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心录全文文言文(请问林逋《省心录》全文及其(翻译)译文`````非常感谢~~)
1.请问林逋《省心录》全文及其(翻译)译文`````非常感谢~~
【 省心录 】 【原文】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
律己则寡过,绳人则寡合,寡合则非涉世之道。故君子责己,小人责人。
【今译】 礼义廉耻,可以用来要求自己,不可用来要求别人。要求自己则能少犯过失,要求别人则难以与人和睦相处,难以与他人相处就不合乎处世之道。
所以君子只严格要求自己,小人则对别人求全责备。 【原文】 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
涉世应物,有以横逆加我者,譬犹行草莽中,荆棘之在衣,徐行缓解而已,所谓荆棘者,亦何心哉!如是则方寸不劳,而怨可释。 【今译】 做善事容易,做了善事而逃避好名声就难了;不触犯他人容易,触犯了他人心里不计较就难了。
为人处世,遇到有人对我蛮横无理,就要像走在灌木草丛中一样,荆棘挂住了衣服,只能缓慢前行小心地拨开荆棘就是了,荆棘也不是存心阻人啊!这样一来便能做到心中不劳累,而化解仇怨。 【原文】 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
自满者败,自矜者愚,自贼者害。多言获利,不如默而无害。
【今译】 喜欢责备别人的人难以维持与别人的交情,经常原谅自己过失的人永远不可能改正错误。骄傲自满的人必定失败,自我夸耀的人愚蠢可笑,自我戕害的人必然害己害人。
多说话而得到好处,不如沉默而不受伤害。 【原文】 务名者害其身,多财者祸其后。
善恶报缓者非天网疏,是欲成君子而灭小人也。祸福者天地所以爱人也,如雷雨雪霜,皆欲生成万物。
故君子恐惧而畏,小人侥幸而忽。畏其祸则福生,忽其福则祸至,《传》所谓「祸福无门,惟人所召」也。
【今译】 追求声名的人必然会危害其自身,广积财富的人必然会给后代带来灾祸。行善作恶迟迟得不到报应,并不是上天疏忽大意,而是上天想成全君子而灭掉小人。
灾祸和福祚是上天用来表示慈爱之心的手段,就像雷雨雪霜一样,都是为了培育滋养万物。所以君子担心有灾祸便恭敬戒惧,小人得了便宜便忘了危险。
君子害怕祸来反而会招来福祉,小人以疏忽之心看待福祉反而会招来灾祸,这就是《左传》所说的「祸福没有定数,全由各人自召」。 【原文】 必出世者,方能入世,不则世缘易堕;必入世者,方能出世,不则空趣难持。
【今译】 必须有出世者的宽广胸怀,才能入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受到尘世的各种利诱纠缠而使自己迅速堕落;必须有入世者的深刻体验,才能出世;否则的话,很容易变得空虚无聊而使自己难以把持人生。【原文】 士君子尽心利济,使海内少他不得,则天亦少他不得,即此便是立命。
【今译】 靠正道谋生的人都尽心尽力去做些有益于他人和世界的事,这使得世人都离不开他,老天爷自然也离不得他。如此做法才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最好途径。
【原文】 如今休去便休去,若觅了时了无时。 【今译】 只要现在能够停下来休息,那么就立刻停下来休息;如果要等到一切事情都办妥时再停下来,那么这样的时刻永远也不可能等到。
【原文】事有急之不白者,宽之或自明,毋躁急以速其忿;人有切之不从者,纵之或自化,毋操切以益其顽。 【今译】 有时候遇到急切之下弄不明白的事情,应当适当宽缓一下,或许自然而然就真相大白了,不要操之过急,那样会使当事人十分恼怒,反而增加了事情的复杂性;有的人急切之下任你怎么劝都不听从,不妨随他的便,不去劝他,他或许自己慢慢就会悔悟,不必要采用强制手段逼迫他听从,那样只能激发他的逆反心理,使他更加冥顽不化。
【原文】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 【今译】别人胜过我,没有什么害处,因为这样的话,别人不会在他们的内心深处积下对我的怨恨;我胜过别人,不一定是什么好事,因为这样的话,那些心胸狭窄之人,恐怕会给我降下难以预测的灾祸。
【原文】 士君子贫不能济物者,遇人痴迷处,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难处,出一言解救之,亦是无量功德。 【今译】善良高尚的人,在贫穷而没有能力去用物质接济别人的情况下,如果遇到别人有迷惑犯傻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提醒他们;遇到别人有着急和作难的地方,能用一句好话来解救他们,那么他的功业与德行同样是无法计算的。
【原文】情尘既尽,心镜遂明,外影何如内照;幻泡一消,性珠自朗,世瑶原是家珍。 【今译】只要完全消除对尘世的眷恋之情,那么心灵之镜就会明亮澄彻,所以从外部关注自己的影像,不如从内部进行自我省察,驱除庸俗的念头;只要看破红尘,打消对如梦幻泡影一样的世事的执著之念,那么自身天性就会像明珠一样晶莹剔透,熠熠生辉,要做世间少有的通达超脱之人,最关键的还是要保护好自家内心的那一份纯真。
【原文】凡夫迷真而逐妄,智慧化为识神,譬之水涌为波,不离此水;圣人悟妄而归真,识神转为智慧,譬之波平为水,当体无波。 【今译】凡夫俗子迷失真性而追求虚妄,将智慧转化为对事物的看法,就好比水中掀起波浪,而这种看法始终受其智慧所支配,就像浪花离不开水体;圣人达士看破虚妄而回归真如,将各种看法升华为智慧,就好比波浪平息后的一潭清水,应当很好体味这种无波之水的博大精深。
【原文】常有小不快事,是好消息。若事事称心。
2.文言文(古汉语)座右铭,励志的那种
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就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出过力,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创造条件。见于(唐)魏徵《群书治要·贾子》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尊敬别人,别人也同样会尊敬你。出自《孟子·离娄下》。
砥砺岂必多,一壁胜万珉。意思是:比喻交朋友不在多,而贵交挚友,贵在朋友间互相帮助。
出自(清)吴嘉记《慎交图》。独柯不成树,独树不成林。
意思是:一个树枝成不了树木,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不依靠众人的力量,不能成大事。
见于(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紫骝马歌》。夫将帅者,必与士卒同滋味而共安危,敌万可加。
意思是:将帅必须和士兵同甘苦,共安危,才可以进攻敌人。出自(汉)黄石公《三略》。
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意思是:夫妇本来是有恩情的,但如果不彼此忠诚,就要分手了;交朋友也是这样,要是感情不真挚。
很快地就要绝交了。出自(唐)魏徵《群书治要·体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思是: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远在天边,也如近邻似的并不很远。
出自(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花无叶不妍。
意思是:花朵没有绿叶相扶,就显得不美了。比喻任何人都需要别人的支持。
出自《太平广记·长须国》。交贤方汲汲,友直每偲偲。
意思是:应尽力结交好的朋友,正直的朋友经常互相批评,彼此激励。出自(唐)白居易《代书一百韵寄微之》。
良友结则辅仁之道弘矣。意思是:交了高尚的朋友,就可以大力互相帮助而提高彼此的品德。
出自《抱朴子·交际》。邻并须来往,借取共交通。
急缓相凭仗,人生莫不从。意思是:邻居应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出自《全唐诗补逸》卷二。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意思是。
人生下来就是兄弟,又何必一定是同胞骨肉才算是最亲的呢?出自(晋)陶潜《人生无根蒂》。牡丹虽好,全仗绿叶扶持。
意思是:比喻无论怎样聪明的人,如果没有众人的支持,就什么事惰也干不好eim出自《红楼梦》第—一O回内得爱焉,所以守也。意思是:一个国家内部友爱团结,国家的守备就能坚固。
出自《司马法》内睦者家道昌,外睦者人事济。意思是:家庭内部和睦的,家庭就昌盛;与外边的人和睦相处的,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宋)林逋《省心录》。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
意思是:一个人没有其他人帮助,就不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一齐拉车,车辆就不能急趋。出自《曾子·制言》。
人聚则强,人散则弱。意思是:人民团结国家就强大,人心离散国力就弱。
出自(清)魏源《默觚·治篇》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意思是:别人对我好,我也对他好。
别人对我不好,我就引导他,同他接近或疏远他罢了。出自《韩诗外传》卷九。
人有急难,倾财救之。意思是;别人有急难时,应拿出全部钱财去救助。
出自(唐)李肇《唐国史补》。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辨,不如能容;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
意思是:别人诽谤自己,与其辩解,不如能够宽容;别人侮辱自己,与其随时提防,不如感化对方。出自《格言联壁·接物》。
人之交,多取知其不贪。奔财知其不怯,闻流言不信,才可善终。
意思是:和人交朋友,尽管朋方多拿了,但知道他并不贪心;即使他失败逃跑了,但知道他不怯懦,听到有关他的流言而不相信,这样友谊才能善始善终。出自(清)宋纁《古今药石·续自警编》善人者l人亦善之。
意思是:你对人好51别人对你也好。出自《管子·霸形》损友敬而远tw益友宜相亲。
意思是:不好的朋友要敬而远之,有益的朋友应当亲密相处。出自《逊志斋集·朋友》。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
余下全文>>。
3.述职述廉报告中能引用的古文言文、名言有哪些
述职述廉古文名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
——《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
——《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
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
——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
——《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
——《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
——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
——《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
——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
——《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
——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
——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
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
——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
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
——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
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
——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
——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
——唐·白居易《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