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传文言文阅读答案(子刘子传译文)

1.子刘子传译文

子刘子自传

刘禹锡

子刘子,名禹锡,字梦得。其先汉景帝贾夫人子胜,封中山王,谥日靖,子孙因封为中山人也。

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间岁,又以文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官司间旷,得以请告奉温清①。是时年少,名浮于实,士林荣之。及丁先尚书忧,迫礼不死,因成痼疾。既免丧,相国扬州节度使杜公领徐、泗,素相知,遂请为掌书记。捧檄入告,太夫人曰:“吾不乐江淮间,汝宜谋之于始。”因白丞相以请,曰:“诺。”居数月而罢徐、泗;而河路犹艰,遂改为扬州掌书记,涉二年而道无虞,前约乃行,调补京兆渭南主簿。明年冬,擢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德宗新弃天下,东宫即位。时有寒隽⑦王叔文,以善奕棋得通籍博望@,因间隙得言及时事,上大奇之。如是者积久,众未之知。至是起苏州掾,超拜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遂阴荐丞相杜公为度支、盐铁等使。翊日,叔文以本官及内职兼充副使。未几,特迁户部侍郎,赐紫,贵振一时。予前已为杜丞相奏署崇陵使判官,居月馀日,至是改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等案。初,叔文北海人,自言猛之后,有远祖风,唯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以为信然。三子者皆与予厚善,日夕过,言其能。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叔文实工言治道,能以口辩移人。既得用,自春至秋,其所施为,人不以为当非。

时上素被疾,至是尤剧。诏下内禅,自为太上皇,后谥日顺宗。东宫即皇帝位,是时太上久寝疾,宰臣及用事者都不得召对。宫掖事秘,而建桓立顺,功归贵臣。于是叔文首贬渝州,后命终死。予出为连州,途至荆南,又贬朗州司马。居九年,诏征,复授连州。后被足疾,改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注]①温清:冬天温暖,夏天清凉。②寒隽:出身寒微的杰出人物。③通籍博望:可以进出太子的宫苑。

【参考译文】

子刘子自传

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封为中山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遭逢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伤心父亡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进去禀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过了几个月就离开了徐州、泗州的官职,但是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才得以实现,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以擅长下棋,得以进出太子的宫苑。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富贵名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口才说动他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当时,皇帝经常遭遇疾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被诏命赐死。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朝廷下诏起复,再授连州刺史,以后遭遇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2.子刘子传译文

【更完整的译文】子刘子自传刘子名禹锡,字梦得。

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封为中山人。

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

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

祖父刘锽,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土。

后遭遇“安史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于是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

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蛹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

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

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

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

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遭逢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伤心父亡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

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进去禀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应该考虑到这一点。”

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

过了几个月就离开了徐州、泗州的官职,但是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掌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才得以实现,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察御史。

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以擅长下棋,得以进出太子的宫苑。

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

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

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户部侍郎,皇帝赐他紫服,富贵名振一时。

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

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

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治理国家的道理,能以口才说动他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当时,皇帝经常遭遇疾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

太子李纯即皇帝位。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百官都不得召对。

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到渝州,后来又被诏命赐死。

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朝廷下诏起复,再授连州刺史,以后遭遇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

以后遭遇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

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 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

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

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

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参考网页:。

文言文,答案,阅读,刘子传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小题1:① 伏 甲∕ 将 攻 盾 ② 故 ∕为 弑 易

小题2:①奔:逃跑。 ②甲:甲士,士兵。 ③素:向来、一向。④ 反:同“返”,返回。

小题3:① 灵公年轻,奢侈,百姓不顺从,所以被杀很容易。(2分,错一个词扣0.5分,扣完为止)

② 赵宣子是优秀的大夫,为遵守法制而甘愿接受恶名声。(2分,错一个词扣0.5分,扣完为止)

小题4:董狐认为赵盾是相国,逃亡没有出国境,回来后没有诛杀犯上作乱的人,没有替灵公报仇,是对君王的不忠不义,与主谋没有区别。(答“子为正卿,而亡不出境,反不诛国乱,非子而谁?”也可)

可见董狐是一个不畏权贵、刚正不阿的史官。(4分,原因2分,评价2分)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文的停顿。做此题时一个是要注意语感,另外要结合语意来判断停顿。

小题2:

试题分析:解释课外文言词语时,要以掌握的文言词语的意思为依据,同时要结合文意和句意来理解。要注意“伏甲将攻盾”中是用“甲”来代指士兵,还要注意“反不诛国乱”中“反”是通假字。

小题3:

试题分析:句1翻译时要注意“少”的意思是“年轻”,同时要注意“故为弑易”中“为”是被动的意思;句2翻译时要注意这是一个判断句,同时要注意“法”是名词用作动词的用法,意思是遵守法制。对待课外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要结合课内所学的知识和翻译句子的技巧。

小题4:

试题分析:此题问“理由”但没有明确怎么说,所以既可以用原文来回答,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董狐的言行可以很容易看出他的“不畏权贵、刚正不阿”,同时还要注意他的身份“晋太史”,也就是一个史官。此类题要答好关键是读清文章,把文章的大体意思弄明白,才能进行答题。只要结合所学文言知识,认真阅读,仔细思考,可以比较容易地读懂课外文言文。

刘子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