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利文言文翻译(《甘利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1.《甘利阅读答案(附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甘 利明·江盈科呜呼,味之至甘者,莫过于利;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

以至甘之味,投至厌苦之人,往往如石授水,有受无拒。故四知却馈,杨震标誉于关西;一钱受选,刘宠著称于东汉;挥锄隐居,视同瓦砾;披裘老子,耻拾道遗。

史册所书,晨里落落;而垂涎染指,曲取贪图者,则天下滔滔也。尝闻一青衿,生性狡,能以谲计诳人。

其学博持教甚严,诸生稍或犯规,必遣人执之,扑无赦。一日,此生适有犯,学博追执甚急,坐彝伦堂,盛怒待之。

已而生至,长跪地下,不言他事,但曰:“弟子偶得千金,方在处置,故来见迟耳。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问之曰:“尔金从何处来?”曰:“得诸地中。”

又问:“尔欲作何处置?”生答曰:“弟子故贫,无资业。今与妻计,以五百金市田,二百金市宅,百金置器具、买童妾,止剩百金,以其半市书,将发愤从事焉,而以其半致馈先生,酬平日教育,完矣。

”博士曰:“有是哉!不佞何以当之?”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饮半酣,博士问生曰:“尔适匆匆来,亦曾收金箧中扃钥耶?”生起曰:“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醒,已失金所在。

安用箧?”博士遽然曰:“尔所言金,梦耶?”生答曰:“固梦耳。”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徐曰:“尔自雅情,梦中得金,犹不忘先生,况实得耶?”更一再觞出之。嘻,此狡生者,持梦中之金,回博士于盛怒之际,既赦其扑,又从而厚款之。

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可惧也已!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曰:“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呜呼,韩子之言,世情也。

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而美衣媮食,歌童舞姬,受享拟王者。 醉中语人曰:“我若无主意,听孔夫子说话,今且无饭吃,安得有此?”噫,此造业之人,造业之言。

然彼直狂诞,敢为此语,世之“口不若人,心若人”者,可胜数哉!(选自《明清散文集萃》)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博士闻生得金多,辄霁怒 霁:(怒气)消除B.不佞何以当之 不佞:不才C.博士不怿,然业与款洽,不能复怒 怿:高兴D.楚有一人为令,以墨罢官归 墨:错判官司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弟子布置此金甫定,为荆妻转身触弟子君为我呼人,吾得兄事之B.尝观韩非以出妇喻黜官愿以十五城请易璧C.史册所书,晨星落落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D.人之至苦者,莫甚于贫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博士听学生说钱乃梦中所得,非常不高兴,但又想到自己已经用好酒好菜招待了他,于是就没有发作,又敬了学生两杯酒后就走出门去。

B.文章开头作者直陈自己的观点,然后连举杨震等四例进行论证,有理有据,说服力强。C.作者用“造业之人,造业之言”痛斥那个楚令和他所说的话,表达了自己对这种无耻丑陋言行的强烈批判。

D.这篇文章所讲的几个故事显示了金钱的巨大力量。 文章的思想意义在于抨击了贪官污吏的丑行,揭露了金钱的无形而巨大的腐蚀力量,让人们警醒和自戒。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遂呼使者治具,甚丰洁,延生坐觞之,谈笑款洽,皆异平日。

(3分)译文:(2)然则金之名且能溺人,彼实馈者,人安得不为所溺?(3分)译文:(3)为妇而出,常也,所贵善营私耳;居官而黜,亦常也,所贵善货殖耳。(4分)译文:。

2.《甘戊渡河》文言文翻译是什么?

译文甘戊出使齐国,走到一条大河边,船夫说:“河面很窄,你(却)不能够自己过河,能够替国王去游说吗?”甘戊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

世间万物,各有所能,比方说,恭谨而又忠厚老实的人,能够奉侍君主,不能够用他们带兵打仗;骏马日行千里,为天下骑士所看重,可是如果叫它去捕获老鼠,那它肯定不如一只小猫;宝剑削铁如泥,为天下勇士所青睐,可是如果用它来劈砍木柴,那它肯定不如一把斧头。用船桨划船,让船顺着水势起伏漂流,我不如你;然而游说各个小国大国的君主,你就不如我了。”

船夫听了甘戊一席话,顿时无言以对,他心悦诚服地请甘戊上船,送甘戊过河。【原文】: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騄駬,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戊矣。”

【文译】:①甘戊(wù):战国时秦国人。秦武王时为左相,秦昭王时逃奔齐国。

②使:出使③间:缝隙,此指河面很窄④谨愿敦厚:恭敬而又忠厚老实⑤曾:竟然,甚至。防抓取,学路网提供内容。

⑥说:做说客。⑦干将:宝剑⑧说:说服⑨骐骥騄駬:四种千里马的名字【出处】:《说苑》。

文言文,翻译

3.英语翻译甘戎使于齐(原文)甘戎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

原文:甘戎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戎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干将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子亦不如戎矣.”译文:甘戎出使齐国,要渡过一条大河.船夫说:“河水在这边隔着,你都不能自己渡过,有能力替大王做说客吗?”甘戎说:“不是这样的,你不知道.万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谨慎老实,可以用来侍奉君主而不消用兵;良马,能驾驭千里,放在宫室让它捕老鼠,不如小猫;干将这把剑很锋利,名闻天下,用它来砍伐数目,不如斧头(斤也是一种斧头).现在摇着船桨过河,我不如你;说服千乘(相当于现在的发达国家)之国的君主,你又不如我啊。

4.《梓人传唐•柳宗元阅读答案附译文》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梓人传 唐•柳宗元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

有梓人①款其门,愿佣隙宇而处焉。所职寻引②、规矩、绳墨,家不居砻③斫之器。

问其能,曰:“吾善度材。视栋宇之制,高深圆方短长之宜,吾指使而群工役焉。

舍我,众莫能就一宇。故食于官府,吾受禄三倍;作于私家,吾收其直大半焉。”

他日,入其室,其床阙足而不能理,曰:“将求他工。”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

其后,京兆尹将饰官署,余往过焉。委群材,会众工。

或执斧斤,或执刀锯,皆环立向之。 梓人左持引,右执杖,而中处焉。

量栋宇之任,视木之能举,挥其杖曰:“斧!”彼执斧者奔而右;顾而指曰:“锯!”彼执锯者趋而左。俄而斤者斫,刀者削,皆视其色,俟其言,莫敢自断者。

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画宫于堵,盈尺而曲尽其制,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既成,书于上栋曰:“某年某月某日某建。”则其姓字也。

凡执用之工不在列。余圜视大骇,然后知其术之工大矣。

彼为天下者,本于人。彼佐天子相天下者,举而加焉,指而使焉,条其纲纪而盈缩焉,齐其法制而整顿焉,犹梓人之有规矩、绳墨以定制也。

择天下之士,使称其职;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视都知野,视野知国,视国知天下,其远迩细大,可手据其图而究焉。

犹梓人画宫于堵而绩于成也。能者进而由之,使无所德;不能者退而休之,亦莫敢愠。

夫然后相道得而万国理矣。相道既得,万国既理,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

”后之人循迹而慕曰:“彼相之才也。”犹梓人自名其功而执用者不列也。

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注释]①梓人:木匠师傅。

②寻引:度量长短的工具。③砻:磨刀石。

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愿佣隙宇而处焉 佣,租B。 委群材 委,派C。

莫敢自断者 断,决定D。 使无所德 德,感激6。

下列句子中,全部间接表现梓人“其术之工大”的一组是( )①家不居砻斫之器 ②皆环立向之 ③计其毫厘而构大厦,无进退焉 ④余圜视大骇 ⑤天下举首而望曰:“吾相之功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④7。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有一天,裴封叔到木匠的屋里去,看见木匠睡的床缺了一只脚,叫他自己修,木匠却不理睬,要请其他人来修。

B。 后来,我做京兆尹时修建衙门,在房屋建成以后,看到正梁上题的字,只有这个木匠师傅的姓名,所有实际动手造房子的工匠们都不列名,C。

那些辅佐皇帝、治理国家的宰相,选拔、任命官吏,指挥、使用官吏,就像那个木匠师傅依据规矩绳墨来决定房屋的规格一样。D。

那些远近大小的各种事情,宰相都可以用手按着图纸来决定怎样处理它们。这就像木匠师傅在墙上先画宫殿草图,然后照着它建造直到完成一样。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余甚笑之,谓其无能而贪禄嗜货者。⑵其不胜任者,怒而退之,亦莫敢愠焉⑶大哉相乎!通是道者,所谓相而已矣。

5.临危护母 译文

一、译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郡温县人。

少年时是书生,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贼寇。同行的人们都丢下老人和弱小逃走了。

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 贼寇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

司马芝叩头说道:“母亲老了,杀了我之后放过我的母亲吧。”贼寇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

司马芝因此免于被杀,推着小车把他母亲拉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仪节操。

二、原文 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

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

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 三、出处 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司马芝传》。

扩展资料文章涉及主人公介绍 司马芝,字子华,生卒年不详,河内温(今河南温县)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

曾以遵守礼义著名。曹操平定荆州后被任命为营县长。

他能依法办事,不徇私情,善于断案,历任大理正、甘陵等郡太守、大司农、河南尹等。司马芝为人正直,不惧权势,连太皇太后卞氏的说情也不予通融,又能体贴下属,不谋私利,是魏国历任河南尹中最杰出的清正官员。

司马芝宽恕嫌犯 不久,司马芝被提升为大理正。有人偷窃了官府的白绸放在厕所上面。

吏卒们怀疑是女工干的,就把她们抓起来关进监狱。司马芝说:“处罚罪行时的失误,都是失误在用刑过分苛刻残暴上。

现在先找到了赃物,然后才去审讯,求得供词。 如果她们经不住拷打,有可能被迫说假话承认偷窃。

根据假话定的案情,是不能用来判断罪案的。而且执政宽大简便,使人民容易服从,这是德行高尚人物的教化。

不放过一个有罪的人,只是平庸世道的治理方法罢了。如今我宽恕了这些嫌疑犯,用来发扬使人民容易服从的道义,不也是可以的吗?”曹操接受了他的建议。

司马芝历任甘陵、沛郡、阳平等地太守,所到之处都有政绩。 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尹。

他抑制豪强,扶持贫弱,私下请托也行不通了。正遇宫中太监想托司马芝办事,又不敢开口讲,就通过司马芝妻子的伯父董昭传话。

董昭也害怕司马芝,不给太监传话。 司马芝给下属官员们写了告示,规定教令说:“君王能够设立法令,却不能让吏员们一定不违犯法令。

吏员们能触犯教令,却不能让君主始终不知道。设立了法令却有人违犯,这是君主的不足,官吏们触犯了教令让君主知道后,就是官吏们的灾祸了。

君主在上面有劣政,官吏们在下面造成灾祸,这是政事得不到治理的原因。大家能不以此自勉吗?”于是他下属的官吏们没有不以此勉励自己的。

门下循行官曾经怀疑门干偷了发簪,门干的说法与此不相符,曹掾就把他抓来判罪。 司马芝下令说:“凡是事物都有相似得难以分别的,如果没有离娄那样的眼力,很少能不受迷惑。

即使真是门干偷的,循行官怎么会忍心把一个簪子看得那么重,却把伤害自己的同类看得很轻呢?这件事放下不要再审问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司马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 (二十四史之一)。

6.翻译文言文

子桑户曰:“子独不闻假人之亡与?林回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

或曰:‘为其布与?赤子而布寡矣;为其累与?赤子而累多矣;弃千金之璧,负赤子而趋,何也?’林回曰:‘彼以利合,此以天属也。’夫以利合者,迫穷祸患害相弃也。

以天属者,迫穷祸患害收也。夫相收之与相弃亦远矣。

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彼无故以合者,则无故以离。

——《庄子》 桑雽回答说:“你没有听说过那假国人的逃亡吗?林回舍弃了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有人议论:‘他是为了钱财吗?初生婴儿的价值太少太少了;他是为了怕拖累吗?初生婴儿的拖累太多太多了。

舍弃价值千金的璧玉,背着婴儿就跑,为了什么呢?’林回说:‘价值千金的璧玉跟我是以利益相合,这个孩子跟我则是以天性相连。’以利益相合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抛弃;以天性相连的,遇上困厄、灾祸、忧患与伤害就会相互包容。

相互收容与相互抛弃差别也就太远了。而且君子的交谊淡得像清水一样,小人的交情甜得像甜酒一样;君子淡泊却心地亲近,小人甘甜却利断义绝。

大凡无缘无故而接近相合的,那么也会无缘无故地离散。”。

7.哪位大神可以帮我翻译一段文言文

《通典》说:“昔黄帝始经土设井以塞诤端,立步制亩以防不足,使八家为井,井开四道而分八宅,凿井於中。

既牧之於邑,故井一为邻,邻三为朋,朋三为里,里五为邑,邑十为都,都十为师,师十为州。夫始分之於井则地著,计之於州则数详。

迄乎夏殷,不易其制。”这样的好处就如《通典》所说的,可以“一则不泄地气,二则无费一家,三则同风俗,四则齐巧拙,五则通财货,六则存亡更守,七则出入相司,八则嫁娶相媒,九则无有相贷,十则疾病相救。

是以情性可得而亲,生产可得而均,均则欺陵之路塞,亲则斗讼之心弭”了。这就是“黄帝画野,始分都邑”。

《汉书 地理志》说:“昔在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旁行天下,方制万里,画野分州,得百里之国万区。尧遭洪水,怀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列五服,任土作贡。曰: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尧时大水将天下弄的一塌糊涂,于是尧作十二州,使禹治之。这就是初奠山川了。

古书说:“尧遭洪水,使禹治之。至舜即位,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

禹受命,复为九州。殷汤受命,因夏九州也。

《河图》曰:《九州殊题》:水泉刚柔各异。青徐角羽集,宽舒迟,人声缓,其泉酸以咸。

荆扬角徵会,气漂轻,人声急,其泉酸为苦。梁州商徵接,刚勇漂,人声骞,其泉苦以辛。

兖豫宫徵合,平静有虑,人声喘,其泉甘以苦。雍冀合商羽,端駃烈,人声捷,其泉辛以咸。”

这里也算诗中国比较早的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解释了。宇宙之江山不改,古今之称谓各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里这句,想必大家都知道了。上下四方为宇,往来古今为宙。

宇是空间上的概念,而宙是时间上的概念。就好比我们现在说“古今中外”一样,也是一种习惯的说法了。

《庄子》说:“彼其道远而险,又有江山,我无舟车,奈何?”我想去,但是山高路远,又有大江,我没有船也没有车,我怎么去呢?唐人诗说:“江山非旧主,云雨是前身”。用江山代说国土。

殊,分、区别的意思。《史记 太史公自序》说:“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说: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江山还是这江山,只是物是人非了。后人在这江山之上,留下自己的痕迹,留下自己的名号,比如现在全国的中山路、五一路、解放路就是所谓的“古今之称谓各殊”了。

北京原属幽燕,金台是其异号;南京原为建业,金陵又是别名。北京,原来属于辽东,号三韩。

后来有叫北直,别号金台。古代属于幽州和冀州。

首府在顺天,顺天别号燕山。这个就这样吧,不深挖了,如果说历朝历代沿革,我就懒得查书了。

南京,首府江宁,别号建业。楚威王因为建业有帝王之气,所以埋金以镇之,所以叫金陵。

故诗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 “秦始皇时,望气者云:金陵有王者气,故断连岗,改名秣陵也。”

所以又有秣陵之称。浙江是武林之区,原为越国;江西是豫章之地,又曰吴皋。

浙江有江,发源于歙县玉山,曲折而东入于海,所以叫浙江。浙江首府杭州,西南有虎林山,因为避唐讳,所以改称武林。

后来也以武林称杭州,如宋人有《武林旧事》。浙江东周时属吴越的。

所以叫原为越地。江西春秋属吴国,战国属楚国,汉代属豫章郡。

皋gāo是水边淤地的意思。吴皋,吴文英有词“送客吴皋”,《新唐书》说丰城一曰吴皋。

《读史方舆纪要》说,“江西地当吴、楚、闽、越之交,险阻既分,形势自弱,安危轻重,常视四方。然规其大略,亦非无事之国也。

是故九江雄据上游,水陆形便,足以指顾东西,非特保有湖滨而已。南、赣为南方藩屏,汀、漳、雄、韶诸山会焉,连州跨郡,林谷茂密,盗贼之兴,斯为渊薮,故设重臣临之。

岂徒扼闽岭之襟喉哉?抑且临南昌之项背矣!”大概这就是为什么说江西是吴皋吧?感叹一下,难难难,于地理一科,本来就不是很留心,加上一直以来就没有学过多少相关知识,唯一读过的就一部《方舆纪要》,这注解起来真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周礼注曰 郑司农云:“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貉狄。”

玄谓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芈蛮矣。”

四、八、七、九、五、六,周之所服国数也。财用,泉谷货贿也。

利,金锡竹箭之属。害,神奸,铸鼎所象百物也。

《尔雅》曰:“九夷、八蛮、六戎、五狄,谓之四海。” 疏曰:先郑云“东方曰夷”者,以经云四夷,即为东夷也。

然夷之数皆言九,於此独言四,不得即以为始此。不先言九夷者,以其已有四夷之名为目,不可重言九夷,故先从南数之也。

又云“北方曰貉狄”者,先郑既以四夷为东方夷,即以貉狄总属北方也。“玄谓闽,蛮之别也,《国语》曰‘闽,芊蛮矣’”者,按《郑语》史伯曰“蛮,芊蛮矣”,注云:“谓上言叔熊避难於濮蛮,随其俗如蛮人也,故曰蛮。”

彼不作闽者,彼盖后人转写者误。郑玄以闽为正。

叔熊居濮如蛮,后子从分为七种,故谓之七闽也。按经,闽虽与蛮七八别数,本其是一,俱属南方也。

云“四、八、七、九、五、。

8.《两败俱伤》文言文翻译 跪求

原文:王不闻夫管与之说乎?有两虎争人而斗者,管庄子将刺之④,管与止之曰:“虎者,戾虫;人者,甘饵也。

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子待伤虎而刺之,则是一举而兼两虎也。

无刺一虎之劳,而有刺两虎之名。'齐、楚今战,战必败。

败,王起兵救之,有救齐之利,而无伐楚之害。计听知覆逆者,唯王可也。

计者,事之本也;听者,存亡之机也。计失而听过,能有国者寡也。

故曰:‘计有一二者难悖也,听无失本末者难惑⑤。” 翻译:大王您不曾听到过管与的言论吗?有两只老虎因抢着吃一人而搏斗,卞庄子要去刺杀它们,管与制止他说:“老虎是一种贪婪残暴的动物,人是它最美好的食物。

现在两只虎因争一人而搏斗,小老虎一定会死掉,大老虎必定要负伤。你只需等待时机去刺杀负伤的老虎,那可是一举而能获得两只老虎的了。

没有付出刺杀一只老虎的劳力,却有刺死两只老虎的美名。’现在齐、楚两国交战,交战双方必定有一方失败。

一方失败,大王就可以出兵去救助,这样,能占有救助齐国的好处,而不会有讨伐楚国的坏处。能谋善断又能预知事情发展的顺利与不顺利,只有大王您能做到。

谋略,是办事的根本;决断,是存亡的关键。谋略错了而决断又出现过失,能取得国家的是太少了。

所以说:‘反复计谋的很难出现错误,决断不失本末的也难以出现混乱。’”。

甘利文言文翻译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