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第文言文的解释(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1.为什么叫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文言文”是相对于“白话文”而言。

“文言文”: 第一个“文”,是书面文章的意思。 “言”,是写、表述、记载等的意思。

“文言”,即书面语言,“文言”是相对于“口头语言”而言,“口头语言”也叫“白话”。 最后一个“文”,是作品、文章等的意思,表示的是文种。

“文言文”的意思就是指“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文章”。而“白话文”的意思就是:“用常用的直白的口头语言写成的文章”。

在我国古代,要表述同一件事,用口头语言及用书面语言来表述,是不同的,例如,想问某人是否吃饭了,用口头语言表述,是“吃饭了吗?”,而用书而语言进行表述,就是“饭否?”碃讥百客知九版循保末。“饭否”就是文言文。

我国的古代,所有的文章都是用书面语言写成的。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既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多字在文言文中的解释,卒字的文言文解释

2.有些字的文言文意思,跪求!要给例句和出处的,每个字最少两种解

1、易 (1)换,交换 寒暑易节。

——《列子·汤问》 寡人欲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战国策·魏策》 (2)改变,更改 狱词无易。

——清·方苞《狱中杂记》 (3)容易。与“难”相对 贵货而易土。

——《国语·晋语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礼记·乐记》 2、难 (1)困难;艰难;不容易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蜀道难》 (2)为难,畏难;感到困难 铁衣冷难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类 (1)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2)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3)相似;像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4、故 (1)事;事情 昭伯问家故,尽对。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敢问天道乎,抑人故也?—《国语·周语下》 (2)旧识;旧交 君安与项伯有故?——《史记·项羽本纪》 5、知 (1)懂得,了解,理会 百姓闻之,知与不知,无老壮皆为垂涕。 ——《史记·李将军列传》 食马者不知。

——唐·韩愈《杂说》 (2)要好 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楚辞·九歌》 1、易 :(1)交易;(2)交换;(3)改变;(4)容易;(5)轻视;(6)平坦;(7)怠慢;(8)周易的简称。

2、难 :(1)困难;(2)灾难;(3)诘责。 3、类:(1)种类;(2)相似;(3)大都。

4、故:(1)原因;(2)事故、变故;(3)旧;(4)故意;(5)死亡。 5、知:(1)知道;(2)知识;(3)交好;(4)执掌、负责。

文言文,解释

3.“休”字文言文有几种解释

书生:你好。

你问:“休”字文言文有几种解释 我把古汉语的大型工具书《辞源》中的解释打出来,你自己参考吧。例句我先不打,如果你需要,你再补充你的提问,我再打。

休1 xiū (第一声) ⑴休息。又用为止谏的婉辞,带有不耐烦的口气。

⑵休假。 ⑶停止。

⑷辞官。 ⑸莫,不要。

⑹美善,喜庆。动词为奖美。

(参看‘休戚’) ⑺旧称离弃妻子为休。 ⑻树荫。

⑼句末语气助词。 休2 xǔ (第三声) ⑽温暖,同“煦”。

⑾通“咻” “休”字一共有两个读音,十一个解释。 你问的这句话:“掘井开池得宝珠,休想相合也不知 ”中的“休”应该是“莫,不要”的意思。

4.文言文——字的解释

1、武库兵器充足

2、用来

3、帅通率,率领

4、因为

5、向……禀报

6、

7. (对)之疲睡

8.发觉

9.跑

10.表被动,可译为被

11. 价低

12.适逢,恰好

13.食物

14.调戏,调侃

15.离开

16.正在

17.回到

18.现在

19.是“人才出众”的意思

20. 闻(是)语

21.当然

22.隐瞒

实在是太多了,我不行了,写不下去了。我把我学过的/会的都写了。别的我无能为力了

字第文言文的解释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