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有加饶文言文翻译()
1.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 是对商品质量的宣传,反映的是该商品(细针)选用的原材料是上等的,加工制作是精细的。
“不误宅院使用”是商家就商品质量和信誉对消费者和服务对象(宅院大户)所许的承诺,保证他们满意使用。“客为贩,别有加饶”主要是针对商品的经营方式及促销手段等内容的宣传,表明在经营方式上欢迎大宗的批发生意,若有客商大量购买贩往他乡,则在价格上保证给予一定的优惠折让。
这种“别有加饶”的让利销售,体现的是薄利多销的经销理念;其实,这也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信用观,它满足了客商进货时的求廉心理,鼓励客商批量进货,从而扩大了市场范围。
2.《卧薪尝胆》文言文和翻译
原文
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之耻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译文
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了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成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降低身份对待下面有贤能的人,对宾客厚礼相赠,扶助贫困的人,哀悼死难的人,和百姓们一同劳苦工作。
3.《“河间王孝恭,琛之弟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河间王孝恭,琛之弟也。自金州出于巴蜀,招携以礼,降附者三十余州。
孝恭进击朱粲,破之,诸将曰:“此食人贼也,为害实深,请坑之。”孝恭日:“不可!自此以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尽赦而不杀,由是书檄所至,相继降款。
萧铣据江陵,孝恭献平铣之策,高祖嘉纳之。武德三年,进爵为王,拜为总管,令大造舟萧铣据江陵,孝恭献平铣之策,高祖嘉纳之。
武德三年,进爵为王,拜为总管,令大造舟 楫,教习水战.以图萧铣。孝恭召巴蜀首领子弟,量才授用,致之左右,外示引擢,而实以为质也。
寻授荆湘道行军总管,发自硖州,进军江陵。攻其水城,克之,所得船散于江中。
诸将皆日:“虏得贼船,当藉其用,何为弃之,无乃资贼耶?”孝恭曰:“不然,萧铣伪境,南极岭外,东至洞庭。若攻城未拔,援兵复到,我则内外受敌,进退不可,虽有舟楫,何所用之?今铣缘江州镇忽见船舸乱下.必知铣败,未敢进兵,来去觇伺,动淹旬月,用缓其救'克之必矣。
”铣救兵至巴陵,见船被江而下,果狐疑不敢轻进。既内外阻绝,铣于是出降。
高祖大悦,拜孝恭荆州大总管。时荆襄虽定,岭表尚未悉平。
孝恭分遣使人抚慰,岭南四十九州皆来款附。及辅公袥据江东反,命孝恭为行军元帅以击之。
七年,孝恭自荆州趣九江,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座者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徐谕之曰:“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公袥恶积祸盈,碗中之血,乃公袥授首之后征。”
遂尽饮而罢口时人服其识度而能安众。公祏遣其伪将冯惠亮、陈当时领水军屯于博望山,陈正通、徐绍宗率步骑军于青林山。
孝恭至,坚壁不与斗,使奇兵断其粮道。纵赢兵以攻贼垒,使卢租尚率精骑列阵以待之。
饿而攻垒者败走,贼出追奔数里,遇祖尚军,与战,大败之。孝恭乘胜攻之,破其粱山别镇'赴水死者数千人,正通率陆军夜遁。
总管李靖又下广陵城,拔杨子镇。 公祏穷蹙'弃丹阳东走。
孝恭命骑将追之,至武康,擒公柘等数十人,致于麾下,江南悉平。孝恭性奢豪,重游宴,然而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
十四年,暴薨。(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列传第十·宗室》,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为害实深,请坑之。 坑:活埋B.致之左右 致:到达C.动淹旬月 淹:滞留I).孝恭自荆州趣九江 趣:奔赴10。
下 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尽赦而不杀 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B.教习水战,以图萧铣 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时人服其识度而能安众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D.所得船散于江中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11.以下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李孝恭军事谋略的一组是①自此以东,皆为寇境,若闻此事,岂有来降者乎②铣救兵至巴陵,见船被江而下,果狐疑不敢轻进③坚壁不与斗,使奇 兵断其粮道④召巴蜀首领子弟,量才授用,致之左右⑤纵羸兵以攻贼垒,使卢祖尚率精骑列阵以待之⑥宽恕退让,无骄矜自伐之色A.③④⑥ B.①③⑤ C.①②⑤ D.②④⑥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孝恭西取巴蜀,攻占三十余州,大败朱粲。
他对降附之人怀之以礼,抚慰有加,往往书檄到处兵不血刃。B .李孝恭献计进攻萧铣,高祖欣赏他的计策。
武德三年,进爵为王,做总管,广造大船,教习士兵水战,准备进攻萧铣。 C.李孝恭用计平灭萧铣后,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后来他又分派使者安抚慰问,使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
D.李孝恭与诸将宴饮'机智从容'稳定军心,英勇善战,亲自攻下梁山别镇、广陵城,在武康俘获辅公祏。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外示引擢,而实以为质也。(3分)(2)虏得贼船,当藉其用,何为弃之,无乃资贼耶?(4分)(3)自顾无负于物,诸公何见忧之深!(3分)参考答案:。
4.文言文全篇翻译《孙权劝学》
一、原文
初,权谓 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 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二、译文
起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重要事务了,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忙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成为研究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你的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非常有好处。”吕蒙于是开始读书学习。等到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评议,非常惊奇地说:“你现在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当年)吴县的(那个)阿蒙了!”吕蒙说:"和读书人分别一段时间后,就要重新擦亮眼睛用新的眼光相看了,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理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后)就分别了。
三、词语解释
1、选自《资治通鉴》(中华书局1957年版)卷六十六,题目是编者加的。《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现在山西夏县)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2、权:指孙权(182—252),字仲谋,吴郡富春(现在浙江富阳)人,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
3、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你。
4、当涂掌事: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掌事,掌管事务。
5、辞:推辞,推托。
6、务:事务。
7、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8、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诗》《书》《春秋》《礼》等书。
9、博士:古:古代专掌儒家经典传授的学官。今:一种学位。
10、邪(Yé):通“耶”,语气词,吗。
11、涉猎:粗略地阅读。
12、见往事:了解历史。见,了解。往事:古:指历史。今:过去的事。
13、乃:于是,就。
14、及:到了…的时候。
15、过:到。
16、寻阳:县名,吴县,现在湖北黄梅西南。
17、才略:军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
18、非复:不再是。
19、更:重新。
20、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21、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22、见事:认清事物。
23、但:只,仅。
24、孰若:哪个比……更……。
25、谓:对……说。
26、就:从事。
27、遂:于是,就
28、士别三日:有抱负的人离别几日。三,代词,指一些日子。
29、何:为什么。
30、即 :重新
31、初:起初,最初。
32、吕蒙(178-219):字子明,三国时吴国名将,曾经杀掉关羽。
33、耳:通“尔”语气词,罢了。
34、吴下:指吴县,现在江苏苏州
注:通假字,一词多义
1通假字
卿今当涂掌事 涂:通“途”,道路。
邪(yé):通“耶”语气词。
2一词多义
当:但当涉猎(助动词,应当)
当涂掌事(动词:正)
古今异义:
博士:古,传授经文的人。今,最高的学位。
引自:?tp=0_11
5.狼另二则原文和译文
其一
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歘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狼乃止。屠即竟归。昧爽(黎明)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已一。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狼不断的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户跑了好几里路。屠户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户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屠户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于是屠户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户了。屠户就(安全地)回家了。第二天拂晓,屠户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屠户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户的生活略微宽裕了。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1)不如悬诸树蚤取之 蚤通早 意思:早晨(2)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 直通值 意思:价值2其二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之),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文一个屠户很晚回来,担子里的肉已经没有了,只剩下骨头。半路上遇到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屠户感到恐惧,把骨头扔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就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又扔给它,吃过骨头的狼停止了,但是没吃到骨头的那只狼又来了。骨头已经没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户非常紧张为难,担心受到狼的前后攻击。往旁边看到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麦场中央堆积柴草,覆盖成小山似的。于是屠户快速地跑过去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起刀。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那只狼似乎闭眼了,神情很悠闲。屠户突然跳起来,用刀砍狼的头,又几刀把狼杀死。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中打洞,想要从柴草堆中打洞用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去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掉了狼的后腿,也把这只狼杀死了。才明白前面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狼也够狡猾了,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3其三原文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但思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暴,杀狼亦可用也。译文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草棚,他就跑进去趴在里面。凶恶的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一只爪子,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绑起来。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这三件事情都发生在屠户身上;那么屠户的残忍,用到杀狼上也是可以的。
6.望梅止渴故事的古文(原文,文言文)和翻译,口诺悬河故事的文言文
望梅止渴
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魏武帝(曹操)行军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们都渴得厉害,于是他传令道:" 前边有一片梅子林,果实丰富,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听说后,嘴里都流出了口水,利用这个办法把部队带领到前方,找到了水源。
---------------
口若悬河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听郭象说话,就好象一条倒悬起来的河流,滔滔不绝地往下灌注,永远没有枯竭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