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上册文言文10页11页(初一上册古文的翻译【要语文书上的(人教版)】)

1.初一上册古文的翻译【要语文书上的(人教版)】

5世说新语---咏雪 一个寒冷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 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不久, 雪下得又大又急,太傅高兴地问:“这纷 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大哥的长子 谢朗说:“这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大哥的女儿说道:“不如把这比作柳 絮凭借着风而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 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 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 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 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 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 外玩耍。

陈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 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 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 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和别人相约同 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 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 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 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 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 看。

10《论语》十二章 1孔子说:“学了又按时复习,不也 是很喜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 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 怨恨生气,不也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 ——替人家谋虑是否真诚尽心?和朋友 交往是否诚实?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 了?” 3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 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 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对 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 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4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并从中 获得新的领悟,做到这样的程度,可以 成为老师了。

5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便会迷 惑而无所得。只空想而不学习,就会有 害。”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 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 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清苦,颜回却 不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 么高尚啊!” 7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 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 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8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 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 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 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9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 必定有可以作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 的优点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 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一去不复 返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 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12子夏说:“广泛地学习,坚守自 己的志向,遇不明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 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其中 了。” 20<虽。

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有哪些,人教版初一上册文言文及翻译,人教版初一上册语文文言文

2.10年人教版初一语文上册的古诗急

观沧海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编辑本段注释jié碣石:山名。碣石山有二,这时指的大碣石山。

一说即指今河北省昌黎县的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曹操经过与此。

何:多么dàn澹澹:水波摇荡。sǒngzhì竦峙:峙:耸立。

高高耸立。竦通“耸”,高。

星汉:银河。 幸:庆幸。

至:极。幸甚至哉:庆幸得很,好极了。

咏志:即表达心志。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即魏武帝。

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建安文学代表人物。译文观赏深色的大海从东面登上碣石山,来观赏深色的大海。

海水起伏动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草长得非常茂密。

秋风瑟瑟吹来,海上涌起波涛万顷。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中的志向和想法吧!《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刺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刺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这首诗选自《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写于长庆三年(823),是一首七言律诗。

注解·诗意【注解】选自《白氏长庆集》。钱塘湖,及杭州西湖。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 太原(现属山西)人。

唐代大诗人。注有《白氏长庆集》。

1、孤山寺:南朝陈文帝天嘉(560~566)初年建,名承福,宋时改名广化。孤山:位于西湖的北部,坐落在后湖与外湖之间,孤峰耸立,景色秀丽,为湖山登临胜地。

2、贾亭:即贾公亭。唐贞元(公元785~804年)中,贾全出任杭州刺史,于钱塘潮建亭,人称“贾亭”或“贾公亭”。

该亭至唐代末年。3、水面初平: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平了湖岸。

初:副词,刚刚。云脚低;指云层低垂,看上去同湖面连成一片。

点明春游起点和途径之处,着力描绘湖面景色。4、早莺:初春时早来的黄莺。

莺:黄鹂,鸣声婉转动听。争暖树:争着飞到向阳的树枝上去。

暖树:指向阳的树木。新燕:刚从南方飞回来的燕子。

啄:衔取。燕子衔泥筑巢。

春行仰观所见,莺歌燕舞,生机动人。 侧重禽鸟。

5、乱花:各种颜色的野花。渐:副词,渐渐的。

欲:副词,将要,就要。迷人眼:使人眼花缭乱。

浅草:刚刚长出地面,还不太高的春草。才能:刚够上。

没:遮没,盖没。春行俯察所见,花繁草嫩,春意盎然。

侧重花草。6、行不足:百游不厌。

阴:同“荫”。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称沙堤、断桥堤,在西湖东畔,唐朝以前已有。

自居易在任杭州刺史时所筑白堤在钱塘门外,是另一条。诗人由北而西而南而东,环湖一周,诗则以湖东绿杨白堤结束,以“最爱”直抒深情。

【诗意】行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沙堤。

《钱塘湖春行》生动的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次①北固山②下王湾客路③青山④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⑤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⑥,江春入旧年⑦。

乡书⑧何处达?归雁⑨洛阳边⑩。①:住宿,此指停泊;②:在近江苏省;③:旅途;④:指北固山;⑤:潮水涨满时。

⑥:夜将尽未尽的时候;⑦: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旧年:未尽的一年;⑧:家书;⑨:春天北归的大雁;⑩:唐代口语,意同“处”泛指某处[作者简介]王湾唐代诗人,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 洛阳(今属河南)人。

玄宗先天年间(712~713)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开元五年(717)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9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

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王湾"词翰早著"。现存诗10首。

其中最出名的是《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河岳英灵集》题作《江南意》,字句颇有不同。

这首诗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

文言文,上册,人教版

3.七年级人教版上文言文

山市 ]原文 作者:蒲松龄 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

然数年恒不一见。孙公子禹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相顾惊疑,念近中无此禅院。

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méng),始悟为山市。 未几,高垣睥(pì)睨(nì),连亘(gèn)六七里,居然城郭矣。

中有楼若者,堂若者,坊若者,历历在目,以亿万计。忽大风起,尘气莽莽然,城市依稀而已。

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楼五架,窗扉皆洞开;一行有五点明处,楼外天也。

层层指数,楼愈高,则明渐少。数至八层,裁如星点。

又其上,则黯然缥缈,不可计其层次矣。而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逾时,楼渐低,可见其顶;又渐如常楼;又渐如高舍,倏(shū)忽如拳如豆,遂不可见。 又闻有早行者,见山上人烟市肆,与世无别,故又名“鬼市”云。

[编辑本段]译文 蒲松龄(清代) 奂山的山市,是淄川县八景中的一景。但经常好几年也不出现一次。

有一天,孙公子禹年跟他的同业朋友在楼上喝酒,忽然看见山头有一座孤零零的宝塔耸立起来,高高地直插青天,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又惊讶又疑惑,心想这附近并没有寺院呀。过了一会儿,又看见几十座宫殿,瓦是碧绿的,屋檐高高翘起,这才知道原来是出现“山市”了。

没多久,又出现了高高低低的城墙,有六七里长,竟然像一座城市。其中有像楼阁的,有像厅堂的,有像街坊的,都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数量可以用亿万来计数。

忽然刮起了大风,烟尘弥漫,全城的景象都变得模糊不清了。过一阵子,大风停止,天空晴明,先前的景象全都消失了,只有一座高楼,高耸仿佛与天相接,每层有五间房,窗户都打开着,都有五处明亮的地方,那里是楼外的天空。

一层一层地用手指指着数上去,已经不能计算层数。房间越高,亮点越小;数到第八层,亮点只有星星那么小;再往上就昏暗地看不分明了,数不清它的层次。

低层楼上的人们来往匆匆,有靠着(栏杆)的,有站着的,姿态各不相同。过了一段时间,楼渐渐低矮下来,可以看见楼顶了;渐渐地,又变得跟平常的楼房一样;渐渐地,又变成了高高的平房;突然又缩成拳头一般大小,再缩小成为豆粒一般大小,终于完全消失。

我又听说,有早起赶路的人,看到山上有人家、集市和店铺,跟尘世上的情形没有什么区别,所以人们又管它叫“鬼市”。 《世说新语》刘义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

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塞翁失马》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编辑本段]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上面的是语文书里的原文,以下是《浮生六记》里的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盛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数十,驱之别院。

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

4.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

黔之驴(1) 黔无驴,有好事者(2)船载以入(3)。至则(4)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5)大物也,以为神(6)。蔽林间窥之(7),稍出近之(8),慭慭然(9),莫相知(10)。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11),远遁(12),以为且噬己也(13),甚恐。然往来视之(14),觉无异能者(15)。益习(16)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17)。稍近(18)益(19)狎(20),荡倚冲冒(21),驴不胜(22)怒,蹄(23)之。虎因(24)喜,计之(25)曰:“技止此耳(26)!”因跳踉(27)大㘎(hǎn) (28),断其喉,尽(29)其肉,乃(30)去(31)。

【课下注解】

1,选自《柳河东集》。黔(qián),即唐代黔中道,辖境相当于今湖南沅水澧水流域、湖北清江流域、重庆黔江流域和贵州东北一部分。后来称贵州省为黔。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古文运动的主导者,与韩愈并称“韩柳,世称柳河东。 2,好(hào)事者:喜欢多事的人。 3,船载以入:用船装运(驴)进黔。船,这里指用船的意思。 4,则:却。 5,庞然,巨大的样子。 6,以为神:以为,以(之)为。以,把。为,作为。神,神奇的东西。把它当做神 7,蔽林间窥之:藏在树林里偷偷看它。蔽,隐蔽,躲藏。窥,偷看。 8,稍出近之:渐渐的接近它。稍:渐渐。 9,慭慭(yìnyìn)然:小心谨慎的样子。 10,莫相知: 不了解对方(是什么东西)。莫,不。相,这里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即一方(虎)对另一方(驴),不是双方互相的样子。 11,大骇:非常害怕。 12,远遁:逃到远处。 遁:逃走。 13,以为且噬己也。 且:将要。 噬:咬。 14,然往来视之。 然:然而,但是。 往来:来来往往。 视;观察。 15, 觉无异能:觉得(驴)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异:特别的。 16,习:同“悉”熟悉。益:渐渐。 益习其声:逐渐习惯了驴的叫声。 17,终不敢搏:始终不敢扑击它。 搏:击,扑 18,近:(1)稍出近之。近:形容词用作动词,接近。 (2)稍近,益狎。稍:渐渐。近:走进,靠近。 19,益:更加。 20,狎(xiá ):态度亲近而不庄重。 21,荡倚冲冒:碰撞靠近冲击冒犯。荡,碰撞。倚,靠近。冲,冲击,冲撞。冒, 冒犯 22,驴不胜怒。 不胜:不堪,禁不住。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23,蹄:名词作动词,用蹄子踢。 24,因:于是,就 25,计之:盘算这件事。 之:指驴子生了气只能踢的情况。 26,技止此耳:技:本领,技能 。止:只,仅。 此:如此 。 耳:罢了 27,跳踉(liáng):跳跃。 28,㘎(hǎn):同“吼”,怒吼。 29,尽:光。(吃完) 30,乃:才。 31,去:离开。

5.初一上册文言文<<世说新语>>翻译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起出行,预定在中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

陈太丘的儿子陈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做游戏。违约的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不在?”陈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发怒说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抛弃人家而离去。”陈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中午时份见面,中午了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小孩子的面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客人感到惭愧不安,忙下车前来拉元方表示好感。元方径直走入家门,根本不回头看那失信无礼的人。

6.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文言文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的原文和译文:5、《世说新语》两则 原文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 “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陈太丘跟一位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好正午时碰头。正午已过,不见那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太丘的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

那人便问元方:“你爸爸在家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走了。”那人便发起脾气来,骂道:“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走了。”

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10、《论语》十二章 原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去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整理不为外物所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时能听得见各种意见,七十岁时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子曰:“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肯读书,就有危险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有贤德啊,颜回!”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其中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江水一样,日夜不停呀!”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改变志气。”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0、虽有嘉肴 《礼记·学记》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译文: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尚书.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人教版初一上册文言文10页11页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