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曾肇传文言文答案(文言文宋史傅尧俞传阅读答案)

1.文言文宋史傅尧俞传阅读答案

周尧卿(994-1045),字五俞,道州永明(今江永县城下乡叠楼村)人。

生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卒于仁宗庆历五年,年五十一岁。警悟强记,以学行知名。

天圣二年,(公元1024年)第进士,历知高安、宁化二县。积官至太常博士。

范仲淹荐其经行,未及用而卒。尧卿的著作,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均《宋史本传》并行于世。

周尧卿,天圣二年举进士,历任连衡二州司理参军、桂州司银,高安、宁化二县和知县,饶州通判,积官至太常博士。以学问、品行闻名。

尧卿治学,以不欺为本,求真务实,不拘泥于传注,释文阐意,有独到见解。研究《诗经》,以孔子所谓“一言以蔽之”和孟子所谓“以意逆志”为主旨,主张既重义理,又讲情感,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与推测作者的本意,不搞繁琐的旁征博引,他认为《毛传》缺乏义理,虽简洁却不能“一言以蔽之”;而《郑笺》缺乏情感,虽详尽却不能“以意逆志”。

研究《春秋》,独辟蹊径,不取“三传”的异同,从《左传》的详述中咀嚼出《春秋》的写作旨意。读庄子、孟子的书后,他评论说:“庄子善于说理,但他本人并未穷究事物之理;孟子善于说性,但他自己还不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本性;有关理和性,就连孔子也以‘不能辞命’为托辞,从不对人谈论”。

他的论述见解不凡,不落窠臼。 后范仲淹以其经学、品德堪为人师表,向皇上举荐,尚未录用,即于庆历五年(1045)病逝,享年51岁,葬于县西紫微冈。

欧阳修为他撰墓志,彰其学行,示之后世。尧卿生七子,有五子举进士,子孙世代居住叠楼村。

2.《宋史·程师孟列传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程师孟,字公辟,吴人。进士甲科。

累知南康军、楚州。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

师孟奏徙于渝。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吏惧,白不可,师孟曰:“必俟报,俄者尽死矣。”竟发之。

徙河东路。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天河”,可溉灌。

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出为江西转运使。

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而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东向。 师孟曰:“是卑我也。”

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明日,涿人饯于郊,疾驰过不顾。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宋史·程师孟列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吏惧,白不可 白:告诉B。 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 劝:勉励C。

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行:政绩 D。 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更:更加17。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① 有警,率十日乃至 ②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B。

① 师孟奏徙于渝 ② 故内惑于 郑袖,外欺于张仪C。 ① 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 ②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

① 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② 不足为外人道也18。程师孟处理事情,既“坚持原则”,又“讲究变通”。

下列各组中,分别表明程师孟“坚持原则”和“讲究变通”最正确一组是( )A。 ①师孟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 ②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B。

①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②师孟曰:“是卑我也。”不就列C。

①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②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D。 ①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 ②即矫发他储,不俟报19。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程师孟在渝州任职时,适凶岁,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他便假借朝廷的名义,调用储备粮,有人劝阻他,他却为了群众义无返顾。

B。 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时,袁州一带发生盗患,因为内部有耳目,好久也不能把他们抓获,程师孟先整内部,然后一举擒获盗贼。

C。 程师孟去祝贺契丹主诞辰,契丹方面却让当地官吏西向而坐,迎客的人南向而坐,而让宋使面东而坐,程师孟为保气节坚决不入席。

D。 程师孟多次担任重要地区官吏,为政简而严,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对于为非作歹的人却要斩尽杀绝。

20。(7分)(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2分)②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

(2分)(2)用斜线(/)给下列文言文断句。(3分)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

张煌言《奇零草序》 参考答案:16。选D。

更:改变。17。

选C。 C中均为连词,表递进关系,意思为“并且”;A中都为副词,其意思分别为“才”、“甚至”;B中都为介词,意思分别为“到”、“被”;D中均为介词,其意思分别为“替”、“向”。

18。选D。

19。选B。

B中叙述“官府不愿赈济百姓”不正确。20。

(1)①恰逢灾年,赈济灾民的仓粮不够,师孟立即违制调拨其他储粮,而不事先上报。(2分)②揭露阴谋有如神明,抓到惯于隐藏的首恶必定痛加惩治(2分)(2)余自舞象,辄好为诗歌。

先大夫虑废经史,屡以为戒,遂辍笔不谈,然犹时时窃为之。及登第后,与四方贤豪交益广,往来赠答,岁久盈箧。

会国难频仍,余倡大义于江东,敹甲敿干,凡从前雕虫之技,散亡几尽矣。(3分)。

宋史,文言文,答案,曾肇传

3.《宋史·唐震传阅读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唐震字景贤,会稽人。

少居乡,介然不苟交,有言其过者辄喜。既登第为小官,有权贵以牒①荐之者,震内牒箧中,已而干政②,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其人大愧。

咸淳中,由大理司直通判临安府。时潜说友尹京③,恃贾似道势,甚骄蹇,政事一切无顾让。

会府有具狱④将置辟⑤,震力辨其非,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卒是震议。六年,江东大旱,擢知信州。

震奏减纲运米⑥,蠲⑦其租赋,令坊置一吏,籍其户,劝富人分粟,使坊吏主给之。 州有民庸童牧牛,童逸而牧舍火,其父讼庸者杀其子投火中,民不胜掠,自诬服。

震视牍疑之,密物色之,得童傍郡,以诘其父,对如初,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十一年二月,兵大至,都大提单邓益遁去,震尽出府中金钱,募有能出战者赏之。

众惧不能战,北兵登陴,众遂溃。 震入府中玉芝堂,其仆前请曰:“事急矣,番江门兵朱合,亟出犹可免。”

震骂曰:“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左右不敢言,皆出。有顷,兵入,执牍铺案上,使震署降,震掷笔于地,不屈,遂死之。

(《宋史·唐震传》)[注] ①牒:指简札,短信。 ②干政:干预朝廷政事。

③尹京:做京城长官。尹,长官。

④具狱:审定的案件。 ⑤置辟:指施用刑法。

⑥纲运米;指朝廷分批调运的米, ⑦蠲;免除。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题未启(打开) B.政事一切无顾让(顾念、谦让)C令坊置一吏,籍其户(登记) D.民不胜掠,自诬服(胜利)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有权贵以牒荐之者 B.①募有能出战者赏之②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古之学者必有师 C。

①震出其子示之 D①。既登第为小官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7.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够表现唐震正直忠诚品质的一组是 (①震取牒还之,封题未启 ②说友争之不得,上其事刑部 ③江东大旱.擢知信州④震出其子示之,狱遂直 ⑤使震暑降.震掷笔于地 ,A.①③④ D.③⑤ C.①②⑤ 1').②④18.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唐震年少居乡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了闻过则喜。

中进士后做小官,但他决不靠某权贵的推荐而谋求升官。B.唐震任临安府官员,看到仗恃贾似道势力的潜说友执法上的错误,他敢于抵制.使自己的正确见解得到认可。

C.唐震主管信州,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救济遭旱灾的百姓。 他还能明察而求得实证,平反了一屈打成招的冤案。

D.元兵大至,将帅邓益逃跑,唐震拿出自己全部金钱募人出战。危难之际,他放弃逃生机会,在敌人面前,他决不投降,英勇就义。

19.将上文中的划线句翻泽成现代汉语。 (3分)城中民命皆系于我,我若从尔言得不死,城中民死,我何面目生邪?参考答案:15.D 16.B 17 C18 D19.城中百姓的性命都关联在我一人身上,我如果听从你的话能够不死,城中百姓死了,我有什么脸面活着呢?。

4.文言文:宋史 薛季宣答案

薛季宣(1134~1173)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字士龙,号艮斋,学者称常州先生,永嘉(今浙江温州)人,薛徽言子。历仕鄂州武昌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薛季宣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薛季宣少孤,由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早年随薛弼宦游四方,喜从父老问岳飞、韩世忠兵间事。年十七,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师从程颐弟子袁溉。绍兴二十三年,入四川制置使萧振幕。次年,因论事不合归乡。二十六年,至毗陵探望孙汝翼。三十年,以二伯父昌年恩荫知鄂州武昌(今鄂县),推行保伍法,防备金兵南下,并力争罢籴。次年九月,金兵至蕲、黄以南,诸官均遣回眷属,。分处合肥,刊行、韩世忠兵间事。唯季宣将家属留在城内死守不去。冬,出任婺州司理参军,永嘉(今浙江温州)人,恨得季宣晚,注重研究田赋。八月。三十二年。二十六年,言及以好名弃士大夫为非计,升大理正,师从程颐弟子袁溉,年仅四十。绍兴二十三年,赴调武林,并力争罢籴。四年夏秋间。早年随薛弼宦游四方,斥责主和派偷安误国、兵制。以户授屋、黄以南。

隆兴元年(1163)、黄州间,妻父荆南帅孙汝翼辟为书写机宜文字,至毗陵探望孙汝翼,复合肥三十六圩,任大理寺主簿,以丁授田,薛徽言子。

薛季宣少孤,推行保伍法、大理正,凡为户六百八十有五。次年九月,渡江来归者数千家,上书枢密使汪澈,季宣按得其实而劾之,金兵至蕲,喜从父老问岳飞,待次居乡,防备金兵南下、知湖州,并乞师于汪澈,因论事不合归乡,民心赖以振奋,孝宗称善、谷种各有差薛季宣(1134~1173)南宋哲学家。年十七。三十年、楼船十艘,改任湖州知州。乾道元年(1165),未赴而卒,立二十庄于黄州故治东北,因痔疾为庸医所误。”光州守宋端友招集北归者止五户。次年,由伯父敷文阁待制薛弼收养,“表废田,得婺州司理参军,解湖州任改知常州,江湖大旱。不久,学者称常州先生。次年七月。九年春,永嘉学派创始人,饥民流入淮西,得甲三百。历仕鄂州武昌令、大理寺主簿。字士龙,以二伯父昌年恩荫知鄂州武昌(今鄂县),因签书枢密院事王炎举荐、地形,相原隰,号艮斋,并边归正者振业之、《书古文训》等。著有《浪语集》,改常州。薛季宣反对空谈义理,系马于庭准备逃跑,入四川制置使萧振幕,颁牛及田器,回临安复命,成《武昌土俗编》2卷、水利等世务,妄以邀赏,开永嘉事功学派先志,江西恃以无恐,廪其家,遂进官二等,声气甚张,诸官均遣回眷属,召赴临安审察。七年八月,至秋乃止,待缺回家,七月十七日卒,季宣奉使安集流民

5.魏咸信文言文阅读答案

宋史魏咸信传 【原文】 魏咸信字国宝,卫州汲人,建隆初,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供奉官。

初,太祖在潜邸,昭宪太后尝至仁浦第,咸信方幼,侍母侧,俨如成人。太后奇之,欲结姻好。

开宝中,太宗尹京,成昭宪之意,延见咸信于便殿,命与御带党进等较射,称善。遂选尚永庆公主,授右卫将军、附马都尉。

逾年,出领吉州刺史。太平兴国初,真拜本州防御使。

四年,诏用奉外赐钱十万。五年,坐遣亲吏市木西边,矫制免所过税算,罚一季奉。

俄迁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契丹扰边,王师出讨,悉命诸主婿镇要地:王承衍知大名,石保吉知河,咸信知澶州。

四年,本郡黄河清,咸信以闻,诏褒答之。籍田毕,就拜彰德军节度。

八月,遣归治所。淳化四年,河决澶渊,陷北城,再命知州事。

太宗亲谕方略,传置而往。时遣阎承翰修河桥,咸信请及流水未下造舟为便,承翰入奏:“方冬难成,请权罢其役。”

咸信因其去,乃集工成之。奏至,上大悦。

河平,遣还役兵。俄诏留筑堤,咸信以为天寒地涸,无决溢之患,复奏罢之。

真宗即位,改定国军节度。咸平中,大阅东郊,以为旧城内都巡检。

车驾北征,为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督师。至贝州,敌人退,召还行在所。

景德初,从幸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为排阵使。契丹请和,帝置酒行宫,面赏继隆、保吉,咸信避席,自愧无功,上笑而抚尉之。

二年,改武成军节度,知曹州。秋霖积潦,咸信决广济河堤以导之,民田无害。

扈驾朝陵还,上言先坟在洛,欲立碑,求泣盟津,以便其事,即改知河阳。大中祥符初,从东封,加检校太尉。

将祀汾阴,命知澶州,令入内副都知张继能谕旨。移领忠武军节度。

未几召还,年已昏眊,见上,希旨求宠渥。七年,表乞任用,上出示中书向敏中曰:“咸信联荣戚里,位居节制,复何望耶?”是冬,以新建南京,奖太祖旧臣,加同平章事。

俄判天雄军。天禧初,改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

有感风疾苦,归。真宗尝谓宰相曰:“咸信老病,诸电子出版系统不克承顺,身后复能保守其家业耶?”未几卒,年六十九,赠中书令。

录其诸子孙侄,迁官者七人。咸信颇知书,善待士,然性吝喜利,仁浦所营邸舍悉擅有之。

既卒,为诸侄所讼,时人耻之。【翻译】 咸信字国宝,建隆初年,授朝散大夫、太子右坊通事舍人,改任供奉官。

当初,太祖没有登基时,昭宪太后曾到仁浦家,咸信正年幼,陪侍在母亲旁边,庄重得像成年人。太后认为他很奇特,想结成姻亲。

开宝年间,太宗任京城尹,完成昭宪太后的意愿,在便殿召见咸信,命他与御带党进等比赛射箭,称赞他好。于是被选中娶永庆公主为妻,授右卫将军、驸马都尉。

过了一年,离京领吉州刺史。太平兴国初年,正式任命为本州防御使。

四年,诏令在俸禄之外赐钱十万。五年,因为派遣亲信官吏在西部边境购买木材,假托皇帝的命令免除所过税算,因而罚一季度俸禄。

不久升任慎州观察使。雍熙三年冬天,契丹侵扰边境,皇帝的军队前去讨伐,全部任命各位驸马镇守要地:王承衍任大名知府,石保吉任河阳知州,咸信任澶州知州。

四年,本郡黄河变清,咸信报告上去,下诏褒奖他。耕籍田礼结束,在当地授任彰德军节度。

八月,派遣他回到管辖的地区。淳化四年,黄河在澶渊决口,北城坍塌,第二次任命他为知州。

太宗亲自说明方略,通过驿车送去。当时派阎承翰修黄河桥,咸信请求趁流水没有下来时造船较为便利,承翰入朝上奏:“正值冬季难以完成,请求暂时停止这项工程。”

咸信趁他离去,就征集工匠完成了这件事。奏章到达,皇上非常高兴。

黄河水患消除,仍使其带兵。不久又下诏留下修筑河堤,咸信因天寒无水而干涸,没有决口泛滥的忧患,又上奏请求取消了这件事。

真宗即位,改任定国军节度使。咸平年间,在东郊大阅兵,任命他为旧城内都巡检。

皇帝北征,任贝冀路行营都统署,诏令督军。到贝州,敌人撤退,召回皇帝所在之地。

景德初,随从皇帝前往澶州,石保吉与李继隆任排阵使。契丹请求讲和,皇帝在行宫设宴,当面赏赐继隆、保吉,咸信避开座位,以无功自愧,皇上笑着抚慰他。

二年,改任武成军节度,曹州知州。秋雨连绵成灾,咸信掘开广济河堤坝来疏导积水,民田没受到损害。

扈驾朝拜陵寝返回,向皇上提出祖先的坟墓在洛,想要立碑,要到盟津去,以便完成这件事,当即改任河阳知州。大中样符初,随从到东方祭天,加检校太尉。

即将在汾阴祭祀,任命他任澶州知州,派入内副都知张继能传达圣旨。调任领忠武军节度。

不久召回朝廷,年纪已经很老,见到皇上,迎合圣旨来求取恩宠和优厚的待遇。七年,上表请求任用,皇上拿表给中书向敏中看说:“咸信光耀故里,位居节制,还想干什麽呢?”这年冬天,因为新建南京,奖励太祖时的旧臣,加授同下章事。

不久判天雄军。天禧初年,改任陕州大都督府长史、保平军节度。

有感染风疾的病痛,返回。直室曾对宰相说:“咸信年老有病,几个儿子又不能够顺从,死后还能保守他的家业吗?” 不久去世,享年六十九岁,赠中书令。

录用他的各个儿孙子侄,提升官职的有七人。咸信颇爱读书,善待士人,但吝啬好财,其父的住宅竟。

6.韩丕字太简文言文答案

译文供参考并附练习题:

韩丕,字太简,郑人(今陕西华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入直史馆,知制诰。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历知河阳、濠州。淳化三年(九九二)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宋史》本传作淳化二年)。不久出知均州,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果,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常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晏如。年长,始学文。开宝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著《孟母碑》《返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濠州。

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之晏如晏如:安然自若。

B.人多讽诵之讽诵:吟咏诵读。

C.解褐大理评事解褐:解除官职。

D.每陵轹面折之面折:当面指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B.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C.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D.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丕年幼时即遭不幸,品学兼优。他很早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他人,但他从小就有高尚的节操,通晓《周易》《礼记》并向别人讲解。

B.韩丕中进士后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大臣都曾推荐他,他写的文章被很多人诵读,他后来回到朝廷还曾受到过皇帝的赏赐。

C.韩丕性情耿直,受人排挤。在朝廷任职时与宰相宋琪和舍人王祐政见不合,常受到二人的指责羞辱,于是他请求调到其他地方任职。

D.韩丕性情淳厚,做事小心谨慎。他虽然为官才能并不突出,但能在品行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5分)

(2)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5分)

7.韩丕字太简文言文答案

供参考:

韩丕,字太简,郑人(今陕西华县)人。太宗太平兴国三年(九七八)进士。为大理评事,通判衡州。入直史馆,知制诰。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历知河阳、濠州。淳化三年(九九二)为翰林学士(《学士年表》;《宋史》本传作淳化二年)。不久出知均州,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卒。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丕,字太简,华州郑人。父果,晋开运中,为曲阳主簿,契丹攻城,陷没焉。母改适他氏。丕幼孤贫,有志操,读书于骊山、嵩阳,通《周易》《礼记》,为人讲说。常有山林之志,家虽甚贫,处之晏如。年长,始学文。开宝中,郑牧知文州,与之偕行,遂薄游两川。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

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声名籍甚,公卿多荐之者。尝著《孟母碑》《返鲁颂》,人多讽诵之。解褐大理评事、通判衡州。石熙载荐其文行,代还,以文学试中书,擢著作佐郎、直史馆,赐绯鱼。未几,改左拾遗。八年,迁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雍熙初,加虞部郎中。二年,与贾黄中、徐铉同知贡举。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又舍人王祐以前辈负气,每陵轹面折之。丕乃表求外郡,出知虢州,就改职方郎中。端拱初,拜右谏议大夫,赐金紫,知河阳、濠州。

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淳化二年,召入为翰林学士,终以迟钝不敏于用,俄罢职,充集贤殿修撰、知均州。就迁给事中、工部侍郎,徙金州。召还,充史馆修撰,又出知滁州,就加礼部。大中祥符二年,卒。

丕纯厚畏慎,似不能言者。历典州郡,虽不优于吏事,能以清介自持,时称其长者云。

(节选自《宋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处之晏如晏如:安然自若。

B.人多讽诵之讽诵:吟咏诵读。

C.解褐大理评事解褐:解除官职。

D.每陵轹面折之面折:当面指责。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B.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C.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D.丕属思艰涩及典书命/伤于稽缓/宰相宋琪性褊急常加督责/或申以谐谑丕/不能平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韩丕年幼时即遭不幸,品学兼优。他很早就失去父亲,母亲改嫁他人,但他从小就有高尚的节操,通晓《周易》《礼记》并向别人讲解。

B.韩丕中进士后有很高的声誉。很多大臣都曾推荐他,他写的文章被很多人诵读,他后来回到朝廷还曾受到过皇帝的赏赐。

C.韩丕性情耿直,受人排挤。在朝廷任职时与宰相宋琪和舍人王祐政见不合,常受到二人的指责羞辱,于是他请求调到其他地方任职。

D.韩丕性情淳厚,做事小心谨慎。他虽然为官才能并不突出,但能在品行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因此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牧知成都,刘熙古延置门下,掌书奏,以孙女妻之。(5分)

(2)丕起寒素,以冲澹自处,不奔竞于名宦,太宗甚嘉重之。(5分)

宋史曾肇传文言文答案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