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否定副词的用法(古代汉语表否定的副词主要有哪些)
1.古代汉语表否定的副词主要有哪些
古汉语常用的否定副词有“不”、“弗”、“毋”、“勿”、“未”、“非”等。
这些否定副词语音相近,用法相通。“不”“弗”同属帮纽,韵部上“不”属微部,“弗”属物部,为阴入对转。
“不”的用法古今变化不大,它是一个一般的否定副词,既可否定动词,也可以否定形容词;既可以否定及物动词,也可以否定不及物动词。例如:① 却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君,我戮之不祥。
赦之,以劝事君者。“(《鞍之战》) ②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公曰:“不孙。”
(《韩之战》) ③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孟子•公孙丑上》) ④ 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
(《孟子•梁惠王上》) 例①②的“不祥”“不孙”中的“不”作饰形容词;例③“不”修饰不及物动词;例④“不”修饰及物动词。“弗”相当于“不”。
但先秦时“弗”后的及物动词一般不带宾语,所以有的语言学家认为“弗”相当于“不+之”,即“弗”是由“不”和置于动词前的宾语“之”压缩而成。用“弗”否定的动词不带宾语的例子如:①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郑伯克段于鄢》) ② 卫侯请盟,晋人弗许。
卫侯欲与楚,国人不欲。(《城濮之战》) ③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礼记•学记》) ④ 司马夜引袁盎起,曰:“君可以去矣!吴王期旦日斩君。”盎弗信,曰:“公何为者?”(《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先秦时,“弗”后动词也有带宾语的,如“虽与俱学,弗若之矣。”
(《孟子•告子上》)这种用法的“弗”看不出与“不”有什么不同。两汉及两汉以后不但“弗”后动词带宾语的多起来,而且“弗”还可以用在形容词前,表示对事物性状的否定,也译成“不”。
例如:① 上以灌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诸公莫弗称之。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②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父。(《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③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
(《史记•吕后本纪》) “毋”和“勿”同属明母,与“不”、“弗”同为唇音字。“毋”、“勿”和“不”、“弗”的区别在于,“不”、“弗”表示一般的否定,“毋”、“勿”用在祈使句命令句中着力于表示对某种行为的禁止或劝阻,前人称之为“禁戒之辞。
“毋”又写作“无”。“毋”(无)、“勿”表禁止或劝阻可译为“不要”、“别”。
例如:①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 ②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选进》) ③ 大毋侵小。(《左传•误用公十九年》0 ④ 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张释之列传》) ⑤ 盟曰:“我无尔诈,尔无我虞。”(《左传•宣以十五年》) ⑥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寡人之于国》) “毋”(无)、“勿”用在叙述句中的动词前,表示不实行某种动作行为,可译为“不”或“不用”。例如:① 若又勿坏,是无所 以重罪也。
(《子产坏晋馆垣》) ② 欲人勿知,莫若勿为。(枚乘《上书谏吴王》) ③ 用臣之计,毋战而略地,不攻而下城,传檄而千里定。
(《以书•蒯通传》) ④ 君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论语•学而》) ⑤ 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论语•学而》) “未”属明母物部,与上述各字音亦相近。
在用法上,“未”表示事情还没有实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没有”。例如:① 小有人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郑伯克段于鄢》) ② 却克伤于矢,流血及屦,未绝鼓音。(《鞍之战》) 有时“未”也用来表示一般的否定,与“不”用法相同。
例如:③ 君未知战。(《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④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 “非”属帮母微部。它的用法上的特点是:不只是否定后面的动词,而是否定整个谓语,尤以否定名词性词为多。
例如:① 今京不度,非制也。(《郑伯克段于鄢》) ② 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
(《晋灵公不君》) ③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求以求之者也。(《论语•学而》) ④ 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
(《孟子•梁惠王上》) ⑤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⑥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孟子•公孙丑下》) 例①②③是否定名词性谓语,翻译时,可译成“不”加上适当的动词,或译成“不是”;例④⑤⑥是否定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误用语,可译成“不是”。
应当注意的是,不管是译成“不是”,还是译成“不”加上其他动词,“非”都不是系词(判断词)或动词,而只是一个表否定的副词而已。
2.否定副词有那些语法意义,作用
肯定否定副词
1.肯定否定副词表示肯定或否定意义,如:yes(是的), no(不), not(不), never(绝不), surely(当然地), certainly(一定地)等,主要修饰全句或动词。
2.肯定副词与否定副词不能同时出现。
Is he not a student?
他不是学生吗?
(误)Yes, he is not a student.
是的,他不是学生。
(正)No, he is not a student.
是的,他不是学生。
3.否定副词必须接在第一个助动词后。
中文:你昨天不该问这个问题。
(误)You should have not asked this question yesterday.
(正)You should not have asked this question yesterday.
4.否定副词如never, scarcely在句首,句子要用倒装形式,表示加强语气。
scarcely does he wear glasses though he is near-sighted.
虽然他近视,但他很少戴眼镜。
3.文言文中的副词常见的以及其含义、
文言副词汇总 文言文中虚词中,副词的数量是最多的,分类也是最复杂的。
它总共分为八类: 一、程度副词 1、表程度进步:益、愈、弥、尤、加、倍。 2、表最高程度:甚、至、绝、殊、最、极、良、颇。
3、表程度轻:少、稍、略。 二、范围副词 1、表范围广:悉、咸、皆、尽、毕、具、胜、并、既。
2、表范围有限:但、徒、第、直、独、止、啻、惟、唯。 3、表总共或共同:凡、共、俱、并、同、相、相与。
三、时间副词 1、表过去:向、曩、尝、曾、业、业/既已、即、适。 2、表正进行或正巧 方、会、适、质 3、表时间短:俄、俄而、有顷、顷刻、少顷、旋、寻、斯须、少间、未几、既而、已而。
4、表动作将发生: 行、行将、且、垂。 5、表时间终结:卒、终、遂、竟。
四、情态副词 1、表动作快:立、即、遽、猝、暴、亟、乍。 2、表动作连续或反复:乃、遂、更、复、亦、辄。
3、表动作经常与持久:每、时、雅、数、亟、恒、累、素。 4、表动作短暂或特意:聊、且、姑、故、固、权。
五、肯定副词 表的确、确实:诚、信、良、必、果。 六、否定副词 表否定: 弗、毋、无、勿、莫、微、未、非、匪。
七、语气副词 1、表猜测:殆、庶、几。 2、表祈使:幸、唯、愿。
3、表转折 :顾。 4、表反诘:岂、其、宁、独。
八、谦敬副词 1、谦词: 窃、请、敢、敬、谨。 2、敬词 幸、垂、辱、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