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之死文言文翻译(屈原之死翻译)
1.屈原之死翻译
屈原到了江边,弄散头发在沼泽边上吟诗。
容颜憔悴,身体枯槁。渔父看到他这样便问他:“你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弄成这副模样?”屈原说:“世上的人都很污浊只有我清白,大家都是醉的只有我清醒,因此我被放逐了。”
渔父说:“这个圣人啊,不被事物拘泥才能和外界交流。大家都浑浊,为什么你不随波逐流呢?大家都醉了,为什么你不也喝醉么?为什么要带着满身的才华而早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沐浴完的要整理衣冠,又有谁能因为自身的清白而受外物的浑浊呢?宁愿跳入河流被鱼吃入肚子里,又怎么可以让世俗的污垢玷污我白洁的身躯呢?” 于是写了怀沙赋。
2.屈原之死译文谁有、今天的作业、急
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
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学识渊博,记忆力很强,对国家存亡兴衰的道理非常了解,对外交往来,接人待物的辞令又非常熟悉。因此他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对外就接待各国使节,处理对各诸侯国的外交事物。
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
有一次,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但屈原不肯给他。
他就和楚怀王说屈原的坏话:“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怀王听了,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屈原对怀王听闻失灵而不能分辨是非,视线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而不能辨明真伪,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所谓“离骚”,就是遭遇忧患之意。
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在处境窘迫的时候,就要追念根本,所以在劳累困苦到极点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受到病痛折磨无法忍受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坚持公证,行为耿直,对君王他一片忠心,竭尽才智,但是却受到小人的挑拨离间,其处境可以说是极端困窘了。因诚心为国而被君王怀疑,因忠心事主而被小人诽谤,怎能没有悲愤之情呢?屈原写作《离骚》,正是为了抒发这种悲愤之情。
《诗经·国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诗经·小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而像屈原的《离骚》,可以说是兼有以上两者的优点。
屈原在《离骚》中,往上追述到帝喾(kù库)的事迹,近世赞扬齐桓的伟业,中间叙述商汤、周武的德政,以此来批评时政。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因果必然,这些都讲得非常详尽。
其语言简约精炼,其内容却托意深微,其情志高洁,其品行廉正,其文句虽写的是细小事物,而其意旨却极其宏大博深,其所举的虽然都是眼前习见的事例,而所寄托的意义却极其深远。其情志高洁,所以喜欢用香草作譬喻。
其品行廉正,所以至死也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身处污泥浊水之中而能洗涤干净,就像蝉能从混浊污秽中解脱出来一样,在尘埃之外浮游,不被世俗的混浊所玷污,清白高洁,出污泥而不染。
推论其高尚情志,就是说与日月争辉也是恰宜的。 屈原被贬退之后,秦国想发兵攻打齐国,可是齐国与楚国有合纵的盟约,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说:“秦国非常痛恨齐国,但齐国和楚国有合纵的盟约,若是楚国能和齐国断交,那么秦国愿意献出商、於一带六百里土地。”
楚怀王贪图得到土地而相信了张仪,就和齐国断绝了关系,并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了楚国,对使者说:“我和楚王约定的是六里,没听说过有什么六百里。”
楚国使者非常生气地离去,回到楚国把这事告诉了怀王。怀王勃然大怒,大规模起兵攻打秦国。
秦国也派兵迎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并斩杀八万人,俘虏了楚将屈丐,接着又攻取了楚国汉中一带的地域。于是楚怀王动员了全国的军队,深入进军,攻打秦国,在蓝田大战。
魏国得知此事,派兵偷袭楚国,到达邓地。楚兵非常害怕,不得不从秦国撤军回国。
而齐国很痛恨怀王背弃盟约,不肯派兵救助楚国,楚国的处境非常艰难。 第二年,秦国提出割让汉中一带土地和楚国讲和,但楚怀王说:“我不希望得到土地,只想得到张仪就甘心了。”
张仪听到这话,就说:“用我一个张仪来抵汉中之地,请大王答应我去楚国。”张仪到楚国之后,又给楚国掌权的大臣靳尚送上厚礼,并用花言巧语欺骗怀王的宠姬郑袖,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的话,把张仪又给放跑了。
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再担任重要官职,刚被派到齐国出使,回来之后,向怀王进谏说:“大王您为什么不杀了张仪呢?”怀王感到很后悔,派人去追赶,但已经来不及了。 在此之后,各诸侯国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死了楚国大将唐眛(mò,陌)。
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想和楚怀王见见面,楚怀王想要前往,屈原劝谏说:“秦国是虎狼一般贪暴的国家,是不能信任的,还是不去为好。”可是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前去,他说:“为什么要断绝了秦王的好意呢?”怀王最终还是去了。
但他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斩断了他的归路,把怀王扣留,为的是让他答应割让土地。怀王大怒,不肯应允。
逃到赵国,但赵国拒绝接纳。然后又来到秦国,最终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葬。
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因子兰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死在秦国,楚国人都把此事的责任归罪于子兰。
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也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王能突然觉悟,不良习俗也为之改变。
他总是不忘怀念君王,复兴国家,扭转局势,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心情。然而终究无可奈何,所。
3.屈原国殇的 翻译?
国殇(原文)、、、国殇(翻译篇)、(1) 操吴戈兮被犀甲,、操吴戈啊披铠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车交错啊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旗蔽日啊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箭交坠啊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侵我阵啊犯我地,(3) 左骖殪兮右刃伤。
、左马死啊右马伤。(4) 霾两轮兮絷四马,、埋两轮啊拴四马,(5) 援玉枹兮击鸣鼓。
、敲玉槌啊响战鼓。(6) 天时怼兮威灵怒,、天发威啊神灵怒,(7) 严杀尽兮弃原野。
、厮杀尽啊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出不回啊去不返, 平原忽兮路超远。
、平原阔啊路遥远。 带长剑兮挟秦弓,、佩长剑啊带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首身离啊为国薨。(8) 诚既勇兮又以武,、既英勇啊又威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还刚强啊不可凌。(辱) 身既死兮神以灵,、身既死啊神显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魂魄强啊为鬼雄。(9) [注释] (1)殇(Shā ng):未成年而死。
国殇:为国家牺牲。《国殇》是屈原悼念为国家牺牲的战士所作。
(2)吴戈:指吴国产的戈。秦弓:秦国产的弓,均为当时质量好的武器。
毂(Gǔ):车轮中心内贯车轴,外承辐条的部位。车错毂:指敌我双方战车交错。
(3)凌:一、侵犯;二、凌辱,欺侮、侮辱。躐(Liè):践踏。
(4)左骖(Cān):架在战车左边的战马。殪(Yì):死。
(5)霾:同“埋”。絷(Zhí):拴住。
此句的意思的是:车轮遭陷进深深的凹地里面,虽然战马竭进全力但是仍然不能将战车拉起来,就好象车轮被埋起,战马被栓住一样。此句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6)援:拿。玉枹(Fú):嵌玉的鼓槌。
(7)怼(Duì):恨。 (8)惩:悔。
薨(hōng):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国薨:为国家而牺牲。
(9)毅:刚强。鬼雄:鬼中的英雄豪杰。
4.屈原五月五日投汨而死,原文和翻译
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罗而死,楚人哀之。每至此日,竹筒贮米,投水祭之。汉建武中,长沙欧回,白日忽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谓曰:‘君当见祭,甚善。但常所遗,苦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树叶塞其上,以五彩丝缚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回依其言。世人作粽,并带五色丝及楝叶,皆汨罗之遗风也。
翻译:
屈原于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楚国人纷纷哀悼他。到了这一天,人们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来祭奠他。
东汉建武年间,长沙有个人叫区曲,大白天忽然看见一个士人,自称三闾大夫。他对区曲说“得知你正要来此祭奠一番,很好。但这些年大家所送来的东西,全被蛟龙偷去吃了。今天你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的话,可以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这两样东西是蛟龙最害怕的呵!”区曲照他说的这样去做了。今天,老百姓们在五月初五包粽子时,还要包上楝树叶、缠上五彩线,这便是汨罗河的遗风呵。
5.屈原 国殇 译文
国殇》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gu)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lie)余行(hang), 左骖(can)殪兮右刃伤 霾(mai)两轮兮挚(zhi)四马, 援玉枹(fu)兮击鸣鼓。
天时怼(dui)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带长剑兮挟(xie)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 终刚强兮不可凌。
身既死兮神以灵, 子魂魄兮为鬼雄。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
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
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玉槌啊敲打响战鼓。天昏地暗啊威严神灵怒,残酷杀尽啊尸首弃原野。
出征不回啊往前不复返,平原迷漫啊路途很遥远。佩带长剑啊挟着强弓弩,着身分离啊壮心不改变。
实在勇敢啊富有战斗力,始终刚强啊没人能侵犯。身已死亡啊精神永不死,您的魂魄啊为鬼中英雄! 【屈原 国殇原文】 操吴戈兮被犀甲(1),车错毂兮短兵接(2)。
旌蔽日兮敌若云(3),矢交坠兮士争先(4)。 凌余阵兮躐余行(5),左骖殪兮右刃伤(6)。
霾两轮兮絷四马(7),援玉枢兮击鸣鼓(8)。 天时怼兮威灵怒(9),严杀尽兮弃原野(10)。
出不入兮往不反(11),平原忽兮路超远(12)。 带长剑兮挟秦弓(13),首身离兮心不惩(14)。
诚既勇兮又以武(15),终刚强兮不可凌(16)。 身既死兮神以灵(17),魂魄毅兮为鬼雄(18)。
【屈原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一前278年),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名平,战国中期楚国人。
他生活在楚国由强盛走向衰落的怀王和顷襄王时期。年轻时曾得到楚怀王的信任,做过楚国的左徒(官名),参与国家大事。
他学识广博,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为了振兴楚国,进而统一中国,他积极主张对内任用贤能,修明法度,富国强兵;对外联齐抗秦。
他的政治主张和活动触犯了腐朽贵族集团的利益,受到诬陷和排挤,被昏庸不察的怀王免职流放到汉水北部。后曾做过负责管教王族子弟的三阊大夫。
顷襄王时又被流放到长江南部。大约在公元前二七八年,楚都郢城被秦军攻陷。
他看到祖国山河破碎,痛感国家政治黑暗,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于农历五月五日,怀着满腔忧愤,投汨罗江(在今湖南省汨罗县)自杀。 他的作品有《九歌》、《离骚》、《九章》、《天问》、《捂魂》等,大部分是流放中写的。
这些作品,真实地反映了楚国的社会现实和楚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深刻地表现了他的进步的政治理想和正直的人生态度,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腐朽反动的政治势力,抒写了爱国爱民的炽烈情怀;激情澎湃,气概非凡,想象奇幻,语言瑰丽,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积极浪漫主义的光辉起点,刘我国文学的发展声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史记》第八四卷有传。
【屈原 国殇注释】 (1)操;拿着。吴戈;战国时吴国制造的一种特别锋利戈。
谈:通“披”。犀甲犀牛皮制作的铠甲。
(2)车错毂;指两国双方激烈交战,兵率来往交错。毂是车轮中心插轴的地方。
短兵;指刀剑一娄的短兵器。 (3)旌蔽日兮敌若云;旌旗遮蔽了太阳,敌兵象云一样聚集在一起。
旌:用羽毛装饰的旗子。 (4)矢交坠兮士争先;是说双方激战,流箭交错,纷纷坠落,战士却奋勇争先杀敌。
矢:箭。(5)凌:侵犯。
躐(舱列):践踏。行:行列。
(6)左骖(can):古代战车用四匹马拉,中间的两匹马叫“服”,左右两边的肼“骖”。殪(yi义):缁地而死。
右:指右骖。刃伤;为兵刃所伤。
(7)霾两轮兮絷四马:意思是把(战车)两轮埋在土中,马头上的缰绳也不解开,要同敌人血战到底。霾(埋)。
通埋。絷(直);绊往。
(8)援玉袍兮击鸣鼓:主帅鸣击战鼓以振作士气。援:拿着。
袍;鼓褪。 (9)天时:天意。
怼(对):怨。威灵怒:神曼震怒。
(10)严杀:酣战痛杀。弃原野;指骸骨弃在战场上。
(11)出不入兮往不反;是说战士抱着义无反顾的必死决心。 (12)忽:指原野宽广无际。
超:通迢。 (13)挟 (鞋);携,拿。
秦弓:战国秦地所造的弓(因射程较远而著名)。(14)首身离:头和身子分离,指战死。
惩:恐惧,悔恨。(15) 诚:果然是,诚然。
(16)终:始终。 (17)神以灵:指精神永存。
(18)鬼雄:鬼中英雄。 【屈原 国殇说明】 《国殇》是《九歌》中的一篇,是追悼为国捐躯的将士的祭歌。
国殇(shang伤):指为国牺牲的将士。楚怀王在位期间,楚国同秦国几次较大的战争,大多是楚国抵御强敌的自卫战争。
在这首诗中,诗人对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英雄气概和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给予高度评价,赞美他们活着是人中的英雄,死了是鬼中的豪杰。热情歌颂了楚国人民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毅的性格。
这首诗尽管是直赋其事,但既有比喻,又有想象,把强烈的英雄主义色彩和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融汇在全诗之中。风格悲壮,情调激昂,是《九歌》中一篇很有特色的作品。
/showart.asp?art_id=376 译文:手拿吴戈啊身穿犀皮甲,战车交错啊刀剑相砍杀。旗帜蔽日啊敌人如乌云,飞箭交坠啊士卒勇争先。
犯我阵地啊践踏我队伍,左骖死去啊右骖被刀伤。埋住两轮啊绊住四匹马,手拿。
6.麻烦帮忙翻译一下以下这段屈原自杀前的文言文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
(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
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
7.国殇(屈原)的翻译
[注释] (1)殇(Shā ng伤):未成年而死。国殇:为国家牺牲。《国殇》是屈原悼念为国家牺牲的战士所作。
(2)吴戈:指吴国产的戈。秦弓:秦国产的弓,均为当时质量好的武器。毂(Gǔ谷):车轮中心内贯车轴,外承辐条的部位。车错毂:指敌我双方战车交错。
(3)凌:一、侵犯;二、凌辱,欺侮、侮辱。躐(Liè猎):践踏。
(4)左骖(Cān参):架在战车左边的战马。殪(Yì异):死。
(5)霾:同“埋”。絷(Zhí执):拴住。此句的意思的是:车轮遭陷进深深的凹地里面,虽然战马竭进全力但是仍然不能将战车拉起来,就好象车轮被埋起,战马被栓住一样。此句展现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
6)援:拿。玉枹(Fú浮):嵌玉的鼓槌。
(7)怼(Duì对):恨。
(8)惩:悔。薨(hōng轰):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国薨:为国家而牺牲。
(9)毅:刚强。鬼雄:鬼中的英雄豪杰。
译:
手执吴戈锐呵身披犀甲坚,在车毂交错中与敌人开战。旌旗蔽日呵敌寇蜂拥如云,箭雨纷坠呵将士奋勇向前。敌寇凌犯我军阵呵践踏队列,左骖倒毙呵右骖伤于刀剑。埋定车轮呵拉住战马,拿过玉槌呵擂动鼓点。战气萧杀呵苍天含怒,被残杀的将士呵散弃荒原。既已出征呵就没想过要回返,家山邈远呵去路漫漫。带上长剑呵操起秦弓,纵使首身异处呵无悔无怨。真是英勇无畏呵武艺超凡,你永远刚强呵不可凌犯。既已身死呵将成神显灵,你是鬼中的英雄呵魂魄毅然。
8.翻译文言文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
屈原以五日死,楚人以舟楫拯之,谓之竞渡。又曰:五日投角黎以祭屈原,恐为蛟龙所夺,故为龙舟以遂之。
后汉黄琬,祖父琼,为太尉,以日食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对未知所况。琬年七岁,时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对。
刘骏家贫好学,常燎麻炬,从夕达旦,时或昏睡,及觉复读,常恐所见不博。闻有异书,必往祈借。
齐有一足鸟,舞于殿前。齐候问于孔子
孔子曰:此鸟名商羊。儿童有谣曰:天将大雨,商羊鼓舞。是为大雨之兆。后果然。
屈原以五天死,楚国人把船只拯救他们,所谓的竞赛。又有人说:五天投角黎以祭奠屈原,怕蛟龙所取代,所以为龙舟来实现它。
东汉黄碗,祖父琼,为太尉,因为日食情况。太后下诏问他吃多少,琼回答不知道该怎么。蒋琬年七年,这时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一天吃的我,像月亮一样的开始。黄琼大吃一惊,就把他的话回答。
刘骏穷人好学,经常用麻炬,从晚上到天亮,当时有人昏昏欲睡,等到醒来又读,常常担心所见不多。听说有别的书,一定要去借来读。
齐国有一只鸟,舞在殿前。齐侯问孔子,孔子说:这名商羊鸟。儿童有谣言说:天将降,商羊鼓舞。这是大雨的征兆。后来果然这样。
9.麻烦帮忙翻译一下以下这段屈原自杀前的文言文
[译文]
屈原被放逐后,在四海间流浪,在湖边一路吟唱,面色憔悴,神情枯槁。(湖上的)渔父见了,问道:“你不就是那位三闾大夫么?怎么竟成了这般模样?”
屈原道:“普天下都混浊,只有我还清白;所有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所以被君王流放啊。”
渔父道:“真正贤明的圣人不会拘泥于一事一物,而能随世情流转而相应地改变。世上的人都混浊,你何不也一起扬泥荡波?所有人都醉了,你何不也跟着吃糟喝酒?为什么要想得那么深远,凌驾于平庸的世人之上,使得自己被放逐呢?”
屈原道:“我听说:刚洗头的人一定会弹去帽子上的浮尘,刚洗澡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尘土。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身,受到外界的龌龊感染?我宁愿将此身投入湘水,葬身于江中的鱼腹之内,却怎能让洁净光明的纯白之质,蒙上世俗的尘埃?”
渔父微微一笑,拍打着船桨离去,口中唱道:“(湖上的)碧波清清,可以洗我的帽缨;(湖上的)碧波混浊,可以洗我的双足。”就这样唱着歌远去,不再与屈原说什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