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汪广洋朝宗题(明朝左丞相汪广洋是怎样的人历史如何评价汪广洋)

1.明朝左丞相汪广洋是怎样的人 历史如何评价汪广洋

汪广洋(? ~1379)字朝宗,汉族,江苏高邮人。

元末进士,明朝左丞相(明朝开国时)、右丞相、谏官、参政、著名诗人。通经能文,尤工诗,善隶书。

朱元璋称赞其“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将他比作张良、诸葛亮。年少时跟随太祖朱元璋起义反元,被朱元璋聘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受命参与常遇春军务。

明朝建立后,先后担任山东行省、陕西参政、中书省左丞、广东行省参政、右丞相职务。洪武十二年(1379年),因受胡惟庸毒死刘基案牵连,被诛。

著有《凤池吟稿》、《淮南汪广洋朝宗先生凤池吟稿》。《明诗综》收其诗三十一首。

历史如何评价汪广洋朱元璋:处理机要,屡献忠谋张廷玉:广洋少师余阙,淹通经史,善篆隶,工为歌诗。为人宽和自守,与奸人同位而不能去,故及于祸。

赞曰:明初设中书省,置左右丞相,管领枢要,率以勋臣领其事。然徐达、李文忠等数受命征讨,未尝专理省事。

其从容丞弼之任者,李善长、汪广洋、胡惟庸三人而已。惟庸败后,丞相之官遂废不设。

故终明之世,惟善长、广洋得称丞相。独惜善长以布衣徒步,能择主于草昧之初,委身戮力,赞成鸿业,遂得剖符开国,列爵上公,乃至富极贵溢,于衰暮之年自取覆灭。

广洋谨厚自守,亦不能发奸远祸。俱致重谴,不亦大负爰立之初心,而有愧置诸左右之职业也夫?。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A.请发济南仓储减价以粜            

1。

A2。D3。

C4。D5。

(1)①(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②到这次(他)遭到祸患,(人们)都知道他是被汪直诬陷的,却没有为他辩白冤情的人;(2)①牟俸巡察云南时,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②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故意打击压制当地的世家大族,禁止他们收缴私租,并让富户们拿出大量粮食用来赈灾;③牟俸在江西时,与人一起造成了许聪的冤案,人们大多非议他利用法律条文给许聪加罪。

1。1】试题分析: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A项,发: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2。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考生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使用。对于文言虚词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

解答此题时,需要结合具体句子进行分析。1.所给句子与上文“俸又檄发东昌、济宁仓粟十万余石为军士月粮,而以德州、临清寄医疗库银易米振济”结构相同,上文用了表示并列的“而”,故本句根据语境也应用“而”;2.“且”与“而”确实都可以表并列,但“且”的语气明显更强,此处宜用“而”。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3。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要注意:1.先将句子中“俸又言”删去,可见A.B明显节奏不合。

2.“乞开纳粟例”中,“纳”的宾语是“粟”,“开”的宾语是“例”,现代汉语中有“开……(先)例”之说,如果不在“例”之后断,则于句法不合;3.“令胥吏得就选/富民授散官”一句中,“令”是“使”的意思,“胥吏”与“富民”对举,故在“富民”前断开——全题得解。 此题需综合运用句法结构、文化常识答题,是全卷中最难的选择题。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4。4】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要回到原文中逐句比较,阅读一定要沉得住气。

依据文意,力求明辨各选项表述的正误。特别要注意其中的细微末节的毛病,例如事件的前后倒置,内容上的归纳不完整,中心概括上的无中生有,片面遗漏,强拉硬连,任意拔高等等。

D项,“到九江迎接牟俸,两人一起乘船东下”错误。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5。

5】试题分析:第一问,考查句子翻译,本题中,要掌握以下关键字词的翻译:(1)“僵死”“贷”各l分,大意1分。“僵死”如译为“冻僵而死”也可;(2)“被”1分,“为直诬”被动句式1分,“白”1分,大意1分;第二问,考查文意理解,需要结合句中“牟俸巡察云南时”、“牟俸任苏州、松江巡抚时”、“牟俸在江西时”等加以分析概括即可。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参考译文】牟俸,是巴州人。

景泰初年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职务,巡察云南。南宁伯毛胜镇守金齿,牟俸列举了他违法放纵的罪行,将吏们都被震惊。

天顺元年,他出京担任福建佥事。成化初年,晋升为副使。

不久,调任江西按察使。成化八年,牟俸以左佥都御史的身份担任山东巡抚。

当年年成不好,他请求打开济南仓库储备的粮食,降价卖给百姓,又让临清收关税时收米和麦子来救济百姓。他的意见都被采纳。

当时发生了大饥荒,百姓们虽然得到赈济,可是饥民太多,辗转迁移的人越来越多。牟俸请求朝廷下令邻近的巡抚和巡按根据灾民所到的地方加以安置,秋天收成的时候发路费给他们回家恢复从事的职业。

他又请求全部免除州县欠交的赋税。朝廷下诏同意了他的请求,又下令移用临清仓库储备的十万石粟米赈济灾民。

到当年七月,牟俸又进言说,公家和百姓都已陷入困境,救灾没有办法,请求放开私人捐粟买官的旧例,让小吏能被选为官员,富人能被授予没有具体事务的散官,并且截留漕运的粮食以备赈灾。十月又进言:“现在救灾只解救贫民的饥饿,没有考虑他们受冻。

贫民们即使得到了食物,最终免不了倒地而死,请借给他们布匹和棉花来御寒。 ”皇帝都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牟俸又发文书散发东昌、济宁的仓库十万石粟米作为军士每月的口粮,用德州、临清寄存的库银买米赈济灾民,他上书承认自己犯了擅自行事的罪行。皇帝特别宽恕了他。

不久,移用河南交纳的边粮救济山东,另外拨给银两作为边饷,山东应该交纳的租粮二十万石留给本地赈灾用。 成化十年又发生饥荒,他请求打开仓库借出粮食。

他担任山东巡抚五年,为赈灾之策尽心尽力,救活的饥民不计其数。牟俸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改任苏州、松江巡抚。

牟俸性情严苛。因为管辖的地方有许多世家大族,牟俸想故意打击压制他们,于是就禁止收缴私租,劝说富户拿出稻谷以备赈灾,数量动辄以千石计算,怨恨和非议声很多。

宦官汪直到南京办事,有人诬陷。

文言文,朝宗,汪广洋

3.汪广洋明史列传第十五文言文阅读

不清楚阅读题目是什么,下面是译文供参考。

汪广洋,字朝宗,高邮人,后定居太平。太祖渡江,将他召为元帅府令史、江南行省提控。设置正军都谏司后,汪广洋被提拔为谏官,升迁行省都事,屡次晋升,成为中书右司郎中。不久又主持骁骑卫事,辅助常遇春管理军务。攻下赣州后,汪广洋留守,被授为江西参政。

洪武元年(1368),山东平定,太祖以汪广洋廉明持重,命他管理行省,安抚、接纳新来归附者,百姓感到十分安定。这一年,汪广洋被召入宫任中书省参政。第二年,出任陕西参政。三年,李善长病,中书省无官,汪广洋被召为左丞。当时右丞杨宪专权断事。汪广洋对他的态度模棱两可,但仍然被他所忌恨,于是唆使御史弹劾汪广洋极不孝顺母亲。太祖切责汪广洋,将他放逐回乡。杨宪再次奏劾,汪广洋被迁徙海南。杨宪被诛后,太祖召还汪广洋。这年冬天,太祖封他为忠勤伯,食禄三百六十石。诰词中称他善理繁难事务,并屡献忠策,将他比作张子房、孔明。当李善长因病辞官后,便以汪广洋为右丞相,参政胡惟庸为左丞相。因汪广洋提不出什么建议,时间一久,被贬为广东行省参政,而太祖内心始终善待汪广洋,又将他召为左御史大夫。十年又授为右丞相。汪广洋沉溺酒中,与胡惟庸同为丞相,只是随波逐流,保持官位而已。太祖曾多次告诫他。

十二年十二月,中丞涂节说刘基是被胡惟庸毒死的,汪广洋应当知道内情。太祖便问他,汪广洋回答:“没有此事。”太祖大怒,指责汪广洋结党欺君,将他贬往广南。船至太平,太祖追怒其在江西包庇文正,在中书省不揭发杨宪的奸罪,赐诏将其处死。

汪广洋年少时从师余阙,博通经史,善写篆体隶书,工于诗歌。为人宽和自保,与奸人同职而不能离去,所以最终招致杀身之祸。

4.于栗碑,代人也

于栗磾,是代郡人,能在马上左右开弓,武艺过人。

出自:

《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代人也。

《魏书·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于栗磾)能左右驰射,武艺过人。登国中,拜冠军将军,假新安子。

于栗磾,代郡人[1] ,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魏名将。于栗磾好使一杆黑矛,武艺超群,在马上可以左右开弓,有万夫不当之勇。刘裕北伐后秦时,对驻扎在黄河边上的于栗磾很是惧怕,亲自写信向他借道,在信的开头称他为“黑槊公麾下”。明元帝得知消息后,十分赞许,便赐他称号为“黑槊将军”。于栗磾年少时就开始统军,直至白发苍苍,他临事善作决断,所向无前。加之谦虚待人,礼贤下士,不滥用刑罚。所以得知他去世时,太武帝伤心惋惜不已。

文言文汪广洋朝宗题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