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标文言文(初中语文新课标古文)
1.初中语文新课标古文
京城里有个擅长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宴请宾客,在客厅的东
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高的围幕,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围幕里面,里面只放了一
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
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的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
丈夫说着梦话。一会儿,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
孩子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他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唠唠叨叨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嘴里哄孩子的哼哼声,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表演得维妙维肖。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斜眯着眼睛,微笑着,暗暗地赞叹,认为表演得好极了。
没有过多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小孩也慢慢地拍,慢慢地停止了。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的声音,盆子等器具倾斜打翻的声音,妇人在睡梦里的咳嗽声。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渐渐把身子坐正了一些。
忽然有一个人大声呼叫:“起火啦”,丈夫起来大声呼叫,妇人也起来大声呼叫。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声呼叫,成百上千的小孩哭叫,成百上千条狗汪汪地叫。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出其中的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啊。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捋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哆嗦打抖,几乎想要抢先跑掉。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去围幕一看里面,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2.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必背文言文[要有内容}
心远地自偏,一览众山小?长风破浪会有时,风烟望五津。
观沧海东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溯洄从之?齐鲁青未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萧关逢候骑,拔剑四顾心茫然!多歧路。欲渡黄河冰塞川,杨花落尽子规啼。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决眦入归鸟,道阻且右;溯游从之。饮酒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征蓬出汉塞!行路难。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床头屋漏无干处。
大漠孤烟直。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归雁入胡天,闻道龙标过五溪。
行路难,道阻且跻;溯游从之。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王维【唐】单车欲问边,宛在水中央。 溯洄从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雨脚如麻未断绝,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行路难停杯投箸不能食,随风直到夜郎西,宛在水中沚,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忽复乘舟梦日边,今安在。 蒹葭萋萋!风雨不动安如山,儿女共沾巾,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都护在燕然。
会当凌绝顶。金樽清酒斗十千。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huàn)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qí)路 ,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江春入旧年。
荡胸生层云。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蒹葭《诗经·国风·秦风》蒹葭苍苍。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少府之任蜀州〖唐〗 王勃城阙(què)辅三秦,将登太行雪满山。
造化钟神秀。 溯洄从之,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阴阳割昏晓。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娇儿恶卧踏里裂,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安得广厦千万间,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我寄愁心与明月。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直挂云帆济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长河落日圆,飞鸟相与还,玉盘珍羞(同“馐”,属国过居延。
闲来垂钓碧溪上,长夜沾湿何由彻。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初中语文新课标要求必背文言文[要有内容}
蒹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饮酒 东晋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城阙(què)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huàn)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qí)路 ,儿女共沾巾。 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使至塞上 王维【唐】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萧关逢候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都护在燕然。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同“值”,价值)万钱。
行路难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juàn)长(cháng)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ào)。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wéi)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qǐng)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qīn)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sāng)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wù)见(xiàn)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白雪歌送武判官(1)归京【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游山西村 【南宋】·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过零丁洋》 体裁:七言律诗 <南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马致远 枯。
4.《课程标准》中要求的文言文有哪几篇
1.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一)曾子曰:“吾曰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八)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策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论语十则》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通”避”,下同)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曹刿论战左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
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6.出师表诸葛亮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
5.人教版新教材初中规定要掌握的文言文有哪些
新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和评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新《课标》为我们明确地提出了文言文的教学目标,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应把词法、句法等方面的知识作为考试的重点内容,这应该是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推陈出新的一把标尺。
我们可以把它分解成这样几个目标:
1、顺畅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的句读;
2、理解常用的实词和虚词,借以理解句子的大意;
3、了解课文所蕴涵的思想观点和感情;
4、默写课文中的规定背诵的段或篇以及大纲推荐背诵的古诗文篇目。
5、了解课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初中文言文的文体分析
初中文言文复习是中招复习中的难点,按文体复习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各类文言文,效果会好些。初中阶段我们接触到的文体大致有以下几种:
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游记的取材范围极广,可以描绘名山大川的秀丽瑰奇,可以记录风土人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貌,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知识和美的感觉。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有带科学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说:是古代用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阐述事理的文体。这种文体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如韩愈的《马说》、周敦颐的《爱莲说》等;
表:陈述某种意见或事情的文体。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讽谏:古代用比喻暗示一类的方式委婉规劝别人接受下级意见的文体。《邹忌讽齐王纳谏》;
赠序:古代文体之一,是为赠别而写的。内容多推重、赞许或勉励之辞。如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
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考点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查课内的精典语段。
(一)考点主要有:
1、文学常识(准确熟练,不混淆,不错字、注意与本文有关的文章及文学知识)
2、字形、字音(认准、读对,注意形近字、多音字和通假字)
3、默写(教材规定的古文)(准确熟练,书写规范、不写错字、白字、不掉字、不多字、不写草字、不写简化字、字体工整、字迹清晰。注意名句、主旨句、描写句、运用修辞句)
4、实词翻译(以书中注释为主,准确,全面,特殊用法、注释中有“这里指什么”的要注意。)
6.初中语文人教版 文言文知识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2.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