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文言文重点实词表加(初三文言文重点实词翻译)
1.初三文言文重点实词翻译
只找到一些。
岳阳楼记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当了知州。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许多已废弛不办的事情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在楼上刻了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岳州的美好景色,都在洞庭湖之中。它含着远处的山,吞长江的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早晨阳光照耀、傍晚阴气凝结,景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的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的官史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观赏自然景物所产生的感情能没有不同吗?
象那连绵的阴雨下个不断连续许多日子不放晴,阴惨的风狂吼,浑浊的浪头冲白天空;太阳和星星失去了光辉,高山隐藏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成行,桅杆倒了、船桨断了;傍晚时分天色昏暗,老虎怒吼猿猴悲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奸人的诽谤、害怕坏人的讥笑,满眼萧条冷落,极度感概而悲愤不端的种种情绪了。
就象春日晴和、阳光明媚,波浪不起,蓝天和水色相映,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成群的沙欧,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时而浮游,时而潜游;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明月照耀着千里大地,浮动的月光象闪耀着的金光,静静的月影象现下的白璧,渔夫的歌声互相唱和,这种快乐哪有穷尽!在这时登上岳阳楼,就有心胸开朗,精神愉快;荣辱全忘,举酒临风,高兴极了的种种感概和神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跟上面说的两种思想感情的表现不同,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环境好而高兴,也不因为自己遭遇坏而悲伤;在朝庭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担忧他的君王。这就是进入朝延做官也担忧,辞官隐居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们大概一定会说:“在天下人的忧愁之先就忧愁,在天下人的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醉翁亭记
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山峦,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地听到潺潺的水声并看到一股水流从两个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道路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起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的。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得不多就醉了,同时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于山光水色中。游赏山水的乐趣,有感于心而寄托在酒上罢了。
至于太阳一出,林间的雾气消散,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或暗或明变幻无定,这是山中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阴,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溪水低落隐石显露,这是山中的四季的景色。早晨进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酒水香,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站着或坐着大声喧哗的,是欢悦的众位宾客。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的,这是喝醉了的太守。
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宾客跟从太守回去。树林茂密阴蔽,到处的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是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着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
2.人教版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纳,至少有130个,好的再追加
初中文言文实词归类1、安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衣食所安。
(养)2、卑非天质之卑( 低下 )先帝不以臣卑鄙(身份低微 )3、备前人之述备矣(周全、详尽 )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具备)犹得备晨炊( 准备)4、被被于来世( 影响)皆被绮绣( 通“披”,穿)5、鄙蜀之鄙有二僧( 边境)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6、毕毕力平险( 尽)群响毕绝( 全部)7、薄薄暮冥冥( 迫近,接近)不宜妄自菲薄( 轻视)狐裘不暧锦衾薄( 厚度小)8、策执策而临之( 马鞭)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策勋十二传( 记录)束手无策( 计谋)9、长cháng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北市买长鞭( 与“短”相对)但愿人长久( 长久,健康)死者长已矣( 长远)Zhàng木兰无长兄( 排行最大)陈胜吴广皆次当行( 头领)10、称称其气之小大( 相当,配合)chèn不能称前时之闻( 相当,配合)先帝称之曰能chēng(称赞)11、诚帝感其诚(诚心)此诚危急存忘之秋也(的确、实在)今诚以吾众诈称公子扶苏、项燕(果真)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果真)12、惩惩山北之塞也(苦于)惩善扬恶(惩罚)13、驰愿驰千里足(骑)公将驰之(驱车追赶)14、出皆出酒食(拿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在外面)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来到)计将安出(产生)15、辞蒙辞以军中多务(推辞)未尝稍降辞色(语言)16、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编次)又间令之吴广之次所旁从祠中(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17、箪百姓谁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用箪装着)一箪食,一豆羹(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18、当当之无愧(承当、承受)当奖率三军(应当)今当远离(将要)木兰当户织(对着,向着)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值,正在)19、道会在大雨,道不通(道路)伐无道,诸暴秦(道义)策之不以其道(方法)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讲)20、得二者不可得兼(能够)故不为苟得也(得到,获得)所识贫乏者得我与(通“德”,感激)21、等等死,死国可乎(同样)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同样)公等遇雨(诸位,表多数)22、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23、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凭吊)人皆吊之(慰问)24、度孤不度德量力(duó估计,推测)关山度若飞(过,越过)25、端左手执卷端(画幅的右端)其人视端容寂(正,端正)26、恶恶能无纪(怎么)所恶有甚于死者(厌恶)27、发有时朝发白帝(出发)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发射)舜发于畎亩之中(起,被任用)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征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fà头发)28、凡则凡是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凡是)凡三往(总共)29、方方七百里(见方)有朋自远方来(地方)长方形(方正)30、分今天下三分(划分,分开)必以分人(分配,分给)长约八分有奇(长度单位)忠陛下之职分也(职分,本分)31、奉为妻妾之奉(通“俸”,侍俸)奉命于危难之间(接受,奉行)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供奉)32、否尚能饭否(fò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陟罚臧否(恶、坏pǐ)33、夫予观夫巴陵胜状(fú,发语词,那)夫环而攻之(fú,发语词,那)夫鼾声起(丈夫)罗敷自有夫(丈夫)荷担者三夫(成年男子的通称)34、扶便扶向路(沿着,顺着)出郭相扶将(挽扶)35、拂行拂乱其所为(违背、阻碍)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bì辅佐)以手拂之(轻轻擦过)36、福神弗福也(赐福,保佑)此何遽不为福乎(好事、有福之事)37、富与仓禀府库池苑囿之富且大(富丽)家富良马(富有,充足,有许多)38、更即更刮目相待(重新)醉则更相枕以卧(进而)更相庆(互相)更上一层楼(再、又)举杯消愁愁更愁(更加)39、苟苟富贵(如果)故不为苟得(苟且)苟全性命于乱世(苟且)苟无饥渴(且,或许,希望)40、固固以怪之矣(本来)当汝心之固(顽固,固执)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一定,必定)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君子固穷(安守,固守)41、故温故而知新(旧有的,原来的)两狼之并驱如故(旧有的,原来的)桓侯故使人问之(特意)公问其故(原因,缘故)故余虽愚(所以,因此)42、顾顾野有麦场(回头看)无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难道)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看望,拜访)43、观予观夫巴陵胜状(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色,景象)44、冠以才略冠天下(居第一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帽子)既加冠(男子成人礼)45、光以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仿佛若有光(光线)46、归微斯人,吾谁与归?(归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家)47、过过秦汉之故都(经过)及鲁肃过寻阳(到)人恒过(犯过失)况才之过于余者乎(超过)48、好秦氏有好女(美)好鸟相鸣(美)好收吾骨瘴江边(以便,能够)好为梁父呤(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喜欢)49、号阴风怒号(háo大叫,呼啸)故自号曰醉翁也(hào别号)号为张楚(国号)号令召三老(号令)50、还飞鸟相与还(回家)扁鹊望桓公而还走(同“旋”,xuán回转,掉转)51、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无冻馁之患(忧患)为乡人所患(当作祝害,认。
3.语文版九年级下语文文言文知识归纳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一单元
/dy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01
知识盘点
字音字形
袅袅 niǎo 虔诚qián 一应俱全jù 温馨xīn
撇开piē 休憩 qì 摇曳 yè 黯然失色 àn
萦绕 yíng 陶冶 yě 倔强jué jiàng 袒护 tǎn
采撷xié 吮吸shǔn 扼制è 茁壮zhuó
狭隘ài 贫瘠jí 潸然泪下shān 佐餐zuŏ
逊色xùn 犀利xī 期期艾艾ài ài 远瀛yíng
甲胄zhòu 充塞sè 碣石 jié 嗫niè
嚅rú 迤逦yǐ lǐ 窸窣xī sū 浩瀚hàn
怜悯mǐn 安谧 mì
词语解释
袅袅:本文指烟气回旋上升的样子。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或异常的情况,仍像平常一样,心情平静地对待。
陶冶:比喻用良好的条件给人的思想、品格、学识等以积极的影响。
黯然失色:形容暗淡无光的样子。或形容内心沮丧,情绪低落的样子。本文中的意思取前者。
落叶归根:比喻事物都要有一定的着落和归宿。现多比喻客居异国他乡的人,终究要回到故土。
奇耻大辱:难以想象的极大的耻辱。
怅然:形容闷闷不乐或失望的样子。
如泣如诉: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凄切哀怨。
慷慨激昂:形容说话时满怀正气、情绪、语调激动
窸窣:拟声词,形容细小的声音。
凭吊:对着遗迹怀念旧事。昂扬。
嗫嚅:吞吞吐吐,想说又停止。
瞬息万变:形容短时间内就发生很多变化。
迤逦:曲折连绵。
怜悯:对遭遇不幸的人表示同情。
顶礼膜拜:表示极度崇拜。 膜拜:合掌加额,伏地跪拜。
……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二单元/dy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200
语文版九年级下单元知识归纳与测试·第三单元
/dysj/ShowArticle.asp?ArticleID=3199
……
各个单元的都有,自己去查找吧
4.求九下所有文言文字词和句,句子翻译,要全,感谢!
(很高兴为您解答!) 邹忌讽齐王纳谏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
(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
弗:不。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
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近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刺,指责,议论。 受上赏:给予,付予。
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
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
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
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
期,满。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2-3]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怎么比得上您呢?”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美);照镜子看着自己,觉得自己远远比不上。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赞美我的原因,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的原因,是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
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
宫中的姬妾和身边的近臣,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
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官员们都来进言规劝,官门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
几个月以后,不时偶尔还有人进谏。满一年之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曹刿论战 原文 曹刿1论战 十年2春,齐师3伐4我5。公6将战,曹刿(guì)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7谋8之,又何间9(jiàn)焉?”刿曰 :“肉食者鄙10,未能远谋。”乃11入见,问:“何以战12?”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13,必以分人14。”
对曰:“小惠未遍15(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16(bó),弗敢加17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18(fú),神弗福19也。”公曰:“小大之狱20,虽不能察21,必以情22”。”
对曰:“忠之属也23,可以一战24,战,则请从25。”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6。
公将鼓27之。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28。公将驰29之。
刿曰:“未可。”下,视其辙30,登轼31(shì)而望之,曰:“可矣。”
遂32逐33齐师。 既克34,公问其故。
对曰:“夫(fú)战,勇气也35。一鼓作气36,再37而衰,三38而竭;彼竭我盈39(yíng),故克之。
夫(fú)大国,难测40也,惧有伏41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42(mǐ),故逐之。”
[2] 注释 1、【曹刿(guì)】:又名曹沫。春秋时鲁国大夫。
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曹刿是周文王儿子曹叔振铎的后人。
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不顾主政大夫管仲的竭力劝阻,派高傒、鲍叔牙、公子雍率大军伐鲁。此前,齐、鲁几次交战,鲁国都被打败。
闻听齐大军压境,鲁庄公和群臣大惊失色,不知所措。这时,一 直隐居梁甫山的曹刿求见庄公,主动提出为抵抗齐军出谋划策。
庄公问曹刿:“齐强鲁弱,我们能打胜吗?”曹刿反问:“国君感到自己为百姓办了哪些好事,能使百姓和您同心同德去战胜敌人吗?”庄公说:“寡人虽尽责不够,不过还是时时想到百姓。吃穿不敢独享,常常分给身边的大臣。”
曹刿说:“这很好,但只靠施这些小恩小惠,百姓还不会真心实意跟国君去作战的。
5.初中140个文言文实词解释 要全的!!!!!!!!!
常用虚词例表 序号 名称 词性 语法意义及用法 实在意义 例句1 之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这些、那些 助词 结构助词 的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调整音节 宾语前置的标志 定语后置的标志 动词 到、往、去 2 其 代词 第三人称 它(他、她)、们 指示代词 这、那、其中的 语气词 反问 难道、岂 推测 大概、也许 祈使 必须、一定 3 而 代词 你、你的 连词 并列 和、跟、与(可不译) 承接 然后、接着 递进 并且、而且 转折 但是、可是、却 假设 如果、假如 修饰 地、的(可不译) 目的 来 因果 所以 结果 以致 动词 像、如 4 以 介词 表凭借或依靠 用、把、拿、凭借、依据 表原因 因为 表时间或地点起止 ……以上(下) 连词 同“而” 同“而”的各种意义 动词 常与“为”连用 认为 5 于 介词 表动作涉及对象 给、对于 表动作处所、时间 在 表比较对象 比 6 则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假设 如果 转折 但是、却 并列 与、和 语气副词 强调语气 就、简直 动词 表判断 是 7 或 代词 有的人 有时 连词 假设 如果 副词 推测语气 也许 8 乃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副词 表时间 才 表强调语气 竟、竟然、却、反而 动词 表判断 是 9 虽 连词 假设 即使 转折 虽然 与“然”连用 即使这样,虽然这样 10 因 连词 承接 于是,就 介词 表凭借 凭借、依靠 表方式 趁着、趁机 表原因 因为 动词 沿袭、继续 11 盖 语气副词 推测、反问 大概、难道、岂 连词 承接上文 原来……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12 安 副词 表反问语气 怎么 代词 表疑问 那里 13 何 副词 表反问 为什么 副词 表强调 多么 代词 表疑问 什么、哪里 14 故 名词 原因、原故 本来、原来 旧的、老的 事、灾祸 形容词 特意、故意 连词 表因果 所以 15 且 连词 表并列 一边……一边…… 表递进 并且、而且、还 表假设 如果、那么 副词 时态 将要 时间 暂时、暂且 助词 发语词 同“夫” 16 莫 副词 表否定 不、不要、不能 没有谁、没有什么 名词 同“暮” 17 哉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 表疑问 呢 表反问 吗 18 矣 语气助词 表肯定 了 表感叹 啊 表祈使 吧 表疑问 呢 19 乎 语气助词 表疑问 呢 表推测 吧 表感叹 啊 表停顿 不译 介词 同“于” 同“于”的各种意义 20 已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与“而”连用 不久、一会儿 表程度 太、很 动词 停止 连词 表起止 通“以” 语气助词 表肯定、感叹 了、啊 21 夫 代词 指示 这、那 助词 发语词 不译 语气助词 表感叹 啊、了 名词 丈夫 成年男子 22 耳 语气助词 表陈述 罢了 表疑问 吗 表感叹 啊 23 然 连词 表转折 但、却 与“而”连用 这样之后 与“则”连用 这样那么 助词 形容词、动词词尾 ……样子、……地 名词词尾 ……一般、……那样 代词 指示代词 这样、那样 24 若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们 指示 这样 连词 假设 假如、如果 选择 或者 副词 表情态 好像、仿佛 25 为 介词 wèi所有功能 介词所有意义 动词 wéi任何动作 动词所有意义 语尾助词 何……为 呢 26 所 助词 所字结构 所……的事(人、情况) 与“以”连用 用来 ……原因 表因果 所以 与“为”连用 表被动“被” 27 者 代词 人或事物 的人、的事、的原因 助词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句中表停顿或判断 不译 语气助词 表陈述或疑问 了、吗 28 也 语气助词 表判断 是 表陈述 了 表停顿 不译 表疑问或反问 吗、呢 表感叹或祈使 啊、吧 29 尔 语气助词 用于句尾 罢了 代词 第二人称 你、你的 指示 那、这样、如此 助词 时态 着 30 焉 代词 同“之” “之”作代词的所有意义 表疑问 那里 助词 语尾表陈述或停顿 了 形容词词尾 ……样子 兼词 “于之” 相当“介词+代词” 31 即 动词 具体动作 靠近 表判断 是、就是 连词 表假设 即使、假如 副词 立即、马上 32 既 副词 表时间 已经 连词 表并列 既……又…… 表因果 既然 动词 具体动作 尽、完 33 诸 代词 指示代词 众、各 人称代词 他、她、它(们) 兼词 “之乎” “之于” [语法] 词语间常见逻辑关系1、并列关系:前后词义是同一时空发生的动作或一个事物几个方面。
2、承接关系:按时空顺序发生的动作或事情。3、修饰关系:以后一个词义为中心,前一个词义对后一个词义进行修饰或限定。
4、转折关系:后一词义没有承顺前一个词义,而是词义转折。5、递进关系:后一词义在前一词义基础上词义加深。
6、目的关系:后一词义是前一个词义的目的。7、因果关系:前后词义是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8、假设关系:前一词义是假定的前提,后一词义是假定前提下产生的结果。学法指导1、学会辨析古今词义的变化。
2、学会归纳虚词、一词多义、通假字的用法。3、学会积累古今词义变化的词汇。
知识要点:1、了解古今词义有哪些变化2、重点虚词“为”3、重点实词“恒”“诣”“辞” [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 现代汉语和古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概括起来,大致有如下情况:(1)词义扩大。是指由古义单指某事物,扩大到兼指某类或整体事物。
例:①“雏”古义单指小鸡,现泛指幼小动物或幼儿。②“皮”古义指“兽皮”,现指动植物表面组织。
③“甘”古义指“甜”,现除“甜”外,还有心里乐意的意思。
6.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解释
1.备bèi ①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2.薄bó ①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③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3.长cháng ①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⑥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4.次cì ①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②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同上) 5.策cè ①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④计谋。
成语“束手无策” 6.当dāng ①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②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③将要。“今当远离”(同上) ④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⑤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⑥抵挡。
“锐不可当” 7.道dào ①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 ②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同上) ③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④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8.度dù ①过,越过。“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duó,推测,估计。
“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9.发fā ①fā,头发。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记》) ②把箭射出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卖油翁》) ③征发。
“发闾左逋戍渔阳”(《陈涉世家》) ④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二章》) 10.分fēn ①划分,分开。
“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②分配,分给。“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③长度单位。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④fèn,职分,本分。“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11.夫fū ①成年男子的通称。
“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 ②丈夫。“夫起大呼”(《口技》) ③fú,无实义。
“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④fú,指示代词,那。“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12.固gù ①顽固。
“汝心之固”(《愚公移山》) ②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孟子>二章》) ③本来。
“人固不能无失”(《弈喻》) ④安守,固守。“君子固穷……”(《孔乙己》) 13.顾gù ①回头看,看。
“顾野有麦场”(《狼》) ②看望,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③难道。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 14.故gù ①原因,缘故。“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②旧的,原来的。
“温故而知新”(《论语》) ③特意,故意。“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见蔡桓公》) ④所以,因此。
“故克之”(《曹刿论战》) ⑤老朋友。“故人西辞黄鹤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过guò ①超过,胜过。
“况才之过于余者乎”(《送东阳马生序》) ②犯过失。“人恒过,然后能改”(《(孟子>二章)》 16.号háo ①大叫,呼啸。
“阴风怒号”(《岳阳楼记》) ②hào,别号。“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亭记》) ③hào,国号。
“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④hào,号召。“号令召三老……”(同上) 17.间jiān ①中间。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 ②期间。“奉命于危难之间”(《出师表》) ③一会儿。
“立有间”(《扁鹊见蔡桓公》) ④量词。“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山坡羊.潼关怀古》) ⑤jiàn,间隔,隔开。
“遂与外人间隔”(《桃花源记》) ⑥jiàn,夹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⑦jiàn,参与。
“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⑧jiàn,暗暗地。“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 (《陈涉世家》) 18.将jiàng ①将领。
“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 ②率领。“上使外将兵”(同上) ③jiāng,无实义。
“宫使驱将惜不得”(《石壕吏》) ④jiāng,将要。“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 19.临lín ①靠近。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②面对。“把酒临风”(《岳阳楼记》) ③来到。
“临溪而渔”(《醉翁亭记》) ④将要。“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出师表》) 20.令1ìng ①命令。
“乃令符离人葛婴……”(《陈涉世家》) ②让,使。“忿恚尉,令辱之”(同上) ③指县令。
“陈守令皆不在”(同上) 21.奇qí ①奇特。“明有奇巧人”(《核舟记》) ②奇怪,罕见。
“此独根分而枝合,奇已!”(《峡江寺飞泉亭记》) ③jī。零数。
“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2.强qiáng ①强盛,强大。“以弱为强者”(《隆中对》) ②有余。
“赏赐百千强”(《木兰诗》) ③jiāng,通“僵”,僵硬。“项为之强”(《闲情记趣》) 23.去qù ①离开。
“则有去国怀乡”(《岳阳楼记》) ②距离。“西蜀之去南海”(《为学》) 24.少shǎo ①不多。
“饮少辄醉”(《醉翁亭记》) ②shāo,稍微。“宾客意少舒”。
7.《鱼我所欲也》重点字词翻译以及九年级下册的所有文言文翻译3Q~
作者是孟子。
该文出自《孟子·告子上》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wéi)苟(gǒu)得也;死亦我所恶(wù),所恶(wù)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bì)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wù)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bì)患者何不为(wéi)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bì)患而有不为(wéi)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wù)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dān)食(shí),一豆羮(gēng),得之则生,弗(fú)得则死。呼尔(ér)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cù)尔(ér)而与之,乞人不屑(xiè)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wèi)宫室之美,妻妾(qiè)之奉,所识穷乏者得(dé)我欤(yú)?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宫室之美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qiè)之奉为(wéi)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wèi)所识穷乏者得(dé)我而为(wéi)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一、重点字词;2.熊掌:熊的脚掌,是极珍贵的食品。
3.得兼:即“兼得”,同时获得。兼,同时进行几件事或据有几样东西。
得:得到。 4.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取:选取。
舍生而取义者也:取:求取。 5.所欲有甚于生者,甚:超过; 于:比。
6.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7.所恶:讨厌的(事物)。恶,憎恨,讨厌。
8.患:祸患,灾难。 9.辟:通“避”,躲避。
下同。 10. 如使:假如,假使,下文“使”同义。
11. 凡可以得生者:一切可以得到生存的办法。者,……的办法。
12.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以使用呢?。 13.不为:不愿意这样做。
1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按照这种方法就可以生存,但是有人却不用它。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指示代词,指某种办法。 15.非独:不单,不仅。
独,只,仅仅。 16是:这。
17.勿丧:不丢掉。丧:丧失,丢失。
18.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可译为“竹篮” 19.豆:古代一种食器,高足,上呈圆盘形。
有木制,陶制等,用来盛肉或其它食品。 20.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人吃。
尔:语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
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
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呼:吆喝、轻蔑地,对人不尊重。
而,连词表修饰。 21.蹴(cù):用脚踢 与:给 22.不屑:因为轻视而不肯接受,这里是不愿意接受的意思。
屑,认为值得,长于“不”连用 2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与义就接受高官厚禄。万钟,这里指高官厚禄。
钟,古代的一种量器,六斛四斗为一钟。则,连词,这里表假设。
“辩”通“辨”,辨别。 24. 何加:有什么益处。
加:好处。 25.为:为了。
下文“向为”“今为”的“为”都念“wei(四声)” 26.奉:侍奉。 27.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我:得于我,感激我的恩德。
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28.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
乡通“向”,原先,从前。 29. 已:停止,放弃。
30. 本心:天性,天良。本来的思想,即指“义” 31.是故:因此。
32.能:能够。 33.行道之人:路上饥饿的行人。
34.已:停止,放弃 35.心:天性,天良。二、古文的一词多义1.而 蹴尔而与之。
连接两个动作,承接连词(或表修饰)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转折连词,却 2.于 所欲有甚于生者,。
比 万钟于我何加焉, 对 3.是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这种 是亦不可以已乎。 这种做法 4. 得 二者不可得兼 得,得到,拥有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通“德”,感激 5.为 乡为身死而不受。 为了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做 6. 之 人之所欲 定语中心语之间结构助词 的 皆有之 代词 它 文中指羞恶的本心 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一箪食一豆羹 与之 代词 它 文中指行道之人 乞人 受之 代词 它 文中指万钟的俸禄 为之 代词 它 文中指接受俸禄的行为 此之谓失其本心 结构助词 它,指不辨礼义而受之的行为 7. 生 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命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获得生命 8.与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与通“欤”,语气词 呼尔而与之 给 9.加 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这里指带来的好处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虚报 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增加 10莫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没有什么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没有谁 三、通假字1.“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谢的意思。
例句:“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2.“乡”通“向”,从前。例句:“乡为身死而不受” 3.“与”通“欤”,语气助词,相当于“吗”。
例句:“所识贫乏者得我与” 4. “辟”通“避”,躲避。例句:“故患有所不辟也” 5. “辩”通“辨”,辨别。
例句:“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四。
8.初中语文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当之无愧) 2、应当。
(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
(“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
(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
(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21. 等:1、同样(等死,死国可乎/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诸位,表多数(公等遇雨) 22. 敌:1、攻击(恐前后受其敌《狼》) 2、敌人(盖以诱敌《狼》) 23. 吊:1、凭吊(为我吊望诸君之墓) 2、慰问(人皆吊之) 24. 度:1、dúo估计、推测(孤不度德量力) 2、渡过、越过(关山度若飞) 25. 端:1、画幅的右端(左手执卷端) 2、正、端正(其人视端容寂) 26. 恶:1、怎么(恶能无纪) 2、厌恶(所恶有甚于死者) 27. 发:1、行动、发动(四夷之所惮以不敢发) 2、发射(见其发矢十中八九) 3、起,被任用(舜发于畎亩之间) 4、征发(发闾左�m戍渔阳九百人) 5、开放(野芳发而幽香 ) 6、发出(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7、fā,头发(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8. 凡:1、凡是(则凡数州之土壤) 2、总共(凡三往) 29. 方:1、见方(方七百里)2、长方形(方以长)3、当……时候(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30. 分:fēn 1、划分,分开。(今天下三分《出师表》) 2、分配,分给。
(必以分人《曹刿论战》) 3、长度单位。(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4、fèn,职分,本分。
(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31. 奉:1、通“俸”侍奉(为妻妾之奉) 2、接受、奉行(奉命于危难之间) 3、供养(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2. 否:1、同“不”没有(尊君在否) 2、恶、坏(陟罚臧否) 33.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fú,句首发语词(夫环而攻之/且夫人之学) 3、丈夫(夫�J声起/罗敷自有夫) 4、成年男子的通称,人(荷担者三夫) 34.扶:1、沿,顺着(便扶向路《桃花源记》) 2、搀扶(出郭向扶将《木兰词》) 35. 拂1、违背、阻碍(行拂乱其所为) 2、同“弼”,辅佐(入则无法家拂士) 3、轻轻擦过(以手拂之) 36. 福:1、赐福、保佑(神弗福也) 2、好事、有福之事(此何遽不为福乎) 37. 富:1、富丽(与仓廪府库城池苑囿之富且大)2、富有、充足,有许多(家富良马) 38. 更:1、重新(即更刮目相待) 2、进而(醉则更相枕以卧) 3、互相(更相庆) 4、再、又(更上一层楼) 5、更加(举杯销愁愁更愁) 39. 苟:1、如果(苟富贵/苟慕义强仁) 2、苟且(故不为苟得/苟全性命于乱世) 3、且、或许,表希望(苟无饥渴) 40. 固:1、本来(固众人《伤仲永》) 2、顽固、固执(汝心之固《愚公移山》)3、一定、必定(而戍死者固十六七)4、巩固(固国不以山溪之险)5、安守,固守(。
9.120个文言文实词
高考考点—120个文言实词集锦 1、爱 吴广素爱人(爱护,加惠)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触》(喜爱)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喜爱)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阿》(喜欢)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阿》(爱护) 而臣衰,窃爱怜之《触》(怜爱)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过》(吝惜) 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齐》(吝啬)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邶风?静女》(通“薆”,隐蔽) 2、安 君者,知人安民(安抚)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安享,感到舒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怎么)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安稳,安定) 君安与项伯有故(怎么)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勾》(怎么,哪里)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季》(使……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 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3、被 泽被后世(施及,加于……之上,引申为蒙受) 被火之后,无处安身(遭受) 文天祥被执于五坡岭(介词,表被动) 被发行吟泽畔《屈》(通“披”)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通“披”,穿) 凝霜被野草(覆盖) 操吴戈兮被犀甲(穿) 4、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加倍) 倍以结之,则民不倍(背叛背弃) 愿伯俱言之不敢倍德也《鸿》(违背) 5、本 本在冀州之南《愚》(副词,本来) 墨之道,兼爱为本(根本,基础) 若止印二三本,未为简易《活》(量词,册) 6、鄙 齐孝公伐我北鄙(边境) 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世也《报》(平庸,卑微) 鄙臣不敢以死为戏(自谦,代词) 蜀之鄙有二僧《为》(边境) 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郑伯克段于鄢》(边境)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 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地位低下) 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边境) 越国以鄙远《烛》(以……为边境) 7、兵 可汗大点兵(军队) 兵刃既接《寡》(兵器)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军队) 勒兵,下令军中《信》(军队) 8、病 君之病在肠胃(疾病)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担心,忧虑)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病》(患病)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困苦不堪) 9、察 徐而察之《石》(细看,观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明察,了解) 微察公子《信》(观察) 人又能以身之察察《屈》(洁白的样子)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陈》(考察,举荐) 10、朝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朝廷)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 期年不听朝(朝政)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岳》(早晨) 能谤讥于市朝《邹》(朝廷)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朝见) 11、曾 曾益其所不能《愚》(通“增”增加) 相逢何必曾相识(曾经) 曾不若孀妻弱子《愚》(竟然,简直)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竟然,简直) 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信》(竟然,简直) 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兰》)(竟然) 12、乘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乘坐) 可以乘虚直抵其城(趁机)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卫风 氓》(登上) 13、诚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假如,果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啜泣而就也《祭》(假如,果真) 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也《祭》(确实)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假如,果真) 可谓智力孤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确实) 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祭》(真诚的心意) 14、除 洒扫庭除(台阶) 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五》(修治,整理)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承蒙国恩,除臣冼马《陈》(任命官职) 15、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告别,辞别) 臣等不肖,请辞去《廉》(告别,辞别)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廉》(道歉)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屈》(言辞,文辞)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托辞,说辞)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告别)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托词,辩解之辞) 归去来兮辞(古代一种文体) 16、从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狼》(跟随)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曹》( 顺从,跟随)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廉》(听从) 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介词,由) 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过》(通“纵”缔结盟约)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屈》(通“纵”缔结盟约)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介词,由)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使……跟从) 17、殆 骊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石》(大概,恐怕)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通“怠”,懈怠)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六》(几乎,近乎)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庄子 秋水》(危险)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危险) 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报》(大概,恐怕) 农者殆则土地荒(通“怠”,懈怠) 18、当 当窗理云鬓(对着,向着)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抵挡,抵御) 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抵挡,抵御) 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捕》(。