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忍经.劝忍百箴(王旦与寇准的出处:《忍经》)

1.王旦与寇准的出处:《忍经》

说“忍” 俗话说:“心字头上一把刀,忍了吧。”孔子说: “小不忍,则乱大谋。”一个“忍”字,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忍”,《说文解字》解释为“能也”,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含有坚强不屈的意思。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的人事编成一本《忍经》,共156条。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凡是显世扬名,彪炳史册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无不能忍。“忍”是个人修身养性的表现,是为人处事的哲理和策略。这里所主张的“忍”字哲理,不是没有原则的和限度的忍让,更不是教人学着懦弱、一味的承受困难、痛苦以及挫折所带来的种种困惑,而是指的是要在逆境中学会忍辱负重,坚强不屈,最终获得成功,这才是“忍”字哲理的真谛所在。

忍经·劝忍百箴,忍经劝忍百箴原文,忍经劝忍百箴全文及译文

2.《劝忍百箴》

言之忍第一、气之忍第二、色之忍第三、酒之忍第四 、声之忍第五、食之忍第六、乐之忍第七、权之忍第八、

势之忍第九、贫之忍第十、富之忍十一、贱之忍十二、贵之忍十三、宠之忍十四、辱之忍十五、安之忍十六、

危之忍十七、忠之忍十八、孝之忍十九、仁之忍二十、义之忍二十一、礼之忍二十二、智之忍二十三、

信之忍二十四、喜之忍二十五、怒之忍二十六、疾之忍二十七、变之忍二十八、侮之忍二十九、谤之忍三十、

誉之忍三十一、谄之忍三十二、笑之忍三十三、妒之忍三十四、忽之忍三十五、忤之忍三十六、仇之忍三十七、

争之忍三十八、欺之忍三十九、淫之忍四十、惧之忍四十一、好之忍四十二、恶之忍四十三、劳之忍四十四、

苦之忍四十五、俭之忍四十六、贪之忍四十七、躁之忍四十八、虐之忍四十九、骄之忍五十、矜之忍五十一、

侈之忍五十二、勇之忍五十三、直之忍五十四、急之忍五十五、死之忍五十六、生之忍五十七、满之忍五十八、

快之忍五十九、取之忍六十、与之忍六十一、乞之忍六十二、求之忍六十三、失之忍六十四、厉害忍六十五、

顽嚣忍六十六、不平忍六十七、不满忍六十八、听谗忍六十九、无益忍七十、苛察忍七十一、屠杀忍七十二、

祸福忍七十三、苟禄忍七十四、躁进忍七十五、特立忍七十六、勇退忍七十七、挫折忍七十八、不遇忍七十九、

才拔忍八十、小节忍八十一、随时忍八十二、背义忍八十三、事君忍八十四、事师忍八十五、同寅忍八十六、

为士忍八十七、为农忍八十八、为工忍八十九、为商忍九十、父子忍九十一、兄弟忍九十二、夫妇忍九十三、

宾主忍九十四、奴婢忍九十五、交友忍九十六、年少忍九十七、将帅忍九十八、宰相忍九十九、好学忍第一百。

文言文,劝忍百箴

3.忍经的全部内容

成宗大德十年丙午(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汇集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和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而成《忍经》一书,共计156条。

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庚戌(公元1310年),一个名叫许名奎的人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100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多个方面。

本书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吴亮和许名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译文,并在《忍经》的译文后加入了有针对性的事理点评、在《劝忍百箴》后加入了经典的古代事例,辑成一部展现古代圣贤处世哲学的智慧锦囊,帮助世人提升思想、道德修养。

4.忍经原序翻译,多谢

忍是一个人心胸之中有博大宽宏的容量,是仁者能够做到的,只有宽荣、恕谅这两个词能够代替它。颜子说“(别人)冒犯而不去计较(就是忍)。”《书》上记载说:“能够包容(的人)才有高尚的品德。”这都是忍的意思。韩信忍受胯下之辱,最后受到(汉高祖刘邦)登坛礼拜;张良忍住怒火(帮黄石老翁)拾回草鞋,后来享受了封侯的荣耀。忍的这种道义真是宽宏博大。只有能忍的人才具有深厚的涵养以及坚固的定力,对别人的冒犯不表现得很出乎意外,事情了结之后就让它消失掉,以宽荣恕谅的心态对待所有那些冒犯的事。当官应该把暴怒作为戒律,持家就应该做到谦虚和气。暴怒轻慢不能蒙蔽了心智,是非对错不表现在表面。乐于行善而不仗势欺人,心中时时想着为别人提供便利,把这些做得熟练之后,就可以渐渐地接近没有过错的境界,(这样的人)距离圣贤就不远了!如果不是这样,随意放纵喜怒的情绪,随意表现喜欢和憎恶的行为,刻意在乎别人

的过错,(这种人)容易动怒乱了自己面上的气色。

只翻译到这里我就难住了,我用各种搜索引擎搜索过,忍经的原序翻译都没有

兄弟,我只能帮你帮到这儿了,希望另有高人来指点。

我会继续找相关的资料,如果我有了自己认为能说得过去的理解我会发上来

文言文忍经.劝忍百箴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