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实词蜀山兀(高一语文实词整理归类)

1.高一语文<促织>实词整理归类

《促织》文言文整理 (一) 通假字 (1)手裁举 通“才” (2)昂其直 通“值” (3)两股间脓血流离 通“淋漓” (4)而高其直 通“值” (5)虫跃去尺有咫 通“又” (6)翼日进宰 通“翌” 次于当天、当年 (7)牛羊蹄躈各千计 通“噭” (二) 词类活用 名词活用作状语 (1)岁征民间 每年 (2)得佳者笼养之 用笼子 (3)早出暮归 在早上、在晚上 (4)取儿藁葬 用草席(裹) (5)日与子弟角 每天 (6)力叮不释 用力 (7)民日贴妇卖儿 每天 名词活用作动词 (1)试使斗而才 有才能 (2)旬余,杖至百 用杖打 (3)大喜,笼归 用笼子装 (4)上于盆而养之 装、放置 (5)儿涕而去 流着泪 (6)自名“蟹壳青” 命名 名词活用作动词 (7)细疏其能 陈述 (8)故天子一跬步 走半步一步 (9)裘马扬扬 穿着皮衣 骑着马 (10)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以促织富 受穷 变富 (12)仙及鸡犬 成仙 使动用法 (1)昂其直 使…高,抬高 (2)辄倾数家之产 使…倾尽/竭尽 (3)而高其直 使…高,抬高 意动用法 (1)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2)成以其小,劣之 认为…劣/差 (3)益奇之 认为…奇特 词类活用(其它) 薄产累尽 形作动,赔尽 近抚之 形作动,靠近 蟹白栗黄 形作名,白肉 黄粉 成述其异 形作名,奇特的本领 啼告母 动词作状语 同义复词(同义连用) (1)里胥猾黠 狡猾 (2)死何裨益 益处 (3)填塞门户 充满 门口 (4)唇吻翕辟 嘴唇 (5)急逐趁之 追赶 (6)虫跃掷径出 跳跃 (7)不复聊赖 依赖、寄托 (8)自增惭怍 惭愧 (9)急解令休止/更无休止 停止 (10)僵卧长愁 向后倒下,躺 (11)百计营谋不得脱 谋求 一词多义 责 (1)因责常供 要求,责令 (2)令责之里正 要求,责令 (3)每责一头 索要,索取 (4)以塞官责 责任, 差使 (5)受扑责时 责罚 靡 (1)靡计不施 无,没有 (2)虫尽靡 败退 顾 (1)成顾蟋蟀笼 回头看 (2)徘徊四顾 看,环视 (3)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 只是,但是 发 (1)窃发盆 打开 (2)探石发穴 掏 (3)无毫发爽 古长度单位,十毫为发,极言少 售 (1)久不售 考试中第,考取 (2)亦无售者 买 岁 (1)岁征民间 每年 (2)成有子九岁 年龄 (3)不终岁 年 故 此物故非西产 本来 故天子一跬步 所以 令 令以责之里正 县令 急解令休止 使,让 上 有华阴令欲媚上官 上级 上于盆而养之 放置 益 死何裨益 好处 成益愕 更加 掷 帘内掷一纸出 抛,扔 虫跃掷径出 腾跃 异 宰以卓异闻 与众不同 成述其异 奇特本领 过 裘马过世家 超过 未必不过此已忘 用过 强 乃强起扶杖 勉强 少年固强之 迫使 中 又劣弱不中于款 符合,适应 中绘殿阁 当中 然 然睹促织 然而 俨然类画 形容词词尾 成然之 认为…是对的 课中出现的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 (1)俄见小虫跃起 不久,一会儿 (2)旋见鸡伸颈摆扑 随即,跟着 (3)少间,帘内掷一纸出 一会儿 (4)斯须就毙 一会儿。

(5)未几,成归 没多久 (6)无何,宰以卓异闻 没多久 (7)既而得尸于井 不久,随后 (8)食顷,帘动 吃一顿饭的工夫 特殊句式: (1)定语后置句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被动句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3)省略句 又试之鸡。

高中文言文实词积累,高中重点文言文实词,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归纳整理

2.高考要求高中生必须掌握

新课标最新考纲规定高考必须掌握的文言实词共有120个。

它们是完成文言阅读的最基本的实词词汇量,考试中实际上常常超过这个数量,而标出来的并不一定考到。但是掌握了这120个,大体上够了。

对每个实词,都要掌握每个义项,并尽可能记住典型例句(活用的情况还要另外学习,通晓常见活用类型及规律。活用在词汇表中并不标出)。

记典型例句时,附带把虚词句式一并掌握,这可通过字字落实的翻译来实现,这样就始终不忘文言文的重点难点实际上是到位的翻译。平时训练的篇目在做完题后,也需要字字落实的翻译,这样,踏踏实实完成50到100篇,文言文的分数就如探囊取物了。

这120个实词是高考要求掌握的120个文言实词1.爱,ài(1)名词,恩惠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左传·昭公二十年》)--等到子产死去,孔子听说这件事后,流着眼泪说:"他是古代为我们留下来的恩惠啊。

"(2)动词①给人恩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世家》)--吴广平素给人恩惠,士兵有很多肯为他所用。

②喜爱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爱他的儿子,选择良师教他们。

③怜惜,同情爱其二毛,则如服焉。(《左传·子鱼论战》)--怜惜那些鬓发斑白的老人,还不如向他们投降。

④吝惜,舍不得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孟子·齐桓晋文之事》)--齐国虽然不算广大富裕,但我怎么会吝惜一头牛呢?⑤通"薆",隐蔽,躲藏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邶风·静女》)--躲藏起来不见面,(急得我)抓耳挠腮来回走。

(3)形容词,吝啬百姓皆以王为爱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百姓都认为您是吝啬啊。

2.安,ān(1)形容词①安全,平安谢庄遂安。(《冯婉贞》)--谢庄于是就安全了。

②安稳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风雨中像大山一样安稳。

③安定,舒适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季氏将伐颛臾》)--不担忧(东西)少而担忧分配得不均匀,不担忧贫穷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2)动词①安身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左传·曹刿论战》)--使人安身立命的衣物食品,不敢独自占有,一定拿出来分给别人。

②安置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三国演义·失街亭》)--离山十里有王平在那里安置营地。

③抚慰,安抚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如果刘备和(刘表的儿子及部将)那些人同心协力,上下一致,就应该加以抚慰,和他们结成同盟好友。

④使。

安定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使他们到来之后,就要使他们安定下来。⑤安心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琵琶行》)--我调出京城做官二年来,感到坦然安心。(3)疑问代词,怎么,哪里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史记·鸿门宴》)--我对死尚且不躲避,一杯酒哪里值得推辞呢?3.被,读音一:bèi(1)名词,被子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

(《训俭示康》)--外面很有一些人讥笑您,(说您)就像公孙弘盖布被子一样(做假骗人)。(2)动词①覆盖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大雪飘过岭南,覆盖了南越一带好几个州。②遭受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矣。

(《论积贮疏》)--世上有灾年和丰年,是自然界的规律,禹、汤这样的贤君也曾遭受过。(3)介词,表示被动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列传》)--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恨吗?读音二:pī,通"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史记·陈涉世家》)--将军您亲身穿着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攻打无道暴虐的秦王朝。②披散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水边一边走一边吟咏诗句。4.倍,bèi(1)动词①背向,背着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泽。

(《史记·淮阴侯列传》)--按照兵法,(布阵时)应当右面靠着山陵,前方和左面靠着水泽。②违背,背叛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史记·鸿门宴》)--希望您详细的(对项王)说明我是不敢背弃他的恩德的。③加倍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即使加倍赏赐,屡次的惩罚也还是不能避免祸乱。(2)数词,一倍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孙子·谋攻》)--十倍于敌就包围他们,五倍于敌就攻打他们,一倍于敌就设法分散他们的力量。(3)量词,照原数加一次然言其户口,则视三十年以前增五倍焉。

(《治平篇》)--可是说到那住户和人口,就比三十年以前增加了五倍了。(4)副词,更加,倍加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自一人在异地客居,每到佳节更加思念亲人。5.本,běn(1)名词①草木的根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谏太宗十思疏》)--希望树木长得高的,一定要使它的根扎的稳固。②根本,基础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如果您要实行仁政的话,那么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求得解决)呢?③本业,常代指农业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

(《论积贮疏。

实词,文言文,蜀山,高中

3.高一语文必修4《师说》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为( ) A.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明人列他为“文起八代之衰”。 B.《师说》是韩愈写给他的学生李蟠的,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学于师的陋习,表现出作者不顾世俗,独抒己见的精神。

C.我国古典散文发展到唐代,出现了一次巨大变革,这次变革有理论指导,有成功的实践,而提倡新文体的韩愈等人,又与当时流行的骈体“俗下文字”相对应,称所倡导的文体为“古文”,因而,近代研究者把这次变革叫做“古文运动”。 D.韩愈的创作实践了其倡导的理论,代表性的作品有《马说》《原道》《原毁》等。

2.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蟠(fán) 句读(dú) 针砭时弊(bì) B.谀(yú) 苌弘(chánɡ) 六艺经传(zhuàn) C.郯(tǎn) 谄(xiàn)媚 不拘时(jū) D.聃(dān) 严谨(jǐn) 以资切磋(chā) 3.下列“道”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风尚) C.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方法) D.余嘉其能行古道。

(从师学习的风尚) 4.下列句子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B.今王鼓乐于此 C.置人所罾鱼腹中 D.将军身披坚执锐 5.下列句子中加粗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古之学者必有师 B.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C.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6.下列句中加粗字与“而耻学于师”中“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B.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D.成以其小,劣之 7.下列译句有误的一项是( ) A.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这些人,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蠢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蠢人之所以成为蠢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原因吧。 C.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他和他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样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那是很使人丢脸的事,以官位高的人为师就近于阿谀奉承。 D.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没有地位高低年龄大小之分,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8.默写。

(4分) (1)_________,_________,或师焉,或不焉…… (2)古之圣人……今之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三人行,_______________。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___。 二、阅读部分(28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9~14题。

(每小题3分,共18分)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

业甚浅近,不敢为人师。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未闻有师。

有,辄哗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界群怪聚骂,指目牵引(牵引,拉拉扯扯地纷纷议论),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来南,指唐永贞二年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而来)。二年冬,幸大雪逾岭(岭,五岭山脉,岭南一般不下雪),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者。

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9.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字的正确意思与读音是( ) ①仆道不笃 ②被南越中数州 A.①深厚 dù ②同“披” pī B.①深厚 dǔ ②覆盖 bèi C.①忠诚 dǔ ②覆盖 pī D.①忠诚 dù ②同“披” bèi 10.与下列两句中加粗的实词的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①群怪聚骂 ②指目牵引 A.①素善留侯张良 ②非能水也 B.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②吾得兄事之 C.①必复之全之 ②沛公军霸上 D.①不耻相师 ②去今之墓而葬焉 11.对下列句子加粗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犯笑侮 犯:触,这里是冒着、顶着的意思。 B.因抗颜而为师 抗颜:指态度严正不屈。

C.而增与为言辞 增与:诬加。 D.余以为过言 过:过失、错过。

12.句子翻译正确的分别是( ) (1)辱书云,欲相师。 A.承蒙您来信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B.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想拜我为老师。 C.承蒙您来信说,想拜我为师。

D.您在一封令我感到羞愧的信里说,希望能互相学习。 (2)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

( ) A.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B.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您又想让我充当越州的雪。

C.韩愈既然自认为是蜀的太阳,而我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D.韩愈已经自己充当了蜀的太阳,而又想让自己充当越州的雪。

13.对文中“。

高中文言文实词蜀山兀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