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文言文解释(翻译孔子古文)
1.翻译孔子古文
第一句:
【字词】
①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
“疏食”即粗粮。
②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
“曲肱”即弯着胳膊。
【翻译】
每天吃点饭,喝点水,头垫着弯曲的手臂睡觉,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的手段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轻。
【理解】
快乐其实很简单,粗茶淡饭一样能够活得快乐,把金钱看淡一些,活得才能轻松。
第二句:
【翻译】
汉朝郑玄注释:“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方法而获得的大富大贵,对于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不是我所应拥有的。”
【理解】
“非己之有也”在此处指的是前面提到的不义之财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这样理解可能会比较简单一些,句意也比较清晰明确。
2.孔子古文翻译
翻译如下:
孔子认为,颜回、子贡、子路都有他们过人之处,而且这些长处在某种意义上都是他孔子所赶不上的(“丘弗如也”),但由于不善于守中,不善于掌握恰当的分寸,因而都未能尽善尽美。他自己则兼有众人之长,而又能无过与不及,因此,虽然在具体方面不及诸人,却有综合优势。
原文:《淮南子·人间》篇记载说:人或问孔子曰:“颜回何如人也?”曰:“仁人也。丘弗如也。”“子贡何如人也?”曰:“辩人也。丘弗如也。”“子路何如人也?”
曰:“勇人也。丘弗如也。”宾曰:“三人皆贤于夫子,而为夫子役,何也?”孔子曰:“丘能仁且忍,辩且讷,勇且怯。以三子之能易丘一道,丘弗为也。”
扩展资料:
出自《淮南子》,作者为淮南王刘安。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前179—前122)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哲学著作。内容原分为内中外篇,现仅存内篇21篇。书中以道家思想为主,糅合了儒法阴阳五行等家的思想,所以又一般认为它是杂家著作。书中保存了不少自然科学史料和神话寓言故事,也记载了不少秦汉间的轶事,内容比较丰富。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 淮南子·人间训
3.孔子之教文言文翻译
孔子常教导学生要言行一致,不可巧言令色。有一天,子路对孔子说: “先生所教的仁义之道,真是令人向往!我所听到的这些道理,应该马上去实行吗?” 孔子说:“你有父亲兄长在,他们都需要你去照顾,你怎么能听到这些道理就去实行呢!”
孔子恐怕子路还未孝养父兄,就去杀身成仁了。 过了一会儿,冉有也来问:“先生!我从您这里听到的那些仁义之道,就应该立即去实行吗?” 孔子说:“应该听到后就去实行。” 这下站在一边的公西华被弄糊涂了,不由得问孔子: “先生!子路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有父兄在,不何以马上就行。冉有问是否闻而后行,先生说应该闻而即行。我弄不明白,请教先生?” 孔子说:“冉有为人懦弱,所以要激励他的勇气。
子路武勇过人,所以要中和他的暴性。” 冉有的懦弱在《论语》中也记载,冉有曾在权臣季氏的手下做事,季氏为人聚敛暴虐,作为孔子的弟子冉有,明知道这样做不对,不但不敢去劝上司季氏,反而顺从季氏的意愿,为他“聚敛而附益之”,气得孔子大骂冉有“非吾徒也”!并发动学生“鸣鼓而攻之”!如果冉有能够听从孔子的教导,坚持仁义之道,那就不会做出助纣为虐的事来了。
4.孔子文言文
大意翻译: 孔子说:“我死之后,(卜)商会越来越进步,(端木)赐会越来越退步。”
曾子说:“这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商喜欢和比自己优秀的人相处,赐喜欢不如自己的人。(评判人的时候)不了解某个儿子可以观察他的父亲,不了解某个人可以观察他的朋友,不了解某个君主可以观察他派来的使者,不了解某个地方可以观察那里生长的草木。
因此说,和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摆放芝草兰花的屋子,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香气,这就是不知不觉中被它改变了。和不好的人相处,就像进入卖鲍鱼的店铺,时间长了就闻不出它的臭气,也是不觉就被它改变了。
贮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红色,贮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成)黑色,因此品德高尚的人在所相处的人方面一定要慎重。 基本意思就是人会被它所处的环境、所交的朋友影响,因此选择相处的人事要慎重。
注: 商,指卜商,字子夏,孔子弟子。 赐,指端木赐,字子贡,孔子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