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拢的文言文(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1.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3)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解析:要以直译为主,特别是关键字要咬住,如第(1)句中的“及”、“见”、“亲信”,第(2)句中的“比”、“敕”、“何意”,第(3)句中的“就”、“并”和状语后置句“于江南”。
所选句子不长而短,但具体而微,有足够的采分点,既利于考生发挥,又便于批改。从句式来讲,第(1)句是被动句,第(2)句是疑问句,第(3)句是状语后置句,选句比较典型。
句式的考查,通过翻译形式来体现,比较巧妙。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答案】【小题1】D【小题1】B【小题1】C【小题1】(1)到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信任。
(2)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答案解析】【小题1】D项度:气度。
【小题1】③是激励士气后的结果;④是阻止诸将攻鬲县;⑤属于攻打成都时的举措。【小题1】先树起许多旗帜,不熄烟火,后与刘尚的队伍会合。
【小题1】(1)句中注意“及”译为“等到”,“见”译为“被”,“亲信”译为“亲近信任”。 (2)句中注意“比”译为“近来”,“敕”译为“命令、告诫”,“悖”译为“违背、背离”。
(3)句中“潜”应译为“暗地里、秘密地”,“就”译为“靠近、接近”。【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 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
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
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 ”吴汉竟然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
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当时鬲县五姓一同驱逐地方官员,占据城池造反。
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 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派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
五姓百姓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
(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便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
皇帝叮嘱吴汉说:“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轻移阵营逼近他们,必须等到他他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
”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
诏书还没有到达。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相援救。
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汇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
第二天,吴汉率领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
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吴汉回来,责备她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等到吴汉去世,赐谥号为“忠侯”。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
(1)有的人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到)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逃嚣里湖” 、“作意”、第三句判断句各1分,大意1分)
(2)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 “怖”、“ 列星”、第二句介词结构后置各1分,大意1分)
(3)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纵”、“拍”、“清梦”各1分,大意1分)
小题1:(或,有的人)
小题2:(A.第一个是介词,按照,根据,第二个介词,把; B.第一代词“它”,代石磴,第二个副词,还是;C.都是连词,表修饰。D. 第一个辅助音节,第二个代词,他)
小题3:略
附:《西湖七月半》参考译文:
西湖(农历)七月十五日(的晚上),无一处可以观看,只能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观看七月十五日的游人,(可以)按照五种类型来观看他们。第一类,(乘坐)有楼台装饰的游船,船上有乐器吹弹,戴着高冠,摆着盛大的酒席,灯光中歌妓表演,仆役侍候,歌声与灯光交错,迷人耳目,(这是)名义上是为了赏月而来但实际上并没有看见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二类,也有坐在船上的,也有坐在楼上的,(有)名门的美女,大家的小姐,带领着美貌的男孩,笑声叫声相杂,环坐在楼船的平台上,看看左边又望望右边,(这是)人虽在月亮下面却实际上不看月亮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三类,也有船,也有音乐歌声,名妓助欢,闲僧佐谈,慢慢地喝酒,轻轻地歌唱,萧管低吹,琴瑟轻弹,乐器伴和着歌声,也在月亮下面,(这是)自己赏月同时希望别人观赏他赏月情状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四类,不乘船也不坐车,不穿长衫也不戴头巾,酒足饭饱(之后),叫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里,(去)昭庆寺、(过)断桥,大叫大嚷(声音)杂乱,假装酒醉,唱歌没有腔调,月亮也看,赏月的人也看,不赏月的人也看,但实际上(这是)什么也没看的一类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第五类,乘着带有细薄帷幔的小船,(船上)有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茶炉,一小锅茶不久就煮好了,(用)雅洁精致的瓷茶杯静静地传递,好友美人,对着明月坐在一起,有的藏身于树下,有的为逃避(外湖人多)喧闹而躲入里湖,(他们在认真)赏月但别人却看不到他们赏月的情态,(他们)也不是故意做作的赏月之人,可以看看这一类人。
杭州人游西湖,巳时出城,酉时返回,躲避月亮好像(躲避)仇人似的。(他们)这天晚上(只是)热衷于名声,(才)跟随(出游的)队伍争着出游,慰劳守门的军士不少酒钱,轿夫举着火把,排列在岸上等候。(游人)一进到船里,(便)催促船夫赶快驶向断桥,(为了)赶上盛大的集会。因为(这个)缘故,在二更之前,众人的吵嚷声,器乐的合奏声,(是那样的喧闹嘈杂,)好像水在沸腾,如有巨物震撼,又好像有人在梦中惊叫和说梦话一般,还好像聋子大声说话和哑巴张口乱叫似的。无论大船、小船,一齐凑到岸边,(人们)根本看不到美丽的景致,只是看见竹篙击着竹篙,船触着船,肩头擦着肩头,脸看着脸罢了。没多久(人们的)游兴(就)没有了,官府的(官员们)酒罢席散,由差役们在前面吆喝开道,(接连)离去。轿夫召唤船上的游人,用城门即将关闭(晚了进不了城)来恐吓他们,灯笼火把像排列的星星,一伙一伙地簇拥着离开了。在岸上的游人也跟随着队伍,(为的是)赶在城门关闭之前回到城中,(西湖这里)游人逐渐减少,不多时全都走光了。
我们这些人这才将船向岸边靠拢,断桥的石阶开始变凉,(我们)在它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同游)客人纵情畅饮。这时,天上的明月,好像刚磨出的镜面;远处的青山好像重新梳妆打扮过一般;眼前的湖面,好像刚洗过脸似的又恢复了平静光洁,刚才慢慢地喝酒、轻声歌唱的游人(从船中)出来了,藏身于树下的游人也出来了,我们这些人过去跟他们互相招呼问答,拉过来跟(他们)一同闲坐。高雅的朋友来了,著名的歌妓到了,酒杯和棋子安置好了,乐器伴和着歌声开始了。天上的月色(变得更加)幽凉,东方将要(露出)白光(天快亮了),客人才分散离去。我们这些人任船在湖面飘流,在十里的荷花丛里酣睡,花的香气扑人,连做梦都感到清香,真是畅快舒服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