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高中课本文言文)

1.高中课本文言文

我放在这,你把它放在记事本下载好了OK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嘘戈,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石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若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呼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你还要的话,再找我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一遍过答案,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一遍过,八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文言文

2.现在高中课本有哪些古文?

第一册 《左传》 烛之武退秦师* 《国语》 勾践灭吴(节选) 《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触龙说赵太后 《论语》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 《孟子》 寡人之于国也* 《荀子》 劝学* 《庄子》 秋水(节选) 《论语》 季氏将伐颛臾 第二册 贾谊 过秦论 司马迁 鸿门宴 王羲之 兰亭集序 陶潜 归去来兮辞 韩愈 师说 杜枚 阿房宫赋 魏徵 谏太宗十思疏 柳宗元 种树郭橐驼传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欧阳修 伶官传序 苏轼 石钟山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姚鼐 登泰山记 龚自珍 病梅馆记 第三册 《诗经》 卫风·氓 《诗经》 秦风·无衣 《诗经》 魏风·静女 屈原 离骚(节选) 《玉台新咏》 孔雀东南飞(并序)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曹操 短歌行(其一)(对酒当歌) 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白居易 琵琶行(并序) 近体诗六首 王维 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杜甫 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杜甫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刘禹锡 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 李商隐 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 陆游 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词七首 李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柳永 雨霖铃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 秦观 鹊桥仙(纤云弄巧) 李清照 声声慢 辛弃疾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姜夔 扬州慢·淳熙丙辛日 苏洵 六国论 王安石 游褒禅山记 欧阳修 伶官传序 苏轼 石钟山记 归有光 项脊轩志 张溥 五人墓碑记 姚鼐 登泰山记 龚自珍 病梅馆记 屈原 湘夫人 乐府诗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柳宗元 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 元稹 闻乐天左降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 李贺 李凭箜篌引(残灯无焰影幢幢) 杜牧 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 温庭筠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李煜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登临送目) 苏轼 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周邦彦 苏幕遮(碧云天) 李清照 一剪梅(红耦香残玉蕈秋) 第四册 关汉卿 窦娥冤* 王实甫 长亭送别 汤显祖 闺塾* 孔尚任 哀江南 李密 陈情表 韩愈 祭十二郎文 柳宗元 愚溪诗序 苏轼 赤壁赋 《庄子》 逍遥游 王勃 滕王阁序 李朝威 柳毅传(节选) 蒲松龄 促织* 袁宏道 虎丘记 第五册 李白 蜀道难* 李白 将进酒 杜甫 兵车行* 杜甫 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 杜甫 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 杜甫 咏怀古迹(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 杜甫 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 杜甫 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 《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庄暴见孟子* 《孟子》 孟子见梁襄王 《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 弈秋 第六册 司马迁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屈原列传(节选)* 司马迁 信陵君窃符救赵(节选)。

文言文,高中,语文教材

3.高中有哪些文言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必修一(第一册)

5、兰亭集序•王羲之

6、赤壁赋•苏轼

7、*山中与裴秀才迪书•王维

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必修二(第二册)

5、《诗经》两首

采薇

6、离骚•屈原

7、《孔雀东南飞》(并序)

8、*诗三首

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短歌行•曹操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9、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10、荆轲刺秦王•《战国策》

11、鸿门宴•司马迁

12、*召公谏厉王弭谤•《国语》

必修三(第三册)

5、蜀道难•李白

6、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7、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8、*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9、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10、劝学•《荀子》

11、*过秦论•贾谊

12、*师说•韩愈

必修四(第四册)

5、柳永词两首

望海潮(东南形胜)

雨霖铃(寒蝉凄切)

6、苏轼词两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7、辛弃疾词两首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李清照词两首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声声慢(寻寻觅觅)

13、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14、苏武传•班固

15、张衡传•范晔

16、*李贺小传•李商隐

必修五(第五册)

5.归去来兮辞(并序)•陶渊明

6、滕王阁序•王勃

7、*逍遥游•庄周

8、*陈情表•李密

4.高中语文课本中的文言文都有哪些篇章?最好有篇名和作者

烛之武退秦师,左丘明

勾践灭吴,国语

过秦论,贾谊。

鸿门宴,司马迁

师说,韩愈

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阿房宫赋,杜牧

愚溪诗序,柳宗元

五人墓碑记,张溥

劝学,荀子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庄暴见孟子,孟子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弈秋,孟子

滕王阁序,王勃

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5.求高中语文课本上需要背诵的所有文言文

怎样才能既背得快,又记得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除了具有顽强的学习毅力外,讲究科学的背诵方法是提高忘记效率的有效途径。

这里推荐几种背诵文言文的方法。 一、抓住关键词语背诵 这里所说的关键词语,一是指句段的领头字,背诵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一篇已能背诵的文言文,再次背诵时往往在某一段的开头卡住,这时,如有人提示一下领头字,就能很快地往下背。

这说明领头字有诱发思维、帮助记忆的作用。二是指容易联想背诵内容支撑点的关键性动词。

如背诵《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历数担当重任的人遭受艰难情状的句子,可以抓住“苦”、“劳”、“饿”、“空乏”、“拂乱”等词语。根据这个思路,不但有助于记忆,也有利于今后对材料的提取、运用。

二、结合句子特点背诵 在背诵《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时,这几句同为“**非不**”,背诵下面的“域民不以封疆为界……战必胜矣”,可理清这几句先排比句、再骈句、后散句的句式特点,从而加强记忆。对某些具有“重章叠唱”的特点的课文,我们在背诵时可以求同存异,即在背诵第一节后,找出其余各节与第一节不同的字句并记熟它们就可以了。

例如《君子于役》共两节,第二节只有一少部分文字与第一节不同,因此,背熟第一节后,第二节只要记住不同的文字就可以了。 三、省略部分文字背诵 这种背诵方法适用于那些记忆力比较差的人。

具体作法是:把课文读几遍后,再把它抄在本子上,抄时只保留每句话的开头和结尾的一两个字,中间的文字省掉,背诵时再补齐省略的文字。如背诵《出师表》就可以这样:“先帝……崩殂,今……分,益州……,此……也,……”运用这种方法背诵,不但背得快,而且记得牢。

四、利用课文画面背诵 有些课文景物描写如诗如画,人物刻画栩栩如生,读了课文,文中的画面在头脑中就像电影镜头一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从而产生联想记忆。如《醉翁亭记》一文的二、三两段,作者在这两段中分别描绘了两幅画面,一是风景画,即朝暮四季图;二是风俗画,即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

若能将这些山水风光、游人活动、个人情感等画面印记于胸,就能快速成诵。又如对李白的《望天门山》一诗,也可按诗的意境勾画出一幅山、水、日、帆组合而成的简笔画。

这样不仅有利于对诗文意思的理解,也有助于记忆。 五、按照写作顺序背诵 这是根据文章的写作顺序背诵的一种方法。

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如《扁鹊见蔡桓公》可以按时间顺序背诵: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

对《核舟记》可以按空间顺序背诵:整船-→船中-→船头-→船尾-→船背;对《活板》则按逻辑顺序背诵:活字板的创造发明→用法→功效。 六、参照课文译文背诵 课文中,有些句子或段落绕口难读,更难记,如《愚公移山》一文第三段中的几个句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背诵时,错读、漏读、颠倒的现象时有发生,这时,可以采取参照译文的方法来加强记忆,即可避免错漏颠倒等现象。

七、根据课文线索背诵 文章的写作线索有写人线索、叙事线索、抒情线索等。《桃花源记》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展开记叙,从他逢桃林、入桃花源写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按照这一线索就比较容易记忆。

背诵《陋室铭》,可按题眼“陋”这一线索来记忆,文章先写居室环境和日常生活的“陋”,再用作者的陋室与古代名室相比,写得层次分明。 八、进入课文角色背诵 背诵《核舟记》中描述船头三人动作神态的文字,可以让三位同学分别扮演东坡、鲁直、佛印,通过表演“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竖其左膝”这些惟妙惟肖的动作,然后进行记忆,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背诵《曹刿论战》一文,可由三们同学分别模仿同乡人、曹刿和庄公的语气进行对话训练,然后再背诵,效果将会更好。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特别强调培养能力,体现在背诵上就是既要能记忆又要能理解,在记忆的同时求得理解,要想写出诗文中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或表达了某种思想感情的句子,或主旨句、名言警句等就必须在记忆的基础上正确地理解内容,按要求截取有关片断或句子。

如果仅能机械记诵而不能透彻理解,就会答非所问。因此说,记忆只是手段,理解才是目的,是记忆的生命力之所在。

6.高中的文言文有哪些

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1-5)规定背诵篇目总集 总目录: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1) 1、《沁园春•长沙》2、《雨巷》3、《再别康桥》4、《烛之武退秦师》 5、《荆轲刺秦王》(第8段)6、《记念刘和珍君》(第2、4节)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2) 1、《诗经•氓》*2、《离骚》(节选) 3、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4、《兰亭集序》5、《赤壁赋》6、《游褒禅山记》(第2、3段) *7、《荷塘月色》(第4、5、6段)*8、《孔雀东南飞》(开头到“千万不复全”)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3) 1、《蜀道难》2、《秋兴八首》(其一)3、《咏怀古迹》(其三)4、《登高》 *5、《琵琶行》(并序)6、《寡人之于国也》7、《劝学》8、《过秦论》(第3、4、5段) *9、《锦瑟》*10、《马嵬》(其二)*11、《师说》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4) 1、《念奴娇•赤壁怀古》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6、《声声慢•寻寻觅觅》 7、《廉颇蔺相如列传》(后5段) *8、《长亭送别•碧云天》*9、《望海潮•东南形胜》*10、《雨霖铃•寒蝉凄切》 新课标高中人教版必修(5) 1、《归去来兮辞》(并序)2、《滕王阁序》(第2、3段)3、《陈情表》 *4、《逍遥游》(诵读) 苏教版高中文言文(必修一——必修五)全录 必修一 (一)劝学(荀子) (二)师说(韩愈) (三)赤壁赋(苏轼) (四)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 必修二 (五)六国论(苏洵) (六)阿房宫赋(杜牧) 必修三 (七)指南录后序(文天祥) (八)五人墓碑记(张溥) (九)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十)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司马迁) (十二)鸿门宴(司马迁) (十三)秋水(庄子) (十四)非攻(墨子) 必修四 (十五)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十六)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十七)滕王阁序并诗(王勃) (十八)秋声赋(欧阳修) (十九)陈情表(李密) (二十)项脊轩志(归有光) (二十一)报任安书(司马迁) (二十二)渔父《楚辞》 (二十三)逍遥游(庄子) (二十四)兰亭集序(王羲之)。

7.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里的所有古诗词和文言文 都有哪些

必修一 人教版 沁园春·长沙 烛之武退秦师 荆轲刺秦王 鸿门宴 必修二 人教版 《诗经》两首(氓、采薇) 离骚 孔雀东南飞并序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 兰亭集序 赤壁赋 游褒禅山记 必修三 人教版 蜀道难 杜甫诗三首[秋兴八首(其一)、咏怀古迹(其三)、登高] 琵琶行并序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马嵬(其二)] 寡人之于国也 劝学 过秦论 师说 必修四 人教版 窦娥冤 柳永词两首(望海潮、雨霖铃) 苏轼词两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 辛弃疾词两首(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声声慢) 廉颇蔺相如列传 苏武传 张衡传 必修五 人教版 归去来兮辞并序 滕王阁序 逍遥游 陈情表。

高中语文教材文言文

* ......
CopyRight 2025, 学组词 , All Rights Reserved 滇ICP备2024033036号-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