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驰的文言文(文言文中废的意思)
1.文言文中废的意思
1、房子倾倒
废,屋顿也。——《说文》。
译文:房子倾倒,屋子堆积在一起。
2、泛指倾圮,倒塌。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淮南子》
译文:在古代的时候,四方倒塌,九洲崩塌。
3、废弃;废除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汉· 贾谊《过秦论》
译文:于是,秦始皇废除了先王的治国之道,焚毁了诸子百家的著作。
4、停止;中止
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礼记·中庸》
译文: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半途而废。
5、废黜,罢官
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资治通鉴》
译文:曹操这个老贼想废掉汉朝皇帝自己做皇帝已很久了。
6、衰败;败坏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译文:立即清理已废的魏阉生祠的旧址来安葬他们。
7、旷废,懈怠 。
8、破灭;覆没 。
9、坠落;跌下
今去而野处,念自废于苟践不廉之地。——宋· 王安石《上相府书》
译文:现在离开而野处,想想从废在如果踩不廉洁的地方。
10、偃伏,躺卧,伏卧 。
11、杀害,杀死
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国语》
译文:贼国的镇,不忠;接受命令而废弃的,不信。
12、放下 。
13、费,浪费
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稽废时日。——《后汉书·列女传》
译文:现在如果割断纺织品的,就损失成功,耽搁荒废时间。
15、通“发”( fā)”。举,发生
示不复用也。于是废军而郊射。——《韩诗外传》
译文:表示不再使用的。于是废除军队而郊射。
〈形〉
1、荒废,放弃不用的
百废俱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译文:很多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沮丧失望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庄子·德充符》
译文:而到先生的所,那么失望而返。
3、衰败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译文:政府所废除的,在违背民心。
4、扔掉的,无用的 。
5、残疾的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战国策·燕策》
译文:荆轲伤残倒地,于是率领他的匕首投击秦王。
扩展资料
废组词
1、残废:[cán fèi]
四肢或双目等丧失一部分或者全部的功能:他的腿是在一次车祸中~的。
2、颓废:[tuí fèi]
意志消沉,精神委靡:情绪~。~的生活。
3、废然;[fèi rán]
形容消极失望的样子:~而返。~而叹。
4、报废:[bào fèi]
设备、器物等因不能继续使用或不合格而作废:由于计算失误,这批零件全~了。
5、偏废:[piān fèi]
应当兼顾的事情忽视了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二者不可~。
2.求一个语文文言文翻译,或者告诉我文言文的名字,具体点
原文:
孙晷(guǐ),字文度,吴国富春人。晷为儿童时,神明清审,志气贞立。及长,恭孝表约,学识有理义。虽家丰厚,而晷常布衣蔬食,躬亲垄亩,诵咏不废,欣然独得。父母起居尝馔,虽诸兄亲馈,而晷不离左右。富春车道既少,动经江川,父难于风波,每行乘篮舆,晷躬自扶侍,所诣之处,则于门树下籓屏之间隐息。兄尝笃疾经年,晷躬自持侍,药石甘苦,必经心目,跋涉山水,祈求恳至。
见人饥寒,并周赡之,乡里赠遗,一无所受。亲故有穷老者数人,恒往来告索,人多厌慢之,而晷见之,欣敬逾甚,寒则与同衾,食则与同器,或解衣推被以恤之。时年饥谷贵,有人偷刈其稻者,晷见而避之,须去而出,既而自刈送与之。乡邻感愧,莫敢侵犯。
译文:
孙晷,字文度,是吴国富春人。孙晷还是儿童的时候,内心聪明精细,志气坚定。长大了,他对待兄长恭敬,对待父母孝顺,衣着简朴,学识有理论深度。虽然家资丰厚,但是孙晷常常穿着布衣,吃着粗糙的食物,亲自到田野里耕作,诵读诗书也没有废驰,高高兴兴地有自己独到的收获。父母的起居饮食,即使是兄弟们亲自馈赠的,孙晷也不离左右地照顾。富春一带车路少,出门动不动就要经历江河,而他的父亲难于经受江海的风波,每次出乘坐篮舆,孙晷都亲自服侍,所到这处,他都会藏在在人家门前、树下、篱笆或屏风休息、等待。他的哥哥曾经多年患病,孙晷亲自扶持伺候,药的甜苦,他都一定要尝一尝、看一看,跋山涉水恳求医生登门为哥哥医治。
孙晷看见别人吃不饱,穿不暖,都会周济赡养他,乡里赠送给他的东西,他一概不接受。亲朋中有几个穷苦的老年人,经常来向他索要东西,人们大多嫌弃怠慢他们,但是孙晷看见他们,总是高兴、恭敬地很,冷的时候与他们同床而卧,吃饭就与他们共同使用器皿,或者脱下自己的衣服给别人穿,把自己的被子推给别人盖。当时年成歉收,谷价很高,有的人就偷割他家的稻谷,孙晷看见了就躲开他,等着他离开了才出来,然后自己了些稻谷给那人送去。乡里邻居非常感激、惭愧,没有人敢再来侵犯他的。(本人自译,个别地方可能不确,仅供参考。)
3.文言文中的去和废是什么意思
去 qù 动词义:1、会意兼形声字。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人(大),下面是口(或作“凵”),表示人离开洞口或坑坎而去。
《说文》:“从大凵声。”凵(qū)。
本义:离开。去,人相违也。
——《说文》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魏风·硕鼠》纪侯大去其国。
——《春秋·庄公四年》大去者,不遗一人之辞也。——《谷梁传》武子去所。
——《左传·襄公二十年》不能相去。——《战国策·齐策》乃去。
——唐·柳宗元《三戒》久而不去。——宋·欧阳修《归田录》一狼径去。
——《聊斋志异·狼三则》东向驰去。——清·魏禧《大铁椎传》2、除去;去掉。
去死肌,杀三虫。——柳宗元《捕蛇者说》明日去。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3、相距;远离。连峰去天不盈尺。
——《蜀道难》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西蜀之去南海。
——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去村四里。——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4、前往;到别处;跟“来”相反。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 公然抱茅入竹去。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汝可去应之。——《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5、失掉;失去。
大事去矣,可痛惜哉。——《三国演义》6、扮演(戏曲里的角色)。
7、赶走;打发走。夫汇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战国策》8、抛弃;舍弃。是君臣、父子、兄弟尽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
——《孟子》9、去世;死亡。日月还复周,我去不再阳。
——晋·陶渊明《杂诗》10、用在谓词或谓词结构后表示趋向或持续。上去下来船不定,自飞自语燕争忙。
——宋·梅尧臣《绝句》归去来兮。——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一鸣辄跃去。
——《聊斋志异·促织》跃去尺有咫。11、逃离;逃亡。
委而去之。——《孟子·公孙丑下》小敌去。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纺焉以度而去之。——《左传·昭公十九年》12、通“驱”。
驱逐。千乘三去。
——《左传·僖公十五年》形容词义:1、过去了的。如去岁:去年;上一年。
去事:往事。去日:过去的岁月。
2、通“怯”。胆小;畏缩。
介词义:1、在。表示时间或处所。
去里面一字儿摆着三只大酒缸。——《水浒传》名词义:1、去声。
汉语四声之一。古人以“平”“上”“去”“入”四字各为一声的代表字,于是这四个字就成了四声的名称。
——王力《汉语音韵学》废 动词义:1、形声字。从广发声。
从“广”(yǎn),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房子倾倒。
废,屋顿也。——《说文》。
段玉裁注:“顿之言钝,谓屋钝置无居之者也。”2、泛指倾圮;倒塌。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淮南子》3、废弃;废除。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汉·贾谊《过秦论》今存其本不忍废。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然则废衅钟与?——《孟子·梁惠王上》4、停止;中止。力不足止,中道而废。
——《论语·雍也》轮转而不废。——《淮南子·原道训》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
——《礼记·中庸》5、废黜;罢官。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
——《资治通鉴》6、衰败;败坏。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
——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7、旷废;懈怠。如废职:旷废职务。
废时:旷废记载时令之职事。废负:旷废职守之过。
废事:旷废职务。8、破灭;覆没。
如废兴:兴衰;兴亡。废坠:衰亡。
废坏:败坏;败落。9、坠落;跌下。
(邾子)自投于床,废于炉炭,烂,遂卒。——《左传》今去而野处,念自废于苟践不廉之地。
——宋·王安石《上相府书》10、偃伏;躺卧;伏卧。如废措:废顿;僵伏不起。
11、杀害;杀死。贼国之镇,不忠;受命而废之,不信。
——《国语》12、放下。如废书。
废卷:放下书。废阁:搁置而不实施。
13、费;浪费。今若断斯织也,则损失成功,稽废时日。
——《后汉书·列女传》使观者大废眼光,亦非畅事。——《红楼梦》14、通“发”(fā)”。
举;发生。示不复用也。
于是废军而郊射。——《韩诗外传》此道之塞久矣,而世主莫之能废也,故三代不四,非明主莫有能听也。
——《商君书·开塞》形容词义:1、荒废;放弃不用的。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宋·姜夔《扬州慢》百废俱兴。——宋·范仲淹《岳阳楼记》2、沮丧失望。
而适先生之所,则废然而反。——《庄子·德充符》3、衰败。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4、扔掉的;无用的。
5、残疾的。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战国策·燕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