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奕希谷文言文答案(求翻译,或者这篇文言文答案)
1.求翻译,或者这篇文言文答案
鱼崇谅,字仲益,他先祖是楚州山阳人,后来迁到陕。崇谅原名刘崇远,后避汉高祖名讳而改的。小时候能写文章,20岁时被后梁相州(今河南省安阳市)刺史征辟为随从。恰逢相州兵变,哗变军队投诚后唐庄宗李存勖。鱼崇谅逃回陕县,被后唐秦王李冷静录用,任记室官。后李冷静叛乱被杀,鱼崇谅连坐,流放庆州(今甘肃省庆阳县境),后改放华州(今陕西省华县境),不久又放回家乡。后唐清泰三年(936),被潞王李从珂起用为陕州司马,后令知制诰。后唐亡,入任后晋,任殿中侍御史,凤翔(今陕西省凤翔县境)长官李俨请调鱼崇谅为察看指使。崇谅向朝廷进奉物品时,为宰相看重,引荐为屯田员外郎,担任草拟制诰、诏书。后晋开运三年(946),契丹入开封,契丹国丞相张砺力荐鱼为翰林学士。契丹北退,鱼崇谅未随,后汉高祖刘知远进入开封,鱼崇谅献契丹国全部诏敕,高祖任他为知制诏。不久又任为翰林学士。后汉高祖乾祐元年(948),回陕州任保义军节度副使,领合州(今浙江省临海县境)刺史。时遇讨叛,崇谅担任前方事务,供给前线。不久回朝任学士。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崇谅仕周,仍为学士,后周太祖郭威将书诏俱委之,且加工部侍郎。时兖州(今山东省兖州市境)节度使慕容彦欲叛,高祖命鱼崇谅担任使者,安慰慕容彦归心。后周进策献计人很多,高祖任命崇谅为枢密院引试,考核、调查进策献计者才干。不久鱼崇谅又奏请回陕县养母,诏准长假,假满百天,回朝任礼部侍郎、学士。崇谅再次上表,请延假养母送终。
太宗即位,下诏授金紫光禄大夫、尚书兵部侍郎退休。一年多后死。
2.陶侃惜谷 阅读答案
陶侃惜谷阅读答案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问题。 陶侃惜谷《晋书》
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见人持一把未熟稻 ②执而鞭之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与“汝既不田”中的“田”用法相同的是( )
A.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C.醉翁之意不在酒
D.去国怀乡
3.翻译: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4.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1. ①拿
②用鞭子打
2.B
3.因此老百姓都勤恳耕种。
4.赞扬。本文表现了陶侃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有较深的感情的特点。
3.陶侃惜谷 文言文 字词解释和全篇翻译
陶侃曾经出外巡视,看见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尚未成熟的稻穗。陶侃问(他):“(你)要用这稻穗赶什么?”这个人说:“走在路上,(我)看见了(稻穗),随便抽取它(一把)罢了。”陶侃(听了)大怒道:“你已经不种田,还闹着玩损坏别人(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稻穗!”(便叫人)把他抓起来,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他。因此,(他管辖的地方)老百姓对农田种植(更加)勤劳,(粮食年年丰收),家家殷实,人人富足。
我的这个版本里没有诘字,要是加进去的话应该是责备质问的意思。
根据:
诘,责也。——《广雅》
诘奸慝。——《左传·昭公十四年》
仲冬之月…农有不收藏积聚者,马牛畜兽有放佚者,敢之不诘。——《礼记·月令》
又如:诘逐(斥责并驱逐);诘斥(斥责);诘让(责斥;责让)
4.翻译下面的文言文
豫章地区发了场大洪水。
新建县一个农民,乡村的生活条件十分窘迫,家中只存放了一只水桶,卖出得到三分银子。他思考没有其他的办法,于是用两分银子买了米,一分银子买了信纸,打算和他的妻子吃饱这一餐后死。
饭刚刚烧熟,正逢里长来到他家,收取赋税。里长从远方来饥饿,想要吃一顿饭再走,农民回答他说没有。
里长进入厨房看到米饭,责备他们欺骗他。农民摆手说:“这不是你吃的。”
于是哭着告诉他原因。里长连忙倒出他的饭再盖上锅盖,说:“你为什么急成这样!我家里尚且还有五斗谷子,你带回去用来延长日子过活。”
农民被他的话语打动而跟随他离开,得到谷子后回家。整理谷子,发现有五十两金在里面。
农民惊惧地说:“这必定是里长所累积的做官的薪俸,误放在这里面。(给我谷子)是他救济我(死亡威胁)的方法,我怎么忍心令他死呢!”于是农民把金子还给里长。
5.文言文:陶侃惜谷
这全部的文言文翻译~
谢谢各位专家啦!~还有以下几个问题~
见人持一把未熟稻(持) 侃问:“用此何为?”(为)
翻译:持,是拿着的意思。为在这里指干什么的意思。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
_____是农民辛勤劳作种植庄稼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
作者对陶侃的态度如何?本文表现了陶侃的什么特点?
____就一句话,哪里能看出来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这么多~
先谢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