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天下富室益市是哪篇文言文(《书断》:”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等”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1.《书断》:”永公住吴兴永欣寺等”这篇文言文的翻译
智永与“退笔冢”
原文:
永公住吴兴永欣寺, 积年学书,后有秃笔头十瓮,每瓮皆数石。人来觅书并请题额者如市。所居户限 为之穿穴,乃用铁叶裹之。人谓为“铁门限”。后取笔头瘗之,号为“退笔冢”。
--选自《书断》
译文:
智永住在吴兴永欣寺,多年学习书法,以后有十瓮写坏的毛笔头,每瓮都有几担(那么重)。来求取墨迹并请写匾额的人多得象闹市,居住的地方的门槛因此被踏出窟窿,于是就用铁皮包裹门槛,人们称之为“铁门槛”。后把笔头埋了,称之为“退笔冢”。
2.孙权劝学译文
原文: 当初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 孙权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语气词,通“耶”)!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suì多音字)拜蒙母,结友而别。
译文:孙权规劝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以军中事务繁多的理由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学的学官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哪比得上我呢?我经常读书,自以为有很大的好处。”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到了鲁肃到达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论议国家大事,鲁肃惊讶地说:“你现在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的吴下阿蒙了!”吕蒙说:“对于志气的人,分别了几天,就要用新的眼光看待(他的才能),长兄知道这件事太晚了啊!”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才分别。
3.《与施从事书》故彰县东三十里 到 吾衷散赏 的译文
《与施从事书》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川万转。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秋露为霜,春罗被径。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信足荡累颐物,悟衷散赏。
译文
在故鄣县东边三十五里的地方,有一座青山.悬崖陡峭,直耸云霄.绿树浓密,山路崎岖.鸟儿竞相飞来,千翼相连;口渴了来喝水的猿猴,成群结队,磨肩擦踵,百臂相接.秋天清晨的露水成了霜花,女萝铺成了小路.即使风雨交加,前程艰难,也不更改自己的气节.在这么优美的环境里,的确可以消除烦恼,怡情养性,有所感悟.
4.沈括《梦溪笔谈.异事》中《海市》的译文
登州海中,时(时常)有云气,如宫室、台观、城堞、人物、车马、冠盖,历历可见,谓之“海市”。或(有的人)日“蛟蜃之气所为”,疑不然也。欧阳文忠曾出使河朔,过高唐县,驿舍中夜有鬼神自空中过,车马人畜之声一一可辨,其说甚详,此不具纪。问本处父老,云:“二十年前尝昼过县,亦历历见人物。”土人亦谓之“海市,”与登州所见大略相类也。
译文:
在登州的海上,有时候会出现云雾空气,象宫殿居室、台阁景观、城墙垣堞、人物、车马、楼屋顶盖,(都)清晰可见,把它(这种景象)叫做“海市”。有人说:“(这是)蛟龙吐气而形成的。”(我)怀疑不是这样的。欧阳文忠曾经河朔去出使 ,路过高唐县,在驿馆的房屋中夜间听到有鬼神从天空而经过,车马人畜的声,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说的非常详细,这里不详细摘录了。询问本地的老人,说:“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过这个县,也清楚可以看见人与物。”当地人也称这(种景象)为“海市”。同登州所看见的大致上相同。
5.韩非子《五蠹》全文的翻译
五蠹 上古时代,百姓少而禽兽多,百姓对付不了禽兽虫蛇;然而有圣人出现了,(他)架木为巢室,用来躲避这些祸患,于是,百姓很喜欢他,让(他)在天下作王,称他为有巢氏。
(当时),百姓吃的是瓜果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百姓有很多生病的;于是,又有圣人出现了,(他)钻燧取火用来烤熟腥臊的食物,于是百姓很喜欢他,让他在天下作王,称他为燧人氏。中古时代,天下大水(泛滥),而鲧和禹(挺身率领百姓)疏通河道。
近古时代,桀、纣残暴,(天下)混乱,而汤和武(起兵)讨伐(他们)。今天,如果有人在夏朝的时代再架木为巢和钻燧取火,定被鲧和禹嘲笑;如果有人在殷周时代再“发明”疏通河道一类的事情,一定被汤、武嘲笑。
同此道理,那么,今天如果有人在当今时代再美化尧、舜、汤、武的治国之道,也就一定被新时代的圣人所嘲笑,所以,圣人不要求修行古人的治道,不必效法以往实用的方法,而应研究当代社会的情况,据此制定措施。宋国有一个耕田的人,田地里有(一棵)树桩子,一只奔跑的兔子撞到树桩子上,撞断了颈骨而死了,于是(这个人)就放下他的耒而守候在树桩子旁边,希望还能得到兔子——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的,而(这个人)本身却被宋国人嘲笑。
今天,妄图以先王的办法治理当代的百姓(的人),都是守候树桩子一类的人啊。 古时候,男子不耕种,草木的果实足以够(人们)吃的;女子不纺织,禽兽的皮毛也足以够人们穿的,不从事体力劳动,而养活(人们)的物资也很充足,百姓很少而物资有余,所以,百姓们并不(互相)争夺。
所以,优厚的奖赏不必执行,重重的刑罚也不必使用,而百姓们自然就安定了。今天,人们有五个孩子不算多,孩子们又都有了五个孩子,祖父没死的时候就有了二十五个孙辈。
所以,百姓很多而物资很少,从事的体力劳动极其辛劳,而供养(他们)的物资又十分缺乏,所以,百姓们就争夺起来;即使加倍地赏赐,不断地刑罚也不能避免祸乱。 尧治理天下的时候,茅草的屋顶参差不齐,柞木的椽子也无须削平,粗粝的饭食,野菜的羹汤,冬天穿小鹿皮的袍子,夏天穿麻布的衣裳,即使是看门人的衣服食物也不比他的差些。
禹治理天下的时候,亲自拿着锹作为百姓的带头人,大腿上没有毛,小腿上也不生毛,即使奴隶的劳苦也不比他强些。由此说来,那么,古代让出天子职位的人,这是离开守门人的(生活)条件和奴隶的辛苦啊,所以,(他们)把天下让(给别人)也不值得称道;今天的县令,一旦本人死了,(他的)子孙们几代都乘车(而行),旧相识者也都很敬重他们。
所以人们对于禅让啊,(古时)可以轻易地辞去天子,而今天的人却很难辞去县令,这是由于(他们之间所获得的利益)多少的实际情况不同啊。 那些在山上居住而到深谷汲水的人们,祭祀的日子里拿水来相互馈赠;在洼地居住而苦于水涝的人们,雇佣他人来掘沟排水。
所以,荒年的春天,幼小的弟弟也得不到吃的;丰年的秋季,疏远的客人也一定能吃好,这并不是疏远骨肉之亲而偏爱过路的客人,是由于物资的多少(给人们带来的)心情不同啊。所以,古代的轻视财物,不是由于仁德,而是由于物资丰富。
今天(人们)的争夺,不是由于吝啬,而是由于物资缺乏。(古人)轻易地辞去天子,不是由于(他们)品格高尚,而是由于(天子的)权势微薄;(今人)重视仕进和托身于诸侯这类事情,不是由于(他们的)品格低下,而是由于(这种)权势很重。
所以,(新时代的)圣人应首先研究财物的多少,考虑权势的轻重而推行(某种)政策,于是,刑罚轻并不算是仁慈,诛戮严也不算是暴戾,适合社会情况而行事罢了。所以,事情是因时代而形成的,而措施也就应该适宜于时代的实际情况。
6.翻译文天祥传的古文,急
德佑年初,江上战事报急,诏告天下保护皇上。
文天祥捧着诏书泪流满面,派陈继传发到郡里各路豪杰,并且联合溪峒一带的少数民族,派遣方兴在吉州召兵,各路豪杰全部积极响应,有万余人之多。这事传开,文天祥被任命为江西提刑安抚使。
他的朋友劝他说:“现在元军三路进逼,已经攻破了京郊地区,快到内地了。您用这万余人的乌合之众对抗,无异赶着一群羊和猛虎相搏!”文天祥说:“我也知道这样的结果。
国家养育臣民三百多年,到了危急的时候,向天下征兵求救,而没有一个人一匹马愿意应战,我最痛恨的就是这样了。所以不考虑自己的力量,只是想用自己的生命殉国。
这样天下忠义之士就会有人听到我这样而跟我一起揭干而起的。有道义的人会出谋划策,人多了才会有效果,这样大宋江山还可以保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