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文言文(求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的文言文知识归纳)
1.求粤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的文言文知识归纳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知识归纳14.孔孟两章 通假字 无乃尔是过与 “与”通“欤”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涂”通“途” 实词 于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到)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对)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从,在) 固而近于费 (和,同,跟)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在) 寡人之于国也 (对于) 夫 夫颛臾 (那) 夫如是 (发语词) 相 则焉用彼相矣 (辅助盲人走路的人,名词) 相夫子 (辅佐,动词) 而 危而不持 (却,表转折) 固而近于费 (又,表并列) 安 不患贫而患不安 (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使…生活安定) 古今异义 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古:把…当作 今:认为 是社稷之臣也 古:此,这,代词 今:表判断 有国有家者 古:诸侯国的封地叫“国”,士大夫的封地叫“家” 今:国,国家;家,家庭,人家 陈力就列 古:就,充任;列,职位 今:到队列去 或百步而后止 古:有人 今:或者 词类活用 无乃尔是过与 过,名词 动词责备 既来之,则安之 安,使动 养生丧死无憾 生,死,名词 动词,生者,死者 树之以桑 树,名词 动词栽种 谨庠序之教 谨形容词 动词重视 衣帛食肉 衣,名词 动词,穿 然而不王者 王,名词 动词统一天下 王无罪岁 罪,名词 动词,归罪 15.劝学 通假字 輮以为轮 “輮”通“糅”,使…弯曲 虽有槁暴 “有”通“又” “暴”通“曝”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通“智”,智慧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本性,这里指天生的资质 虚词 而 而青于蓝 (表转折,但)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递进,并且)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表并列/递进,并且) 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修饰,可译为“地”) 而见者远 (表转折,但) 而神明自得 (表因果,就,于是) 锲而不舍 (表转折,但) 蟹六跪而二螯 (表并列,并且) 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从)(比) 善假于物也 (对) 焉 风雨兴焉 (于之,从…) 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于) 以 輮以为轮 无以至千里 (用来…的办法) 实词 劝学 (劝勉,勉励) 木直中绳 (符合)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干)(直)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反省) 吾尝跂而望矣 (提起脚后跟站着)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强)(清楚) 假舆马者 (借)(车) 而致千里 (到达) 而绝江河 (横渡) 不积跬步 (半步,古人把跨出一只脚叫“跬”) 驽马十驾 (劣)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雕刻) 用心一也 (专一) 用心躁也 (浮躁) 古今异义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古:验,对照检查;反省 今:探究并领会 蟹六跪而二螯 古:腿,蟹脚 今:下跪动作 金就砺则利 古:金属,这里指刀斧之类的金属砍削器 今:一种贵重的金属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古:托身,安身 今: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或某事物上 而绝江河 古:特指长江、黄河 今:泛指一切河流 蚓无爪牙之利 古:鸟兽的爪和牙 今:多指供驱使而帮助作恶的人 词类活用 其曲中规 曲,形容词 名词曲度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日,名词 状,每天 非能水也 水,名词 动词游水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上,下,名词 状,在地面上,在地下 用心一也 一,数词 形容词专一 輮使之然也 輮,动词 名词弯曲的办法 积善成德 善,形容词 名词善行 16.过秦论 通假字 孝公既没 “没”通“殁”,死 外连衡而斗诸侯 “衡”通“横” 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从”通“纵” “举”通“与”,帮助,支持 秦有余力制其弊 “弊”通“敝”,困顿不堪 赢粮而景从 “景”通“影” 锄耰棘矝 “棘”通“戟” 百有余年矣 “有”通“又” 多义词 之 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的,结构助词) 赵奢之朋制其兵 (这,指示代词) 商君佐之 (他,指秦孝公,代词) 聚之咸阳 (它们,代词) 因 因遗策 (沿袭) 因利乘便 (趁着) 因河为池 (凭借) 制 制其兵 (统帅) 秦有余力制其弊 (制服) 履至尊而制六合 (统治) 兵 制其兵 (军队) 收天下之兵 (兵器) 亡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 追亡逐北 (逃亡的军队) 吞二周而亡诸侯 (使…灭亡) 势 致万乘之势 (势力) 攻守之势异也 (形势) 利 因利乘便 (便利的机会) 陈利兵而谁何 (锋利) 遗 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丢失) 蒙故业,因遗策 (遗留下来的) 古今异义 当是时也 古:这,此 今:判断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内 古:黄河 今:指一般江流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古:吝惜 今:喜爱 于是六国之士 古:在这时 今:连词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古:军队 今:指隶属于军或集团军的一个编制单位 血流漂橹 古:大盾牌 今:划船的工具 奋六世之余烈 古:功业 今:猛烈 振长策而御宇内 古:举起 今:振动 因河为池 古:护城河 今:水池 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古:深不可测 今:指意外情况 山东豪杰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古:崤山以东 今:山东省 词类活用 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 席,包,囊,名词 状,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 外连衡而斗诸侯 斗,使动 会盟而谋弱秦 弱,使动 合从缔交 交,动词 名词 联盟 尊贤而重士 重,形容词 动词 尊重 追亡逐北 亡,北,动词 名词 吞二。
2.高一语文必修一到必修四的所有文言文篇目
必修一:1沁园春
长沙
,2烛之武退秦师,3荆轲刺秦王,4鸿门宴。
必修二:1《诗经》两首:氓,采薇
2离骚
,3孔雀东南飞,4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5兰亭集序,6赤壁赋,7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1蜀道难,2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3琵琶行,4李商隐诗两首:锦瑟
马嵬(其二)5寡人之于国也,6劝学,7过秦论
,8师说。
必修四:1窦娥冤,2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铃霖
3苏轼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
声声慢
,6廉颇蔺相如列传
,7苏武转,8张衡传。
必修五:1归去来兮辞,2滕王阁序,3逍遥游,4陈情表。
3.高中语文,求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文言文师说的课下注释谢谢
师说 〔唐〕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2〕?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3〕。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故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5〕。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6〕。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7〕。”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8〕。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9〕! 圣人无常师〔10〕。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11〕。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1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13〕。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注释】 道:指儒家孔子、孟轲的哲学、政治等原理、原则。
可以参看本书上面所选韩愈《原道》。受:通“授”。
业:泛指古代经、史、诸子之学及古文写作,可以参看本书下面所选韩愈《进学解》中所述作者治学内容。〔2〕人非生而知之者:语本《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孔子承认有生而知之的人,但认为自己并非这样。韩愈则进一步明确没有生而知之的人。
〔3〕闻道:语本《论语·里仁》:“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闻,听见,引伸为懂得。
师:这里作动词用,学习、从师的意思。〔4〕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
〔5〕句读(dòu逗):也叫句逗。古代称文辞意尽处为句,语意未尽而须停顿处为读(逗),句号为圈,逗号为点。
古代书籍上没有标点,老师教学童读书时要进行句逗的教学。〔6〕巫医:古代用祝祷、占卜等迷信方法或兼用药物医治疾病为业的人,连称为巫医。
《逸周书·大聚》有关于“巫医”的记载。《论语·季氏》:“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视为一种低下的职业。百工:泛指手工业者。
〔7〕相若、相似:相象,差不多的意思。〔8〕谀(yú于):奉承、谄媚。
〔9〕君子:古代“君子”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地位高的人,一是指品德高的人。这里用前一种意思,相当于士大夫。
不齿:不屑与之同列,表示鄙视。齿,原指年龄,也引伸为排列。
幼马每年生一齿,故以齿计马岁数,也以指人的年龄。古人常依年龄长少相互排列次序。
本句反映封建阶级的传统偏见。〔10〕圣人无常师:《论语·子张》:“子贡曰‘……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夫子,老师,指孔子。
子贡说他何处不学,又为什么要有一定的老师呢!〔11〕郯(tán谈)子:春秋时郯国(今山东郯城)的国君,孔子曾向他请教过少皞(hào浩)氏(传说中古代帝王)时代的官职名称。苌(cháng长)弘:东周敬王时候的大夫,孔子曾向他请教古乐。
师襄:春秋时鲁国的乐官,名襄,孔子曾向他学习弹琴。师,乐师。
老聃(dān丹):即老子,春秋时楚国人,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曾向他请教礼仪。
〔12〕三人行句:语本《论语·述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3〕李氏子蟠:李蟠(pán盘),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进士。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经:六经本文。传:注解经典的著作。
师说 一 思想内容 我国古代自从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士族合法地垄断做官大权和经济大权,形成以士族为代表的门阀制度。上层士族的子弟,不管品德智能高低,凭着高贵的门第,生来就是统治者,大了靠特权当官,他们不需要学习,也看不起老师,他们尊“家法”而鄙从师。
到了韩愈所处的中唐时代,这种风气仍然存在,上层“士大夫之族”自己不从师学习,也反对像韩愈那样公然为人师的人,还对别人的从师学习“群聚而笑之”。韩愈当时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就是在全国性的学府中担任一门课的教授。
他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恶劣风气深恶痛绝。《师说》就是借为文送李蟠来抨击那些“耻学于师”的上层“士大夫之族”,大力宣传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正确途径的。
这是一篇有卓越见解的文章。当时韩愈的斗争是很艰苦的,他的好友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的一段话可以参考:“自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
4.求粤教版高中语文1到4册文言文知识整理
高考语文背诵与默写篇目 (一)古文(11篇) 1 《劝学》 荀子 2 《过秦论》 贾谊 3 《师说》 韩愈 4 《阿房宫赋》 杜牧 5 《六国论》 苏洵 6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7 《石钟山记》 苏轼 8 《前赤壁赋》 苏轼 9 《离骚》屈原 10 滕王阁序 (唐)王勃 11《屈原列传》《史记》 (二)诗词曲(35首) 1 《氓》 《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2 《短歌行》 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4 《孔雀东南飞》 汉乐府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
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5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 《将进酒》 李白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8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9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0 《兵车行》 杜甫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