鹦鹉学舌文言文(鹦鹉学舌文言文翻译)

1.鹦鹉学舌文言文 翻译

原文 鸲鹆(qúyù俗名“八哥”)之鸟出于南方,南人罗而调其舌,久之,能效人言,但能效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蝉鸣于庭,鸟闻而笑之。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选自《叔苴子》庄元臣)

文中“未尝言也”,照字面翻译,只能译成“未曾说话”——而这与文中蝉要表达的原意明显不符。显然,“未尝言也”省去了某些成分,当为:“未尝言己之所欲言也。”因此,“未尝言也”应译为:“不曾有一句是自己想说的话”或“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话”。

编辑本段注释

1.鸲鹆 (qúyù)— — 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2.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捕捉的意思。调 (tiáo)——训练鸟兽,文中指训练鸲鹆。

3.效——模仿。

4.惟 (Wéi)——只,只有。

5.鸣:鸣叫。

6.庭——庭院,院子。

7.鸟——这里指鸲鹆 (八哥)。

8.曷 (hé)若— — 哪里比得上。曷,何、什么。若,如、象。

9.善——好,擅于。

编辑本段翻译

翻译

(有一种叫)鸲鹆的鸟出生在南方,南方人捕捉(它)并教它说话。时间长了,(它)能模仿人说话,(然而)只能模仿几句就停下了。整天所模仿的(话),只是那几句而已。(有一只)蝉在院子(的树上)鸣叫,鸲鹆听了便讥笑它。蝉对鸲鹆说:“你能模仿人说话,很好;然而(你)所说的,不曾有一句是表达自己心意的话,哪里像我自己叫的(都是)表达自己心意的声音!”鸲鹆惭愧地低下了头,到死也不再模仿人说话了。

编辑本段寓意

不要一味地去模仿别人,应该勇于表现自己。

《鸲鹆学舌》中的鸟笑蝉什么?又为什么而惭?

它嘲笑:蝉的叫声不够悦耳,没有它聪明能模仿人类的话,用现在的意思理解也就是它感觉自己很酷!很有才!

为何惭愧:蝉说,你能模仿人的说话很好,但是那只是模仿,并不是自己的心声,自己的叫声就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模仿别人从而也就失去了自我!

2.鹦鹉学舌(聊斋篇目一)

"鹦鹉学舌"的读音释义

[解释]:鹦鹉学人说话。比喻人家怎么抄说,他也跟着怎么说。

[发音]:yīng wǔ xué shé

[出处]:宋·2113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八:“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5261语人,所以不许。”

[例句]:他这人毫无主见,常常是人云4102亦云,如鹦鹉学舌。

[近义]:

上行下效 东施效颦 人云亦云 优孟衣冠。依样葫芦 学步邯郸 府厅拾人 涕唾拾人

[反义]:

不落窠臼 别具匠心 别出心裁 匠心独运 独具1653匠心 独出心裁

鹦鹉学舌,文言文

3.鹦鹉学舌

训练鹦鹉说话和训练杂技一样,也是要训练它们形成条件反射。

首先要养成鹦鹉吃人手中食物的习惯,并在喂食前给一个声音信号,如呼叫鹦鹉名,吹口哨等,达到一发声,鸟就有反应的程度。鸟学说话的时间以清晨空腹时为好,环境要安静,没有噪声和谈话声,地点以室内为宜。

开始训练要选择简单的短句,如"您好","欢迎","再见"等两个音节的话,继而教三个,四个音节的话,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说话时,发音要清晰,缓慢一些。

鸟儿每模仿一次就喂给食物奖励。一句话要教一周左右,说熟练后再教第二句。

聪明的鸟还可以学会简单的儿歌。 在鹦鹉学说话期间,不要让它听无聊的话,尤其在鹦鹉的"学话敏感期"(即学话效果最佳的一段时间)更应该注意。

能学说话的鹦鹉有一些共同特点:或者是善于鸣叫,善于模仿的,或者是口大舌软的。但它们说的话无论听起来多么逼真,也不过是机械模仿的结果,并不懂得语义。

4.鹦鹉学舌什么意思

鹦鹉学舌 yīngwǔ-xuéshé

[repeat mechanically in the manner of a trained parrot;parrot] 鹦鹉学人讲话。常指那些人云亦云,无所创新的人,含有贬义

《景德传灯录·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僧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师曰:‘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后因以“鹦鹉学舌”比喻人云亦云,没有主见。

浩然 《艳阳天》第一三一章:“他甚至于非常顽固地想:这不是真的,这是鹦鹉学舌, 韩百安 这种人,决不会这么容易被 萧长春 ‘同化’过去。”

鹦鹉学舌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