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普之读书法文言文翻译(读书之法(文言文)的意思)
1.读书之法(文言文)的意思
原文:读书之法(宋)朱熹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处于吾之口。
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处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仓促取舍于其间。
字词注释:1读书之法:选自《读书之要》。2大抵:大概、大都。
3皆:都。4以:用。
5亦:也。6勿:不要。
7遽:匆忙。古文大意:平时看书要先熟读,使得书上的话都像我自己说出来的一样。
接着,就要用精读的方法,认真思考,使得书中的意思就像我自己想出来的一样,这样读书才会有收获。如若书中的意思有疑难的地方,或者解释有不同,就要虚心冷静的思考,不要匆忙地解释,决定取舍。
2.陈晋之读书法的全文翻译
原文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
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1)惟:只(2)在:在于(3)则:那么(4)日:每天(5)见:通“现”发现(6)进益:更加进步;长进,益,精进(7)后:后来(8)遂:于是,就(9)无:没有(10)读:理解(11)所谓:这就是说(12)计:累计(13)足:多(14)岁:年(15)余:很多(16)今:现在(17)将:要(18)诵:背诵,这里是读的意思(19)言:字 (20)初:一开始,起初 (21)喜:感到高兴(22)然:然而(23)旋:副词,随即(24)虽:即使(25)未尝:不曾(26)况:何况,况且(27)少时:年轻时(28)每:每次(29)癖:毛病(30)念:想(31)方:才(32)知:明白(33)为得法云:是得法的。云,句末语气词。
(34)实:也译文读书只有牢记,那么每天才能渐渐有所长进。 陈晋之一天只读书一百二十多字, 但是没有什么书不读。
这就是说一天(读的书)不多,(但)一年下来就有很多了。现在谁不读书, 每天将要读几千字, 开始很高兴,然而读过之后随即就忘了,即使一年也学不到多少知识,何况一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到了现在每当想起自己腹中诗书不多十分空虚,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3.陈晋之读书法的全文和翻译
原文
读书惟在记牢,则日渐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是虽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也,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晋之为得法云。
注释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就可以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读120个字, 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是说的读的太少, 1年下来就很多。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背1000多字, 开始很高兴,后来就慢慢忘了。 1年连120个字都记不住,何况1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货,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4.《陈晋之读书法》文言文答案
读书最重要的就是记牢,每天都可以看到进步。 陈晋之一天只读120个字, 后来就没有不读的书了。 就算读的再少, 1年积累下来也会有很多。 现在的人谁不读书? 每天都诵读1000多字,开始很高兴, 但是很快的读完,又很快的忘记。 1年连120个字都记不住,何况1天呢? 我年轻时也有贪多的毛病, 现在看着自己肚子里没什么文墨, 才知道陈晋之的方法是对的。
道理:读书勿贪多,贪多嚼不烂,精读记牢,积少成多。不要求快求多,要扎扎实实记牢。不能囫囵吞枣
5.《初中新课标阅读
明代宗景泰年间,吉安的刘宣代替别人在京师的龙骧卫当兵,为卫使养马,白天夜晚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刘宣偶然和私塾的老师谈论起《春秋》,老师对他的能力感到惊异,把这件事告诉了卫使,于是卫使便对刘宣很好了,不久,刘宣发榜考中了解元。。会试时,刘铉主持考试,对他的文章很惊讶,认为这必定是饱读诗书的老儒生的作品,等到启封时,才知道是刘宣的文章,人们才认识了刘宣,刘铉识人的名声也更加大了。
c.c.d.b.
白天夜晚都在马厩中读书,卫使开始不知道。
刘宣:苦读成才 卫使:爱惜人才 刘铉:慧眼识才
匡衡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家有灯烛,却不好好读书,而且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叫文不识的,是个有钱的人,家中有很多书。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佣人,又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成就了匡衡的大学问。
a.于,到b.值,指报酬(回报)c. 借给d.大学问家
c.d.
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佣人,又不要报酬。
凿壁借光勤学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