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拓展练习(文言文拓展阅读8第25篇文章翻译及练习答案)
1.文言文拓展阅读8第25篇文章翻译及练习答案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2.文言文拓展阅读8第25篇文章翻译及练习答案
译文 六一居士最初被贬谪到滁州山乡时,自号醉翁。
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 有位客人问道:“六一,讲的是什么?”居士说:“我家里藏了书一万卷,集录夏、商、周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盘,又经常备好酒一壶。”
客人说:“这只是五个一,怎么说‘六一’呢?”居士说:“加上我这一个老头,在这五种物品中间老去,这难道不是‘六一’了吗?”客人笑着说:“您大概是一位想逃避名声的人吧,因而屡次改换名号。这正像庄子所讥讽的那个害怕影子却跑到阳光中去的人;我将会看见您(像那个人一样),迅速奔跑,大口喘气,干渴而死,名声却不能逃脱。”
居士说:“我本就知道名声不可以逃脱,但也知道没有必要逃避;我取这个名号,姑且用来记下我的乐趣罢了。”客人说:“你的乐趣怎么样呢?”居士说:“我的乐趣可以说得尽吗!当自己在这五种物品中得到意趣时,泰山在面前也看不见,迅雷劈破柱子也不惊慌;即使在洞庭湖原野上奏响九韶音乐,在涿鹿大地观看大战役,也不足以形容自己的快乐和舒适。
然而常常忧虑不能在这五种物品中尽情享乐,原因是世事给我的拖累太多了。其中大的方面有两件,官车、官服、符信、印绶从外面使我的身体感到劳累,忧患思虑从里面使我的内心感到疲惫,使我没有生病却已经显得憔悴,人没有老精神却已衰竭,还有什么空闲花在这五种物品上呢?虽然如此,我向朝廷请求告老还乡已有三年了,(如果)某一天天子发出恻隐之心哀怜我,赐还我这把老骨头,让我能够和这五种物品一起回归田园,差不多就有希望实现自己素来的愿望了。
这便是我记述我的乐趣的原因。”客人又笑着说:“您知道官车、官服、符信、印绶劳累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这五种物品也会劳累心力吗?”居士说: “不是这样。
我被官场拖累,已经劳苦了,又有很多忧愁;被这些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我将选择哪方面呢?”于是和客人一同站起来,握着手大笑说:“停止辩论吧,区区小事是不值得比较的。”
过后,居士叹息说:“读书人从年轻时开始做官,到年老时退休,往往是有等不到七十岁就退休的人。我素来羡慕他们,这是我应当离职的第一点理由。
我曾经被当朝任用,但最终没有值得称道的政绩,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二点理由。强壮时尚且如此,现在既老又多病,凭着难以支撑的身体去贫恋超越的职位俸禄,这将会违背自己平素的志愿,自食其言,这是应当离职的第三点理由。
我有这三点应当离职的理由,即使没有这五种物品,(我)离职也是应当的,还要再说什么呢!” 熙宁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传。
3.初中文言文扩展阅读第90篇
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二)2009-07-30 22:37(一三)学弈 【原文】 弈秋,通国之善弈也。
使弈秋侮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吾曰:非然也。 【译文】 弈秋是僵最会下棋的人。
让他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而另一个人虽然在听着,可是他心里总以为有天鹅要飞过来,想拿弓箭去射它。这样虽然他同前一个人一起学习,却学得不如前一个。
能说这是他的聪明才智不如前一个人吗?我说:不是这样的。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使弈秋诲二人弈 ②非然也 ③思援弓缴而射之 ④为是其智弗若与 2.下列各句与“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A.夫战,勇气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甚矣,汝之不惠 D.莲,花之君子者也 3.翻译:惟弈秋之为听 译文: 4.本文通过学弈这件小事,作者意图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答: (一四)李生论善学者 【原文】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这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这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心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射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译文】 王生爱好学习而不得法。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学习贵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根据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恨,不理睬李生,转身就跑。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选择最好的人,跟随他,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支,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哪里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呢?学习的人最大的忌讳,没有超过自己满足,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听完他的话,感到震惊,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今天才知道你说得对。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来展示明显的警戒。”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离注音并释义。 ①吾悉能志之 音 义 ②李生说之曰 音 义 ③不应而还 音 义 ④迨年事蹉跎 音 义 2.与“河曲智叟亡以应”中的“亡”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王生不说 B.盍改之乎 C.吾悉能志之 D.才美不外见 3.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译句: 4.选出与“李生故寻王生”句中“故”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 A.公问其故 B.广故数言欲亡 C.故为之说 D.桓侯故使人问之 5.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者”?(用原文回答) 答: (一五)问说《孟涂文集》 【原文】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译文】 一个有见识的人,他做学问必然喜欢向别人提问请教。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不学习钻研不可能发现疑难,不提问请教不能使知识广博。只是喜欢学习但不愿时时向别人请教,还算不上是真正爱学习的人。
即使你道理懂得了,也许你还不能用于实践,即使你搞清楚了主要的东西,也许你还不了解它的细微末节,那么除了向别人请教,又从哪里去推断解决呢?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非学无以致疑 ②而或不达于事 ③非问无以广识 ④舍问,其奚决焉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与“好学而不勤问”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B.然得而腊之以为饵 C.人不知而不愠 D.面山而居 3.翻译:“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译文: 4.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 答: (一六)教学相长(节选)《札记》 【原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 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阅读训练】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中注音,在横线上释义。
①弗食不知其旨( ) ②教学相长( ) ③虽有至道( ) ④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 翻译句子。 ①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 故曰:教学相长也 ②译文: 3.《教学相长》集中论述了与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
4.七年级课外文言文拓展训练73《一字师》译文 急
一字师
郑谷①在袁州,齐已②因携所为诗往谒焉③。有《早梅》诗曰:“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谷笑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则佳。”齐已矍然④,不觉兼⑤三衣⑥叩地⑦膜拜⑧。自是⑨士林⑩以谷为齐已“一字之师”。(选自《五代史补》〕[2]
【注释】: ①郑谷:唐朝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人。
②齐已:唐朝诗僧,本姓胡,名得生。 ③谒:拜见(地位或辈分高的人);焉:他,代郑谷。 ④矍(jué)然::吃惊注视的样子,含有“敬佩”的意思。 ⑤兼:提起,撩起。 ⑥三衣:佛教僧尼的大衣、上衣、内衣三种法衣合称三衣,指衣服。 ⑦叩地:头触地 ⑧膜拜: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及其恭敬的行礼方式。 ⑨自是:从此。 ⑩士林:旧时称读书人叫学士;士林,即指众多读书人。
【译文】:郑谷住在袁州,齐已于是带着自己的诗作前去拜见他。诗作中有一首《早梅》写道:“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笑着说:“‘数枝’不能表现出早意来,不如用‘一枝’好。”齐已惊讶不已,不由得提衣整装,举双手长跪而拜。从此,文人间把郑谷看作齐已的一字之师。
【启示】:我们在写作中要注意精心推敲字句,能让句子更加生动传神。另外,要像齐已一样虚心听取别人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