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宗干本名太祖庶长子(求教高手:翻译隋书列传第十六《高颎传》译文)

1.求教高手:翻译 隋书列传第十六《高颎传》 译文

赵煚jiǒng,字贤通,是天水西人。

祖父名超宗,做过魏河东太守。父亲叫仲懿,做过尚书左丞。

赵煚少年丧父,赡养母亲至孝。十四岁那年,有人偷偷伐其父墓中的树,煚他号叫恸哭,送交官府。

见到魏右仆射周惠达,长揖不拜,自己述说孤苦,泪水(涕)与鼻涕(泗)交集,惠达为之伤感流泪,长长叹息。等到赵煚长大,沉着稳重又做事得体大方,略微涉猎书史。

周(后周)太祖把他引荐为相府参军事。跟随、侍从(寻从)他(指周太祖)攻破洛阳城。

等到太祖班师回朝,赵煚请求留下安抚战死者家属、收纳投降的人(抚纳亡叛),太祖同意了。赵煚于是率(同帅)领他的手下与齐人前后打了五场战斗,斩了郡守、镇将、县令共五人,虏获很多,按功论封平定县男(官名),邑三百户(爵名)。

累功升职为中书侍郎。 闵帝继位(受禅),调任陕州刺史。

蛮酋向天称王聚众作乱,发兵攻打信陵、秭归。赵煚带领部下五百人,出其不意,袭击并攻破其军队,二郡得以保全。

当时周人在长江南岸建造高大的城墙以防御陈国侵袭,然而这时连下了数十天大鱼,城墙塌陷的距离长达百余步。蛮酋郑南乡谋反作乱,勾结陈将吴明彻欲袭击安蜀。

大家都议论着认为赵煚应该修城墙,赵煚说:“不然,我自有办法退兵。”于是遣使游说引诱江外生蛮攻打武阳,令乘虚攻打他们所居之地,获其南乡父母妻儿。

南乡听说了这件事,便解散了他的军队,陈兵也就退却了。第二年,吴明彻多次聚兵起义,赵煚带领士兵抵御,前后十六次战役,都狠狠挫败了他的气势。

俘获陈裨将覃冏、王足子、吴朗等三人,斩首百六十级。因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升任荆州总管长史。

入朝为民部中大夫。 武帝出兵攻打巩、洛,欲收齐河南之地。

赵煚进谏说:“河南洛阳,四面受敌,纵然得到了,也不可以据守。请您带我攻打河北,直指太原,打破他们的巢穴,就可以一举平定河南。”

帝不采纳,出师却无功。赵煚借助上柱国的兵力数万(这句没什么把握),从三鸦道攻打陈国,攻克陈国十九城然后回来。

但是因为谗言毁谤,他的功劳没有被认可,免去益州总管长史。不久,又入朝做天官司会,积累年头升任御正上大夫。

赵煚与宗伯斛斯徵素不和睦,徵后出任齐州刺史,因为犯罪被关在狱里,自知罪重,遂越狱而逃。帝大怒,急于将他抓回来。

赵煚上密奏说:“徵自认为负罪深重,惧死遁逃,若不向北逃向匈奴,则向南投奔吴越。徵虽然愚陋,但世面见的够多了,若他逃向敌国,对您的圣朝没有好处。

现在天下大旱,可借这个理由大赦天下。”帝从之。

徵因此而获免,赵煚却没告诉他。 高祖为丞相,加上开府(不懂),又被任命为天官都司会。

不久升迁为大宗伯。等到他继位的时候(践阼),赵煚被授以官印,升任大将军,赐爵金城郡公,邑二千五百户,拜相州刺史。

朝廷因为煚知晓古今之事,征拜尚书右仆射。然而没多久,又因为抗旨,贬出为陕州刺史,然后转冀州刺史,都在当地很有威德。

赵煚曾经有一次得病,百姓们都跑来,争着为他祈祷,可见他如此得民心。冀州谷子收成不好,市井多有欺骗的行为,赵煚制作了一个铜斗铁尺,把它放在市井上(肆通假),百姓因此得到方便。

皇上听说之后对这事很是赞赏,颁告天下,以此为法律。曾经有人盗赵煚田中蒿草,被小吏抓住。

赵煚说曰:“这是因为刺史(就是说他自己)不能宣传好的民风教化,你有什么罪呢。”安慰宽谕地送他回家,令人装上一车蒿草赐给那个偷盗的人。

那个偷盗的人非常惭愧,比受了重刑还难受。他用自己的品德来感化人民,都是这样做的。

皇上来到洛阳,赵煚来朝拜,皇上慰劳他说:“冀州是大籓帮,物资丰厚,卿在这里管理,非常符合朕的心意。”赵煚于开皇十九年逝世,享年六十八岁。

儿子耿亥钝酵墁寂惰檄伐漏也当官,官至太子洗马。后来随同杨谅谋反,被杀。

2.《“赵韩王为相”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9分,每小题3分)赵韩王①为相,太祖即位之初,数出微行,或过功臣之家,不可测。一日大雪,向夜,叩赵普门。

普亟出,惶惧迎拜,从容问曰:“夜久甚寒,陛下何以出?”帝曰:“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故来见卿。 ”普曰:“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帝曰:“吾欲下太原。”普默然久之,曰:“非臣所知也。”

帝问其故,普曰: “太原当西北二边,使一举而下,则二边之惠,我独当之。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

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遂定下江南之议。

太祖既得天下,召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普曰:“镇节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语未毕,上曰:“卿勿复言,吾已谕矣。”上因晚朝,与故人石守信、王审琦等饮,酒酣,上曰:“人生如白驹之过隙,所为富贵,不过多积金帛,厚自娱乐,使子孙无贫乏尔。

汝曹何不释去兵权,择好田宅,重为子孙久远之业,多置歌儿舞女,日饮酒相欢,以终其天年。 君臣之间,两无猜嫌,上下相安,不亦善乎?”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明日皆称疚,请解兵权。上许之,皆以散官就第,赐赉甚厚,诸功臣皆以善终。

赵韩王事太祖时,有群臣立功,当迁官。上素嫌其人,不与。

普坚以为请,曰:“刑以惩罪,赏以酬功,古今之通道也。 且刑赏者,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上怒甚,起,普亦随之。上入官,普立于官门,久之不去。

上寤,乃可其奏。普欲除某人为某官,不合太祖意,不用。

明日,普复奏之,又不用。明日又奏之,太祖怒,取其奏坏裂投地,普颜色自若,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

上乃寤,用之,后果称职。赵韩王普为相,每朝廷遇一大事,定一大议,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用是为常。

后普薨,家人始开箧见之,则《论语》二十篇也。太宗②欲相普,或谮之曰:“普,山东学究,惟能读《论语》耳!”太宗疑之,以告普。

普曰:“臣实不知书,但能读《论语》佐艺祖③定天下,才用得半部,尚有一半可以辅陛下。”上意释然,卒相之。

【注】①赵韩王:宋乾德二年(964年),赵普被任命为宰相,晋封为韩王。 ②太宗:指宋太宗赵光义,继宋太祖赵匡胤后为帝。

③艺祖:指一朝开国的帝王。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 特:只,不过B.为国家建长久计,其道如何? 道:道理C.惟稍夺其权 稍:渐渐地,慢慢地D.上素嫌其人,不与 与:赞成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使一举而下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B.上因晚朝 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C.岂得以喜怒专之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D.则《论语》二十篇也 则群聚而笑之12。

《续资治通鉴·宋纪》中评价赵普“以天下事为己任”,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体现这一点的是( )①何不姑留,以俟削平诸国②稍夺其权,制其钱谷③君臣之间,两无猜嫌④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⑤徐拾奏归补缀,明日复进之⑥及翌日出,则是事决矣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⑤⑥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①陛下小天下耶?南征北伐,今其时也,愿闻成算所向。

(4分)译文: ②皆再拜曰:“陛下念臣及此,所谓生死肉骨也。 ”(4分)译文: ③才归第,则亟合户,启箧取一书而读之,有终日者,虽家人不测也。

(4分)译文: 参考答案:10。 B解析道:方法。

11.B解析B.介词,趁机。A.连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

C.介词,凭;动词,认为。D.连词,表因果,原来是;连词,表承接,就。

12.A解析③是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时的委婉之辞,⑥是说赵普善用《论语》治政。 13。

(1)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听听您以后的打算。②(石、王等)都拜了两拜说:“陛下顾念我们到如此地步,这就是所说的使死者复生,使白骨长肉啊。”

③刚一回到家,就急忙关上门,打开箱子拿出一本书读,有时一读一整天,即使家人也猜不出(他读的是什么)。 解析 ①小:意动用法,认为……小。

愿:希望。 ②再拜:拜了两拜。

念:顾念。生、肉:均为使动用法,使……复生,使……长肉。

③才:副词,刚刚。亟:急忙,赶紧。

启箧:打开箱子。不测:无法猜测。

【参考译文】韩王赵普做宰相。 太祖刚刚即位,多次微服私访,有时探访功臣的家,不可预料。

一天下大雪,到晚间的时候,皇上敲赵普家的门。赵普赶忙出来,慌忙叩拜迎接,问:“夜深寒冷,陛下为什么出来?”皇上说:“我睡不着,一张床之外,都是别人的家,所以来看看你。”

赵普说:“陛下认为天下狭小吗?南征北伐,现在正是时候,希望听听您以后的打算。 ”皇帝说:“我想攻打太原。”

赵普沉默很长时间,说:“这不是我所能了解的。”皇帝问其中的缘故,赵普说:“太原阻挡着西、北两面,假使一举攻下。

太祖,文言文,本名,长子

3.《宋史·李若拙传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 【原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

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

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愚同宗,通家非亲,不知其谋,犹坐削籍流海岛。

岁余,起授卫尉寺丞、知陇州。四年,复旧官。

以政闻超授监察御史、通判泰州同帅宋偓年老政弛又徙若拙通判焉未几御史中丞滕中正荐之召归台顷之改右补阙。时诸王出阁,若拙献颂称旨,召见,赐绯鱼,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

尝诣阙言边事,太宗嘉之。又同掌水陆发运司。

雍熙三年,假秘书监使交州。先是,黎桓制度逾僭。

若拙既入境,即遣左右戒以臣礼,繇【注】是桓听命,拜诏尽恭。燕飨日,以奇货异物列于前,若拙一不留眄。

取先陷蛮使邓君辩以归,礼币外,不受其私觌。使还,上谓其不辱命。

迁起居舍人,充盐铁判官。淳化二年,出为两浙转运使。

契丹寇边,改职方员外郎,徙河北路,赐金紫。五年,直昭文馆,迁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若拙质状魁伟,尚气有干才,然临事太缓。宰相以为言,罢使知泾州。

至道二年,黎桓复侵南鄙,又诏若拙充使,至,则桓复禀命。使还,真宗嗣位,召见慰问,进秩金部郎中。

咸平初,同知贡举,被疾,改右谏议大夫。 车驾北巡,判留司御史台。

明年,使河朔按边事,知升、贝二州。四年,卒,年五十八。

(节选自《宋史·李若拙传》) 【注】繇:读yóu,古同“由”,从,自。 【译文】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亲李光赞,曾任贝、冀观察判官。李若拙起初靠父荫补任太庙斋郎,又考取拔萃科,被任命为大名府户曹参军。

当时符彦卿在军镇,李光赞在其幕府,李若拙得以侍养父亲。很快他又考中进士,王祐当时主持科举,他将李若拙列在上等,李若拙被任命为密州防御推官。

又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赞赏他的机敏渊博,改任他为著作佐郎。 按惯例,考中制策者要被委任为拾遗、补阙。

李若拙因为没有享受到这个待遇,上书为自己陈述,宰相厌恶他,让他出任监商州坑冶。后来升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因官名与父名相同,推辞,没有得到允许。

太平兴国二年,任乾州知州,适逢李飞雄诈乘官府驿站车马,称自己是送诏的使臣,事情败露被依法惩处。 太宗因李若拙与李飞雄父亲李若愚名字相连,怀疑他们是兄弟,就命殿直卢令珣将他抓捕关进州狱,后来知道他与李若愚同宗,但已非亲族,不知其谋,但仍被革去官职流放海岛。

过了一年多,才起用他为卫尉寺丞、陇州知州。太平兴国四年,恢复原有职务。

以政绩突出闻名,越级委任为监察御史、通判泰州。 同帅宋偓年老疏于政务,又调李老拙前往担任通判。

不久,御史中丞滕中正举荐他,召他回御史台。很快,他被改任为右补阙。

当时诸皇子出就封国,李若拙献颂,皇帝很满意,接见了他,赏赐给绯鱼,任命他为同勾当河东转运兼云、应等八州事。曾前往京城奏报边境情况,太宗表扬了他。

又任命为同掌水陆发运司。雍熙三年,以秘书监名义出使交州。

此前,黎桓的规格超过了应有的标准。李若拙入境后,就派身边人以臣子应有的礼仪劝告,于是黎桓听从,接受诏书的态度极其恭顺。

宴会那天,黎桓将奇货异物陈列于前,李若拙一眼都不看,只取了以前被扣押的使臣邓君办回朝,礼币之外,没有接受私自赠品。 出使回来,皇上认为他不辱使命。

升任起居舍人,充任监铁判官。淳化二年,出朝任两浙转运使。

契丹侵入边境,改任职方员外郎,调任河北路,赏赐金紫。淳北五年,在昭文馆任职,升职为主客郎中、江南转运使。

李若拙身材魁伟,崇尚气节,有才干,但处理事务太慢。宰相因此替他说明,免去转运使,任泾州知州。

至道二年, 黎桓又入侵南部边境,朝廷又下诏令李若拙出使,到后,黎桓又服从朝廷。出使回来,真宗即位,召见慰问,进级为金部郎中。

咸平初年, 任同知贡举,患病,改任右谏议大夫。皇帝北征,任判留司御史台。

第二年,出使到河朔巡视边境事务,又任升、贝二州知州。 咸平四年去世,享年五十八岁。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李若拙,字藏用,京兆万年人。

父光赞,贝、冀观察判官。 若拙初以荫补太庙斋郎,复举拔萃,授大名府户曹参军。

时符彦卿在镇,光赞居幕下,若拙得以就养。俄又举进士,王祐典贡举,擢上第,授密州防御推官。

登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太祖嘉其敏赡,改著作佐郎。故事,制策中选者除拾遗、补阙。

若拙以恩例不及,上书自陈,执政恶之,出监商州坑冶。 迁太子左赞善大夫,以官称与父名同,辞,不许。

太平兴国二年,知乾州,会李飞雄诈乘驿称诏使,事败伏法。太宗以若拙与飞雄父若愚连名,疑其昆弟,命殿直卢令珣即捕系州狱,乃与若。

4.《“忠,楚国公永安弟也”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忠,楚国公永安弟也。从永安迎太祖于巢湖,年最少。

太祖曰:“汝亦欲富贵乎?”永忠曰:“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太祖嘉焉。

陈友谅犯龙江,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大败之。 从攻江州,州城守备甚固。

永忠度城高下,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桥傅于城,遂克之。从下南昌,战鄱阳湖。

永忠乘飞舸追且射,汉卒多死伤。明日,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获,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又以六舟深入搏战,复旋绕而出,敌惊为神。 又邀击①之泾江口,友谅死。

还京,太祖以漆牌书“功超群将,智迈雄师”八字赐之。从徐达取淮东,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太祖令永忠还兵水寨御之,达遂克淮东诸郡。

寻充征南副将军,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寻拜征南将军,由海道取广东。

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至广州,擒海寇邵宗愚,数其残暴斩之。

永忠善抚绥,民怀其惠,为之立祠。明年九月还京师,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

明年,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蜀人设铁锁桥,横据关口,舟不得进。

永忠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度已至,帅精锐出墨叶渡,分两军攻其水陆寨。

黎明,蜀人始觉。永忠会将士舁舟出江者,上下夹攻,大破之。

明日,和始至,乃与和分道进,期会于重庆。永忠帅舟师直捣重庆,次铜锣峡。

蜀主明升请降,永忠以和未至辞。俟和至,乃受降。

帝制《平蜀文》旌其功。初,韩林儿在滁州,太祖遣永忠迎归应天,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

及大封功臣,谕诸将曰:“永忠使所善儒生窥朕意,徼封爵,故止封侯而不公。”及杨宪为相,永忠与相比。

宪诛,永忠以功大得免。八年三月坐僭用龙凤诸不法事,赐死,年五十三。

(选自《明史•廖永忠传》,有删节)【注】①邀击:拦击,截击。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张士诚遣舟师薄海安 薄:迫近 B.数其残暴斩之 数:列举C.次铜锣峡 次:停留 D.永忠与相比 比:匹敌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桥傅于城,遂克之 帝命太子帅百官迎劳于龙江B.复与俞通海等以七舟载苇荻 以征西副将军从汤和帅舟师伐蜀C.复旋绕而出 故止封侯而不公D.民怀其惠,为之立祠 及杨宪为相7.下列各句编为四组,都能具体表现廖永忠用兵有智谋的一组是 (3分)①忠大呼突阵,诸军从其后 ②造桥于船尾,以船乘风倒行③乘风纵火,焚敌楼船数百 ④帅舟师自海道会汤和,略定闽中诸郡⑤密遣数百人舁小舟逾山渡关,出其上流 ⑥永忠以和未至辞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廖永忠是楚国公廖永安的弟弟,曾跟随兄长在巢湖迎接明太祖;当时他年纪轻轻就建立了很大的功勋,受到明太祖的称赞。

B.廖永忠战功卓著,曾经击败陈友谅,抵御张士诚,擒杀了海盗邵宗愚;每次回到京都以后,都受到了明太祖的接见和嘉奖。C.因为跟随汤和平定淮东、闽中、广东和四川等地,廖永忠官职屡次升迁;每到一地,他都善于安抚百姓,深得百姓的爱戴。

D.太祖认为廖永忠指使一些读书人窥测圣意,要求给自己封爵,所以对他不满;后来廖永忠犯了僭越使用龙凤图案等罪被赐死。9.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1)获事明主,扫除寇乱,垂名竹帛,是所愿耳。 (3分)(2)永忠先发书谕元左丞何真,晓譬利害,真即奉表请降。

(4分)(3)至瓜步覆其舟死,帝以咎永忠。(3分)。

5.《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爱问知识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9题。

沈演之字台真,吴兴武康人也。演之年十一,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曰:“此童终为令器。”

家世为将,而演之折节好学,读《老子》日百遍,以义理业尚知名。袭父别爵吉阳县五等侯。

郡命主簿,州辟从事史,西曹主簿,举秀才,嘉兴令,有能名。元嘉十二年,东诸郡大水,民人饥馑,吴义兴及吴郡之钱唐,升米三百。

以演之及尚书祠部郎江邃并兼散骑常侍,巡行拯恤,许以便宜从事。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

转别驾从事史,深为义康所待,故在府州前后十余年。后刘湛、刘斌等结党,欲排废尚书仆射殷景仁,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

尝因论事不合旨,康变色曰:“自今而后,我不复相信!”演之与景仁素善,尽心于朝廷,太祖甚嘉之,以为尚书吏部郎。 十七年,义康出籓,诛湛等,以演之为右卫将军。

景仁寻卒,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与演之对掌禁旅,同参机密。二十年,迁侍中,右卫将军如故。

大祖谓之曰:“中领卫,望实优显,此盖宰相便坐,卿其勉之。”上欲伐林邑,朝臣不同,唯广州刺史陆徽与演之赞成上意。

及平,赐群臣黄金、生口、铜器等物,演之所得偏多。上谓之曰:“庙堂之谋,卿参其力,平此远夷,未足多建茅土。

廓清京都,鸣鸾东岱,不忧河山不开也。”二十一年,诏曰:“总司戎政,翼赞东朝,惟允之举,匪贤莫授。

侍中领右卫将军演之,清业贞审,器思沈济。右卫将军晔,才应通敏,理怀清要。

并美彰出内,诚亮在公,能克懋厥猷,树绩所莅。演之可中领军,哗可太子詹事。”

晔怀逆谋,演之觉其有异,言之太祖,晔寻事发伏诛。迁领国子祭酒,本州大中正,转吏部尚书,领太子右卫率。

虽未为宰相,任寄不异也。(节选自《宋书·沈演之列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十七年,义康出籓 出:贬谪。

B.惟允之举 允:允许。C.匪贤莫授 匪:不是。

D.郡命主簿 命:任命。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3分)A.尚书仆射刘柳见而知之 / 而演之折节好学B.家世为将 / 虽未为宰相C.以义理业尚知名 / 以为尚书吏部郎D.乃以后军长史范晔为左卫将军 / 演之乃开仓廪以赈饥民10。

你认为在上述文言文阅读材料中,作者张扬了传主哪种最优秀的品质,试从两个角度举例分析。(5分)答: 11。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民有生子者,口赐米一斗,刑狱有疑枉,悉制遣之,百姓蒙赖。

(5分)译文: (2)演之雅仗正义,与湛等不同,湛因此谗之于义康。 (3分)译文: 12。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6分)十二年春二月,亮①由斜谷出,始以流马运。

秋八月亮卒渭滨征西大将军魏延与丞相长史杨仪争权不和举兵相攻延败走斩延首仪率诸军还成都。大赦,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以丞相留府长史蒋琬为尚书令,总统国事。 (节选自《三国志·后主传》)注:①亮:诸葛亮。

6.周书列传十四周惠达原文及翻译

参考译文】 周惠达字怀文,是章武文安人。

父亲周信,年轻时在州郡做官,历任乐乡、平舒、平成三县县令,都因为廉洁有才干而被人称道。 周惠达小时候就有节操,喜欢读书,容貌俊美。

魏齐王萧宝夤任瀛州刺史,召见周惠达及河间冯景一同到官府中,十分恭敬地对待他们。等到萧宝夤回到朝廷,周惠达跟随他到了洛阳。

宝夤西征,惠达再跟随他入关。宝夤任雍州刺史,命令惠达出使洛阳。

还没有回来,宝夤谋反的消息传到京师。主管官员认为惠达是宝夤的使者,准备捉拿他。

惠达于是私自骑马回去。到了潼关,遇到大使杨侃。

杨侃对他说:“你为什么还要特意进入虎口呢?”惠达说:“萧王一定是为左右的人所误,现在我去找他,希望他能改变主意。”等到到了雍州,宝夤谋反的形迹已完全暴露,不能补救了。

萧宝夤就任用惠达为光禄勋、中书舍人。宝夤失败以后,只有惠达等几个人跟从他。

宝夤对惠达说:“人生于富贵之时,左右的人全都会说要尽心竭力,保全节操,等到遭遇危难的时候,才知道岁寒松柏后凋的意义啊。” 贺拔岳抓获宝夤送到洛阳,留下惠达任府祭酒,供给他衣服马匹,当即跟他商议大事。

贺拔岳任关中大行台,任命惠达为从事中郎。惠达曾经出使到洛阳,魏孝武跟惠达谈及当世的祸乱。

惠达陈述天下的事势,说明贺拔岳有忠诚的气节,只把忧国忧民平定叛乱作为自己的大事。他言辞激昂恳切,孝武帝很赞赏他。

等到回来,把情况全都告诉贺拔岳。贺拔岳说:“人生于天,又受命于君主,哪有得了人功名利禄的好处,却不替他担忧祸难的呢?您向皇上所奏的话,很得我心。”

从此以后更加被贺拔岳亲近和礼遇。贺拔岳每次征讨,常常命令惠达留下防守。

后来又转任贺拔岳的府属。 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侯悦得到惠达,打算让他做官。

惠达借口有病而推辞,不被答应,于是逃到汉阳的麦积崖。侯悦被平定之后,惠达归顺太祖,太祖当即任命他为秦州司马,安辑陇右。

等到太祖任大都督总管兴兵于雍州,又任命惠达为府司马。太祖担任大将军、大行台,任命惠达为行台尚书、大将军府司马,封爵文安县子,邑三百户。

太祖外出镇守华州,留下惠达主持后方事务。这时正是社会动乱之后,各项工作大多一片空白。

惠达筹划制造兵器,储备粮食,检阅军队,来助理统军治国的工作,当时一切事务都有赖于他。不久任命为中书令,进封爵位为公,增加封地连原来的一共九百户,加授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

惠达虽然身居显要职位,但品性谦让,善居人之后,为公事尽心尽职,推荐选拔优秀人士。因此人人都敬重他依附他。

大统十年,去世。朝廷追封他为萧国公。

7.完颜宗干的人物生平

《金史·卷七十六·列传第十四·完颜宗干传》

宗干本名斡本,金太祖庶长子。太祖伐辽,辽人来御,遇于境上。使宗干率众先往填堑,士卒毕渡。渤海军驰突而前,左翼七谋克少却,遂犯中军。杲辄出战,太祖曰:“遇大敌不可易也。”使宗干止杲。宗干驰出杲前,控止导骑哲垤之马,杲乃还。达鲁古城之战,宗干以中军为疑兵。太祖既攻下黄龙府,即欲取春州。辽主闻黄龙不守,大惧,即自将,籍宗戚豪右少年与四方勇士及能言兵者,皆隶军中。宗干劝太祖毋攻春州,休息士卒。太祖以为然,遂班师。

宗干得降人,言春、泰州无守备,可取。于是斜也取春、泰州,宗雄、宗干等下金山县。宗雄即以兵三千属宗干,招集未降诸部。宗干择土人之材干者,以诏书谕之。于是女固、脾室四部及渤海人皆降。

太祖克临潢府,至沃黑河。宗干谏曰:“地远时暑,士罢马乏,若深入敌境,粮餫不继,恐有后艰。”上从之,遂班师。从都统杲取中京。宗翰自北安州移书于杲。是时,希尹获辽人,知辽主在鸳鸯泺,可袭取之。杲不能决。宗翰使再至。宗干谓杲曰:“移赉勃极烈灼见事机,再使来请,彼必不轻举。且彼已发兵,不可中止,请从其策。”再三言之,杲乃报宗翰会奚王岭。当时无宗干,杲终无进兵意。既会军于羊城泺,杲使宗干与宗翰以精兵六千袭辽至五院司。辽主已遁去,与辽将耿守忠战于西京城东四十里。守忠败走。

太宗即位,宗干为国论勃极烈,与斜也同辅政。天会三年,获辽主于应州西余睹谷。始议礼制度,正官名,定服色,兴庠序,设选举,治历明时,皆自宗干启之。四年,官制行,诏中外。

十年,金熙宗为谙班勃极烈,宗干为国论左勃极烈。熙宗即位,拜太傅,与宗翰等并领三省事。天眷二年,进太师,封梁宋国王,入朝不拜,策杖上殿,仍以杖赐之。宗干有足疾,诏设坐奏事。无何,监修国史。皇统元年,赐宗干辇舆上殿,制诏不名。

上幸燕京,宗干从。有疾,上亲临问。自燕京还,至野狐岭,宗干疾亟不行,上亲临问,语及军国事,上悲泣不已。明日,上及后同往视,后亲与宗干馈食,至暮而还。因赦罪囚,与宗干禳疾。居数日,薨。上哭之恸,辍朝七日。大臣死辍朝,自宗干始。上致祭,是日庚戌,太史奏戌亥不宜哭,上不听曰:“朕幼冲时,太师有保傅之力,安得不哭。”哭之恸。上生日不举乐。上还上京,幸其第视殡事。及丧至上京,上临哭之。及葬,临视之。

海陵篡立,追谥宪古弘道文昭武烈章孝睿明皇帝,庙号德宗,以故第为兴圣宫。大定二年,除去庙号,改谥明肃皇帝。及海陵废为庶人,二十二年,皇太子完颜允恭奏,略曰:“追惟熙宗世嫡统绪,海陵无道,弑帝自立,崇正昭穆,削其断王,俾齿庶人之列。瘗之闲旷,不封不树,既已申大义而明至公矣。海陵追崇其亲,逆配于庙。今海陵既废为庶人,而明肃犹窃帝尊之名,列庙祧之数。海陵大逆,正名定罪,明肃亦当缘坐。是时明肃已殂,不与于乱,臣以谓当削去明肃帝号,止从旧爵。或从太祖诸王有功例,加以官封,明诏中外,俾知大义。”书奏,金世宗嘉纳,下尚书省议。于是追削明肃帝号,降封为皇伯、太师、辽王,予谥忠烈,妻子诸孙皆从降。明昌四年,配享太祖庙廷。子弃、亮、兖、襄、衮。亮,是为海陵庶人。

8.翻译这段古文

宋太祖是启运立极英武睿文神德圣功至明大孝皇帝,名字叫匡胤,姓赵,是涿郡人。

宋太祖的曾祖父是赵朓,这是僖祖。在唐朝历任永清、文安、幽都令。

赵朓生子赵珽,这就是顺祖,在唐末藩镇幽州镇中担任从事的官职,因积功升任御史中丞。赵珽生子赵敬,这就是翼祖,历任营、蓟、涿三州的刺史。

赵敬生子赵弘殷,这就是宣祖。在后周显德年间,赵弘殷地位显要,后周皇帝追赐赵弘殷的父亲赵敬左骁骑卫上将军的官爵。

宣祖在年轻时勇猛过人,擅长骑射,侍奉赵王王镕,替王镕带领五百骑兵在黄河边援助后唐庄宗,有功劳。后唐庄宗喜欢宣祖的勇猛,留他在身边掌管进军。

后汉乾祐年间,在凤翔讨伐王景,正赶上后蜀兵马前来支援,在陈仓展开大战。交战刚开始,就有箭射中宣祖的左眼,而宣祖士气更盛,奋力击战,大败敌军。

宣祖凭借功劳升任护圣都指挥使。后周广顺末年,改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

后迁官转任右厢都指挥,兼任岳州防御使。后跟随后周帝出征淮南,前军遇敌败退,吴人趁机而来,宣祖领兵拦击,大败敌军。

后周显德三年,领兵平定扬州,与后周世宗在寿春会和。寿春城中卖饼的人家做的饼又薄又小,世宗很生气,带了十几个人要去杀掉那个卖饼的人,宣祖执意劝谏,救了卖饼人的命。

后来宣祖积功升官到检校司徒、天水县男,和太祖一起分别掌管禁军,一时受到众人的敬重。在死后被追封人为武情军节度使、太尉。

9.宋史卷二百五十四列传第十三李继勋古文翻译

【译文】

李继勋是大名元城人。周太祖领兵时,选用在军中。广顺初年(951),补任禁军列校,历升至虎捷左厢都指挥使、兼任永州防御使。显德初年,升任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兼任昭武军节度。一年多后,改为兼任曹州节度。

世宗亲自征伐淮地,令李继勋领兵驻屯寿州城南,建造洞屋、云梯,用来攻城。李继勋守御懈怠,被敌人打败,死了数万人,云梯、洞屋都被焚烧。世宗召他回朝,出京任河阳三城节度。议者认为不合谴责将帅的意义。世宗再次到寿春回来后,贬任继勋为右武卫大将军,又因为他的掌书记陈南金辅佐无方,一并黜贬。

显德四年(957)冬天,又跟从世宗南征,到驻扎在迎銮时,命继勋率领黑龙船三十艘在江口滩,打败数百吴兵,俘获战船二艘,因战功升任左领军卫上将军。七月,改任右羽林统军。显德六年春天,世宗到沧州,任命继勋为战..左厢都部署,前任泽州刺史刘洪任他的副手,不久任权知邢州。恭帝即皇帝位,授任继勋为安国军节度,加官检校太傅。

宋初,加官检校太尉。太祖平定泽、潞二州,继勋到行营朝见皇帝,被任命为昭义军节度。这年秋天,率领军队进入河东,火烧平遥县城,俘敌很多。建隆二年(961)冬天,又打败并军千余人,斩首百余人,俘获其辽州刺史傅延彦及其弟弟延勋献给朝廷。

乾德二年(964),诏令继勋与康延沼、尹训率领步骑万余人进攻辽州,太原将领郝贵超领兵来援,在城下决战,继勋大败敌军。州将杜延韬危急,与拱卫都指挥使冀进、兵马都监供奉官侯美带领部下三千人降附于继勋。立即派遣内供奉官都知慕容延忠到朝廷奏告,诏令褒奖他们。不久,并州人引诱契丹步兵骑兵共六万人来攻取辽州,再次派遣李继勋与罗彦瑰、郭进、曹彬等人率领六万军队前去抵抗,大败契丹军及太原军于城下。乾德五年,加任同平章事。

开宝初年,准备征伐河东,任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在涡河大败并州部队。开宝二年,太祖亲自征伐河东,任命继勋为行营前军都部署。皇帝到了城下,分军队为四面,继勋统领南面。开宝三年,李继勋移职镇守大名。太平兴国初年(976),加兼侍中。不久因病请求回到洛阳,太祖同意他的请求,赐给他钱千万、白金万两。这年秋天,上表请求退休,太祖授任他为太子太师职退休,朝会时可以站在中书门下班。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中书令。

继勋历任藩镇,所到地方没有善政,但是以质朴耿直著称。信仰佛教。与太祖是旧交,所以受到特别宠遇。

继勋的儿子守恩官至如京使,守元官至北作坊使,守徽任崇仪副使。

继勋的弟弟继亻屋,也很勇武,后周显德末年,补任内殿直。宋初,多次任军职。开宝年间,任步军副都军头。太平兴国三年,升任内仆马步军副都军头。因罪改任右卫率府率。太平兴国六年,加任本卫将军、兼任州刺史。历升至龙卫右厢都指挥使、兼任本州团练使。

文言文阅读宗干本名太祖庶长子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