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考什么意思(文言文中考是什么意思?)

1.文言文中考是什么意思?

考kǎo

【形容词】

[1](形声字。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

同本义: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考kǎo

【名词】

[2]去世的父亲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考kǎo

【动词】

[3]假借为“考”。敲,击。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4]假借为“拷”。拷打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查核,考试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6]审察,察考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7]完成;建成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知识点总结,中考语文文言文必考篇目,深圳中考语文文言文已考过的篇目

2.中考语文文言文考哪些?

2009年中考文言文课内阅读篇目

序号 册数 课目 课文 作者

1 七上 5 童趣

2 七上 10 《论语》十则 孔子 课标篇目

3 七上 25 咏雪

4 七上 25 陈太丘与友期

5 七下 5 伤仲永 王安石

6 七下 20 口技

7 七下 25 夸父逐日

8 八上 21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课标篇目

9 八上 22 陋室铭 刘禹锡 课标篇目

10 八上 22 爱莲说 周敦颐 课标篇目

11 八上 26 三峡 郦道元 课标篇目

12 八上 27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文言文,什么意思,中考,语文

3.历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考了什么

近五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07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答: 四、本题共9分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08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写作“霪”。

②[曜]有版本写作“耀”。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l)山岳潜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烟一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影沉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共3分。

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

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09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10年四、文言文。

4.历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考了什么

近五年北京市中考试题——文言文阅读07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0-13题。

林尽水源,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不迷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10.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良田 无论 B.绝境 问津 C.问讯 间隔 D.交通 妻子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 要: (2)欣然规往 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2分)(1)才通人 翻译: (2)便扶向路 翻译: 13.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 答: 四、本题共9分10答案:D 11答案:(1)邀请 (2)计划;打算12.答案:(1)仅容一个人通过。(2)就顺原路回去。

13.答案要点:①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②挑花源人向渔人说明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③桃花源人向渔人询问外界的情况。④桃花源人嘱咐渔人不要向别人提起这里的情况。

08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岳阳楼记》选段,完成第10—12题。若夫淫①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②,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① [淫]有版本写作“霪”。

②[曜]有版本写作“耀”。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3分)(1)樯倾揖摧 摧:________(2)浮光跃金 金:________(3)把酒临风 把: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l)山岳潜形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长烟一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静影沉璧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登楼者面对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或“感极而悲”,或“其喜洋洋”,这样的情怀分别源自他们怎样的人生经历或思考?(用原文回答)(3分) “感极而悲”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喜洋洋”源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10.答案:(1)断折 (2)金色 (3)持(执) (共3分。

共3道小题,每小题l 分)11.答案:(l)山岳隐没了形体。(2)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3)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共3分。

共3道小题,每小题1分)12.答案:“感极而悲”源自: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其喜洋洋”源自:宠辱偕忘 (共3分。共3句,每句1分,多答l句扣1分,扣完为止)09年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发: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 过:______________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分) (1)饿其体肤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0.答案:(1)起,指被任用(2)犯错误(或:犯过失)11.答案:(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或: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2)使他做事不顺。

(或: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12.答案: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10年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 阅读《陈涉世家》(。

5.关于中考语文的文言文翻译问题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

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文言文翻译 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美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

文言文翻译的原则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文言文翻译是一种综合性练习,它既能考查文言文基础知识的运用,又能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

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

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

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

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

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

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

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

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 1. 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

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 2. 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

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3. 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

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

4. 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

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

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 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

中考语文文言文考什么意思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