人,陆陇其再次被推荐,得到圣 旨,可以调任为京官。
陆陇其在灵寿七年,离任的时候,道路上站满了百姓,哭泣 着为他送行,如同离开嘉定的时候。陆陇其调京后被授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偏沉巡 抚于养志的父亲去世,总督请皇上让他在任为父守丧,陆陇其说天下太平,湖广又 不是用兵的地方,应该让他尽孝道,于是于养志解任回乡。 三十年,清军征讨噶尔丹,政府为筹集军费而采用向捐款人授以官位的做法。
御史陈菁请求停止捐款人必须经过保举才能升官的做法,而实行多捐者优先录用的 政策,吏部讨论后没批准实行。陆陇其上疏说:“向捐款者授官的做法并不是皇上 本意要实行的,如果允许捐款者可以不用保举,那么与凭正途而做官就没什么区别 了,再说清廉是可以通过捐款而得到吗?至于捐款者优先录用,等于开了为名利而 奔走争竞的门路,都是不可行的。
特别要请求实行捐款人如果在三年内无人保举, 便让他辞官退职的做法,用来澄清升官的途径。”九卿讨论认为:“如果实行让捐 款人辞官退职的做法,那么希望得到保举的人奔走争竞将会更厉害。”
于是,皇上 下诏让与陈菁详细讨论。陆陇其又上疏说:“捐款的人贤愚混杂,只有靠保举才能 防止其中的弊端。
如果排除保举而只认可捐款授官,这些人有不捐款的吗?议论的 人认为三年没人保举就让辞官退职的做法太苛刻了,这些没有功名的平民得到官位, 居百姓之上三年,已经很过分了,即使辞官退职在家,也像官宦一样,很荣耀了。 如果说到这些人通过钻营求得保举,那么只要总督、巡抚是贤明的,从哪里去奔走 争竞呢?即使总督、巡抚不贤明的,也不能将所有的人全保举呀!”这个上疏更是 言辞激切。
陈菁与九卿仍持不同意见。户部以捐款者都在观望,将会迟误军需为由, 请求夺去陆陇其的官职,发往奉天安置。
皇上说:“陆陇其任官时间不长,不了解 情况,的确应该处分,但是作为言官可以原谅。”正巧,顺天府府尹卫既齐巡视哉 辅,还朝奏报,民心惶惶不安,唯恐陆陇其发配远地。
于是,陆陇其得以免于发配。 不久,命陆陇其巡视北城。
任用期满,吏部讨论将他外调,因而陆陇其告假还 乡。三十一年,陆陇其去世。
三十三年,江南学政缺员,皇上打算用陆陇其,左右 侍臣奏报陆陇其已去世,于是用了邵嗣尧。邵嗣尧过去与陆陇其都是由于为官清廉 而由外官调到京城的。
雍正二年,世宗亲临学宫,讨论增加随从祭祀的儒者,陆陇 其在其中。乾隆元年,特赠予清献的谥号,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
著作有《困勉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