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盛的意思(古文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1.古文中的盛是什么意思
详细释义
盛shèng
①<;形>;兴盛;旺盛。《伶官传序》:“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②<;形>;多;大量;茂盛。《采草药》:“山寺桃花始盛开。”
③<;形>;大;盛大。《滕王阁序》:“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形】程度深;范围广;规模大。《活板》:“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④<;形>;充足;充沛。《答李翊书》:“气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
⑤<;形>;好;美好。《教战守策》:“及至后世,用迂儒之议,以去兵为王者之盛节。”
⑥<;副>;极;非常。《中山狼传》:“已而简子至,求狼弗得,盛怒。”
盛chéng
①<;名>;放在器皿里用来祭祀的谷物。《左传·桓公六年》:“奉盛以告。”
②<;动>;把东西放进器物中。《伶官传序》:“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2.文言文翻译
晚游六桥①待月记
【原文】: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②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六桥:西湖苏堤上的六座桥,由南向北依次名为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②夕春(chōng):夕阳
【翻译】:
《晚游六桥待月记》翻译/袁宏道
西湖最美的时候,是春天时的几个月。白天最美时候,是烟雾弥漫的早晨,是山岚缭绕的傍晚。
今年春雪很盛,梅花被寒雪抑制住,后来才和桃花、杏花次第开放,尤其是难得一见的奇观。吾友陶望龄多次告诉我:「傅金吾园中的梅花,是宋代张功甫玉照堂中的旧东西,应该要赶紧去欣赏欣赏啊!」我当时被桃花迷恋住了,竟然舍不得离开湖上。
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草如烟、红花似雾,弥漫有二十多里呢!歌吹的声音恍若微风阵阵吹来,仕女的粉汗有似纷纷的细雨飘落,穿罗衫、著纨裤,游客之多,还多过堤畔的小草。真是艳丽极了!
然而杭州人游览西湖,却仅仅在午、未、申三个时辰(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其实翠绿染著湖光的美,岚色添加山岭的妙,都在朝日初升、夕阳未下的时候才最浓丽!
有月的夜景,其美更是难以形容。那花的姿态、柳的柔情,山的容颜、水的心意,更是别有一番情趣韵味。这种乐趣,只能留给山中的僧人和识趣的游客享用,那能够和凡夫俗子去说呢!
初至西湖记
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偏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
3.语文翻译 文言文
十七)王子敬自会稽经吴,闻顾辟疆有名园,先不识主人,径往其家①。
值顾方集宾友酣燕,而王游历既毕,指麾好恶,旁若无人②。顾勃然不堪曰:“做主人,非礼也;以贵骄人,非道也。
失此二者,不足齿之他耳③!”便驱其左右出门。王独在舆上,回转顾望,左右移时不至。
然后令送著门外,怡然不屑。 【注释】①顾辟疆:吴郡人,他的花园,池馆林泉之盛,号吴中第一。
②酣燕:通“酣宴”。指麾:同“指挥”,指点。
③伦:吴人称中州人为伧,含鄙薄意。 【译文】王子敬从会稽郡经过吴郡,听说顾辟疆有个名园,原先并不认识这个名园的主人,还是径直到人家府上去。
碰上顾辟疆正和宾客朋友设宴畅饮,可是王子敬游遍了整个花园后,只在那里指点评论优劣,旁若无人。顾辟疆气得脸负都变了,忍受不住,说道:“对主人傲慢,这是失礼;靠地位高贵来做视别人,这是无理。
失去了这两方面,这种人是不值得一提的伧父罢了!”就把他的随从赶出门去。王子敬独自坐在轿子里,左顾右盼,随从很久也不来。
然后顾辟疆叫人把他送到门外,对他但然自若,置之不理。
4.在文言文中云是什么意思
云的文言文意思和发音:
yún
①说。《兰亭集序》:“古人~:‘死生亦大矣。’”
②有。《荀子?法行》:“其~益乎。”
③如此;这样。《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者,则群聚而笑之。”
④用于句首、句中、句末,无意义。《诗经?卷耳》:“~何吁矣”《左传?成公十二年》:“日~莫矣。” 《核舟记》:“盖大苏泛赤壁~。”
⑤话。《苏武传》:“勿复有~。”
⑥云彩。《归去来兮辞》:“~无心以出岫。”
⑦盛多的样子。《过秦论》:“天下~集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